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花郎(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春是第一个大声哭出来的。
朋友们一一向祝晶打过招呼,祝晶也一一响应他们。“大哥、公主、阿倍、吉备……怎么了啊,大家?哭什么?”
直到看见了恭彦的脸,她眨了眨眼,一脸茫然。“呃,你是谁?”
恭彦愣了一下,俯过身看着祝晶。“是我啊,恭彦。”
“恭彦。”祝晶像小儿学语那样,叫了他名。
恭彦表情转喜,但祝晶接着又道:“恭彦……这名字有点耳熟……你是谁?我们认识吗?”
听见祝晶的话,众人纷纷由欣喜转为错愕。
“小公子,妳在说什么啊,他是大公子啊!”小春冲到床边指着恭彦说。
“是啊,祝晶小弟,他是恭彦啊,妳不认得了吗?”站在李静身边的刘次君也道。
祝晶一脸尴尬地看着井上恭彦,有点歉疚地道:“啊,真不好意思,我好像不大认得……我们很熟吗?不然你怎么一直抱着我?”
祝晶眼中的生分不像是假装的,她似乎是真的不认得他!
是方才宫廷禁咒师所施的咒术造成的吗?他不了解道术,却在眼见禁咒师果然唤醒了吕祝晶后,对那禁咒之力也深感震惊。
祝晶看着恭彦半晌,打了个呵欠,双眼迷蒙地说:“奇怪,好累喔,有点想睡了呢……可以麻烦抱我到床铺上吗?”
“祝儿,妳先别睡-”吕校书也觉得女儿还是有些不对劲,可祝晶已经窝在恭彦怀里,一闭眼就睡着了。
恭彦这才将祝晶抱回她房里休息。
站在床边看了她良久,恭彦蹙眉道:“我去找刚才那位禁咒师问清楚。”
他不明白,为什么祝晶醒过来后,每个人都认得,唯独认不出他?
还有,如果祝晶早先是因为身中奇咒而短寿,那么,施以咒术的现下,是否表示她从此以往,便能长命百岁?
这些问题,都在他稍后离开吕家、在路上追上那禁咒师时,一一得到了答案。
禁咒师在井上恭彦一连串追问后,只淡淡说了一句:“那位姑娘想必深恋着你吧?”
恭彦点头承认。
“这就是了。她身上的咒,叫做“相思咒”,如果一生不动情,自然得享天年。这一次应该是她第三回发病了,她每一次的病,想必都起自于你。刚才的施术,我只是暂时封印住了她的病征,日后必须小心照护,不再动情,就不会有事。”
“那倘若……她再度动情了呢?”
“若因咒力而再度发病,她必死无疑。”禁咒师看着恭彦,又说:“其实,“相思咒”,起于人间至爱,源于最初,必定是有情男女互相以咒结合彼此。这种咒一旦施加在有情双方身上,就会使结咒的两人同生共死;但倘若有一人在中途改变了心意,另一人就会夭寿,并转将咒力延续到对方的同性血脉中。想必那位姑娘的先祖,应该有人曾经施以这种咒术,但却没有得到圆满的结果。”
“所以,这最初并不是一种恶毒的咒?”而是为了永结同心才施下的咒?
“不是。一般的“咒”原本就包含“杀人”与“活人”两面;但“相思咒”起源于爱,就连最高明的咒师也无法完全解除,我也只能暂时施以封印。但是我并没有封住她的记忆,照理来说,她不应失忆才对。
不是失忆……那就是刻意地想忘了他了……是他伤她太重。“那么祝晶的咒,要怎么样才能完全解开?”
“不知道。禁经上没有明确的记载。”顿了顿,禁咒师又道:“还有件事我刚才没有告诉你们。”
“什么事?”
