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野史-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遇着汉文有道之主,尚不能尽展所长,以致抑郁而死,唐刘长卿过长沙贾谊宅作诗吊之道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先是贾谊为周勃等所忌,不得在朝。及周勃被告谋反,逮捕到京,验明无罪,复其爵邑。贾谊因上言大臣有罪,不宜加辱,文帝纳之。至十年冬,文帝出幸甘泉,尝遣使者回到长安,时车骑将军薄昭,自恃太后之弟,因与使者有怨,将其杀死。
文帝闻报,要想惩治薄昭,恐伤太后之心;欲待宽免,又于国法有损。于是忆及贾谊之言,使朝中公卿,同往薄昭家中饮酒,意欲令其自尽,薄昭不肯。文帝又命群臣各穿素服,前往哭之,薄昭不得已,遂服药自杀。
贾谊又劝文帝尚节俭,崇礼义,省刑罚,教太子等。文帝多见施行,惟有请将各国土地,分割为无数小国,尽封其王子弟,文帝未及办理。至景帝时,遂有七国之祸。贾谊又见当日匈奴强横,时犯边境,因上陈三表五饵之术,自请为属国之官,务使匈奴降服。文帝见是书生之谈,不听其言,一意要与匈奴和亲,谁知匈奴仍来犯来,频年不息。未知匈奴为患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 中行进计教匈奴 伏女传经授晁错
话说匈奴自从文帝四年,西灭月氏,降定楼兰、乌孙诸国,兵威大振,国势愈强,文帝无法制服,只得与之重议和好,谁知不久匈奴又复背约。
先是文帝六年,匈奴冒顿单于身死,其子稽粥嗣立,号为老上单于。文帝因见匈奴易了新君,自应再修和亲,遂将宗室之女翁主,嫁于稽粥为阏氏。又遣宦官中行说,保护翁主,随同前往匈奴。文帝因中行说是燕地人,熟习边情,故特遣之。
中行说闻命,心想住在中国,岂不是好,平空要我奉此苦差,到那荒寒地方,好似犯罪充军一样,且又不知何年月日,方得回国,以此心中不愿,推辞数次。文帝不允其请,中行说无法,只得收拾起身,但他因此起了怨毒之心,临行对人说道“我本不愿入胡,朝廷偏要强迫,我不到彼处便罢,若到彼处,定要设法报仇,从此中国不要想过太平日子。”中行说既去,有人将此语传说于外。当时都以为他不过是个宦官,能有多大本领,酿成边患,因亦不以为意。谁知中行说一到匈奴,便极力奉承老上单于,果然得他宠爱,言听计从,因此又弄得两国兵连祸结,不得平静。
原来匈奴自与中国和亲,每年得了中国供给绸帛、棉絮、酒米等物,比起他所食的乳酪,所衣的毡裘,自然精美得多,遂使匈奴嗜好,逐渐变换。又兼连娶宗室之女,作了阏氏,宫庭中习惯,更容易改同汉人一样。到了老上单于,自少便习用汉物。中行说心恐单于将与汉人同化,于匈奴大不利益,此时竟忘了自己本是汉人,反一心一意为着匈奴,惟恐匈奴将被汉廷制伏,因对老上单于说道“匈奴全国人众,计算起来,不能抵得中国一郡,所以能称强一方者,皆因平日衣食,与汉人不同,不必仰给于汉。如今单于改变旧俗,嗜好汉物,汉廷只须将全国物件,划出十分之二,供给匈奴,匈奴便当举国归降于汉,此乃危亡之道,愿单于急宜变计。”老上单于闻言大悟,从此便也不重汉物。
此外匈奴中尚有许多侯王贵官,也与单于一样,喜用中国物品,中行说不能一个个去劝他,却想得一法,每当大众聚会之时,中行说便将绸帛所制衣裤,穿在身上,向着草莽荆棘之中,往来奔驰。读者试想绸帛那种轻软,如何禁得木皮棘刺。
