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魔鬼有张床-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歌儿唱完,船也到了。是一只乌蓬船,象一条乌鱼似的。撑船的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穿着一件灰布褂儿,赤着脚,整个身子透着黑亮。船儿靠了岸,那小子将篙一插,抵住船尾,然后纵身一跳,下了船,道声:“下来吧。”后面舱里便钻出了一个剃着锅铲头的小男孩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锅铲头男孩很矮、很瘦,象根烧火棍。衣服又脏又破,已分不清是什么颜色了;那羊角辫女孩模样儿生得好看些,却拖着两道又浓又长的鼻涕,一身衣服又长又大,显然是大人的衣服改小做的。他们和那个虎头娃一样,光着脚丫子,上面粘着湿漉漉的黄泥。
姐姐见有人来,忙跑回屋去,转眼却又伸出半个脑袋来,倚着门边朝这边望。我比姐姐胆子大,不怕他们,看着那个锅铲似的头和羊角似的辫,我反而笑了。
那虎头娃上来,问道:“打哪儿来的?”我说:“东边。”那虎头娃一匝手,又上前一步,说:“入我们伙儿,怎么样?”我说:“我得问妈妈。”
妈妈自然是同意的。她希望我和姐姐多几个伙伴,还拿出一些枣儿和花生来,分给他们吃。他们都舍不得吃,放在口袋里,说先闻闻香儿。
我和姐姐上了船,告诉了他们名字,也知道他们一个叫二虎子,一个叫二竿子,一个叫小兰儿。
二虎子将篙一拔,在岸边轻轻一点,待船离了岸,又引了一个头,唱起那首歌谣。于是船在歌声中悠悠前行,两边水草象遇上了一条大乌蛇向两边唰唰窜开。一会儿,待到歌声一停,船已转入了另一条河中。
二虎子一边撑船,一边说:“白露,你们有歌吗?”姐姐听了,笑着点头;我却不怕,抢着回答:“我们会唱神仙谣。”小兰儿说:“可以教我们吗?”我说:“除非你们教我们唱刚才那首歌儿。”大家同意了。船在婉转歌声中缓缓前行。
不久,船又转了向,驶入一条更大的河中。就好象从瓶口到瓶底,越走越宽。船到这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蓝天很高,很远,彷佛一块通灵的碧玉,然而,里面好象什么也没有,如一面大大的空镜子。云在天边,很轻,很淡,象一块块飘动的白纱巾。阳光很柔和,很温暖,如同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我的身,我的心,也都是暖暖的。岸边的草,碧绿了,还一个劲儿地疯长,占据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地方。
这是阳春的三月。三月的水乡,正是烟草时节,又是烟花时节。远处,是一排连着一排的房子,房子之间到处是数不清的花红,花的香味从那红得含着烟的颜色里漫漫传来,软软的,甜甜的,就象水珠落到沙子上,倐地一下子钻进了心里;那几分草香,几分泥土香,几分水香,几分花香,便开始融合了,酝酿着,渐渐变成了发酵的香糕。
桥不再是我家门前的独木桥,变成了石拱桥——单拱,双拱,三拱,多拱……宽宽的,上面是青石板,两边有护拦,护拦上都錾着些扇形大小的图画,或松或竹,或梅或兰,或虫或鱼,既有几分古朴典雅,又有几分轻灵秀美。二虎子说,桥上青石板之间,全都是细卵石填着,长满了淡淡的绿苔,绿苔下面是红红透明的蚯蚓,是勾鱼最好的饵。
船渐渐多了起来,南来的,北往的,象梭子一样。那些船夫,他们早地出来,晚晚地回去,一张鱼网,就网住了他们大半生的岁月。
