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之中,看着萧兀纳带着三百人离开,宁江州的临时官员们心中一片灰暗。
九月二十六日,女真开始攻城。虽然宁江州只有区区三百余人,但由于女真人根本没有尝试过这样的坚城,以往女真人的部落最多有些寨墙就很不错了,哪会有这些复杂的,箭楼,箭垛,强驽,灰瓶,檑木,滚油,给予从未见过的女真人巨大的杀伤。
面对着如此的伤亡,要不是发现城中士兵数量极少,阿骨打差一点就想撤兵了,坚持了七天之后,辽兵越来越少,已经无法守住全部城墙,女真人终于攻上城墙。
阿骨打欣喜若狂,虽然他早就想象中无数次的攻占过宁江州,而且他也一直坚信自己能打下来,但是当宁江州真正被征服时,阿骨打也象小孩子一样哭了,因为他知道,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富裕的宁江州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一些金奶珠宝,更重要的是用这些财富自己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女真部落加入,手中的权力就会疯狂膨胀。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第六章 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1
    在女真人造反引起的连锁反应越来越大的影响着中华帝国的时候,李志远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从未想到的问题:以他对历史的业余了解,中国历朝如周朝的西戎,秦汉的匈奴、晋末的五胡、还有宋的女真蒙古、明的满清等都一直为患边疆,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国家都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不但劳民伤财,消耗了大量的实力,甚至于亡国。为什么呢?
农业文明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主流,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正确途径,按理说是最先进的了,可是所有的农业文明都曾受到游牧文明的入侵以及长期的威胁。按道理这些落后的文明其生产力也落后,不应该有实力能威胁先进的文明,应该反过来才对。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是自己并不曾注意或者是自己的思考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呢?
李志远苦苦思索,想来想去总结出几条:
首先是战争意识,先进意味着富足,也意味着贪图享受。因此农业文明很少主动进攻,往往都是被动防御,比如中国甚至修建了万里长城,叫人惊叹。被动防御虽然可行,但完全失去对战争的控制,只能任由敌人决定是战是和,完全是一种被动挨打的无能政策。当自己强大时还好,边患还不会发展到动摇国本的地步,但一旦本国出现内乱时,防御就成空话。再长的城墙也形同虚设,任由强盗们穿越,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实际上,农业文明由于先进,生产力先进,同样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而游牧文明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物产相对少得多,同样的土地养活的人比农业文明的国家少十倍以上,再加上科技的落后,农业产量高导致大量的社会富余人员,可从事各种工业商业,因此科技上的发展远远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游牧民族所能比的。由此看双方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既然农业文明更富足,人口更多,物产更丰富,养得起更多的专业军人,完全能跟游牧文明拼消耗,因此农业文明更应该主动进攻,无论胜负,只要双方都流血,都死伤,那游牧文明是绝对奉陪不起的这样的战争。而农业文明只要不是一次赔光,重复几次这样的血拼,肯定能取得胜利,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北伐,把长久以来为患边疆的匈奴彻底打垮。唐代也曾将突厥远远赶到了欧洲。
也就是说农业文明有巨大的战略上的优势,可以动员更多的军队,更多的物资,也经得起更多的损失!
至于修什么长城,那简单是天字第一号大傻蛋,有这个人力、物力,干嘛不去进攻。要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更何况,游牧民族最厉害的就是他们由于生活所迫,每个人都是优秀的骑兵,所以游牧民族的军队拥有巨大的机动力,完全可以从合适的地方绕过去,指望长城能阻挡游牧民族就象当年法国人指望用马其诺防线来阻挡德国人一样的白日做梦。
(为免某些过激人士指摘,俺先说明,长城确实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体现了中国人的工程能力,这是值得咱们得意的,但是俺是批评它的功用。就象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的伟大成就,但并不代表着劳民伤财仅仅为修筑法老的墓就是值得的!)
