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野史-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月入觐,请将族葬之制,颁行天下,禁止阴阳家相地邪语,上疏奏曰臣闻术数之学,凡有济于世者,皆律所不禁,而独似是而非。言伪而辩者,不可不大为之防。恐其以赝而乱真也。夫古之葬者,不封不树。后世圣人制礼,始葬祭并用。而葬欲吉壤,卜之而已。使没者得其安,生者遂其愿,非如近世所云,辄以朽骨为名利阶也。窃以青乌指南之术,原本邪说。而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自倡为富贵利益之说,以忻动人心。无论蚩蚩者氓,入其局中,即缙绅诗礼之家,亦罔不坚持其说,以为玉尺锦囊诸书,悉本乎河洛皇极,足表里乎圣经,岂不谬哉?伏维陛下··宏天地之量,并日月之明,颁行葬制,永定画一之规,禁止邪辞,免生伎俩之技,以奠人之心,以正风俗,则浑穆敦厚之象,未必不再见于今日也。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帝览奏善之,即诏发行省“凡葬者,俱依族葬之制。其有妄谈风水者,一律禁止。行省若不严行屏息,御史台臣,用以上闻。” 

阴阳家学问,容或有之。若一味坚持其说,则过矣。夫亲在,则以亲为可有可无之人;亲没,则以亲为求富求贵之具,心地若此,尚可问乎?谈风水者,可以寤矣。曾见有人题金山郭璞墓,诗云云根浮浪花,生气来何处? 

上有古碑存,葬师郭璞墓。 

晓世之意,隐然言外,所谓但见戴纱帽者来看地,不见戴纱帽者来上坟也,故后贤有造生圹诗云莫笑先贤造化台,何人不向此中来? 

譬如华屋身将住,可否梅花手自裁? 

三板暂教风日闭,一门直待子孙开。 

香山坟畔泥泞酒,先与群公醉几回。 

风水之说既不足信,至选吉择日,尤可笑者。后贤亦有诗云何须六甲卜王匡,心是功曹善主张。 

展氏自知无隐慝,吕才从不信阴阳。 

燕藏戊已巢虽稳,人守庚申道亦亡。 

岂若信天翁最好,一生所到是康庄。 

观此,则选吉择日之说,亦甚无谓。杭州有吴东升者,百夫长也,颇善词翰,年八十,临终曾作诗曰嘱咐儿孙送我终,衣裳棺槨莫丰隆。 

停丧只可经旬外,出殡须行径路中。 

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 

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嘻!武弁有此,殆有过人才识,而隐于百夫长者。 




   
   
第九十一回 赵完普焚香告天 



元泰定四年,诏皇子允丹藏卜往智泉寺受佛戒。帝则御兴圣殿,受无量寿佛戒于帝师辇真吃刺思,郊庙祀事,概用大臣摄祭,监察御史赵思鲁以大礼未举,遂上疏言天子亲祀郊庙,所以通精诚,迓福厘,生烝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理也。陛下宜讲求故事,以格纯嘏。 
一时御史台臣莫不交章上奏,极论此事。泰定帝览疏不悦,群臣不敢复谏。 

时西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路,驰骑累百,传舍不能容,则假馆民舍,而因以驱逐其男子,奸淫其妇女,民皆苦之。有奉元一路,经西僧往返者,百八十五次,用马至八百四十余匹,较之诸王行省之应供,十多六七。驿丞无可控诉,台察莫敢谁何。有帝师辇真吃刺思,弟子撒花只里者,奸横尤甚。佩金字圆符,率其秃众凡百余人,由福州经建宁路,沿途所经,见有娈女优童,辄掳去。民间畏如蛇蝎,逃匿不遑。 

一日撒花只里偶经泰宁县地,迂道而过,泰宁乃邵武所属,宋民闻之,亦多惊惧。杉关韩太尉闻此消息,大怒,檄校尉四人,引壮士二百名,往泰宁捕至,将佩金字圆符者,斩其首,余尽杖杀。寇节度在长沙,亦捕西僧十余人,处以极刑。以故西僧骚扰,不敢少逾宋界。 

