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卑鄙在汉末-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子昂不必多礼……“郑玄笑呵呵的一摆手,就开始说明来意:”子昂啊,这次文举就任北海相,也想仿效你那样办学教化民众。他很欣赏元元大笑的模式,他准备借你的光,在北海建一所元元地分校。老夫觉得这也是好事,你如果方便就派几个有经验的人,去北海相帮文举把学校的架子搭起来……“

元元大学的模式当然好咯,开玩笑,那可是后世积累了上千年的经验啊。而郑巨巨又一直是位热心教育地人士,见到了这么好的学校模式,当然准备向全国推广啦。

哦,原来是这个事啊。陈举心里转了下念头,立即慷慨的说道:”些许小事而已,只需让文举说一声就结束了,老师何必亲自跑一趟呢?子昂立即照办就是……“当下立即吩咐下去,从元元大学选派十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并准备相关的资料、器材什么的,过几天就去北海郡开分校。看着陈举这么爽快,不但孔融连声道谢都不说,郑巨巨也是满脸笑容。

虽然眼下元元大学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充裕,不过既然是郑巨巨亲自出面,陈举当然得买账了。而且,通过建立分校,也能尽快推广《自然科学》等知识。这不但对整个民族的发展而言,可说是件影响深远地好事。而且,还可以同时得到郑巨巨及士子阶层的好感,提高陈举本人的名望,又能让孔融这小子欠一个人情。这是公私两利的好事情啊,要是连这样事都不答应的话,那就不是陈举了。众人接着谈了会儿,郑玄突然对陈举问道:”子昂啊,今年东菜郡的考廉是否已经确定?“旁边的国渊一听这话,顿时一脸紧张的看着陈举。

陈举瞄了一眼国渊,故作不知的反问道:”尚未确定。难道老师有什么人选给我?“

这几年,各地的天灾不断,很多流民都涌入了富裕的东菜郡,再加上经过营销部的大力搜刮,更是弄了不少赤贫阶层到东菜落户。现在东菜郡的户籍上已经有八十五万人左右,比起陈举刚来时翻了一番多。这还不算东菜的几万官奴、各个豪门的十几万家奴,已经从鲜卑的奴隶贩子那里买来的二十几万异族奴隶,要是加上这些,东菜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三十万了。(汉朝规定,官奴、家奴和努力都是不算入户籍地。当然也不用各种缴付税。)

按照东汉王朝的制度,各个郡国每年可以按二十万人一位的比例,向朝廷推荐孝廉(边郡是十万人一个)。按这个比例。现在东菜可以推荐四个孝廉了,虽然有四个名额,可还是远远不够啊。吧,二十万分之一地比例啊,这简直比博士还稀少。虽然孝廉并不用考试,但那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比考博士更胜一筹。这段时间来。到陈举这里跑关系、走门路、撞木钟说情的可不是少数,而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让咱们陈太守头都大了一圈。

郑玄看了国渊一眼,笑着说道:”子昂,你与子尼也是熟识,应当了解他的人品才华。子尼恭俭自守。才华横溢,现在他已经学有所成,就应当出来为国家做事。老夫认为他应该受到推荐,不知子昂认为如何?“

哇,连郑巨巨也来撞木钟了!不过。郑巨巨也并没有乱推荐,他说得不错,这个国渊确实是个相当牛逼的内政能手。在另一个时空,国渊就是阿瞒手下主治屯田事宜的官员,在他地管理下,阿瞒同学在五年内仓廪丰实,百姓敬乐其业,表现了超卓的内政才能。

陈举心里暗自得意:郑巨巨真是及时雨啊。我这里正缺搞内政地呢。嘿嘿,等国渊当了郎官,我就马上把他要过来,现在长广那边还缺个县令呢。上去的孝廉如果下派地方任职,推荐的太守是有优先权的。所以,他几乎没有考虑,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子尼当然够格了!今底我就将子尼的名字上报朝廷,呵呵……哦,子尼的户籍是否转到东菜?“