其次是因为冷兵器时代,金钱作为战争的主要的资源并没有对战争起到决定性的因素造成的。冷兵器的特点就是生产成本低、尤其是使用费用低。一把刀,在战争中至少杀死三到五个人才会报废,但回炉煅打一下就能重新使用,成本极低。因此,农业文明的富足在这一方面并不能显示太多的优势,所以游牧文明并不存在多少养不起军队一说,想用钱压死对方这纯粹是妄想。
打战就是打后勤,就是拼钱这种说法只是在热兵器时代才完全体现出来。在热兵器时代,火器初看上去杀伤力巨大,但当双方都使用热兵器以后,一支火枪,至少要十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敌人(一战以前),而在一战后,尤其是索姆河战役以后,这一数字提升了十倍。消灭一个敌人的代价越来越高。印象中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每打死一个敌军,总计费用高达数万美元。这才是真正用钱堆出来的战争。
而在冷兵器时代,钱虽然有影响,但远远没有这么大,这么有决定性。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富裕并不代表着战场上的优势。因此游牧文明完全可以获得胜利。
最后,农业文明,尤其是中国的历朝历代,对于游牧文明往往是采取纯敌对的方式,一心一意就想着封狼居胥。打垮敌人之后便撤了回来,任由那里的大草原上敌人休养生息,或者是新的游牧民族的兴起,却不去想着经营那块土地、收服北方的游牧民族,使之成为帝国的属地。(也许有过少许政策,但只不过是获得一个归顺的名义就满足了,权力仍然把握在这些表面屈服的敌人手中,所以就作者看来,没有效果),而满清大不相同,面对它们却软硬兼施,将蒙古、吐蕃完全收服,将自己的统治基础直接带入到这些势力之中,使之真正融入自己的政治体制。终清一朝,中国一直都没有遭受过以往的边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自然,李志远就决心以满清为师,将所有的敌人打垮、征服,吸收进自己的阵营,成为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作者注:关于第一条中利用国力拼消耗,也就是用经济优势压倒对方,在本人的知识中仅有唐初薛仁贵平高丽中有过。在隋炀帝、唐太宗时,都曾征发大军试图平定高丽,但都遭失败,损失惨重。在唐高宗时,薛仁贵采用了经济战的方式,却让高丽不得不投降,他的方法非常简单,依仗着大唐强大的经济组建起来的职业军队,完全不需要在乎什么春种秋收之类的事,于是便全年度不间断进攻,在春季和秋季都不中断,虽然没有大的胜利,甚至有些损失,但成功的破坏了高丽的农业经济。而高丽由于国小,力弱,由于战争失去春季播种和秋天收获的良好时机,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最终不战而败。
作者注: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多尔衮(大约是五月中旬的节目)时提到江阴大屠杀时,里面某汉奸公开宣称,满清屠城是不得已的,谁叫你们要反抗,既然反抗,当然应该屠城了!!这样的汉奸言论居然公然在中央电视台面对广大的老百姓播出,气愤之极啊。
有些人不理解,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很多善良单纯的中国老百姓也受骗了。俺简单来做个比喻吧,换个名字。比如南京大屠杀,是不是就可以说成:皇军屠城也是不得已的,谁叫支那人要反抗呢!!!
按这些汉奸言论:敌人要征服我们,而我们却不能反抗,否则就是活该,死有余辜!!!侵略者杀死我们这些抵抗分子是应该的,不需要忏悔,不需要道歉,当然更不是罪行啦!!!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会有一个两个的败类,这不足为奇,但是居然能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主流媒体上,作为一个权威的、影响力巨大的节目唐而皇之对全中国播出!伤心啊!
第七章 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2
    想得妥当后,李志远得意洋洋地把一众大臣和军官们召集起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许多大臣尤其是旧宋的官员对李志远的这一套新名词了解不多,一开始搞得昏头转向,但是在皇帝陛下的耐心讲解下,在同僚的协助下,大多数人都弄懂了李志远的意思。
这也是李志远自从起兵以后第一次举办类似的研究讨论这样的会议。在起兵以前,李志远可是自己学校里最重要的老师,这种课办了无数,但是起兵后,由于忙于处理各种事件,再加上手下都派了出去,因此很少开会,就算是开会也是处理些当前待办事宜,没有这种理论型的研讨会了,看来有必要把这种良好的制度保持下去,既可以提高高级官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也可以增进了解,让不同部门的官员有良好的机会可以沟通。
这也是李志远召开这个会议的暗地里的心思。
听完李志远的讲述以后,一帮高级官员们开始一边讨论一边消化着这“超前”的政治经济理论。
为了帮助大臣们理解,李志远开始在黑板上计算:
农业文明:比如一百亩土地,如果以种植农业产品为主,按亩产300斤计,年收3万斤,可养活80余人。
游牧文明:而如果放牧,最多只能三五个人而已(作者个人猜测,估计与事实相比差不了多少。)
虽然在坐都很多人都没有从事过农业的经验,但是这么简单的数字还是能看懂的。这么明显的对比,顿时让许多大臣意气风发,原来国家的实力是这样看出来的呀,以前只觉得中华上国人品众多,物产丰富,但这其中的道理并不能真正理解,也就不能正确的运用了。这下子顿时心里有了底了。
不过,在一片“皇上英明”的赞颂声中,也有几位大臣泼了冷水。
周长山、郑居中、管师仁等却反对道:“前宋时,也是富裕无比,也曾说过本国比辽国人多钱多兵甲犀利,所以多次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是却屡次败于辽人之手,被迫求和,可见仅凭富有,并不足以击败强敌,请陛下三思。”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节,有个明显的例子摆在前面,顿时让许多大臣心中起了反复,这种说法好象更有道理啊!
