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久k免费r+看r“小*说
秦穆绵的眼神柔和几分,轻声道:“刚才你若是真动了杀念,那我就要对你失望了,成大事者,不可一味仁恕,也不可一味阴狠,烂好人做不了英雄,阴狠小人也做不了枭雄。”
徐北游眼神复杂,轻声道;“是啊,如果杀人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简单?”
父子二人并骑而行,毕竟这里是巨鹿城,而萧摩诃也是军伍出身,修为不俗,所以护卫们只是远远缀在后头,给这对父子一些说话的空间。
萧世略小心瞥了眼父亲的神情,试探问道:“父王,这事就算完了?”
萧摩诃似乎早有预料,平静反问道:“不然呢?是为父带人绑了太妃娘娘,还是杀了你给太妃赔罪?”
萧世略脸色发白,勉强一笑,“孩儿只是觉得那位太妃娘娘太过跋扈,也太不把父王放在眼中。”
萧摩诃没有点破儿子的心思,淡然道:“为父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
萧世略愣了一下,然后低声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既然君辱臣死,那么父王受辱,孩儿身为人子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萧摩诃转头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她素来就是这个脾性,就是当着先帝的面也是如此,为父又算什么?为父今日说些大不敬的话语,当年太后娘娘若不是有一个偌大草原当嫁妆,未必就争得过这位太妃,世人皆道先帝惧内,不敢纳妃嫔一人,只有当今陛下一子,可即便如此,先帝仍是册封她为皇贵妃,皇贵妃是什么?位高于众贵妃之上,仅次于皇后一人,按照朝廷律制,贵妃只有金册而无金宝,皇贵妃却可与皇后一样得享金册金宝,说是副皇后也不为过,先帝故去之后,她便是皇太妃,仅次于皇太后,如今太后娘娘已经随先帝而去,那她便是我萧氏族谱上最尊贵之人,哪怕是当今陛下也要以礼相待。”
萧世略赶忙低头道:“父王教训得是,孩儿知错了。”
萧摩诃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点破自己儿子的那点小心思,“帝都那边很热闹,你把宝压在了端木玉的身上,自然看不惯搅局的徐北游,可徐北游是谁?公孙仲谋和韩瑄这两人联手调教出来的接班人,还有江都那帮女子都指望着他能挑起大梁,他如今已经能与张无病、禹匡等人称兄道弟,道门出动了镇魔殿第一大执事太乙救苦天尊都没能置他于死地,又岂是一个端木玉可以比拟的?”
被父亲戳破心事,萧世略的脸色有点难看,同时还夹杂着一分难言的震惊。
公孙仲谋、韩瑄、张无病、禹匡、太乙救苦天尊,再加上一个太妃秦穆绵,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竟然都跟那个白头年轻人有关!?
难不成真是自己错走了一手昏招?
