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演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在名份上遥尊他为皇帝。
张士诚得知赵、彭、孙三人与朱元璋各不相顾,令大将李济领兵两万来攻打濠州。那三人日日在城中享乐,手下的兵将见领头如此,平时也都懈怠起来,哪里抵得住张士诚的兵马。当张士诚的兵将涌上濠州城头时,三个人着了慌,乱战之时,孙德崖被跃上城头张士诚的兵将砍死,赵均用见城头失守,抢了一匹,领着十几名心腹,逃出濠州,夺路向山东逃去。朱元璋得知濠州失陷,心想赵彭二人全无进取心,如何不败!濠州是他的家乡,如今为张九四所得,有家难回了。徐达、汤和、胡大海、邵荣等人见家乡被张九四夺了,都请战去收复濠州。元璋道:“先国而后家。濠州虽是你我的家乡,但那里不是用兵要地,他日再说,也省得大家不时有回乡的念头。”诸将虽然不甘心,也只得作罢。
刘福通的人马声势浩大,造反又早,各地许多首领前来归附,一时鱼龙混杂,什么凶神恶煞一类的人都有。山东有一处盗贼首领名唤刘太保的,领着几千人四处攻掠,怕早晚被人吞并了,也尊奉小明王,送来银子和表章,刘福通给皇帝推荐他,皇帝下诏授他千户之职。刘太保长粗壮丑恶,食量很大,因山东连年饥荒,四处乏粮。他每次打下一城,就杀人吃,人吃尽了,再去攻取另一座城。刘太保兵马所过的地方,赤地百里,人迹罕逢,鸡犬全无。
只有朱元璋迟迟不来依附,杜遵道遣一个亲信来和阳拜访朱元璋,希望他也尊奉小明王,并听从杜遵道的调遣。张天祐虽是元帅,但奈何不得元璋,很愿意依附小明王,为自己找一个靠山,怎么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元璋得知杜遵道的主意,当即回绝了,冷笑道:“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
冯用从未见过朱元璋有这种傲慢之色,朱元璋平素不看重财宝与人畜,可他极在乎名份。冯用与李善长商量,善长也觉得眼下势薄,不当谢绝小明王相招之意。冯用、李善长与诸将来见元璋。李善长直截了当地问:“元帅以为和阳全数兵马,能否抵挡元兵么?”
元璋道:“难料。”
冯用问:“倘使刘福通等人来攻,将军有把握取胜么?”
元璋道:“也难料。”
冯用道:“既然胜负难料,不妨先屈于人下,利于已者则听之,不利于已者则婉拒之。朝廷兵马势大,可借小明王的兵马挡之。这是有益无害之事,兵权仍在将军手中,谁能奈何?只托小明王的名号便了,有何不可?”
朱元璋自入濠州以来,久屈人下,如今主帅病逝,他位仍次于天叙、天祐,这是郭子兴在世时定下的座次,朱元璋没有道理更改,现今又得听杜、刘二的调遣,实在不心甘。可他听了诸将的意见,感觉无不在理。他是一个聪明人,气闷了几日,细细一想,觉得自己糊涂透顶。什么事不应当凭意气,而要讲究利害。元璋告诉诸将,说:“我想通了,不过是在名份上归附小明王,兵马仍由我们自己调遣,不能全听他们节制。”诸将皆大欢喜。
元璋想让一人去亳州商谈,前思后想,觉得张天祐前去最宜。朱元璋目前位在他之上,不能令他前去,婉言劝张天叙道:“张天叙是主帅,他去不宜,而我名份太轻,天祐是右元帅,前去商谈最宜,杜、刘二人便知我们诚心归附。”天叙觉得在理,应允了,令天祐带几个随从,轻装前去见小明王。众人都没有觉察到朱元璋的深远用意,朱元璋心想万一天祐一去不归,自己便坐了第二把交椅。若天祐与杜、刘谈好了归附事宜,也并非坏事。天祐出城后,元璋并不在和阳城里坐等消息,挥兵出城,与诸将攻取和阳西南几处山寨,杀了几个不愿意归附的首领,招得三四千人马。