渔船上,这些戴着麦帽的渔夫已经开始捕鱼了。一排排打鱼郎,全身乌黑发亮,长长的嘴似一把大钳子那样坚硬;细细的脖子象水蛇一样灵活;一双铁勾一般的爪子紧紧抓在船舷上;一对圆眼睛低低地贴近水面,不断的左右巡视着。一盏渔灯,晃晃悠悠地悬在舱口。渔人一声呼哨,只见竹篙一抹,所有的打鱼郎便纷纷射下了水,扑腾着翅膀,一下子扎进了水中,水面上窜起了无数细小的水花。不久,一只两只打鱼郎钻出水面,跃上船头,奔向渔夫的竹篓。渔夫一弯腰,一把卡住打鱼郎的脖子,用力一挤,条条鱼儿便纷纷落入了篓中。渔夫也会赏它,从篓中捡起几只小鱼,轻轻一抛,打鱼郎将头一迎,小鱼已落入了它的口中。渔夫提过打鱼郎,用力一甩,打鱼郎又潜入了水中。有时,几只打鱼郎圈在一起,抬起一条大鱼,渔夫便奔过去,一把擒住大鱼的鳃,用力一拉,那条大鱼弹入了船舱,一蹦一跳地翻动着身子,吐着豆子大的泡儿。
再走一会儿,我们已离先前的那一排排房子不远了。二虎子在一处柳枝上折了一片柳叶,含在嘴里,吹起了哨儿。二竿子说:“那三个小王八蛋今天怎么了,还不来。”我不知道他们约的是谁,问小兰儿,小兰儿说:“这三个小子都是大户儿的儿子。”
二虎子急了,丢掉柳叶儿,把手指放在嘴里,一撅屁股,长吸了一口气,吹了一个响哨儿。这哨儿刚停,不知从哪儿应了一声。二虎子笑了:“土羔子,你们终于来了。”
不一会儿,只听一声吆喝,从不远处的水巷转角钻出来一只船。到了叉口,却见船尾一摆,船便转了向,向着我们这边行来。船上三个人,一个人撑篙,一个人摇橹,还有一个人双手叉腰,立在船头。
船不是乌蓬船,是一只红船。舱是双门的,挂着布帘儿,舱上有窗,窗上有绣像,不知是关公还是门神。
二虎子指着撑篙的胖子说:“那个光头儿是保长的儿子,名叫久荣;那个双下巴是甲长的儿子,名叫长贵;他们前面那个腰里别着假火枪的对对眼是保安队长的儿子,名叫永富。”
近得来,两船轻轻一碰,再往前几尺,便稳了身。三个小子,头上是青缎帽,身上是白纱袍,脚下是黑绸鞋,脖子上还戴着个明晃晃的圈儿。真是几个有钱的主儿。
那个叫永富的腰里别的是一只小木枪,乌不溜鳅,闪着油光。他歪着脸,左右打量了我和姐姐几眼,对二虎子说:“怎么,又添新帮儿了?”二虎子没吭声,嘻嘻一笑。
那个叫久荣的插稳了篙,对我姐姐说:“喂,哪里来的?”姐姐刚要回答,却被二竿子抢过了话:“东边来的。怎么着,想欺生是不是?“长贵嚷道:“谁欺生了?你们是不是想以多胜少。”二虎子笑着一指永富:“放心,不会欺你人少。敢比吗?”永富双手一叉,拍拍腰上的小木枪:“怕你是狗熊。”
接下来我才知道,这一穷一富两帮子,见面总是要比一番,看看谁的本事大。因为见面的机会少,穷小子要做活,富小子要读书,所以每次见面,总要分出个胜负,做为下次比赛的老底儿。
这一次,大家先玩的是占山为王。乌船上五个人,红船上三个人,需要一个人去红船,才能平等。因为我和姐姐是初到,所以二虎子叫小兰儿跟他们。小兰儿撅着嘴,老大不高兴,最后是长贵给了她一粒玻璃珠作为代价,她才不情愿地去了红船。
比赛占山为王,因为这里没有山,只好在远处一个地方插一根竹竿,上面扎一根布条儿,作为标记。两船同划,谁先到达取了布条儿,谁就称王,得受拜,奖品呢则是十粒杏仁儿。比赛的规则是不用篙,不用橹,得用手。
站在船头,二虎子大声说:“我是林冲。”二竿子说:“我是武松。”轮到我和姐姐,我们不知该说什么了。二虎子说:“你们是女娃儿,就免了吧。千万别当母夜叉。”
红船上,永富说:“我是宋江。”长贵说:“我是吴用。”久荣说:“我是花荣。”小兰儿不作声,还撅着嘴,一副老大不愿的样子。
大家报完了名号,一切准备好了,二虎子报了个一二三,两只船上的人都喝着号子,急急向前划行。起初,两船都还并头而行,可过不了多久,我们那只船便落了后。我和姐姐使劲的划,仍然赶不上去,急得二竿子满脸通红,一个劲儿干叫唤。
两只船渐渐拉开了距离,永富时不时回过头来瞅我们,眼中露出了得意的神色。继续下去,我和姐姐都划出了汗,可前面的红船已越来越远,怎么也赶不上了。
到了最后,当我们的船到了终点之时,永富早已站在船头,挥动着布条儿,象一个得胜的将军,大声叫道:“怎么样,林冲?怎么样,武松?还是宋江厉害吧!”长贵接口说:“还是吴用厉害吧?”久荣也说:“还是花荣厉害吧?”