萧摩诃接着说道:“为父的案头上有一份关于徐北游的卷宗,回头你拿去好好读一读,看看这位江都徐公子是如何发迹的,也瞧瞧这位徐公子到底有大的分量,然后再掂量掂量你这次押宝到底对不对。”
萧世略心底发沉,恭敬道:“是,父王。”
第七十七章 银花火树星如雨()
萧家有个很奇怪的传统,男子奉道,女子信佛。
这个传统大概是从萧皇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因为萧皇与秋叶交好,又与道门老掌教、无尘大真人有师徒之谊,更要借助道门之势逐鹿天下,故而亲近道门,从他给儿子取名萧玄就可看出一二。
至于女子信佛,则是因为林皇后的缘故,她出身于草原王庭,本就世代信佛,后来又与慕容萱交好,慕容萱早年曾在佛门带发修行,在慕容萱的影响下,林皇后开始信奉大乘佛教,也就是佛门。
自二人之后,这个传统就一直传承下来,哪怕是当今皇帝萧玄也不例外,萧知南作为萧家女子,同样在很小年纪便开始接触佛道。
只是她从小就不相信佛家那一套,但为了不使自己显得异类,不得不装作诚心信佛,平常时候都会在手腕上缠绕一串紫眼睛翡翠佛珠。
虽说佛珠还是菩提子为好,但这串紫眼睛佛珠却是大有来头,自古翡翠以绿色居多,其他颜色的翡翠颇为罕见,不含杂质的紫色翡翠更是少之又少,后建国主完颜北月曾收藏有两块整料紫翡翠,大梁城之盟后,他令能工巧匠将这两块紫翡雕琢成十八颗佛珠,每一颗佛珠都雕刻有四位菩萨,以冰蚕丝线串起,最后将其赠予当时还是王妃的林银屏。
林银屏死后,这串佛珠则连同其他许多遗物一起传到了萧知南的手中,在诸多遗物中,萧知南最喜欢的物件有三件,分别是白猫斑斓、牡丹以及这串佛珠。
八月十五中秋节,徐北游在河内府冷清度过,而帝都城内则是一片欢庆气氛,在银花火树烟花如雨之中,一名身着玉白色吉服的女子独自坐着马车缓缓驶出皇宫,然后往自己的府邸行去。
中秋节,合家团圆之节,哪怕是皇室天家也不例外,这一日萧知南早早进宫,跟在父母身边,先去太庙朔望礼祖,分月饼给满朝文武并勋贵宗室,而中秋节又有拜月之礼,设台焚香,陈列花果月饼以供月,按照礼法,男子不得拜月,因此在入夜之后,萧知南还要随母亲徐皇后及其他宗室女眷、诸诰命夫人一起上香叩拜,然后才内外设宴赏月。
一众女眷都在内廷,绝大多数都是已婚妇人,除了萧元婴等几个年纪还小的郡主、县主,唯独萧知南一个未嫁的成年女子,虽说碍于她身份尊贵,没人敢多说什么,可那重重目光落在身上,还是让她颇为不喜,再加上她与生母徐皇后不和,这顿团圆宴实在是味同嚼蜡,没吃出半分喜庆味道。
这场中秋宴一直持续到戌时时分,萧知南只感觉身心俱疲,既然母亲没有挽留,她也没主动要求在宫中留宿,拜别那对帝后夫妻之后,径直出了皇宫,往自己的公主府行去。
马车车厢宽阔,因为公主殿下“大病初愈”的缘故,甚至还生了一只炭火炉子,使得车厢内暖意融融,让人不由生出一股沉沉倦意,只是刚刚被外头凉风激了一下的萧知南没什么睡意,蜷缩在车厢的角落,下意识地轻轻拨动手中佛珠,望着忽明忽暗的炭火怔然出神。
u首发
她觉得自己不应属于这座沉闷的城,她更向往外面的世界,自由自在,她回想起自己走过西北、踏足东北、远赴南疆、又去江南,看过青河奔腾,看过大江涛涛,曾乘舟观海上日落,也曾夜登山巅看黎明日出,见识过万亩竹林,眺望过十万大山,走过小桥流水,在草原上纵马,仰头可见好一幕星垂平野阔。
各种风景各种人,岂不比这座乏味的城好上千万倍。
可惜,这座城是座樊笼,让人逃脱不得,终是不得自在。
萧知南叹了口气,没来由有些惆怅。
每个女子都会在少年时做一个五彩斑斓的梦,那里有五彩的云霞,有盖世的英雄,有一袭华美绚烂如天边红霞的嫁衣。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梦很快就会支离破碎,甚至是灰飞烟灭。
马车忽然震动了一下,萧知南因为惯性的缘故向前稍稍一倾,打断了越飘越远的思绪。
片刻后,马车外传来银烛的声音,“殿下,到了。”
萧知南嗯了一声,裹上披风,走出马车。
回到公主府,萧知南没有安歇的意思,而是去了一座佛堂,佛堂中供奉着一尊手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除去披风,跪在观音像前的蒲团上,捻动手腕上的佛珠,闭目默诵佛经,异常虔诚。
