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降贞观-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这书名是如此来的。”秦茉儿点头道。“夫君,你讲的故事很精彩,不过这故事的真伪,就有待商榷了。”
赵云泽见秦茉儿还不相信自己的话,便又说道:“茉儿,你还别不信我,实话告诉你吧,当今陛下玄武门上位之事,我师父就清清楚楚的推算了出来。正因如此,师父才让我出世侍奉秦王。可我那时也不相信师父的推算,便想着再等等看看。直到师父去世后,玄武门的事情也果然发生了。我这才相信了师父的推演,便出世加入了尉迟大将军的军队。唉,我若早相信师父的话,哪怕早两个月加入秦王帐下,那也是从龙的功臣呀!悔之晚矣啊!”
“夫君,你快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你若早两个月入陛下麾下,陛下肯不肯收你还不一定呢!呵呵呵”
秦茉儿掩嘴笑了几声,又问赵云泽:“那这推背图一书,现在何处?”
赵云泽道:“师父做出推背图奇书后就后悔了,他只叹自己一时入迷,窥破了太多天机,怕是命不久矣。于是,那书就又被师父毁掉了。可饶是如此,半年之后,师父也离世而去了。或许,他老人家真的因为推背图一书而得罪了上天吧。”
“夫君可曾看过那推背图的内容?”秦茉儿又好奇的问赵云泽。
也许是赵云泽编故事的水平太高,也许是古人对这些神乎其玄的东西本就比较容易接受,反正到了这会儿,秦茉儿似乎已经相信了赵云泽所编的这个故事。
赵云泽点点头,又马上摇头,道:“我只是看了前几页,就被师父将书夺走了。师父说,天机不可泄露,我若知道太多天机,对我是没好处的。之后,师父就把那书烧掉了。”
“那夫君到底知道了多少天机?”秦茉儿耐不住好奇,问赵云泽。
赵云泽神秘的一笑,说道:“既然是天机,自然不能传六耳。反正,明年大唐河北、山东、关中三地的大灾,师父可是清清楚楚的推演了出来。我相信师父的推演。”
“既是天机,那夫君为何又要将此事告知陛下呢?”秦茉儿又问。
“唉,明知道将来会有大灾降于大唐百姓头上,我却因为怕受天罚而不管不问,我实在做不到。”赵云泽一脸慨然道。
听了此话,秦茉儿被感动了,她坚定的说道:“夫君,若上天真要惩你泄露天机之罪,妾愿与你同担!”
这下,被感动之人换成赵云泽了。唉,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呀!
第236章 开中法(上)()
腊月二十四,是赵云泽和秦茉儿新婚的第三天。这天,是新娘子回门的日子。
赵云泽和秦茉儿带着诸多礼物,来至秦琼府上。
秦琼府上,今日再次设下酒席,招待新女婿。秦家的亲戚和与秦琼交好的官员,也来了不少。自有一番热闹不提。
腊月二十五,朝廷诸衙门封印。过了今日,朝廷的各个衙门便不办理公务了,除非有紧急事情。
前文曾经说过,唐朝有着一套系统的休假制度,国家规定的假期,除了正常的沐休假,还有节令假和事假。在休假制度的完善上,唐朝的休假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春节,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朝代,都是时分重要的一个节令。唐朝的官员,春节可以享受七天的假期。这七天是从腊月二十九一直到转过年来的正月初五。
腊月二十五,朝廷各衙门封印。从明日开始,各个衙门便忙于打扫卫生,为官员发放过节的福利物资等事了。可以说,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大唐官方便也正式忙年了。
武德九年,大唐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大事。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的宝座上换人了。
如果说,另外还有一件不为人所注意,但对大唐来说并不亚于皇帝的宝座换人的重要性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名叫赵云泽的人,穿越一千五百年的时空,来到了大唐。
腊月二十六这一日,李世民和赵云泽这两个大唐的重要人物,又一次在太极宫的武德殿相会了。
“鹏羽啊,朕不是给你放了婚假了嘛。你连婚假加年假,可是要歇息整整二十三天的。你怎么这么快就跑来见朕了?”李世民坐在御案后面,懒洋洋的问赵云泽。
忙活了一年了,老李同志也想歇歇了,可是赵云泽却一大早就跑进宫里叩阙求见。这让老李同志很不爽。
“陛下,非是臣闲得无聊来打扰陛下,而是臣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若是不在年前向陛下奏报,那等转过年来,怕是来不及了。”赵云泽说道。
“哦,那你就说说有何事要奏于朕吧。”李世民的语气依然很慵懒,似乎并不认为赵云泽要奏报的事情有多重要。
“陛下,几个月前,臣曾经跟您提过大唐对于农业灾害的防治之事,不知您可曾召集官员议过?”赵云泽问道。
李世民道:“你说此事啊,你去朔方的那段日子,朕倒是召集众臣议过。”
“不知可有结果?”赵云泽又问。
李世民道:“众臣们出的主意,无非是从水利、屯田等事上改进和加强。魏征倒是提出,朝廷要仿效前隋,设立义仓和常平仓,以应对救灾和稳定粮价。可是,现在大唐粮食本就紧缺,这义仓和常平仓设立起来,阻力重重啊!”