而且,就算不说这些,郑巨巨的人情也得还啊。当年要不是郑巨巨推荐,陈大官人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捞到这个太守呢。国渊连忙高兴的回答道:”师兄,我前年就转过来了!“接着更是没口子弟称谢不提。国渊心里可乐坏了,终于挤上这二十万分之一的比例的独木桥了。要知道,在这种独木桥制度下,那些出身地点的士子们,能在四十岁之前弄上孝廉就不错了。

”呵呵,好好好!“今天两件事情,都办的顺顺利利,郑巨巨也很是高兴。当下,对几个学生说道:”听说颍川陈寔父子已经来了不其,老夫得去拜会一番。你们继续谈谈吧……“

送走郑玄后,孔融立即变了副嘴脸,嬉皮笑脸的凑过去说道:”师兄,我在洛阳两年,最想的就是你啊……“那肉麻的腔调,扭扭捏捏的做派,让陈大官人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当下骂道:”去你妈地!老子可没那种爱好!你小子什么学期分桃子来了……“随即,他立即反应过来,对孔融笑骂道:”他妈的,你小子想喝酒就明说,何必跟我来这套。来福,快咳准备宴席,给咱们孔北海接风……“孔融拿起酒杯,凑到鼻子跟前深深的嗅了一气,随即一饮而尽,又闭上眼回味了半天,这才一脸陶醉的说道:”唉~~~还是师兄这里的酒好啊!洛阳的天然居虽然也有这些酒,但是生意太好了,离东菜又路途遥远,所以经常都是缺货。而京城里权贵又多,经常都是刚刚送到一批,就被他们买光。我一个小小郎官,哪里争得过他们?就是一月都难得喝上一次啊……“这孔融说着说着,就诉起苦来。

听得陈举暗笑不已,看样子,这家伙的酒瘾的确在洛阳憋坏了。开玩笑,喝过这等美酒之后,其他的酒哪里还喝得进去。陈举随即笑道:”得了得了,你也别诉苦了。反正北海离这里近,你要是想喝,就派人过来拿就是。“看着孔融在那里摇头晃脑的品酒,陈举又忍不住笑道:”文举,你现在也是一方太守了,可别像上次那样乱叫别人爹妈了,哈哈哈哈……“

孔融顿时脸红得像猴子屁股,尴尬的打着哈哈道:”师……师兄。您老人家就别……别提这事吧……那只手一时失误而已,失误而已,呵呵呵呵……“有一次。学馆的这些人在陈举家聚会,孔融这小子喝高了,脑子里晕得迷迷糊糊的,当场就抱着旁边的贾雨村叫爹,又拉着苍蝇王直叫妈,搞得大伙都笑得在地上打滚,成了郑玄门下地一大笑料。(在陈举来的那个时空。孔融的确也是个大酒鬼,而且连他两个儿子都是。他们爷三就是因为犯了禁酒令 。才被阿瞒给咔嚓地。)本来国渊正在对付一块水晶蹄膀,一听这话,立即想起孔融当时的滑稽场面,顿时笑得前仰后合。不料乐极生悲。一头栽进菜盆里去了,弄得一脸都是油水……

这下子,整个客厅都是爆笑声,间或还传来几声器皿打碎的声音。孔融的这场接风宴,就是在爆笑声中结束的。刚刚让人领国渊去洗澡换衣。狗腿子头头赵志就急匆匆跑了过来,一脸惊慌的报告道:”主……主公,青州刺史焦……焦和大人,一群太守大人来了……“

陈举立即骂道:”他妈的!慌慌张张地干什么?刺史就刺史吧,什么叫一群太守大人?跟了我这么久,怎么还这么沉不住气?连句话都说不清楚!“赵志连忙一脸委屈的辩解道:”主公,真滴是一群太守大人啊!您看看这个吧……“说着连忙地上一张拜帖。