但李志远并不打算回答,他希望更多的大臣们去思考。于是把问题抛给了其它人。让大家自己去想。
陆富贵不愧是军人出身,迅速就明白过了,反驳道:“周大人的意见确实非常中肯,但按皇上的意见,这种作战是以长期消耗为目的,也就是指作战方式是以中小型的,袭扰,不间断的作战进行的。而前宋的几次作战都是拼尽全力,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大型决战。这样的作战方式并不能凸现资源的优势,一旦失败,国力大损,好几年才能恢复,所以前宋难有作为。”
但管师仁也是比较了解一些军事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作战有时是很难以区分的,往往当战事牵涉到某个战略要地,或者数量较大时,有时根本无法控制战争规模,不得不继续添兵,最后一场中小型的战斗变成了决战也是很有可能的。”
陆富贵虽然想反驳,但确实有这样的可能存在,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所以然了。
李新见陆富贵受窘,便说道:“战争确实有不可控制这种可能性,但是,既然是不可控制,那又有什么办法好想呢?我们当然只能针对能想的那一部份去设计出一份最有利于我国的作战指导思想,对于计划外的事,我们只能多作准备,分析其危险性,尽量避开吧,否则,难道就因此什么都不做吗?”
此言一出,顿时大多数人都清楚了,确实是啊,最差结果就是打大战罢了,难道还能不打吗?
虽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但大方向基本上都领会了皇帝陛下的意思,皇帝陛下便宣布小问题留给各位自行思考然后准备散会。
没想到,管师仁居然跳出来,拦住皇帝,要求皇帝陛下决定对辽的作战方式。
他原来是宋朝的枢密使,对军事一向比较关心,也希望能进入军界,多次暗示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但李志远一向对他的想法打太极拳,但他仍然抓住一切机会不放,尽量在皇帝陛下面前表现。
李志远很郁闷,因为心中早已知道辽国不过是纸老虎,所以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才能扼止女真人的崛起。那么,这与刚才提到的战略就完全不同了。
想了想,还是决定说真话。
“虽然辽国也是北方游牧文明的一种,但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辽国现在看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早已虚弱不堪,我敢向大家保证,就算没有我国的进攻,辽国也必将在十年内亡于女真之手。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通过小打小闹的战争来使辽国虚弱,因为它已经虚弱了,我们要做的是从虚弱的辽国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我国的作战方式就是大举进攻,作好二至四年内灭亡辽国的计划。”
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消息,所有的大臣都呆了。唯一的想法就是:不可能,皇帝陛下说错了,小小的女真怎么可能会吞并强大的辽国!
经过小心翼翼的求证后,确认皇帝陛下没有说错话,大家虽然不敢质疑皇帝的保证,虽然对女真的信心提到了一点,但是起码对辽国的担忧减弱了很多。
李新是最早清醒的,马上醒悟过来,心中盘算有必要大幅修改作战计划。
作者注:刚看到《1911新中华》主角由于年轻气盛,把本可以收服的敌人逼到绝路上,最后只好造反。觉得作者设定得很好,这样的文章情节起伏很有意思。本来也想依着葫芦来一下的,但想来想去,本书中的主角能力虽然不强,但非常善于思考,而且很冷静,懂得扬长避短,不太可能会犯这种错误,还是算了吧,人为的扭曲主角的性格营造某些场景,看上去很美,但失去真实感,不过,奥斯卡的这种优秀的构思太值得俺们学习了。
第八章 果断
    开封的冬天虽然已经到了,但远远还未到下雪的地步,可是在西北,早已经雪花纷飞,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
可是在西北边西夏西平府(今甘肃灵武),却是一片火爆场面。
当得到向西夏进攻的相关命令后,现任西北前敌总指挥的第二师师长尹东立即召来几员亲信大将商议,如尹之丹(现任骑兵四师师长),韩世忠(西北第一独立旅旅长,直属于西北前指)等,至于其它西北军方将领,由于大多在外,虽然已经发令召回,但一时之间赶不回来。至于地方政府方面 ,自然有单独的渠道通知他们配合,不需要军方多插手。
尹东一向对陆富贵的功劳羡慕不已,总想也能建奇功,成不世之伟绩,可惜总是被陆富贵的风头压住,现在还渐渐被李新也超过,非常着急。
这一次看到这么好的机会,简单象闻到血腥味的鲨钱一样,恨不能马上冲进西夏王宫,活捉李乾顺才好。
此时,整个西北方面,有步兵第二师,第七师,第九师,直属独立旅以及骑兵第二、第四师和一个炮兵旅,再加上一些地方部队,总数约十万人,但布防在广大的西北,要将部队召集到一起,最快也得半个月。至于帝国派出的援军,恐怕要等一个月才行。
尹东拿到李志远便宜行事的命令,心中一动,顿时开时设想有没有必要不等军队集结完毕,现在就发动突然袭击。至于帝国与西夏的双方协议,一来并未明确承诺将来不开战,二来,这是皇帝和外交事务的事,尹东可不在乎。
考虑到目前帝国对西夏的新政策很有可能会被泄露,或者说大规模的调集军队的动静也很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