元泰定帝在位五年,殂于上都。大臣倒刺沙等,立太子阿速吉八王禅为帝,泰定以支庶入继,遂承大统。而英宗以南坡被弑,失统外藩。按英宗乃仁宗嫡子,仁宗则武宗同母弟也,武宗以母弟为太子,故仁宗得位。而武宗二子,长子名和世棘,封周王,出镇云南;次子名图帖睦尔,封怀王,出居建康。武宗既殂,弟仁宗立,约以次传位于周王、怀王,而丞相铁木迭儿欲固位取宠,乃立英宗为嗣。周王出镇云南,行至金山西北,诸王率众从之,遂居于北部。及泰定帝殂于上都,燕京留守燕铁木儿谋举大事,征集兵将,露刃以会群臣曰“武宗皇帝二子,位当归之,不从者斩!”群臣失色,一时商议以长子周王,远在沙漠,猝不能至。次子怀王在江陵,少近,乃迎入燕都。 

怀王不允曰“长兄在北,当有天下。”燕铁木儿曰“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何及?”怀王不得已,乃以九月袭帝位,改元天历,是为文宗。自谓居摄,布告中外。 

时泰定太子阿速吉八,已即位上都。遣兵分道来攻燕都,大败而去。文宗即诏齐王月鲁帖木儿领兵一万,为东路元帅;不花帖木儿领兵一万,为西都元帅,合围上都。不旬日,攻破上都,倒刺沙等出降。阿速吉八逃至西都,为乱兵所杀。文宗既克上都,乃遣使迎长兄周王和世(王束)于漠北。时周王在漠北,业已称帝为明宗。文宗以帝位让之,固请还京,明宗不可。文宗又遣右丞相燕铁木儿奉宝玉,赴漠北。再三陈请,明宗始许之。 

因遣使立文宗为皇太子,皇太子乃自发京师,往漠北迎之。 

天历二年九月,明宗驾至旺忽察都,与皇太子弟兄相见,握手言欢,乃大宴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是夕,帝与皇太子同榻而寝,时惟丞相燕铁木儿宿于外寝。天晓,忽闻哭声甚哀,燕铁木儿即奔入帐中,取出宝玉,此时皇太子已弑明宗,燕铁木儿即扶皇太子上马,向南而奔。驾回燕京,以明宗暴姐,布告天下,乃复袭位。计明宗在位,仅半年而殂,中外颇多议论,文宗患之。先是,有故宋赵和尚者,即宋恭宗之子赵完普也,恭宗以德祐二年北狩,入上都,初封瀛国公,后皆为僧,皇后全氏为尼,居佛寺二年,帝郁郁而殂。又七年,太皇、太后谢氏崩于燕,皇后全氏闻之,亦不食而殂。完普与其亲属,转徙沙漠,靡所定处,后徙蓟镇,闻淮阳王张宏范灭宋,掳掠宗室子女入燕者无数,元人争取之。惟端宗一昭仪柳氏者,被掠至燕,业有孕,元人皆弃之不取,发至蓟邱,与赵完普等一处安置。完普密问柳氏以身孕所由,柳氏回言“于景炎三年二月朔,帝在谢女峡与妾一幸。时宰相陈宜中已逃,文天祥未至,帝日日悲泣,每望海祝曰‘愿天为朕生子,与大宋灭元复仇。’四月,帝崩于碙州,卫王立,是为帝昺。五月,黄龙现于海中,妾随杨太后往观,感而有孕,故当时改元祥兴,妾负孕迄今四年于兹。”完普闻言,密为保护,多方维持。谁知此胎非凡,直怀至至治元年正月,应大都路地震有声之日,方始分娩。果然日角隆准,方面大耳,试啼声,英物也。赵完普大喜,命乳母用心抚养,名曰赵一,暗取背城借一之意。 

不日令下,诏迁于上都,时宋元已和,故完普不愿入宋,意盖以武都敌于外,己则抚养赵一成立,以应于内。后以丞相塔思不花奏,又移应昌府;至治三年,太史令奏应昌有天子气,不应以赵完普等居之,又徙五国城。完普频年迁徙,每暗抚赵一日“异日能为我故宋雪耻者,必吾弟也!” 