“我们“人”,乃是精、气、神,三者合一的灵肉之体,以气主神,气之清者上升为天;气之浊者,下沉为地心天地人三者构成了宇宙的恒常运行之理。我见那位姑娘气若游丝,简单来说,就是一般人有三魂七魄,而那位姑娘却少了一魄。我虽然尝试为她招魂,却屡招不回;倘若是天生六魄,恐怕并非长寿之相;假使是后天使然,也许这咒力远比我想象中更加难解,甚至不可妄解,倘若真解开了咒,说不定吕姑娘连二十五都活不到。”
“怎么会?”恭彦诧异地道。禁咒师微微一笑,他长髯飘飘,衣袂翩翩,看来仙风道骨。“我不是神仙,不是样样皆通,这一言,阁下姑且听之,姑且听之吧。”
恭彦听进去了。
稍晚,他回到吕家,天色已晚,众人仍聚在厅堂中等候。
恭彦将咒师所说的话大略重述了一遍。
众人皆静默无语。
直到吕校书打破沉默。“孩子,你打算怎么做?”
对祝晶来说,显然恭彦的决定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祝晶不想认得他井上恭彦,也许对她来说,反而是好的。倘若两人朝夕相处,难保她不会再次动情。
恭彦的黑眸看起来有如平静的深潭,他下决定道:“那就这样吧。以后,在祝晶面前,别再提起我,以及从前的事。”仰起头看着众人,他微微一笑。“我希望她无忧无虑过一生。”
没有人知道,此时,在卧房中应该已经睡去的吕祝晶,双眼睁得老大,正悄悄地流着泪。
怎么可能真的忘记他呢!
只因为被拒绝的感觉太痛了,还深刻地记着,教她一想起就畏惧。
好想收回那时求他娶她的傻话。
想要继续当好朋友,永远都不要知道,恭彦早已属于别人。
开元十八年的春天,井上恭彦途经永乐坊,在吕家的门前徘徊良久,终于选择了离开。
这不知道是第几回差一点克制不住自己想祝晶了。
经过了去年的秋、冬两季,再加上今年春、夏、秋……漫长的三个季节,一年多的日子里,他都只远远地看着她,却无法不关切她是否一切安康?
九月底,又经过永乐坊时,他站在吕家大门前,有点想要像以前那样,大方地去敲门,等小春来开门,或者是祝晶。想要被那种真诚的热情所迎接,沐浴在友情的欢愉里。
是悄悄落在脸上的雨带来一阵冰冷,使他赫然醒神,在吕家门突然打开时,赶紧走过。
小春打开大门,撑着一把伞走了出来。“小公子?”
祝晶去买东西,没带伞;小春一见下雨了,连忙打着伞准备到街上去接她。
祝晶站在自家门前的对街上,看着在细雨中逐渐远去的那道背影,脸上承满了轻愁与渴盼。
恭彦……
开元年间的大唐帝国,京城长安,每到岁末,都必须为明年正月元日,诸国蕃使的朝见大典进行准备。
此时,由于政务逐渐转移到大明宫,原本的宫城太极宫|奇+_+书*_*网|已经鲜少使用。各国使者朝拜之礼,一律移往大明宫的含元殿前广场举行,京中所有奉有职等的官员,都要参加朝拜的仪式。
这是举国同庆的盛大朝会,不能有所差池。
来自西域、东北、南海……的许多朝贡国家,多会在十月以后陆续进京,一直到岁末大祭前,都会有大批的蕃使进入长安,鸿胪寺官员便得忙着接待各国的使者。
到了十月初的某一天,夜里,吕祝晶跟小春在家中等着吕校书回家吃饭。
然而等到深夜时,都还不见吕校书归来。
是因为听到临时来访的慧安公主说起,她们才知道,原来是有蛮邦蕃使献上国书,并请求唐朝廷立即给予响应。
由于这名蕃使所代表的国家远在西域偏远的地区,所使用的文字相当罕见,虽以国家称之,但其实只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朝廷中一时间竟找不到人可以解读这份国书。
这一年,北方的契丹部落与奚部落正逐渐强大,对唐帝国的边防造成了威胁;而吐蕃虽暂时与唐朝廷达成和解的盟约,但仍随时可能再对大唐发动攻击,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对西域的管束与边防军费开支的增加,再加上去年洛阳一带的黄河溃堤,水患肆虐,种种问题使大唐国库日渐空虚。
倘若唐朝廷无法解读这封国书,不仅将大失天可汗的威信,同时也可能造成西域部族的叛离,带来无尽后患。
朝见大会结束后,帝王震怒,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被下令留在宫中,不许出城,直到有人能够解读这份蛮邦国书为止。
身为弘文馆校书郎的吕颂宝本来只是个九品小官,这场风暴应该扫不到他;但他的顶头上司,弘文馆大学士们纷纷被召入集贤殿中商议,他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再者,这份国书确实关系到大唐的国运与尊严,不能不严正以待。
尽管想着女儿,想要回家吃饭,但眼下人人自危,走不开身;吕校书坐在弘文馆里,与其它同僚正努力地翻查着馆阁里所藏的西域文书,尽最大努力在明日早朝的最后时限到来前?翻译出国书的内容。
到了次日,天未亮,早朝前,吕祝晶早早便醒过来,穿好了衣服,准备出门。
慧安公主的马车就停在家门外。
挂虑着爹,以及在朝为官的朋友们,她请公主带她入宫。
听说昨天夜里,明皇夜不安枕,下令周知宫中大臣,若有能译出国书者,重赏;若译不出,所有朝臣一律减俸降职。
坐上马车时,李静问道:“祝晶,妳有把握吗?”