义仓和常平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中国古代的粮食储备仓库。在丰年,朝廷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进粮食,以免谷贱伤农;灾年和歉收之年,朝廷则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往市场上放粮食,以稳定粮价。
另外,遇上大灾之年,朝廷赈灾用的粮食,也多从常平仓划拨。有的朝代,还会在春耕时,将常平仓的粮食借贷与农民当粮种,秋收之后再还贷。北宋时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又被称之为“常平新法”,就是基于常平仓的做法而定立的。
隋开皇三年,置常平监于京都;开皇五年,又置义仓。隋末,常平仓、义仓废置,唐立国之初,并未复置。原先的历史上,唐贞观二年,朝廷令州县置义仓,凡置地亩纳二升粟米储之,凶年赈给或贷民为种秋熟纳还;十三年,令洛、相、幽、徐、齐、并、秦、蒲诸州置常平仓。太宗之后,历代唐帝均重视常平仓和义仓的设置。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规定诸州府于每年地亩税内十分取二以充常平仓及义仓,依例籴、粜或赈、贷。自此常平仓与义仓职能合一,并称常平义仓。
武德年间,大唐立国之初,因为国家尚不稳定,并未置常平仓、义仓。魏征的提议虽好,但此时大唐粮食紧缺也是事实。在古代,粮价就是评测社会安定与否的晴雨表。越是战乱之年,粮价越贵。越是太平盛世,粮价越便宜。
武德年间,粮价最贵之时,曾经高至斗米数千钱;而贞观年间,粮价最便宜的时候,才七八钱一斗米。现在长安城的粮价是二百来钱一斗,这已经很贵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唐此时的国力贫弱。
“鹏羽,朕记得曾让你也考虑一下此事,不知你可有善议。”李世民又问赵云泽。
赵云泽想了一会儿,说道:“陛下,目前大唐市面上的粮食虽然紧缺,可不代表大唐真的无粮。据臣所知,那些门阀世家手中,怕是不缺粮食的。朝廷何不向他们买粮置义仓、常平仓呢?”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大唐门阀世家,五姓七族,天下近半的土地都握在他们手里,他们自然是不缺粮的。如今大唐粮价居高不下,也未尝不是这些门阀世家囤积居奇,在背后哄抬粮价造成的。可话又说回来,别说现在朝廷没钱向这些门阀世家买粮,就是朝廷有钱,他们也未必会卖粮于朝廷。”
赵云泽对李世民的话深以为然。唐时,门阀势力可是完全可以跟朝廷抗衡的。李世民所说的五姓七族,从晋朝时就是士族的代表。俗话说,没有千年的朝廷,却有千年的世家。这些世家大族,因为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人才资源,历朝历代,都是当政者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就现在的唐朝来说,朝中的官员,也大量的充斥着门阀世家之人。甚至于,那些老的门阀世家,对于新兴而起的李氏皇族都看不上眼。李世民如果想向他们买粮,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云泽听了李世民的话,也沉默了。他在默默的思索着,看有没有办法从世家门阀手里买粮。
“开中法”赵云泽喃喃说出了三个字。
第237章 开中法(下)()
“开中法!对,就是开中法!”赵云泽的眼神一下亮了起来。
“鹏羽在说什么?”李世民听到赵云泽的自言自语,不解的问道。
赵云泽道:“陛下,臣想到了一个主意,我们可以实行开中法。”
“开中法?何为开中法?”李世民疑惑道。
“这开中法嘛,就是就是”赵云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开中法,原出自明朝。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
开中之制系沿袭宋﹑元制度﹐但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洪武四年(1371年)制定中盐例,根据里程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政府换取一小引(二百斤)盐引。此例以后随形势变化﹑米价高低而不断有所变动。
赵云泽听李世民说买粮难,于是便想起了明朝的开中法。
“陛下,臣所说的开中法。就是用盐引向那些世家门阀换取粮食。”赵云泽想了想,向李世民解释道。
盐引,就是食盐专营证。古代的食盐,都是由朝廷控制的,盐商们想贩盐售卖,光有钱还不行,还必须向朝廷购买盐引。凭借盐引规定的数量,贩取定量的食盐。如果没有盐引就卖盐,那便是贩卖私盐了。那可是大罪。
李世民听了赵云泽的话,若有所思道:“用盐引换粮食?这办法,成吗?”