一日,周王和世(王束)轻弓短箭,带领人马,猎至五国城,见赵一爱之,时周王无子,欲取一为养子,即召完普说知,完普不敢不从,即命拜于膝下。周王大喜,命将校扶上骏马,簇拥而去,完普依依不舍,送了一程,伫立瞻望,直至不见人影,始掩袂而归。周王引至上都,更名为妥欢铁木儿,及出镇漠北,俱命相随。至泰定四年,周王妃始举一子,名懿璘质班。周王称帝于和宁之北,为明宗皇帝。时妥欢铁木儿仅八岁,懿璘质班仅二岁。迨至明宗暴殂,二子俱随文宗入于燕都。赵完普此时与其亲属,又远在沙州,妥欢铁木儿闻之,不胜感泣。而完普在沙州,闻周称帝暴殂,每夜于中庭,焚香暗暗祝曰“愿吾弟早正大统,暗续国脉,为大宋一泄仇耻,则天实迈相之矣。” 



   
   
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归国 



元文宗既弑兄夺位,欲泯其迹,以箝人口,乃加殊恩于明宗二子。而封长子妥欢铁木儿为潞安王,次子懿璘质班为鄜州王,俱养于宫中,视若己出。惟右丞相燕铁木儿、司徒香山等,以妥欢铁木儿乃明宗养子,不应居在宫掖,令出外藩,免生他变。帝以明宗眷爱之,且尚幼,未之许也。时燕铁木儿已册封太平王,加太师,独握大权,威行宫省,帝倚恃之。以泰定帝后宏刺氏色尚未衰,燕铁木儿通焉,欲收为妻。而见潞安王在宫,恐将来成人掣肘,遂谗间两宫,以危言撼帝,帝不能无动。 
妥欢铁木儿即迎机请镇云南,仍继先帝之志,帝许之。此时妥欢铁木儿年十一岁矣,原有明宗旧日一班文武将校,护向云南而去。鄜州王懿璘质班,年仅五岁,乃留于京师。 

帝尊崇释教,较泰定尤甚,封西僧辇真吃刺思为大国师。 

一日至京,帝命朝臣一品以下皆往郊迎,大臣悉俯伏在地,双手进觞,帝师端坐不动受之。惟国子祭酒张养浩独挺身举觞,立而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予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众官为之栗然。帝日受佛戒,谓清净之理,可与天下相安于无事,而边报傍午,一时若辽东、陕西、武安、禄余,俱有兵起。诸王秃坚,乌蒙,罗罗斯等,各据地以叛,尤甚者集庆路之花山贼,横行州郡,行省莫可如何。报入燕京,帝笑谓宏刺皇后曰“此辈鼠窃,满腔都是天子之心,所幸宋昭帝乃恭默之主,不然,宋师一动,朕宵衣旰食,又寝不安枕矣。”即下诏,以监察御史张士宏为行人,往聘于宋,以修旧好,命各行省征调兵将,严行讨战。时诸路小警,随扑随灭,惟集庆路花山贼,行省参政许有壬檄调京口都督耶律霸引兵讨之。初战,互有杀伤;再战,官兵折损无数,贼遂不可制。奏入,帝不悦。 

五月,白虹并日而出,长竟天。秋八月,天鼓鸣于东北,御史台臣皆上章论事,以铨选之弊。因入仕之门太多,黜陟之法太简,州郡之任太淹,朝省之除太速,当设法以救四弊,应天变,庶时事可挽。帝览奏不省,时已寝疾,乃诏太平王燕铁木儿入宫,遗命传位于鄜州王。燕铁木儿曰“不如立燕帖古思。”帝不许,随殂。燕铁木儿即征会诸王,至京师,立鄜州王懿鄜质班为帝,是为宁宗。时年七岁,百事皆裁决于中书燕铁木儿。在位二月而崩。燕铁木儿又请太后立燕帖古思,太后不可,曰“吾子尚幼,潞安王妥欢铁木儿现在云南,今年十三,礼当立之。”燕铁木儿闻言色变,欲再谏阻,后遽下懿诏,命诸王迎潞安王于曲静,既至上都。燕铁木儿出城迎入,途次并马徐行,自陈迎立悉出己意。潞安王年幼,见燕铁木儿声势凛凛,气焰熏灼,不敢仰视,亦不敢回答,燕铁木儿疑之。王既入京,久停懿诏,不获册立。太后及诸王屡请于燕铁木儿,燕铁木儿故缓其事。日与姬妾饮酒作乐,偎翠倚红,体益尪羸,十余日遂死。 

后乃与诸王大臣立潞安王为帝,且嘱之曰“万岁后仍传燕帖古思,勿负吾意。”潞安王再拜受命。告庙升殿,改元元统,是为顺帝。以伯颜为太师右丞相,燕铁木儿弟撤敦为太傅左丞相。从此蒙古大统,仍暗属于炎宋矣。 



   
   