祝晶摇头。“我没有把握。”
可是她真的很担心,如果到今日最后的时限过后,国书还译不出来,第一顺位倒霉的,必然会是翰林院的供奉们,第二顺位倒霉的,就是在弘文馆任职的爹了。
“先让我看到那篇国书再说吧。”李静带着祝晶进宫,并在早朝前一刻,晋见了帝王。
唐明皇正为国家大事烦恼着,听说慧安公主求见,本来无心接见,但侍从又通报道:“欧禀陛下,公主带来能人,据说识得蛮邦文字。”
明皇大喜。“快传。”
可一见到一身寒素的吕祝晶时,明皇相当生气。“静儿,妳胡闹什么?就这么一个寒微女子,也能识得蛮邦国书吗?”
慧安公主急急上前缓颊:“父皇万勿动怒,且听儿臣一言。这位女子名叫吕祝晶,是弘文馆校书郎吕颂宝之女,她曾游历西域诸国,识得许多蛮邦文字,假使那蛮邦国书尚未译出,何不令她一试?”
闻言,唐明皇稍稍息怒,看着低头伏在地上的吕祝晶,他道:“吕祝晶,妳抬起头来。”
“民女不敢冒犯圣颜。”吕祝晶跪伏在地上,态度沉着、冷静。
“慧安公主说妳能读蛮邦文书,是真的吗?”明皇又问。
“民女不敢保证能译出蛮邦国书,但求一试。”
“倘若妳译不出来呢?”这可是关系到大唐天可汗颜面的事,不能轻忽啊。
“那么但请圣上责罚。”吕祝晶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父皇,试试无妨。”慧安公主在一旁又为祝晶请求道。
“好吧。”明皇做下决定,对身边的侍从道:“高力士,去集贤院取那份蛮邦国书来。”回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吕祝晶,又道:“倘若妳真能译出蛮邦国书,朕必重重有赏。”
吕祝晶没有答话,因为自知她也可能译不出来,马上就要掉了脑袋。
等待高力士将国书取来的短暂时间里,她已经开始回想着自己的前半生。
爹若知道她擅自跑到宫里来做这件事,想必会担忧得白了头吧。
“启禀陛下,蛮邦国书取来了。”
高力士的声音让祝晶猛地回过神来。
下一刻,那以上好绢帛所写成的国书已经送到她的面前。
祝晶跪在地上,展开卷轴,那有着特殊符文的文字跃然纸上。
眯起眼,她松了一口气。
这是西亚的索利都斯文,与拂菻、怛罗斯等国同出一个系统。
“如何?能译吗?”李静来到吕祝晶身边,悄声询问。
祝晶抬起头,微笑道:“能。”
早朝时,官员分列文武,站在紫宸殿中。
王端坐玉座之上,玉阶左侧,命人临时设立一座帷幕。
当蛮邦使者以生硬的汉语,在朝臣及帝王面前请求针对该国的国书内容响应时,众朝臣鸦雀无声,唯有明皇表情泰然。
帝王身旁的通事舍人在明皇示意下,上前宣读刚刚拟好的敕书道:“大唐皇帝敕日:我天朝王化昭昭,四海之国,莫不来归。今西域蕃国索利都斯遣使来唐,朝见我天可汗,请以公主和婚,缔交友好,然态度傲慢,实非弟邦之礼,故不许。至于西亚贸易站设立事宜,在两国友好的原则上,则准之。唯蕃国索利都斯需每年遣使朝贡,以弟邦奉我大唐帝国天可汗为兄,世世代代,永结盟誓。并赐《礼经》一轶,以宣教化。”
蕃使因识华语不多,不完全明白敕书的意思,因此明皇又令那站在帷幕后的译官,将帝王的敕书以流利的索利都斯语朗声宣读一遍。