二虎子别别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带头跪在了船头。二竿子气得咬牙,冲红船上三个小子直瞪眼,但也没办法,也跪了下来。我和姐姐看着,不由捂住嘴笑了起来,也跟着跪在了船头。二虎子大声道:“在下林冲,拜见四位大王。”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朝红船的人作揖磕头。
红船上三个小子直乐得手舞足蹈,可小兰儿好象做错了事似的,几分高兴之中又带着几分害怕。
拜完王之后,二虎子对永富说:“小子,还敢比吗?”长贵抢上口说:“比什么?”二虎子眨眨眼,朝岸边一指说:“谁输了去岸上摘豆角和麦穗。”
小兰儿嚷道:“我可不去!”久荣说:“胆小鬼,还不是他们输?”小兰儿嘟着嘴,不吱声了。
两只船便又返回了原地,重新比过。奇怪的是,这一次我们的船在一二三的口号之后,一下子便划在了红船的前面,直气得永富大骂起来,三个小子奋起直追,却怎么赶也赶不上我们的乌船,渐渐的落下了一大截。
到了终点,三个富家子象斗败了的公鸡,直冲二虎子瞪眼,不知他玩了什么诡计。二虎子笑了,说:“怎么样,宋江,认输了吧?快去做贼吧!”永富将胸一拍,说:“我老子是队长,我怕谁。去就去。”小兰儿死活不去,气得三个小子直跺脚,只好让她留在乌船上,三个人去了岸边。
待红船走远了,二竿子对二虎子一竖大拇指,说:“原来你又把他们蒙了。”二虎子说:“怎么样,咱们又可以打一回牙祭了。”原来我才知道,第一次二虎子是故意输的,让三个小子上了一回大当——打了一个平手却成了输家。
不一会儿,红船回来了。三个小子偷了一篓子豆角和半袋子麦穗。大家来到乌船上,支锅的支锅,打水的打水,淘豆角的淘豆角,理麦穗德里麦穗……没用多久,火便生起来了。豆角放在锅里煮,麦穗放在火里烧,很快便闻到了豆角的清香和麦穗的浓香。待到水沸腾过几次,大家已把麦穗搓着吃完了,七手八脚又开始剥豆角吃。吃完了,大家又忙着弄干尽了船,回到个自的船上,准备回家。临走时,永富对二虎子说:“小子,别得意,下次咱们再比试。”
阳光暖暖,清风习习,船儿悠悠,水声点点,我们一路唱着歌儿回去。[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正文 手记3  清河笑声

十多天以后,有一天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妈妈已早早地做了饭——白面馒头和甜粥。吃过饭,我才知道,原来李副官要走了,要去我爸爸那儿。临走时,他拉着我和姐姐的手说:“好好听妈妈的话,用不了多久,司令官就会来接你们的。”
李副官走了,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妈妈眼中含着泪,时不时的向他招手;我和姐姐也有些舍不得他走,然而,我们又希望他走,早日见到爸爸,给我们早一点报一个平安,早一点离开这个地方。
转眼之间,就到了夏天。天气渐渐变暖,也变得长起来。蜻蜓还没有来,蜜蜂和蝴蝶早已飞得欢了。屋后的那棵老树,已变得青绿,引来了鸟儿的鸣叫和知了的鼓噪。
乌船与红船的比赛,时不时的仍然进行着,一次比一次好玩,一次比一次长久,好象永远到不了头。
我记得,那一天,是我们玩的最开心、最激烈、最痛快的一天。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太阳象一个大火球,刚刚冒出了地平线,空气便已经变得闷热起来;转眼之间太阳又象一个害羞的大姑娘,将无数的金针撒向大地,让谁也不敢面对她那红通通的面庞。那些农夫们,早早的就出去了,想赶在太阳的前面,多捡一点凉儿。
还是那样的船,还是那样的河,还是那样的小朋友。我们按约定见了面。
