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的火枪和大炮被叛军毁掉或是带往辽东,这个损失和创痛太大太深,导致现在耶苏会对与明朝官方的合作已经很难再有什么热诚,而汤若望对张守仁这个大明将军也不是十分的热络和拉拢,原因就在于登州的那一场变乱上了。
除了这几个传教士外,经堂中还有几十个中国人,除了小半是杂役外,大半都是当初徐光启推荐过来的在算学上有基础的年轻人,几年功夫下来,在天文历法上都是有独到之处,在算学和几何学上更是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人,对张守仁来说,这些沉默着的中国人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也是民族未来的瑰宝,是他眼前最珍贵的财富。
而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康熙三年时,汤若望已经瘫痪在床,因为他在顺治年间深入宫廷,差点引诱的顺治帝信仰天主,所以在满洲贵族内部招致了严重不满,而且在历法之争上,也是被一群保守的中国历官所攻击,在这一年,鳌拜等满洲贵族将汤若望和其奴仆逮捕,同时捕拿了汤若望在天文台和历局的所有汉人助手,并且全部判处凌迟酷刑,包括已经年迈垂死的汤若望在内。
第四百六十三章 学术人才(2)
后来是宫中地震,孝庄太后震恐之下特旨赦免了汤若望一个人,但其余的历局中的汉人官员,主要是从崇祯年间就跟随汤若望的十余人,全部被处斩。
经此一事,耶苏会在中国先期经营埋下的文明的种子,就算是被彻底扼杀在摇蓝之中了。
哪怕是康熙后来自己习天文历法,学算术几何,但也并没有胸襟和气度再允许西洋传教士大规模的在北京城内担任职务和教授徒弟了,这些学问,在康□□说只是一种统治手段,而不是其仰慕科学和文教,这个夷酋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但却拒绝做任何形式的推广,并且在别人学习天文算术后是不夷余力的打击,所谓圣君的见识,其实还不如一个木匠皇帝!
……
听到张守仁的话,汤若望也很开心,抿嘴笑了一笑之后,却又是向张守仁摊手道:“将军,说来说去,我是实在没有办法去登州或莱州,我的学生们也在加紧编著新历,恐怕也无能为力。但我可以帮助将军和耶苏会取得联络,由他们从澳门为将军雇佣一些铸炮和造火枪的高级技师。”
“很好,多谢,多谢!”
张守仁连连拱手,以示谢意。
找技师这事儿他早就拜托了郑家,但郑家就送来几个也不知道是几传手的三流学员,还不是老外,是正经中国人,只是在澳门一带的土著,铸造造枪也会些,但水平还不如将作处的老人,想要有什么改良进步,指望这些人是不成的。
如果耶苏会真的能派一些好手来,这个时代欧洲佬刚刚开始发力,把中国甩下去不远,大家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中西结合,比将作处一伙人始终是自己摸索要强的多。
拱手谢过之后,又闲聊了一会,张守仁看到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头发灰白,脸上皱纹也是十分深刻,自己进来之前,此人就是坐着在闲看汤若望等人做事,自己进来后说话他也并不理会,此时端坐如常,腰板挺直,光是一个坐姿倒是端的不凡。
见他看向自己,这个男子翻了翻白眼,也不理会,倒是拎起一个小酒葫芦,自顾自的饮了一口。
“将军莫怪,这位是附近的街坊老丈,闲了来坐坐,想来不认得将军。”
“无妨,我又不是山中的老虎,走到哪里都要叫百兽辟易。”
张守仁说笑了一句,又对着汤若望正色道:“汤师傅真的不愿南下?京城之中虽然有差事,但在浮山一样能做得,所需物品,不论是什么,或是缺什么人,我都可以帮忙。”
“将军,”汤若望苦笑道:“我已经铸了两年的火炮,任务告一段落后,这个行当再也不想摸起来,如果能允许我选择的话,还是在这里做一些学术上的研究工作吧。”
“也好,那么,我就不再勉强了。”
汤若望还真的怕他打什么官腔来勉强自己,以前是有徐光启照顾他和这里的机构,登州之变后,徐光启威望大损,而且身体一下子就跨了下来,崇祯六年时黯然下世。
第四百六十三章 学术人才(3)
徐光启的学术和人格,就是明朝最苛刻的士大夫都是交口赞颂,最多是说徐文定一生所学有一点“杂”,别的话是不敢多说的,而徐氏又是正经的天主教徒,是所谓的“圣教三柱石”之一,人品好,官位高,说话有人听,有徐光启在,天主教在北京的传教虽不是十分顺利,但也能如常进行。这几年徐光启逝世,局面越来越困难,汤若望铸炮效力,也是有巩固自己地位的用意,现在除了他在北京也没有别人的能挑大梁,所以再三坚拒张守仁所请,哪怕允许传教,盖教堂,给经费,这么多优惠条件砸下来,也是一个不成。
眼见如此,张守仁知道没有指望了,但也不恼,只是面露遗憾之色,笑道:“原想和你多讨教来着,既然没有机会,等将来我再至京城时,我们再来长谈吧。”
“将军的风度实在是令人心折……”
汤若望也有点感动的样子,招了招手,将那些在忙碌着的青年叫了过来。
“这是杜如预,刻漏上很有成就。”
“这是李祖白,算术很强,将来在历科的成就不可限量。”
“这是刘有庆,这是宋可成,都是大有学问,现在已经要超过我的水平了。”
对这些人,张守仁没有丝毫朝中大将的感觉,在汤若望介绍的时候,他也是站起身来,神情严肃的听着,到最后,才是拱手道:“诸位都是有大学问的,相比我这个粗鄙武夫,诸位的所为才是造福华夏和生民,对此,我十分佩服。等将来,浮山或登莱一带修筑了天文台,成立天文局时,希望能看到诸位的光临。嗯,就算不想再修历法,我们的学校,或是登莱境中,总会有一些可以做事的地方,男儿丈夫,不一定要埋首穷经追求学问,把学问用来经世致用,也是十足光彩的么。”
“少保言重了!”