结果拜帖一看,陈举也傻眼了。口中惊呼道:”我拷!真的是一群太守啊,这他妈的发生什么事情了?“孔融好奇的凑过去一看,也吓了一跳,只见那拜帖上赫然写着:青州刺史焦和,太原太守杨璇、济南相刘明、乐安相陆康、齐国相梁笑……好家伙,再加上这里地东菜太守陈举和北海相孔融,青州的地方大员全齐了!开什么玩笑,青州刺史和郡国守相们全来了,这肯定不是什么小事!陈举心里震惊不已,赶快领着孔融快步赶往客厅。

一见到陈举和孔融出来,焦和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连连说道:”哎呀,陈东菜出来了!哦,孔北海也在,正好正好。我们几个得好好商量商量,青州这次可有麻烦了!“那焦和一副苦瓜脸,眼睛里都是血丝,那些郡国守相们也是一副脸青面黑的样子。和众人见礼之后,陈举还没坐下,就急忙问道:”各位大人,发生什么事了?“陈举一看这架势,心里就直打鼓:老天,难道黄巾贼提前*****了还是咋的?天啊,你这不是玩我吧。

”唉,你们还是先看看这个吧!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怎么会下这种旨意?“焦和脸色难看地递给陈举一张圣旨。齐国相梁笑这会儿可笑不出来了,他忿忿不平的啐了一口,恨恨的说道:”呸!还不是那些阉人怂恿的!“

一听不是黄巾贼提前*****,陈举心里立时松了一口气。看到这些地方大员个个一副吃了狗屎的样子,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难道咱们刘老大又在玩什么逆天的东东?陈举不禁有些好奇,当下就和孔融凑到一起,打开圣旨看了起来。孔融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惊呼道:”天啊!陛下怎么会下这种旨意?居然让各郡国供奉奇珍异宝,这……这不是要命吗?而且,还要青州选1000头最好的驴送到洛阳……这又是什么意思?“

”陛下在后宫开了集市,让妃嫔开了集市,让妃嫔贩卖各种珍玩,听说他自己还参加进去呢……“焦和一脸无奈的说道:”……而且,这次是由中官前来审查供奉地珍玩,普通的都不要。现在那黄门东方胜还在我刺史府等着呢。唉上次才参加了每亩十钱的栋别钱,现在又要供奉奇珍异宝,这可如何是好?而且,我青州又不像其他地方,哪有什么奇珍异宝啊……“孔融不解的问道:”这……可朝廷要驴干什么?“

焦和解释道:”现在洛阳流行驴车,孔北海难道不知?“

孔融一脸茫然的摇摇头,这家伙虽然刚刚从洛阳回来,但他一向少和那些人来往,中间又回了一趟老家,所以对朝廷流行的东东并不了解。可他并没有把这麻烦当回事,当下笑道:”各位大人,这件事情虽然麻烦,但有陈东菜在,自然迎刃而解!“

一提到刘老大的这道圣旨,众人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孔融却满不在乎的笑了笑,说道:”各位大人,这件事情虽然有些麻烦。但有陈东莱在,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谁不知道,咱们陈东莱一向足智多谋啊……“对这些家伙的来意,陈举心里当然也是明明白白的。可看到他们既然不好明说让帮忙,陈举也乐得装糊涂。陈举和这些家伙平时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交情,再说朝廷又没有号召大家学雷锋啊(至于有没有雷锋那是另一回事,反正就是那意思),他那有那么高的觉悟,会去主动帮忙啊。反正他这里这么多的后世玩意儿,就算刘老大要什么奇珍异宝,再怎么也能应付过去。又何必去趟这滩浑水,帮别人出头呢?不料,孔融这愣头青却把事情给揽到他头上了。其实根本不用孔融说,这些大员本来就是来找陈举拿主意的。要不然,他们怎么会屁颠屁颠的跑到东莱,难道是好玩吗。虽说守相们都是平级,但陈大官人比他们还多了一个”使持节“的头衔,地位当然也就在无形中高了一截。而且,现在谁不知道,在青州这里就数陈举最牛逼,他不但是刘老大跟前的第一红人,又是皇亲国戚。现在这些守相们没了法子,他们又不能像县级官员那样,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还可以找郡里向上级请示报告、诉苦求援什么的。可郡国守相本身就是最高级的地方官了,再往上就是朝廷了。而这圣旨本来就是朝廷发出的,难道能去向朝廷求援?这不是明摆着找钉子碰吗?