不消片刻,中行说跑了回来,众人看他浑身衣服,东破西裂,一条条绸片,一丝丝棉絮,随风飞扬,却似花蝴蝶一般,大家都觉好笑。中行说也不言语,连忙将身上衣服脱下,穿起皮裘毡裳,仍前驰骤一番,回来并不损坏。中行说遂对众说道“诸君知得此理否?君等日常生活,与汉人不同,汉物虽好,到了此地,并无用处,有何宝贵?”众人听了,一同称善。中行说又不用中国饮食,改从匈奴习惯,人问其故,中行说答道“汉人食物,甚不便利,且亦不如兽肉乳酪风味之美。”于是匈奴大众,见中行说本是汉人,反从胡俗,便也将汉物看做平常,不见稀罕。
中行说又见匈奴生性愚蠢,不知书记计算,平日所有人口牲畜,不过约计大数,生死出入,漫无稽考。遂又教导单于左右之人,学习书写及计数方法,将人口牲畜,分别门类,设立簿籍,出入登记,详细计算,以备查考。匈奴得了此种学问,无形中竟增许多智识。中国既与匈奴和亲,约为兄弟,每年均遣使者赍持书信及照约应送各种物件,前往匈奴,匈奴亦常有回书并答赠之物。向例汉帝来书,皆用长一尺一寸之木简,上写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中间叙述言语并所赠物品。中行说因教单于做成复书,用长一尺二寸之木简,所有印章及封套,皆较长大,书中措词,异常倨傲,开首写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以后也写所答言语及报赠之物。单于见中行说教他与中国争胜,心中甚喜,以为中行说尽忠于己,故皆依言办理。
从来中国所遣使者,到了匈奴地方,见其生活简陋,风俗野蛮,不免心生鄙薄,往往夸张中国文明,讥笑匈奴愚蠢,匈奴中也无人能与之辩论。自从有了中行说,便替匈奴与汉使争辩,汉使偶言匈奴风俗如何野蛮,中行说也说中国习惯种种不好,彼此舌战几交次,汉使竟不能将他难倒。后来中行说觉得厌烦,每遇汉使到来,要想与他辩论,中行说便用言阻住道“汉使毋得多言,汝但照管自己送来物件,留心检点,品质是否精良,分量是否满足,倘若有粗恶短少等弊,我断不肯轻易放过,且待秋成时候,派遣铁骑践踏汝的田禾,届时勿怪我背约失信。”汉使将言回报文帝。文帝始悔当日不该遣派中行说前往,自贻后患。
中行说又教单于多派侦探,潜入边地,打听虚实,若有机会可乘,便即遣兵前来掳掠。自文帝十一年冬十一月,匈奴始背和约,来侵狄道。掳去人畜颇多,只因初次获了胜利,从此频年寇盗,边境不宁。文帝虽然屡次遣兵防剿,无奈沿边千余里,处处皆可入寇,实属防不胜防。匈奴但侦得某处边备稍疏,便来掳掠,及至汉兵到时,胡骑早已出塞。文帝因为此事,竟弄得无法可想。
此时贾谊已死,却有太子家令晁错,上书言及兵事,文帝甚是嘉纳,赐以玺书褒奖。晁错又上书请募民迁居塞下,并令民纳粟入边,许其拜爵免罪,以资塞下兵食,文帝皆依言施行。
说起晁错,乃颍川人,少时学习刑名,为人生性峭直深刻,由文学出身,官为太常掌故。适值文帝即位,搜求各种经书,只有《尚书》一经,自经秦始皇焚烧之后,灭亡不传,无人知晓。闻有济南人伏生,名胜,秦时官为博士,专习尚书,要想召他入京,无奈伏生已有九十余岁,不能出门。文帝因饬太常遣人前往受业,太常遂命晁错就伏生家中,请其传授。晁错奉命到了济南,往见伏生,偏是伏生老迈龙钟,不但行动需人,连说话都不清楚,似此情景,安能传经?却好伏生有一女,名义娥,少听其父讲学,明习经义,且能通晓其父言语,伏生命其女传言以教晁错。