蕃使听罢,大为惊异,求见译官。
明皇非常得意,笑诺。
通事舍人随即宣旨:“传我大唐译官出见蕃使。”
不仅是蕃使想见这名通晓西域语言的译官,甚至连唐朝廷的官员们也纷纷惊叹,想一睹此人面貌。西域小国如此之多,要能通晓偏远地方部落的语言,实是难事。
只见帷幕后,隐隐传来窸窣声响。一会儿,竟走出一名身穿宫廷服饰的年轻女子。
在这只有男人及宦官的会议场合上,女子的出现带来极大的震撼。
吕祝晶走到帝王面前,先行跪拜礼,然后才起身走到帝王座阶旁。
明皇得意笑道:“此人即是译官。如诸位所见,她是我儿慧安公主身边的侍从。我大唐人才济济,区区小国文书,小小宫女即能通晓,不需劳驾群臣费心。”完全不提及前一晚的人仰马翻。
吕祝晶站在帝王阶下,面无表情地任来使及群臣观看着。
穿上宫服是李静的主意,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封一名女子为官,只好先暂时安排给她内侍的身分。
朝堂上,阿倍仲麻吕以从八品的等级,本来不能入于内廷,但左拾遗掌劝谏,可以直接面圣,因此得以站在这群高级文官行列里。
他看望着祝晶,一方面敬佩不已,一方面又暗暗觉得好笑。他这个陛下,爱面子的程度实在已经无人可比了。
倘若恭彦也能看到祝晶在朝堂大出锋头,必定也会为这名姑娘感到骄傲不已。可惜“待诏”虽然常侍帝王左右,却仅是闲职,不需入朝。等会儿退朝后,他一定要赶紧去告诉恭彦这件事。
察觉他调侃的视线,祝晶微微转过脸来,向阿倍仲麻吕微微一笑。
阿倍想,祝晶应该能得到很丰厚的赏赐吧。
他错了。
虽然明皇确实要赏赐金银珍宝给吕祝晶,但祝晶婉拒了。
家中虽然清贫,但生活一向不虞匮乏,她不需要这种世俗的赏赐。
但因为她做了太大的面子给了当今天子,因此明皇龙心大悦,提议要升吕颂宝的官。祝晶为难起来,连忙再度婉拒。
金银珠宝、升官加爵,吕祝晶都不需要。
明皇不由得蹙起眉,有一点不高兴起来。
慧安公主赶紧道:“父皇,儿臣以为,世俗的东西,吕祝晶既然都不需要,那么不如就赏赐她一个心愿吧,等她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您再为她实现,岂不更好?”
祝晶笑开,感激地看着李静。
李静对她眨了眨眼。要当个受宠的公主可不容易。
明皇这才松开眉头。“好吧,吕祝晶,朕赐妳一个愿望,他日若有任何心愿,只要不离谱,无关于国家大事,朕都答允妳。”
祝晶赶紧识相地谢恩道:“民女万谢陛下的赏赐。”
李静站在明皇身边,表情突然灵动起来。她娇笑地向明皇道:“父皇,既然您都赐吕祝晶一个心愿了,那么,找她来宫里解围的儿臣,是不是也可以得到父皇的赏赐呢?”
明皇哈哈一笑。“妳说吧,朕也允妳便是了。”心情好的帝王,此时什么都好说。
李静微笑。“那么,儿臣也想向父皇讨一个愿,他日若儿臣想要许什么愿,还请父皇君无戏言哪。”
祝晶笑看着公主,怀疑自己可能知道她在想些什么。但愿公主的愿,君王真能无戏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