第九十三回 还珠亭冤鬼泄愤 



合浦之东,旧有还珠亭,以汉时孟尝为合浦太守,治称神明,失珠复还,后人因建亭以表之。此亭路当孔道,宋初,亭中过客宿者,往往无故自毙,县令不能决,久之,此亭遂废。 
宋穆宗景新五年,孟缙云来守廉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慨然欲复修此亭,以励守宰。县令吏胥等阻之,以为此亭久废,多出疑案,不可复建。孟太守不听,鸠工庀材,不日告成,更为匾额,名之曰还珠亭。县令吏胥皆私相窃议曰“从此亭中又多事矣。” 

孟太守下车伊始,亦闻昔年许多疑案,尚未深信,是夜即宿亭中,以瞻其异,县令吏胥皆为太守危。孟太守宿至更许,果见一紫罗衫女子,血溅满面,伏地称冤。太守曰“有何冤状?”女子曰“妾夫为石城县令,任满宿此亭,亭长无状,枉杀妾家二十余口,埋在亭下,盗取财物。”太守曰“石城与廉州接壤,道经官员被人劫杀,合浦县宰独不知耶?”女子曰“当时钟明亮寇乱潮阳,各处县宰御寇且不暇,宁计及此?” 

孟太守又问“女全家被亭长谋杀,自应冤构亭长,何过客经此,辄遭魅魔令毙,是何道理?”女子泣曰“妾冤沉海底,蓄忿无可发泄,故逢人即诉,彼薄福之人,见妾即自惊毙,非妾之罪也!”孟太守点头道是,又问亭长何人?女子曰即充太守门下公干,所称燕颔虎头毛太尉者也。”太守得实,挥之令去。曰“为汝昭雪,勿得恋此。游魂为厉,则滋汝罪戾矣!” 

女子叩头而出。 

孟太守次日亦不明言其故,细察府中吏役,并无姓毛之人。 

迟疑未发,暗思此人必虎而冠者,府中无之。县内必有此人,又察县令吏役册籍,亦无一姓毛者。 

一夕,微服至茶肆中,坐定,见往来无非胥役,纷纷议论,谓某案非某人不可,某案非某人莫办,众皆哗然。又一役曰“今龙门江海船被劫,失去贡物无算,杀死防海千户兵卒十余人,谁任此案?”一役曰“此案非毛太尉不可。”众皆然之。 

孟太守闻言惊骇,又未便向前细问,回衙去讫。翌日比案,见各役纷纷销纳文结,惟钦州龙门江一案未销。太守问此案谁人承办,众役禀曰“戚扬。”太守冷笑曰“非燕颔虎头之毛太尉乎?”众役皆曰“然。”时戚扬已苍颜白发,在旁伏地禀曰“此案系水寇抢劫,早晚恐未能拿获,乞假以日月。” 

太守曰“此案姑且少待,更有还珠亭戕官谋财一案,戚扬须急为办理。”遂飞签下之,戚扬闻言色变,悚息待命。太守即传人役,并合浦县宰,齐至亭中,令人往下深掘之,共得尸二十七具,县令错愕不知所出。太守曰“此石城县令及家口之尸也,县公鞫问戚扬,便知端委。”戚扬此时,已汗流浃背,方欲跪下,忽两眼一昏,见一紫罗衫女子上前,喷血满面,登时晕死。县令命人以水沃之,复苏,即将谋杀情状一一说出。 

时戚扬已成巨富,更拘其家小,用重刑拷问,尽皆吐实。 

天道好还,戚扬昔日行劫,杀石城令二十七口,及今四十年,仍以全家二十七口抵罪,分毫不爽。孟太守令将石城令二十七尸,葬之高原,竖碑立墓,此亭遂传至今日,毫无他异。 




   
    
第九十四回 清风岭廉夫祈嗣 



绍兴府嵊县,有一青枫岭,因岭上枫树甚多,故以名岭。 
宋端宗时,元将阿鲁台兵徇浙东,破台州等处,掳掠一空。时临海县民妻王氏,有殊色,亦在掳中。千夫长杀其夫,并其翁姑,欲纳为室。王氏恐被污,乃佯谓之曰“能使我为翁姑与夫守期月之服,略尽寸心,方可从命。”千夫长甚喜,许之,又恐其自缢,令所掳妇女杂拥之。师还,契与同行,至嵊县之青枫岭,王氏见下临绝壑,不啻千仞,守者亦少懈,乃仰天窃叹曰“妾今得死所矣!”遂啮指出血,题诗于石上。有云“云中千古恨,金石一生心”之句。题毕,投崖而死,千夫长怅望而去。后其血渍入石中,颜色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