原来伏生所传《尚书》,亦是不全,只因当日秦始皇禁人藏书,伏生遂将尚书藏入壁中,后来楚汉纷争,天下大乱,伏生避乱外出。及天下已定,书禁大开,伏生回到自己家中,开壁寻书,早已坏烂数十篇,仅余二十九篇,如今便将此二十九篇传与晁错。伏生口讲其义,由其女逐句转授与晁错,偏是济南人与颖川人,言语多有不同,晁错听受一遍,中间不能理会之处,却有十之二三,只得就着己意解说。晁错听伏生讲完,回京复命,便上书文帝,称引书说。文帝命为太子舍人,累迁至太子家令。晁错口才甚好,因此得宠于太子启,太子家中之人,将他起个绰号,号为智囊。此时因见匈奴时为边患,故特上书献计,文帝依言施行。一日,文帝坐在宫中,外间呈进一书。文帝接阅,原来是淳于意之女缇萦,为父上书。未知书中说何言语,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 缇萦上书脱父罪 文帝下诏除肉刑
话说当日齐国有一名医,复姓淳于,名意,家在临淄,自少好医,遍求方术。闻淄川人公孙光善医,多传古方,淳于意即往求见,拜之为师,久之尽得其传。淳于意又向其师请益,公孙光道“吾方已尽,此皆吾少年所受妙方,今吾身已老,无所用之,故尽以授汝,并无秘惜,汝切勿轻传于外。”淳于意谢道“意得事先生,尽传妙方,不胜万幸,立誓不敢妄传与人。”一日,公孙光与淳于意闲谈,淳于意因论古方,极赞其精,公孙光喜道“汝将来必为国手,惜吾所学有限,不能使汝再有进步。吾有好友,住在临淄,善于处方,其方甚奇,并世罕见,非吾所及。吾中年时曾请其人传授,其人不肯,说吾不是应传之人。其人现亦年老,家中富足,待过一时,吾当与汝同往访之,彼若知汝精专医学,当肯传授。”淳于意闻言,心中甚喜,便欲立时往见其人,但碍着公孙光未曾说出姓名住址,又不便急于请问,只得暂时忍耐。
过了数日,忽有一人,姓阳名殷,来谒公孙光,说是前来献马,托公孙光引见齐王。淳于意因得与阳殷相见,二人甚是相得,结为朋友。公孙光因嘱阳殷道“淳于意好方术,汝当善加待遇。”又对淳于意道“此人即吾好友之子,其父名庆,汝今可同其往见吾友。”于是公孙光作书为淳于意介绍于阳庆,淳于意满心欢喜,拜别公孙光,偕同阳殷到了临淄,入见阳庆,呈上公孙光书信。阳庆将书阅毕,允将淳于意收留门下,从此淳于意一心一意,随着阳庆学习。其时正是吕后八年,阳庆年已七十余岁,家中富有财产,子孙众多,自己医术虽精,平日却不肯轻易为人治病,所以外间并无人知他是个名医,也无人前来受业。如今年纪已老,原想觅人传授学问,无奈未得恰当之人,连自己儿孙,都不是学医材料,所以也不传授。及至淳于意来到门下,阳庆留心察看,见他奉事先生,甚属尽职,而且专心求学,勤勤恳恳,知是可以付托。一日屏去从人,独唤淳于意到了面前,密说道“汝平日所学方书,都不是道,汝可一概弃去,吾有古昔遗传黄帝扁鹊脉书,用五色诊病,能知人死生,并有论药之书,皆甚精微。我家颇足自给,别无所求,今因爱汝,故愿将我所藏禁方秘书,悉数教汝,汝当秘密学习,勿使我子孙得知。”淳于意闻说,喜出非常,急离席拜谢道“先生幸肯赐教,诚非弟子始望所及,敢不奉命。”于是阳庆取出许多书籍,交与淳于意,令其熟读,不时替他讲解,淳于意昼夜研究,尽心领受。到了一年,已得大概,阳庆便令其试行治病,颇有效验。淳于意自以为学问未精,仍旧勤学,一直学了三年,医道精熟,此时年仅三十九岁。遂辞别阳庆,在外行道,为人治病,决其生死,每多神效。于是名闻一时,远近求医者接踵而至,淳于意便借着医术过活。