天祐从亳州回来,带来杜遵道拟写的小明王诏书,命张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军中一切文书,自即日起都用小明王龙凤年号。
和阳城增加了所招的兵马,渐渐乏粮,元璋与诸将急着渡江,平时都在陆地打战,城内外无一舟一楫,临江发愁。徐达告诉元璋,巢湖水寨距和阳不远,头领为李扒头、赵普胜、俞廷玉、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兄弟等人,拥众万余,大小船千艘,不妨与他们联手。元璋说联手是好,只怕他们不愿。
李善长提议向小明王求借援兵。元璋也正有此意,既然军中一切文告都用小明王龙凤年号,名份上便是一家,遣了几个使者前去亳州求向他们,且看他们如何说话。使者到了亳州,进宫叩拜了小明王,便说起求援的事。小明王不知如何回答,看看右边杜遵道,又看看左边刘福通。福通同意出兵相助,遵道却不赞同,因为亳州城中兵马不多,万一官兵杀到,无兵拒敌。杜遵道颇有文墨,略通经史,常教小明王读书,小明王平时很喜欢,在朝上先向他问政,其次才问刘福通。杜遵道因此得宠专权,其儿子与亲友许多人都安排在朝为官,且又骄横不法。遵道不同意出兵的话才说出来,朝上一遍应和声。小明王见许多人都不支持出兵相助,就对和阳来使说:“朕听从诸位大臣的意见,不能出兵相助。”使者回来禀报朱元璋,元璋叹息起来,想不到亳州也那么乱,兵马也那么虚弱。自己的事还是自己来做,小明王的军马看来靠不住。
刘福通原本处处谦让杜遵道,如今杜遵道竟不可一世,眼中既无小皇帝,也无自己,朝上全是他说了算,十分气恼,与其弟密谋,要除掉杜遵道。唤了几个心腹军士,探知杜遵道平日从宫中出来的路径,在街坊间伏下武士。这晚,杜遵道在宫中吃了饭,与四名亲兵骑着马在亳州城中同行。天上阴云密布,看不见月光,街坊许多人家都关了门,偶尔听到几声狗叫,安静极了。杜遵道一行五人来到兴德街路口,武士们从旁边小巷中摸出来,摸到杜遵道身后,挥起铁锤抡起来,一锤砸在杜遵道的太阳穴上,一声不响倒下马,当时头破血流,一命归西,四个亲兵还没有醒过神来,就被几名武士杀了。刘福通立即入宫面见小明王,说杜遵道有谋逆之心,已经被武士杀了。小明王吓得不轻,不敢多问。刘福通请他下诏,将杜遵道节制的军马全归自己统领。小明王不敢怠慢,唤来一个秀才出身的翰林学士,立即草诏。当夜,刘福通等人持诏书到了杜遵道城中的军营中宣读,将士惊骇不已,都受了诏书。杜丞相在城外的兵将也有一万余人,其中有两三千人听诏不服,说是矫诏,要进城向刘福通问罪,刘福通领兵来拒,在城门外打了起来。那两三千人马毕竟不敌,四散逃了,有人占了山头,做了强贼,有人另投张士诚而去。
刘福通自从除了杜遵道后,握丞相权柄,节制亳州城内外兵马,势力在汝州、颍州一带气势越来越强盛。这年是宋国龙凤元年。
刘福通领兵马从汴梁以南起兵,接连攻取邓州、许州、嵩州 、洛阳等地,察罕帖木儿带领义军向北转战,占据了虎牢关 ,才遏止刘福通的前锋。刘福通北渡孟津 ,一路焚烧抢掠到了覃怀 ,河北震动。察罕帖木儿大怒,进兵交战,大败刘福通,将几千残兵包围在洛河的沙洲上,尽数杀死,尸体顺江而下,河水尽赤,中原红巾军大骇。察罕帖木儿平定了河北,皇帝妥欢帖木儿大喜,自贬脱脱之后,总算找到了一个更能征战的能臣,忙下诏命察罕帖木儿为中书刑部侍郎。这只是荣誉,察罕帖木儿仍在外征战。
