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化大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人遗忘的。别看就是研究点典籍诗歌什么的,这里面的水还深着呢。你要是某某大学出身的研究生,不用说,铁定是那什么学派的,和北边的另外一个学派是死敌,在研究立场上是对掐的。文化人嘛,都讲究师承和传统,好几代之前的某两位大牛在某个领域的不同见解,就能形成两大学派。
这还没有什么好说的,文化圈子盛行的就是开研讨会。当然,这研讨会不是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玩玩就算了的,各地学者要在研讨会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音韵学的哪位先生考察了闽南语之后发现了某诗在古汉语中的标准读法啊。哪几位先生按照古时记载打谱把几首词的曲子找出来了啊。这是风雅事。偶尔也会遇上因为国内动乱丧失了大量研究资料不得不从外国那些地方找资料甚至找人来充场面的情况——其后果嘛,恨铁不成钢的老教授在外国友人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上去大骂国内研究界不争气,顺带回顾一下当年欺负那位外国友人的母国的盛世什么的,这种事,其实也不少见。
不过现在,强盛的明国倒是可以避免原本的很多悲剧了。在数百年前某个国家就已经成为了明国的一个省,这一点,易之认为必须感谢穿越者前辈。否则,在明国开国之初就设立了十五不征伐之国,压根就是限制了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降低内部改革压力的手段,难怪原本历史上的明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却最终未能走上那条道路。
此时此刻,坐在“白话文研究成果研讨会”的会场上,易之先低头看了看自己准备好的演讲稿,抬头环视一圈,却见这大概应该是大部分激进派主持的会场里,坐着不少更加靠向保守派的人。并且他们的态度并不像是平日里互相听课那样温和的态度,个个都像是斗士一样,沉着一张脸似乎马上就要爆发一般。
易之觉得,自己不花上几年的话,估计是无法弄清楚这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了。虽然他能够理解因为立场不同而出现的砸场子情况,但这种一会儿会在课上表示你讲得挺不错,一会儿又立刻翻脸表示我觉得吧我们才是对的情况的变换规律,到底是什么?
完全摸不准。
而且,这群人在这里坐了这么久,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有所动作。赶快顶牛起来吧,老不上不下的反倒让人难受。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白话文日益取代文言文成为生活中交流的重要工具。白话文具有简练、直白、容易理解等等特点……”讲台上,一位颇为面熟的先生把稿子扔到一边,说得唾沫横飞。
“打住!”在另外一位先生出声的时候,易之甚至有了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这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因此,虽然两边的人马都觉得还不如快点对掐掐完了了事,众人还是没有说话,等着这位老先生颤颤巍巍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用缓慢的让人着急的语速说:“什么叫做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啊?为了这需要,就连我华夏的传统都能丢了不是?而且,谁说白话文就能取代文言文了,难道文言文就不简练、直白、容易理解了?”
台上,被打断了演讲的那位先生笑了,“您这话说得有些奇怪了。白话文比文言文好理解,亲民,这难道不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吗?”
“谁说的!要我说,文言文比白话文可简练直白多了,不信我们比划比划!”老先生一瞪眼,拐棍在地上笃笃地拄得响。
对方虽然占着年龄的优势,台上那人却不怕,大包大揽地说:“比划就比划,您出题吧!”
“啊哦……”低声地感叹一句,易之知道,这人这句话一出,估计那位老先生就赢定了。
“看出什么东西了吗?”一个声音却突然在他耳畔响起,吓了易之一大跳,转头一看,却是之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王爷,朱怀仁。
“您怎么在这儿?”易之露出了些许惊讶的神色。事实上他越发觉得奇怪了,怎么说这个会场是白话文研究成果的发布会场吧,一群支持文言文的学者出现也就算了,好歹都是文化圈子的,而朱怀仁这种军人式的人物又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
朱怀仁扫视了会场一眼,回答说:“正好没有什么事,所以出来逛逛。”
明显的谎话,逛逛就能这么精准地坐到自己身边?而且,很明显朱怀仁是不习惯说谎话的,所以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显得挺不自在。想想他背后的那位顾帅,易之也没打算深究,就当他说的是实话,笑笑了事。
此时,那位老先生已经出了自己的题目:“要说最需要简练直白的,就是电报这个东西了。我们就分别以文言文和白话文写一封电报,让大家评判如何?”
“电报的内容呢?”
“呃,定为丈夫外出打拼,妻子在家看顾老父幼子,这老父年事已高疾病交加就要驾鹤了,妻子忙着给丈夫发电报让他回来。”老先生说着,然后笑了,“我已经有了腹稿,你听好了:父病危,速归。妻。如何?”
演讲的先生听了,脸色沉了下去。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让对方指定题目,简直就是拱手认输嘛。
旁边有人立刻就嚷嚷了起来:“这不对!哪有用这样特别的例子举例的!”
“嘿,不是你们说的白话文比文言文简练直白吗?既然这样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是白话文更好用的,哪能像现在这样明显文言文更好用啊?”老先生得意得胡须都要翘了起来,得理不饶人了。
“不行,这不行,得换个题目!”会场里吵吵嚷嚷,一时间颇为热闹。
“得了,我也不欺负你们,说吧,换什么题目啊?”捻着自己的胡须,老先生就像是个老小孩似的,得意洋洋地问众人。
易之耸耸肩,这种比试他不看都知道结果了,谁出题谁占优势,文言和白话之间的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后世人理所当然地想的那么简单。谁更容易理解,谁更简练,那还的看语境。
作者有话要说: 老先生的那个电报例子是化用了的,大家都知道吧?