二虎子和二竿子光着上身,赤着脚,只穿了一条扎着布条儿的短裤儿;整个腰儿,好象一个坛沿。那三个富家子,都穿了褂儿,戴了麦帽,挺着个油光光、白亮亮、肥壮壮的大肚子,早已将脸晒了一个通红。
永富看看天,冲二虎子笑笑,说:“小子,咱们今天大战一场,如何?”二虎子冷眼看了看三人,又看了看我们,鼻子朝永富一哼,说:“小子,谁不大战三百回合谁是孙子。”
第一次,我们玩的是考状元。
三个富家子,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件唱大戏穿的衣服和乌纱帽。这两样东西,虽然又脏又臭,却并不烂,还显着几分新色。
二虎子将船定了下来,大家去了红船。一番剪刀石头布后,分出了先后顺序。最先做状元的是二竿子。
二竿子嘻嘻一笑,戴上帽子,竟然一下子盖住了大半个脑袋,只剩下半拉子眼睛在动;那件戏服一上身,就看不到二竿子的人了,活象一只放了气的大布袋。大家瞧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二竿子却一本正经,直直地端坐着,叫大家赶快出题目。长贵说了一个谜语:“大路当中一杆称,黄帝老爷不敢认。”二竿子一听,傻眼了,好半天,急的抓耳挠腮,也想不出谜底来;没办法,只好脱了戏服帽子,跪着认输听谜底。长贵说:“傻瓜,七星蛇嘛。”
第二个做状元的是久荣。二竿子输了心中憋气,抢着出了题目:“一只猴子要过桥,桥对面有一只老虎,问你状元郎,猴子用什么办法让老虎背它过去?”
久荣一听,同样傻了眼。他想不到二竿子会出这样的一个题目,看看张三,望望李四,然而,谁也不能做声,只一个劲儿盯着久荣偷着乐。久荣没有办法,只好说:“根本不可能的事嘛,猴子怎么斗得过老虎呢?”
二竿子象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命令久荣跪下,摇头晃脑的说:“闷头,猴子是孙悟空,它变成老虎它爹。”
大家听了,又是一阵大笑。
接下来是永富做状元。二虎子叫姐姐出题。姐姐想了想,出了一个题目:“有一堆石子,三粒三粒的数,它会剩两粒;四粒四粒的数,它会剩三粒;五粒五粒的数,它会剩四粒。问你状元郎,这堆石子最少有多少粒?”
永富听了,想了一阵,答不上来,有掰着手指头来算,东算西算仍然没有结果,到了最后,永富一拍脑袋说:“二十三粒。”
姐姐摇摇头,说:“五十九粒。”永富不信,大家从包里拿出杏仁儿,数了二十三粒和五十九粒来分,果然是姐姐的对,永富没有办法,也只好下跪了一回。
轮到姐姐做状元了,永富不肯放过机会,想赢回这个面子。他拍了拍那好象很有学问的肚子,清清嗓子,然后背起手,象一个私塾的老学究一样,就只差铁尺和眼镜了,他摇头晃脑的说:“刘关张,赵马黄,诸周庞,曹孙蒋,最恨哪块烂泥巴,总糊不上墙?”
永富说完,等着出姐姐的洋相。他哪里知道,我爸爸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国志》和《演义》,常常还讲给我们听,这个题目又怎么能难倒姐姐呢?姐姐听完,张口就说:“不就是那个阿斗吗!”
永富一听,吐了吐舌头,象只泄了气的皮球。他眼里的穷丫头,总认为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根本不可能回答他的问题'奇‘书‘网‘整。理提。供'。他又哪里知道,我们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轮到二虎子做状元了,永富叫小兰儿出题。小兰儿想了想,说:“什么东西坐着比站着高?”二虎子哈哈大笑,一指小兰儿说:“笨丫头,不就是狗吗!”小兰儿摇摇头,说:“错了,是青蛙。”二虎子争道:“狗就是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