读者须知大凡具绝技之人,多不肯受人拘束。淳于意性本落拓不羁,懒事生产,不乐仕宦,也曾任过太仓长,不久便弃官而去。最喜云游四方,足迹所至,闻名求医之人,不计其数,弄得淳于意应接不暇,有时心中甚不耐烦,便不肯替人治病,任他千金之聘,只是辞绝不去。但是病家当病人征候危急之际,好容易寻得一位有名医生,盼他前来救治,如盼重生父母一般,谁知日复一日,望得眼穿,终是请他不到。也有病重的挨延不过,便自死了,其家属不免抱怨。都因淳于意名誉太盛,求者过多,不能悉应。所以平日得他治愈,感激之人固多,而因他辞绝不治,以致结恨之怨家,亦复不少。
到了文帝十二年,遂有怨家寻了淳于意罪过,出来告发。
淳于意被捕到官,讯明应受肉刑,遂由吏役押解前往长安。淳于意无子,仅有五女,此时闻得父亲押解起程,都来相送。一个个牵衣而泣,淳于意正在心烦意乱,见了女儿此种情形,不觉发怒,骂道“生女不生男,急时无用处。”说罢遂随了吏役上路而去。诸女被骂,各自惭愧回家,独有少女名为缇萦,心想父亲之言,伤感不已。因念自己也是个人,虽然身为女子,岂遂无法救得父亲,于是想得一策,连忙收拾行装,于路赶上父亲,一同前进。到了长安,淳于意下入狱中,缇萦遂诣阙上书道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遭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文帝览罢缇萦所上之书,意大感动,即命赦了淳于意,一面下诏除去肉刑。原来汉时肉刑,本有三种,一黥;二劓;三斩左右趾。今文帝因感缇萦之孝,一律废去,凡犯此罪者,另换别种刑罚。诸位试想缇萦一个小小女子,只因孝心纯笃,至诚感人,不特保全父亲,且能将自古相传残酷之刑,一旦除去,免得后来犯罪者亏损身体,真是无量功德。东汉班固作诗赞道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愤愦,不如一缇萦。
淳于意既得免罪出狱,父女相见,悲喜交集,遂同缇萦回到临淄。此事喧传一时,世人皆称缇萦为孝女。淳于意既回临淄,年纪已老,也就家居不出。后来文帝知其善医,遣使召到长安,问其所学并历来治病效验情形,淳于意逐条具述。兹就其中尤为奇验者二事,摘列于下济北王召淳于意遍诊后宫各侍女,有侍女名竖者,现状无病,淳于意诊其脉毕,因对旁人说道“竖病伤脾,不可劳动,依法应于春日呕血而死。”济北王闻知,立召此女近前,见其举动如常,颜色不变,心中不信。至次年春,此女捧剑随王入厕,事毕,王由厕出,见此女未来,遣人唤之,已倒于厕上,呕血而死。
齐王黄姬之兄黄长卿,宴客于家,淳于意在座,诸客坐定,尚未上食。淳于意举目观看,见座中一人,姓宋名建,乃齐王后弟,淳于意注视良久,因对宋建道“足下有病,四五日前曾患腰脊痛,不能俯仰,小便不通,若不急治,病将入肾,此名肾瘅,乃由执持重物而得。”宋建闻言,不觉惊异道“君言良是,吾本有腰脊痛之病,前四五日,适值阴雨,黄氏诸婿,来到吾家坐谈,见吾家仓下有方石一块,众人争往搬弄,吾亦欲学其所为,无奈用尽力量,不能将他举起,只得罢手。谁知一到晚间,腰脊大痛,小便不通,至今未愈。”说罢因请淳于意诊治,淳于意为开一方,服药十余日而愈。
淳于意治病效验甚多,不能尽述,后人因其曾为太仓长,故称之为仓公。司马迁修史记,以扁鹊仓公同传,号为一代名医。闲言少叙,文帝既除肉刑,过了一年,又报匈奴大举入寇。
欲知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四回 冯唐论救云中守 文帝受欺新垣平
话说文帝十四年冬,匈奴老上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