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要战功,要掠走汉人青壮,抢掠汉人的金银,最后还要把包衣们抓回辽东,叫他们给自己家耕田种地,然后用他们的辛苦收获来养活自己的家族。
每个发达起来的满洲八旗的家族,毫无意外的其家族的发迹史必定是充斥着汉人的血泪,从早年的辽东汉人,到每次入关抢掠的关内汉人,概莫能外。
天明时分,蒙古人先走,然后是布颜囤和几个梅勒章京领着一小部摆牙喇兵和阿礼哈哈兵,再加上自己所部的普通旗丁,加上一些蒙古射手配合,一共不到一千人,匆忙上路,前往济南北部,去切断济南和德州之间的联络。
谨慎的岳托还派了一千多骑兵,在济南的南方,也就是贯穿济南、泰安、徐州、淮安、扬州这一条沿运河的南北通衢的要道上,巡逻警备。
虽然明国的南方军镇未必有胆子在此时北上,但岳托领军多年,绝不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等汉军出发后,八旗主力也就是在动员了,中午时分,整个营地除了少数辎重队伍之外,几乎全部出空,分别向济南方向进击。
自九月入关,到现在已经是腊月,清军无往而不利,杀明国总督,总兵,巡抚,州府县级别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而这一次,目标是明国的亲王,更是明国亲王府邸中的无尽财富!
狼群,已经伸出利爪,向着肥美鲜嫩可口的羊群,疾驰而去。
……
……
济南府城的人们,终于迎来了预料之中的生死强敌。
二十七那天,发现敌踪,其实那是蒙古八旗派出的少量前锋,轻装疾驰,不过是来做试探的进攻,就是这样,差点也叫他们成功了。
同日,满洲八旗切断了德州和济南的联络,蒙古八旗绕着济南城东,在巍峨壮阔的城墙之下,明显能看到大队的蒙古兵往东边机动着,冬日的阳光之下,在城头的人能明显的看到这些鞑兵纵骑冲入城池四周的村庄,开始杀戮和抢掠,奸淫妇女。
到晚间,虽没有新的动向,但城中的乱象却更厉害了,烧杀抢掠根本无人过问和制止,到处都是冒起的烟火,巡抚衙门,分守道、分巡道、巡按、知府衙门和首县衙门都是卷堂大散,衙役们都四散回家,官员们在少数亲随的簇拥下,一起躲藏到德王宫城之中去了。
守城大计,没有人过问,官员们聚集在德王府中,只是一起焚香祷告,德王在深宫之中,也是不停的祝祷上天保佑,乞求立刻有一支援兵前来救王府上下于水火,乞求上天赐下奇迹,济南城能守的住。
但包括德王在内,还有布政使张秉文等大票的文武官员心中十分明白,济南现在守兵不足,上下离心,城中民壮虽多,官府却没有财力和人力把民壮组织起来,而现在已经是一团散沙时,城外东虏已经兵临城下,就算想改弦更张重作一番努力和振作也是来不及了。
现在这个时候,除了向上天祈祷之外,这座城池之中的人们看起来也是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可言了。
没有例外的话,包括王府上下和文武官员在内,将全部死在这一场大灾难之中……尽管他们就是这场大灾难的制造者之一。
在逃难济南失败后,张德齐一家和李鑫一家便是搬到了一起。
乱世之中,普通的百姓也只能用这样的法子来增加彼此的安全感了。如果是大家族,全家的男丁和族人会集中在一起,就象是扬州屠城那个记述者一样,全家老小,几乎被一起杀光。
张家和李家都不是大家族,张家是济南旧族,但人丁凋零,没有亲族,而李鑫家族却是外来者,在这样的时候,也是谈不上有守望相助的可能。
两家人都是聚集到了张家居住,因为这里院落小,巷子深,看着不惹眼,而且又距离王府很近,万一在事情紧急时,还可以躲进王府宫城,最少在关键时候可能保住自己一命。
当然,李鑫和张德齐知道这都是不大切合实际的想法,但到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办法呢?
李家有三个男子,张家也是如此,到天黑之前,两家人凑起了两张弓箭,两柄铁剑,三把柴刀。
每个男子,包括张德齐患病的岳父在内,都是操起了兵器,预备和冲进院来的敌人死拼到底。
弓箭虽不是良弓,刀也是劣刀,剑亦非宝剑,但两个当家男子,却是有百折不挠的死战到底的决心。
这种决心意志,在当时的普通汉人男子当中,已经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优良品质。
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决(1)
第三百一十四章果决
“贤婿,鞑子虽然凶恶,不过也不会把人都杀光吧?”
张德齐的岳母和李鑫的母亲都是常年吃斋念佛的老妇人,平素走路连蚂蚁都要躲着,唯恐破了杀戒,见了佛祖不好交待。
此时见儿子和女婿都是杀气腾腾的样子,一家男子都是操持着兵器,两个妇人都是有点胆战心惊,不由得就是都道:“我们在门首贴上顺民两字,大约也就没事了。”
“就是嘛,我就说弄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意思!”