于是,他们当然只好一块儿跑到东莱,找地位最高的陈大官人帮忙了。可这些家伙都是一方大员。谁都不好意思先直接开口求人,只能委婉的说什么”商量商量“云云。现在既然有孔融这个棒槌起了头,众位大员自然是顺水推舟。顿时谀词潮涌,都纷纷请陈举想办法。

陈举当下狠狠地瞪了孔融一眼,心里暗骂:你这笨蛋也太会给老子找事了!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趁机卖点人情,倒也是不错的。于是,对众人拱手道:”既然各位大人如此抬举,陈某就尽力而为吧。哦。我再细看一遍圣旨,各位少等……“当下,吩咐家仆带大员们去休息吃点东西,自己则拿起圣旨仔细研究起来。

青州刺史焦和连忙又摸出一封信件,递给陈举,说道:”陈东莱。这是我在洛阳的家人送来信件,上面有些关于这次圣旨的消息,您看看,或许会有些帮助。“

其实,在这些大员里面,最着争的就是这位焦刺史,因为圣旨是直接下给他的。咱们刘宏老大是让他出面,去督、协调各郡守相们办事。可是,当时的”州“一级只是监察单位,并不是行政单位。州刺史是御史台的外派机构,属于监察系统;而郡国守相则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就跟现在的省监察部长和市长的关系差不多。除了监察地方官们是否违法乱纪,在其他的事情上。州刺史根本管不了守相们。

像这种向朝廷进献供奉地事情,本来就不是刺史的职责范围(刘老大一向是不按理出牌的),而那些守相们完全可以不买刺史的帐,就算看在刺史的面子上,能去帮忙做点事,可也是出于人情,远远不能像行政命令那么有效。当然,在以后出现的”州牧“,其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就是省长和市长的关系了,州牧是可以罢免郡国守相的,要是守相们不听话,州牧只要找个由头,就能让他们滚回家里种田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刺史完全不能命令守相,那得看人。像刘表和陶谦这两位,都是以刺史得身份,行使州牧的权力。而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刘表是靠他的手腕、能力和名望,而陶谦则是靠他手里的部曲——丹阳兵。

但这位焦刺史却没这些条件,史书记载:”焦和好立虚誉,能清谈。“就是那种喜欢虚名,而且特能侃的主。这位焦侃爷既是属于那种没什么能力的官员,所以学不了刘表;手里又没有丹阳兵那样的精锐私人武装,也学不了陶谦。要想光凭一张嘴,就说动这些守相们尽心尽力的办事,即使对这位焦侃爷而言,也的确是件非常为难的事情。

好在他的确很能侃,把各们守相们都侃得头昏眼花,再加上他也是个老好人,平时和守相们的关系也不错,这才说动这些守相们配合。可这些守相们就算自己想不到,手下也多少有些幕僚啊。当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在一番诉苦叫穷、互相推脱之后,都一致决定,还是请青州最牛逼的陈举陈东莱办法吧。要是守相们办不好事情,因为不是直接受命,处罚要轻的多,最多也就是罚点俸禄,申斥一番什么的。可要是直接受命的焦和把事情办砸了,估计就得回家种田去了。所以,现在这位焦侃爷已经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陈举身上。其实,这种做法也体现出了刘老大狡猾的一面,大概是他自己也觉得这样的圣旨太过分了点,可又难以抵制他自己那些天马行空般的构思,所产生的诱惑。无可否认,刘老大的确是个著名的昏君,但是他却是个很有创意、很聪明的昏君,但是他却是个很有创意、很聪明的昏君。于是,这位荒唐皇帝就想出这么一个点子:把圣旨发给各州刺史,而不是直接给各郡国守相。

这么一箭双雕的措施,的确是个好办法。让各州刺史去当出头鸟,帮自己收罗各种奇珍异宝,不但可以分担自己的骂名,还能让刺史和守相们或多或少的产生些矛盾,也便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当然这也说明了,刘老大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