“少保大人太客气了。”
“仆如此间事了,愿到登莱为少保大人效力。”
无论如何,徐光启当年虽是大学士和尚书,死后才追赐的少保,在逝世之前,也就是太子少保,与眼前这个雄姿勃勃的青年将领是一样的。
见惯了国朝大将的骄横嘴脸,再看到张守仁这样谦谦君子的模样,在场的汤若望的弟子们无不十分的感动。
他们都是有算学上的天才,在天启年间到崇祯早年被徐光启发掘出来,送到汤若望这里学习深造。而国朝的政策向来是人在政在,人亡政息,徐光启栽培一批学通中西的人才的初衷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而他们被晾在这里,再也见不到徐光启在世时那种门庭若市的情形,官员们最多对铸炮或造自鸣钟的实务感兴趣,最多是修历法上需要他们的算学技巧,其实质态度,却是把他们当倡优之流,或是养的小猫小狗一般。
倒是眼前这位武夫,不论是见解或是态度,已经远远超过那些文官之上,这些青年士子虽然埋首穷经的在搞天文历法,但其中也颇有一些想做一番事业出来的。
眼见众人如此,汤若望也只有苦笑,而无法劝阻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将(1)
“张将军,这个墙角挖的,实在太巧妙了。”
汤若望瞪眼看张守仁,嘴角却是带笑:“不过他们若是自愿的,我也不会阻止,但事先声明,每个人都得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再说。”
“当然,当然。”张守仁也是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当面挖人,确实有点不太地道,这一次这么顺利,也是和前几次他一直的低调和好脾气有关。当然,也是这些年轻人不愿一直留在历局修历法,毕竟这个活计,很熬人,而且也缺乏大的成就感。
还有,若是他们知道自己将来的结局是砍头,恐怕跑的就更快了。
“对了,还有几卷闲书,如果少保有兴趣,不妨带了去看。只是看完之后,要派人送回来……不是老头子我小气,实在是手书困难,也是多年心血,万一失漏,老头子可没精力再写一回了。”
这样说就是把自己的多年著作相赠了,古人互相赠书是常有的事,要不然苏东坡的诗文词稿也不会流传天下,虽说印涮之法在宋时就已经成熟,但选字刻版耗费精力和金钱,也不是很方便,朋友之间还是流行着赠书抄书的办法。
象汤若望此时的行为,落落大方,对张守仁十分信任,当然也不免嘱托两句,显然也是因为书稿太过要紧的原故。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张守仁大喜过望,脸上已经是一脸的笑意。
“这一套是《远镜说》,这一套呢,是《火攻秘要》。前者,是从原理和结构功能上介绍了伽利略望远镜,还有一些构图,凭此一书,在望远镜制造的技术和技巧上,当有不小的帮助。另外一套,是我在崇祯七年与故大学士徐阁老一起编《崇祯历书》时又奉命督造火炮战船,所以结合当时的经验,就火炮的治铸、制造与保管,还有运输、演放,以及火药的配制,炮制制造的经验,所著者一共三卷,加上远镜说,一共是四卷十余万言,没有什么独得之处,只是把前人智慧和自己的一些所得编述出来,若对将军有用最好,没有用的话,也就不值一晒了。”
他的这两套书四卷,确实是花费了不小的心血,而且全部是文言文写成,图文并貌,又照顾了中国士大夫的阅读习惯,又要把实质的东西一点不漏的写上,张守仁略微翻看一会儿,就知道自己捡着宝了。
现在浮山将作处已经可以制成怀表,虽然还有一些质量问题,但在镜面和机簧转动上已经解决了难题,主要也是因为当时苏州一带已经有成熟的制钟师傅,钟和表在原理上相通,怀表无非也就是更精细一些。
在解决了钟表的难题后,张守仁最感兴趣的本时代的西方物品就是望远镜。
这两个东西,对战场指挥的帮助是太大了。
而当时的望远镜制造上,中国也有一些匠人在摸索试制,但在技术上还摸不着门路,而西方人也是指着垄断技术来多赚银子,在制作打磨上都是不肯帮忙。
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将(2)
有了汤若望的这本书,最少浮山将作处不需要在暗中摸索了。
至于火炮制作,当时的东西方相差不多,纯粹以匠人手艺来说,这些年大明各处都在不停的铸炮,恐怕在手艺上不比欧洲差,所差的就是体系和理论上,特别是火药和炮弹上差距比较大。
有了这本书,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汤若望的这两本著述在当时并不是什么隐秘,很多士大夫当猎奇似的也借回去看过,但除了极少数人外,恐怕没有人会真正的深入学习,所以书成之后,真正的用处反而是不大。
此时张守仁如获重宝,看了一刻功夫后,就已经笑的如花儿一样。
便是张世福等人不曾看到书本内容,也是禁不住发笑。
他们的大人,笑成这样的情形,实在是太少见了。
“两本书,说是值万金也不为过,但光谈钱就太俗了。”
汤若望笑道:“老实说我倒是不嫌其俗。”
“哈哈,汤师傅放心,银子会给,不过回去之后,我会请人刊印成书,如果您允许的话,登莱镇会兴办正式的讲武堂学校,火攻总要这一本书,将会成为教材。远镜说,将会成为技工学校的教材。”
浮山已经有各种学校,这些都是张守仁在前几次来访时提到。所以汤若望也是十分严肃的答道:“这也是我的荣幸!”