元璋得知察罕帖木儿在河北的战事,对诸将说:“诸位记住了,察罕帖木儿是一个英雄,他勇猛善战,知人善用,手下的人马比官兵厉害百倍,来日必为我们的劲敌。”
因江北有小明王的兵马与官兵交战,官兵一时不能南下。朱元璋在和阳城难得暂时安宁。他知道,如果要长久安稳,非得取了江东。他令全城兵将尽快作好渡江的准备。
却说庐州有一个白莲教的头领,名叫左君弼,时年三十六七岁,风姿俊伟,善使一柄大刀。他自小熟读诗书,颇知兵法,性情忠孝。他父亲早亡,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见天下豪杰四起,一时激奋,也鼓动白莲教中人造反,一举夺下庐州。后来他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本事夺了天下,做不稳皇帝,官军来剿,未必抵挡得住。朝廷来人招安,他考虑利害,受了官职,奉皇帝之诏守在庐州,准备与红巾军开战。
左君弼与巢湖水寨的人马打了几仗,李、赵、俞、廖等人只知水战,不谙陆战,吃了左君弼几次败战,都有些怕他。俞通海听说朱元璋势众,如今又想渡江,悄悄遣人从小道前来求助。元璋大喜,以为是天假其便,心想,不如先助巢湖水寨的人打败官兵,然后诱他们入伙,如若不从,再想良策。他不知水寨的情形,决定带几员将领跟来使去巢湖,与俞通海、李普胜等人相会。诸将担心李、赵、俞、廖等人有诈,元璋说即使是龙潭虎穴,也得走一遭。他想自己与他们尚无宿仇,势力也不很大,他们没有猝然动手的道理。他心里多少有点顾忌,亲点的随行几员大将乃是徐达、汤和、顾时、费聚、秦把头等人,带了刀剑,不离元璋左右。元璋衣里穿上厚甲,以防万一。
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听说朱元璋亲自前来,十分高兴,驾船到和阳江边来接朱元璋。兄弟天生一部短须,面皮黄黑粗糙,六月天热,穿着短衣,露出壮健肌体,前胸一片盖胆寒毛。元璋看二人都是风吹雨打惯的人,喜欢打打杀杀,不会有什么心机。元璋与众人上了廖氏兄弟的船,同去巢湖观看水寨。元璋问:“据说你与俞通海友善,却与李扒头、双刀赵不合,恐怕我一去,你们水寨头领主意不一,那将如何是好?”
廖永安道:“李扒头虽是寨主,也不是一人说了算的,我与俞通海也是寨主,手下也有许多人。双刀赵来巢湖最晚,由不得他做主。”
元璋道:“恁地就好。”
小舟自和阳的江边起程,行了半个时辰,廖永安指点前方江面道:“桐城闸、马肠河等处,是江水与湖口相连之地,那里的关隘都被中丞蛮子海牙水寨夺占了,现今只有一条小港可通巢湖,可是水浅,石沙又多,不能通大舰。”
元璋道:“那我的大军就过不得江。”
廖永安道:“倘使近日下大雨,江湖涨水,才能成事。”
元璋道:“可天难遂人愿。”于是望江兴叹。
廖永安道:“只有看天意了。”
舟从小港潜入巢湖,廖永安打了一声口哨,密密的芦苇丛中,出来好几条小船。原来是李扒头、俞通海、双刀赵、赵庸兄弟等人乘舟来迎。朱元璋与李扒头、俞通海等人一一相见,抬眼一望,湖上水天一色,芦苇苍苍,云淡风轻,不辨涯岸。几只飞鸟掠水而过,倏忽隐没长空里。元璋看那远水烟霭空蒙之状,惊叹湖面广大,真不知能藏多少水军,说道:“我们两家不妨合为一家,你们知水战,我们善陆战,还怕左君弼甚么?”