张德齐的妻弟李秀才一百个不情愿拿着兵器,一则,他根本弄不来这刀,虽然这刀才五六斤重,但对生下来就没有提过重物的他来说,还是嫌太沉重了一些。而且刀锈的很厉害,叫他磨他也没力气磨,所以拿在手中,感觉就是一个笑话。
二来,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读书人,拿刀弄枪的是武夫的事,自己这般模样,叫人知道了,下半世都抬不起头来。
三来,便是和两个妇人一般的意见,他觉得东虏虽然凶恶,但钢刀之下不杀无罪之人,况且自己一伙全是举人和秀才,只要表示归顺……私下里想想,哪怕这个异族王朝打天下或是得天下,它能少得了读书人?
没有读书人,谁来当官?那些商人或是泥腿子吗?
有这样的想法,李秀才当然是理直气壮的把手中的柴刀往地上一扔,一副再也不捡起来的决绝表情。
“大舅,捡起来!”
张德齐对这个混蛋大舅哥向来隐忍,凡事以家庭和睦为主,就算这厮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反正也不是常年住在一起,偶然往来,自己忍一忍也过去了。
但此时他却是丝毫不让,双眼直视着李秀才,沉声道:“若不捡起来,若不肯与我们共同抗敌,那么,你可以搬出去,随你自己如何行事。”
“哎呀,哎呀,女儿,我们可是奔着你来的,怎么他如此说话?”
“就是,赶情他到德州时,我们也是这样对他的?”
张德齐的话,算是惹了马蜂窝,岳母向来护短,对自己这个独养儿子看的比天还重,女儿女婿终归只是外人。
至于妻弟媳妇,向来尖酸刻薄,绝不肯让人的人,一听张德齐的话,便是也吵嚷起来。
“叔平,稍安勿燥。”
李鑫止住张德齐,看着张家这一群亲戚,摇着头道:“你们大约不知道,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以为投顺便没事?人家一路从边墙打进来,破一城屠一城,留下的都是城外的健壮农人,匠人和灶户一类的百姓,人家把你秀才公掠过去做什么?叫你当官?当年老汗没死时,辽东所有秀才几乎都被杀光了,现在的老汗即位后,才下令不再屠杀汉人,但关内情形依然如旧……东虏已经数次入关,屠杀之时,你听说过他们饶过谁?”
“可我确实手无缚鸡之力……”
李秀才的脸色变的十足难看了,李鑫的话实在是冰冷而残酷,说的几个女人不停的抹泪,但这是不可颠扑的事实……鞑子几次入关,北方的人有谁不知道实际情形的?破一城就屠一城,没有任何的例外和饶恕可言。
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决(2)
最终被带出关内的也都是健壮的劳力,手艺人,还真没听说把秀才生员掠去享福来着。
就算是保有一命,想想被绑成一串,带到冰天雪地的关外,这个苦楚,也真不是人容易受得的。
“拿起刀来,”张德齐此时很冷静,但也有一股不容质疑的威严气度:“只要能挥的动,就能杀人,事到临头,我会杀死妻子,不使她被敌人奸污和杀害,我也希望你也有这种决心,保护你的妻子清白不受人玷污……”
话未说完,几个女人已经毛骨悚然,汗毛倒竖,甚至尖叫起来。
李秀才原本要去捡刀,此时身上只是颤抖,连一丝一毫的力气也是看不到了。
倒是张李氏平时受张德齐的熏陶,此时虽然面色惨白,却并不惧怕。她看着张德齐,微笑着道:“相公,到时你只管顾自己,我要么上吊,要么投井,不会叫人侮辱了去。”
“嗯,到时候你要果决一点,不要犹豫。”张德齐心如刀绞,却也只能这么说下去。
他十分清楚,东虏对汉人女子没有半点怜惜可言,强奸,**,然后运气好的被带回辽东,辗转多少人之后可能会安定下来,但多半是会被奸后又杀死,或是交给蒙古人带回草原……那里更缺乏女人,辽东在这么多年的经营之下,女人已经不大缺了。
再说,那些壮丁每天耕地还来不及,难道人人都给他们配个女人吗?