因着此事,张守仁也是十分开心,不过张世福还是提醒他道:“大人,咱们还得去拜会尤老将军……”
“是的,我差点忘了,还好咱们是去做恶客,没有事先投帖子说明时间,不然的话,还没见面就把人得罪了。”
张守仁叫人把四卷书包好,十分珍重的收了起来,然后又向汤若望辞行:“一切顺利的话,这几天可能就会有旨意叫我率本部兵马返回登莱,下次再来京师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在此向先生辞行。”
“但愿能很快再见,愿天主保佑你,祝你平安无事。”
“我平安无事的话,我的敌人就倒霉了,恐怕天主也不想见太多的杀戮,这事儿咱们就不麻烦他老人家了。”
张守仁哈哈一笑,汤若望也是微笑摇头。
就在众人告辞出门时,适才那个老者也是跟了出来。
“老丈,挡了咱们的路啦。”
在门前,老者和两个从人把门堵住,张守仁的亲兵也不敢恼,只得小心翼翼的提醒着。
“不错,不错!征虏,你本人为人谦和有礼,有君子之风范,而带的兵马,也是颇有有礼,这就很难得了。”
此时老人才开口说话,一开腔,就是叫人觉着不同凡俗。
说是声若洪钟也是一点不错,腔调也是浓厚的西北腔调,厚实质朴,十分有力。而且,细听之下就能听出来,那是久居上位发号施令者才有的腔调。
到此时,张守仁若是这样还猜不出这老者的身份,那就太过愚笨了。
不过他脸上还是略有惊异之色,看着那个老者,缓缓问道:“是尤帅么?”
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将(3)
“不敢,败军之将,还称什么帅?”
尤世威确实是牢骚满腹的样子,他在辽镇是受排挤的,靠着自己的一些榆林子弟兵,好不容易干出个局面出来,但剿贼派他当前锋,驻地是驻在大山里头,给养跟不上,子弟兵也没有办法维持战斗力。
如果他能一直呆在辽镇,补给和军饷是和吴家祖家一样的水平,怕是早就带了一支雄兵劲旅出来了。
就因如此,他对自己的失败并不服气,对辽镇上下补偿他,提议他到登莱干这个空头总兵的建议也并不喜欢,但此时他是改变了主张……张守仁这个后生,看起来脾气不坏,而且,从他招揽汤若望的举措来看,也是一个心里有想法的。尤世威将门出身,虽然耿直,有一条倒是十分清楚,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既然张守仁象是一个能做大事出来的,又何妨同他共事两年看看?
就算将来合不来,总归比现在狼狈回家要好的多了。
想指望派到别的军镇,或是真正复起,自己这样没兵没将又没有朝中强援的武将是不要想了啊……
“就这么说定了吧……老夫愿意和征虏一起锅里搅几年马勺,若是能立下什么战功,能叫老夫风光回乡,就算是完了老头子一桩心事,唉,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喽……”
尤世威倒也光棍,最后的话也是十分直率,他到登莱,也就是借着张守仁的干劲和实力,最后捞一把战功,平安加风光回乡,朝廷到时候再授给张守仁总镇实职,两行其便的事,他不会捣乱,也不可能给张守仁添什么乱了。
“尤帅的话,我可不敢赞同。年未及花甲,骑得烈马,挽得强弓,将来登莱若有军兴,仍然是要仰仗尤帅的……”
张守仁的话,尤世威也只当客套,呵呵一笑,与张守仁拱一拱手,竟是带着两个小奚奴飘然而去。
“这老将军,有意思的很。”
张世福此时也放下心来,浮山众将,最担心的就是朝廷果真派一个强势总兵来,大家虽然不惧,但也是一桩添堵的事,现在的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