佛堂中灯火通明,映在观音像和女子的脸上,熠熠生辉,堂上观音,堂下女子如观音,两相辉映,美如画。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萧知南诵经完毕,重新恢复平静。
虽然她不信佛,但她发现久诵佛经可使心绪安宁,所以每逢心乱之时,便来此间佛堂诵经,久而久之,倒是在宗室圈中得了个慕佛崇佛的评价。
萧知南仍是跪在蒲团上没有起身,轻声喃语道:“虽说佛门清净,不讲姻缘之事,而我也非是诚心信徒,难以上感菩萨,只是今天还想要诉说一二,请菩萨静听。”
女子声音愈来愈小,小不可闻。
除了她自己和那位不知能否听到的菩萨,谁也不清楚她究竟说了些什么。
萧知南今日之所以心绪不宁,之所以身心俱疲,不全是因为今晚的中秋宴,而是因为在中秋宴的间隙,她那位君临天下的父皇曾将她单独叫去,父女之间有过一番言谈。
大齐第二位皇帝萧玄,亲口告诉他的唯一女儿,自己已经为她择了一位佳婿,是当朝次辅韩瑄的养子、剑宗首徒徐北游。
萧玄给予了这个唯一的女儿极大的尊重,问她可有异议?若无异议,在徐北游抵达帝都之后,便会颁下诏书昭告天下。
虽说萧知南早就有所预料,也一直为此谋求,但真正听到此事定下时,仍是百感交集,甚至还有点惶恐不安。
记得姑姑曾经对自己说过,当初先帝为她定下亲事时,她也是惶恐不安,婚前所见所知多半都靠不住,只有婚后才能见得这个人真性情,可这时候再知道枕边人的底细又能如何?早已是覆水难收。
萧知南知道她的后半生就要在这三言两语之间定下,当她点头之后,便再也没有反悔的余地。
对于一位女子而言,天大的事情莫过于此。
萧知南沉默了许久。
那位大齐皇帝也很有耐心地等待了许久。
偌大的殿中,悄无声息,只有一坐一站的父女两人,身影被灯火拖得老长。
一声罄响,酉时四刻。
萧知南点了点头。
第七十八章 东风西风谁压谁()
庙堂,就像一座四面透风的屋子,除了那些深埋在脚下地底的陈年旧事,没有太多隐秘可言。
虽然昨天那场父女对话时没有外人在场,可中秋宴中途皇帝陛下和公主殿下一同离席还是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联想到那个关于韩阁老和端木都督的传言,很容易便咂摸出味道,所以在第二天,一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帝都。
公主殿下的亲事定下,不日就要出嫁,八成就是韩阁老的公子。
如今帝都城里也多少知道这位宰相公子的底细,此人姓徐,名北游,字南归,人称江都徐公子,是江南那边很有势力的宗门子弟,师从剑宗宗主公孙仲谋,如今已是剑宗首徒,听说他不过弱冠之龄便已经踏足地仙境界,与玄教教主慕容玄阴、后军都督禹匡等人交好,曾经设计诱杀昆山宗主张召奴,甚至还将道术坊也纳入自己的囊中,说他在江都只手遮天也不为过。
最新章节4^上v
还有小道消息传出,说不仅仅是端木家的公子在江南铩羽而归,前不久西河郡王徐仪也去了一趟江都,帝都徐公子遇到了江都徐公子,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在人家的地盘上同样没讨得好去。
这个消息传回帝都之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帝都的大纨绔们本就排外,素来不把外地官宦子弟和世家子弟放在眼中,端木玉和徐仪又是其中头面人物,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这让许多帝都公子感觉脸上无光,好几个和徐仪分量差不多的人物都想会一会这位江都徐公子,只是没有十足把握而迟迟未能付诸于行。
如今又传出这个外地佬要迎娶公主殿下的消息,可算是彻底炸了锅,公主殿下是什么身份自然不用多言,虽说“陪太子读书”和“做公主驸马”历来被视作两大苦事,但其中也藏着泼天的富贵,而且公主殿下又是一副不输天人的姿容,所以不少帝都公子还是存着“知难而上”的心思。若是被端木玉娶回家那也就罢了,还能安慰自己家世不如人,好歹肥水没流外人田,哪成想被一个外地佬半路截胡,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在江都翻云覆雨,斗不过你,我们认了,不过你要来帝都,那我们可就要好好计较计较了,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你这条过江龙能斗得过我们这些从出生起就盘踞在此的地头蛇?