于其落在这样惨的境地下,倒不如自己果决一些,免得难逃一死,在世上多受这么多的苦楚后再死。
张家是如此,李鑫自然也是这般交待。
在这种时候,心软已经完全没有用处,两个男人也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抛弃了性子里的那一点平时在和平年代养出来的犹豫和软弱,在此时,他们神采奕奕,精神健旺而坚毅果决,比起平时来,反而是如同另外一个人一样了。
……
……
在紧张了几天之后,济南城是迎来了腊月的最后一天。
打从腊八时候,年节实际上就开始了。
这是农耕民族特有的节日,因为只有在冬季时,人可以放松一些,地里没有任何活计了,只有一些家活可做,比如挖个地窖,腌制一些腊肉或是泡菜,酸菜之类的过冬食物……不过这些多半是女人的活计,男人只是打个下手。
进入腊月后,连这些活计也没有了,女人可以继续缝纫衣服,纳鞋底,纺棉织布用来贴补家计,男子就一点活计也没有,一年到头,此时是最轻松的时候了。
往年这时候,男子们游乐闲逛,有两闲钱的还放开来赌钱,从腊八到十五,反正是什么也不禁忌的,一年的辛苦劳作,都要在这个腊月和正月里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但今年济南一切都毁了,一直到这三十这天,从城墙上向下看,家家户户都没有一点动静,街道上也是空荡荡的,偶见人踪,也是匆忙赶路,很少有敢停住脚步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决(3)
有一些流氓混混,还在街上闲逛,他们多半手持尖刀,刀身上还有血迹,此时在街面上闲逛,也是看到不少流民无处可居,打着抢劫这些流民的主张。
遇到有钱的流民,就抢钱,没钱的,就看有没有齐楚好看的女人,反正动起手来,只要敢稍迟疑或是有一点反抗意思的,便是当场乱刀而下。
这些天来,死在本城士兵和流氓混混无赖手中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四次荒凉寂寂,甚至连烟尘也没有,在这个大年三十到来的时候,整个济南,已经恍然若成死城。
在城外,四处都是冒烟的村落。清军前锋二十八和二十九两天赶至,大队大队的蒙古兵绕城而过,城郊附近所有的村落已经全完了,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被杀害了,在村头和田野的阡陌之间,到处都是倒伏被杀害的尸体,不论是男女老幼,几乎全部被杀。
被留下来的就是一些青壮年了,军队要留着他们做一些杂务,比如安营扎寨,打扫村落里完好的房舍,一般这些鞑兵都会留着祠堂,地方大,也比民居干净和牢固,遇到紧急情况能攻能守,留着青壮,打扫地方,埋锅造饭,算是现成的省事的奴才,要不然的话,事事自己人来做,也太辛苦了一些。
同时,也叫这些青壮养着牛羊骡马。不论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还是通古斯密林里头出来的渔猎民族,对这些大牲口的感情是不容质疑的。
他们可以随意杀人,把人命当儿戏,甚至杀戮儿童来取乐,但很少会去杀牛羊,更不会杀掉骡马。
这是他们的命根子,这些鞑子就是以骡马牛羊为一切,把附近村落洗劫一空后,所有的大牲口都被集中在一起,一个村子哪怕就剩下几头,几十个上百个村子集中在一起后,也是不小的财富了。
清军每一次入关,人口要掠走几十万,骡马最少几万匹,牛羊一类的就更不计其数了。
象鸡鸭和猪一类的就当成吃食,每天杀了来吃。
“日他娘的,人家这日子过的,真他娘的爽快。”
一个持长枪的莱州兵喉头上下涌动着,嘴唇边上流下口水来。他是闻到了扑鼻的香气。
“就是,老子们真倒霉,三十这天还得在城头喝西北风?”
“老子们别干了,人家现在也不会攻城,不如下城去,找点吃食,咱们也乐呵乐呵……好歹是过年了。”
“城里现在不少混帐抢的快活,吃的快活喝的快活,偏老子们要傻站在城头护着他们?入他娘的,全死了老子也不心疼。”
“死谁都成,咱们平平安安活着就中。”
“对喽……那事儿,有人得回信了没?”
“还没哪,不过,不急就是。”
城头的兵们议论纷纷,骂骂咧咧,他们一个个都在济南城里捞饱了,现在只想着享福,城头上其实没断他们的吃食,但没有肥鸡□□,没有酒,他们就一直不停的抱怨着,而在这抱怨之中,也是有一些特别叫人觉得诡异的只言片语时不时的冒了出来。
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1)
第三百一十五章大海潮生
离城不远的地方,有一队蒙古兵在旷野中吃午饭。他们是负责监控城头动静的,不过这些兵也知道城中没有兵马,方圆十几二十里的城池,最少几千个垛口,好几个垛口才轮着一个人拿着刀枪站在城上,这样的城池是肯定守不住的,他们在吃着烤肉,喝着从草原带下来的马奶酒的同时,也是在笑着城头的人,过两天之后,一定就是一群死了的鬼。
城里的士兵和小军官已经在不停的暗中送信出来,表示愿意献城,只要接纳他们,饶他们不死就成。
但现在在城下最多的是蒙古兵和蒙古旗下的武官,他们对这些莱州兵要献城的请求可是一点也不能当家作主,再者说,莱州兵里败类多,但也有一些有血性的汉子,他们可不愿将城池就这么献出来。
城中意见都不统一,城外的人又不能当家,况且也是觉得守城的力量太弱了,简直可以当济南是一座空城,既然是空城,又何必在意?
所以城中的这些守兵的命运也是决定了的,城破之后,精壮百姓可能有存活的,这些当兵的肯定是第一时间就会被杀掉,毫无逃生的可能。
蒙古人心中也是笃定的很,他们已经从天命汗年间的蒙古左右翼发展到了蒙古八旗,加起来也有两三万人在替满清效力,而草原之上,也是从科尔沁蒙古一家,到整个喀尔喀蒙古和察哈尔蒙古都降伏于满清的铁骑之下。
相比于他们在几百年前横扫欧亚的祖先,他们在勇力上其实没有差太多,长年游牧,他们的骑术一样精纯,比满洲女真要强的多。
常年射猎,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