赵云泽道:“陛下,臣所说的盐引,不是普通的盐引,而是精盐的盐引。陛下不是说,等明年就要用臣所献的净盐之法来大量提取精盐了嘛,精盐一旦出产,那些糙盐必定没有了市场。咱们便用这精盐的盐引,来换取世家门阀的粮食不,不是换,而是让他们向朝廷献粮、捐粮。他们献捐的粮食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大数额的盐引。若是不向朝廷献捐粮食,便不给他们精盐的盐引。如此一来,咱们可就变被动为主动了。”
“妙啊!”李世民击案而起。“哈哈哈,赵鹏羽啊赵鹏羽,你可真是个奸商。这开中法,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赵云泽笑了笑,道:“臣这也是突发奇想罢了。至于这开中法合不合时宜,能不能推行,臣心里也没底。”
李世民琢磨了一会儿道:“此法定然可行!一来,精盐本就稀缺,那些世家门阀所贩卖的都是糙盐,这开中法只针对精盐,而在糙盐的贩卖上却没有轻动,这就不落人口实;二来,正如鹏羽所说,一旦朝廷的盐场出产精盐,那糙盐必定不好卖了。那些世家门阀要是还想着得售盐之利,就必定弃糙盐而就精盐。抬高粮价,世家只能获一时之利;而售盐,却是长久之利。况且,盐利要高于粮利数倍,这笔账,那些世家之人还是会算的。开中法一推行,就不是朕求他们,而是他们求朕了。大善!大善!哈哈哈,鹏羽啊,你这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一谋乱朔方,如今又一谋取粮。朕得鹏羽,今后无忧矣!”
“这陛下谬赞了!”
李世民的话,让赵云泽大感受用。甭管是不是真心话,但让人听了舒服呀!
“开中法,好一个开中法!明年,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新的盐政!有了粮食,朕就可以设立义仓常平仓。今后,大唐的灾情,也总能消弱一些。”李世民目光坚定的说道。
赵云泽犹豫了一会儿,说道:“陛下,若设了义仓和常平仓,臣建议先在关中和河北、山东三地设置。”
李世民不解的望向赵云泽:“为什么要先在这三地设置?”
“这个嘛”赵云泽不知该不该向李世民说明贞观元年关中和山东、河北有灾情的事情了。
他今天进宫,本意就是为了来向李世民说明此事的。可是临了了,他却又犹豫了。必定,自己能提前预知未来之事太过匪夷所思,李世民会不会相信,赵云泽的心里实在没底。搞不好,李世民就会把赵云泽当成坑蒙拐骗的神棍给处置了。
“陛下,臣的师父曾预言,明年关中有涝灾,山东、河南有旱灾!”赵云泽咬了咬牙,对李世民说道。
赵云泽此话一出,李世民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鹏羽,莫不是在诓朕?”
“陛下,此事关系到国运,臣怎敢信口雌黄。”赵云泽连忙说道。
“你那师父,又是如何得知明年大唐有天灾的?”李世民目光咄咄的望向赵云泽。
迎着李世民的目光,赵云泽的心跳加速了。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神,简直就如要择人而噬的老虎一般。千古一帝的威严,果然不是盖的呀!
赵云泽深呼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神,便又用忽悠秦茉儿的那一套,对李世民说了推背图的事情。
“推背图?世间难道真有如此高人,竟能预卜未来?”李世民惊疑道。
赵云泽道:“陛下,不管臣的师父所预卜之事能不能应验,反正朝廷都已经要设立常平仓和义仓了,那么,就先设在这三地,也没什么不可呀!”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等过完了年,朕推行了新的盐政得粮之后,就先在关中、山东、河南三地设置义仓与常平仓吧。”
“陛下圣明!”见李世民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赵云泽总算是舒了口气。
李世民又道:“天灾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来年朕也是要下旨鼓励屯田和兴修水利的,就先在关中、山东、河南三地试行吧。”
赵云泽又犹豫了一下,说道:“臣在想,陛下是不是还下道旨意,让山东、河南两地的百姓多种抗旱的作物,关中的百姓多种抗涝的作物呢?”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苦笑道:“鹏羽倒是有一番爱民之心。可是,朕的旨意也不是那么好用的呀。如今天下土地,多被门阀世家掌握,他们又岂会听朕的。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既然李世民都这么说了,那赵云泽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反正,他已经尽力了,至少,问心无愧。
第238章 又见《推背图》()
“鹏羽,你既然说曾看过尊师所做的的推背图,可还记得其中的内容?”
李世民好奇的问赵云泽。
赵云泽道:“臣只是偷瞄了几眼,只看了推背图的前几卦。而且,也只是记住了卦象。至于这几卦的卦象做何解,我也不懂得。师父只告诉我要尽心辅佐陛下,以及明年大唐的关中、山东、河南有旱涝灾害之事,其他的,臣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失望道:“要是朕能知道未来的一些事情,那施政起来,可就得心应手多了。”
赵云泽道:“陛下,天机本不可测,若强行窥探天机,必遭天谴。臣的师父,就是因为推演了推背图而遭了天谴唉!”
“话虽如此,可世间之人,又有谁不对未来之事好奇呢。要不然,那些卜卦算命的,可就要饿死了。”李世民笑了笑,又肃然说道:“朕身为一国之君,想预知未来,并非私心,而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啊!”
赵云泽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