诸多帝都贵公子不信,不过有个人信。
萧知南相信那个从西北走出来的年轻人,那个曾经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完胜这些生来富贵的同龄人。
深秋时节,公主府花园中的菊花开得正盛,其中不乏各地进贡上来的珍品,各种颜色争奇斗艳,倒是让这儿瞧不出这是万物凋零的秋天,更像是百花盛开的春日,这几日萧知南都躲在自己府中,没有出门半步,而大半时光又是在花园的凉亭中望着这些菊花怔然出神。
今天八月二十,是徐北游前往小丘陵的日子,同时今日的公主府中也迎来了一位贵客。
亭外菊花,亭内是两位公主殿下,一位是长公主殿下,一位是公主殿下,若再加上那位久居后建的大长公主殿下,大齐仅有的三位公主便算是凑齐了。
萧羽衣的消息很灵通,很快就知道了萧知南的事情,所以今天特意登门,来看看自己这个侄女儿。
萧知南何等聪慧,自然明白自己姑姑的来意,主动开口道:“姑姑,八月十五中秋宴的时候,父皇曾经召见过我,说给我择了一门亲事,问我意下如何。”
“是韩瑄家的公子?”萧羽衣端起茶杯,轻轻吹散升腾的热气。
萧知南笑容含蓄,点头道:“的确是徐南归,看来韩阁老的面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竟然让父皇如此痛快地下定了决心,这比我预料中的日子实在早了太多,我本以为父皇要见过南归本人之后才会做出决断。”
她的笑容有点发苦:“虽说父皇曾经问我意下如何,但还是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他就这样将自己的女儿交出去了?我有点措手不及。”
萧羽衣轻啜了一口茶,“皇帝就是这样,他们不会管你如何想,他们也不会考虑你喜不喜欢,他们只会考虑自己如何想,自己喜不喜欢,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都想做皇帝。”
萧知南愣了一下,哑然失笑道:“姑姑这个说法还真是一针见血。”
萧羽衣平淡道:“这道理你早就该想明白的,进了那座皇城,坐上那把椅子,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了。”
萧知南叹息道:“知易行难。”
萧知南喃喃道:“不过也怨不得父皇,说到底还是我自己选的,只是不知这次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萧羽衣柔声道:“我本来不想说的,不过看你这患得患失的样子,还是说出来好了,夫妻相处之道,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我这个做长辈的虽说在这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但好歹比你强上一些,要知道这男人,无论是权倾天下,还是籍籍无名,老的少的,英雄狗熊,都有一股孩子气,有时候你管得严了,不想让他怎么样,他偏要怎么样,跟你唱对台戏,母后厉害吧?当年被人称作天下第一妒妇,可到头来还是没能管住父皇,让他封了一位皇贵妃,当然,也不能太由着他的性子来,要不然他便当你是个好说话的,整日在外头沾花惹草,没了安生日子。”
萧知南脸色微红,没想到会从姑姑嘴里说出一番御夫之术,先前的惶恐消散不少,多了几分女子待嫁时该有的羞涩。
萧知南红着脸低头喝茶,萧羽衣也没打趣她,只是在心底微微叹息一声,这些话本该是那位弟媳妇来说,可她们母女两人却是天生不和,谁也没有办法,只能由自己来说。
她微微一顿,接着说道:“男人都是好面子的,平时若是有什么矛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