俞通海都说:“我们也正是此意,愿意相从朱元帅。”
元璋笑道:“好,好,共图他日富贵罢。”
元璋到了水寨。芦苇丛中,许多木船泊在一起,钉了铁链,不让风吹散船只。船上搭建了木楼,插了许多旗帜。楼下有许多兵方,许多赤缚军汉在船上来往,湖中有人在游泳。几只小艇在水寨边上游荡,有人高声作歌。元璋暗中数了数寨中人数,约有几千兵士,五六十艘船。李扒头引朱元璋一行人登上水寨,分宾主而坐,喽罗摆上酒食。酒席间,朱元璋说你们经常入湖打鱼,为何不借船泊来往的方便与蛮子海牙暗中互通有无,引他的水军前来交易,让给他们一些好处,然后在江上捉他们一些人,打探虚实。李扒头说这是一个好主意,让俞通等人明天就去办。
元璋在巢湖船上宿了一夜,便乘小舟仍从小港潜回和阳。不久,连下大雨二十天,河涨湖溢,巢湖中向来不能行舟的地方,水深都有丈余,元璋大喜,说道:“天助我也。”带了几十人乘舟赶到巢湖,请李扒头出兵相助。李扒头心想朱元璋没有舟师,不过是借他的水兵一用,于是依允了。前日,俞通海派人与蛮子海牙在江上做起生意,趁机捉了蛮子海牙十几个水兵,问了官兵寨中情形。李扒头、俞通海、廖氏兄弟令舟从巢湖驶出,行至水港纵横之处,双刀赵普胜不愿相从,带了部属中十几条小船逃了。朱元璋令人将赵普胜留下的舟舰全数弄到和阳的江面上,令原蛮子海牙军中十几个舟师教诸军学习水战。舟师首领仍是李扒头,朱元璋不得调遣。
舟师操练数十日,朱元璋与李扒头共帅几十艘战船去攻蛮子海牙舟师。官兵战舰高大,但进退缓慢,廖永安等操舟如飞,靠近官军水寨,左右放火箭,官兵舰上着了火,蛮子海一面喝令扑火,一面令舟师迎战。廖永安、廖永忠领着人跳到官军船上,在船舷间乱战,许多人都掉到江中。蛮子海牙见抵挡不住,领着几条小船顺江退却。元璋等人的船冲到官兵的水寨中,不到半天夺下水面关隘。
朱元璋与诸将商议渡江之计,众人都说宜直趋金陵。元璋说:“不可。我在江上观形胜,取金陵,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咽喉,得采石,然后金陵可图。自古打金陵,少有直取而成的。”冯用说:“朱将军说得极是。”
六月,元璋与李扒头率徐达、冯用、汤和、李善长、邓愈、耿君用、邵荣、毛广、花云、俞通海、廖永安、顾时、吴祯、胡大海、秦把头、周德兴、冯胜、傅友德、廖永忠、吴良、丁德兴、耿炳文、郭英、华云龙、韩政、张龙、唐胜宗、陆仲亨、费聚、陆聚、郑遇春等人,领兵数千,乘舟入大江。此时大江风平浪静,天上阴云翻动,两岸清清朗朗,可辨人马。将近日暮,数十里黑云蔽天,不多时,雷鸣电闪,转眼风雨大至,于是停舟,在江上过了一夜。黎明,元璋令舟师起楫,天上云分两道,右一道云横于西南,左一道云横于由东北,漫天朝日绚丽,垂映牛渚矶。此时西北风顺,舳舻齐发,船上军士欢跃起来。
永安问:“舟发何处?”元璋指着江水说:“前方采石大镇,距江略远,防备必然坚固,牛渚前临大江,敌人难以防备,先取了牛渚,再图采石。”永安道:“此策甚好。”
于是引帆驶向牛渚,借着风力,顷刻到了岸边。牛渚矶边各垒上守军见近岸的船皆不是商船,才惊骇起来,一面点起烽火,一面拥到岸边,与朱元璋兵将打杀起来。大战半日,血染江水。远近官兵见了烽火,赶来两枝人马,约有数千,元璋与诸将看看抵挡不住,而江上又来了一艘官舰,乱箭如雨,朱元璋、廖永安的人马匍匐在地,许多人纷纷退到江边,登舟时十分混乱,相互拥挤,很多人落入江中,呼号震天。徐达等人率几百军汉来护朱元璋,军汉多不擅长水战,在船上站不稳,好些人滑落江里。徐达在船上站不稳,牢牢抓住船上绳索,还险些滑到江中。元璋哪见过这等败象,面无人色,急得全身发抖。廖永忠驾一条小舟过来,他手持盾牌,跳下船,接近朱元璋,用盾牌护着他。元璋大势将去,仓皇登舟,小舟不平衡,船身一晃,他站立不稳,滑入江中,所幸水浅,不过只及腰部。徐达等人跳入水中,将元璋拉出,全身都湿了,衣裳紧贴身体,水珠滴沥,十分狼狈。元璋却做出轻松的样子,说不妨事,可他的脸色都白了。徐达扶着他上了小舟,从一个喽罗手上拿过盾牌,挡在元璋身边。元璋怔怔地看着江岸上被官兵逼下来的舟师。他没有想到渡江竟有这么难。
忽然,江的上流来了数只小舟,行进飞快,元璋以为是官兵援兵来了,叫苦不迭。那几只小舟却围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