关于文化圈子的事迹,包括国际友人那事,是实事。学派的话川大似乎是章黄学派……具体我不是很清楚我真的只是个不努力的文科生。研讨会的事情是老师给我们聊的,说开研讨会的时候几位先生上去按照古曲唱词,发现在音乐上大家的审美果然发生了变化,后来提到的那国家就是东边所谓一衣带水想打过去分分钟的国家,手里拿着研究某位诗人的独一份的资料,恨死个人了。个人觉得出离愤怒的教授先生真的很心酸,哎,动乱百年,国家不争气啊,丢失了那么多东西。
第27章 文无第一()
既然老先生如此大包大揽,台上的先生也不客气了。他一拍桌子,说:“题目也简单,就定为在外面读书的儿子没钱了,找父亲要生活费。我也已经写好了,您且听好——钱!儿。敢问先生能够写出更加简略易懂的电报吗?”
笑声在会场里响起了。一个钱字,加上一个儿的署名,简直将如今的某些年轻人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不知和父亲报平安,不知关心父母,发一封电报就为了钱。然而,这样一封电报,也不得不说是简练直白到了极点。
老先生左思右想,怎么都觉得想不出能够比这封电报更简练的话,不由有些恼了,把拐棍在地上重重地拄了好几下,嚷嚷道:“这不成!成何体统!一个儿子哪能对爹这么说话呢!写得不好,写得不好!”
“诶!一开始说写的时候就只说是要简练直白,什么时候说过要符合其他规范了?”旁人插着嘴。
老先生不依不饶了,“哼,白话文就是这样,就算简练直白了,也少了应该遵守的其他道德。这算个什么事儿啊!反正,我说,白话文哪一点都不如文言文的!”
众人只是笑。
台上的先生又开口了,“先生,我倒是觉得,白话文哪一点不如文言文了?就算刚才那例子不大守礼,但是我们比的是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简练直白,容易让人理解吧?若是要白话文守礼,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您何必这么较真?”
“我哪能不较真!”老先生瞪眼,“要知道,从古而来,这文言文就是我们读书人应该用的文字,写文章,作诗词,哪一种不是用文言文?你非要用本来市井里面的话和平时说的大白话来取代文言,这合适吗!分明就是不顾身为读书人的身份,自降格调。”
“谁说白话文就不能用来写文章,写诗了?”立刻有人反驳起来,“听听这首诗如何!”说罢,立刻念起诗来:
“若我有天国的锦缎/以金银色的光线编织/还有湛蓝的夜色与洁白的昼光……”
老先生直接打断了他的念诵,“西方叶芝的《天国的嫁衣》?哼,我早就说过,这白话文远不如文言之美,这样美的诗都被你们翻译成了什么样子!听好了,这才是真正信达雅的翻译——”
“如有天孙锦,愿为君铺地。镶金复镶银,明暗日夜继。家贫锦难求,唯有以梦替。践履慎轻置,吾梦不堪碎。”
“你觉得如何?到底是文言文好,还是白话文好!”念完这首诗,老先生鼓着双颊瞪着那起来说白话文诗歌的人,露出自傲的表情。
掌声在会场中响起。为了这绝妙的翻译。
叹为观止!绝对的叹为观止!听着老先生将这首诗如此翻译,易之只觉心潮澎湃。等到后世,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出如此经典的翻译了。不要提那些半吊子连虚拟语气都无法翻译出来的所谓“翻译家”们,大部分时候,因为严格讲求照字面翻译,能够在翻译中将一篇作品的“神”紧紧抓住的翻译作品,几乎绝迹。对于易之而言,翻译本质上是一次再创作,假使翻译过后的作品能够保有原作品中间的韵味,将之化作国人能够理解的情感传达,那必定是传世佳作。然而,那样的作品,只有几十年前的大家们能够翻译得出来。
此时此刻,易之正在聆听着大家们的话语。
不胜荣幸。
“好诗。”坐在旁边的朱怀仁低声说了一句。这个时候,忙着关注场上对话的易之才突然想起来,自己身边还坐着一个人来着。之前,朱怀仁的注意力明显也被先生们的争论吸引过去了。事实上,即使是不怎么懂得文学的人,在听到他们念诵的诗词的时候,也会感受到一种无法抵抗的美。
太美了,那些文字组合在一起,交织变幻作无限蔓延的景色。忽而高飞三十三天,于月宫折桂花幽香;忽而远下碧落黄泉,在忘川赏彼岸花如血。
易之不会忘记,在旁人都以为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天赋,去学习理工类的学科的时候,他是如何为这文字的美丽所诱惑,走上了如今这条道路的。而只要这样的美好不逝去,他就绝不会后悔。
“当然是好诗。”笑着这么对朱怀仁说,此时此刻的易之半点不在意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目的。只要体味那文字的美好就可以了,何必想太多?
场上,争论还在继续,“先生,您这是强词夺理。”台上的先生对老先生说,“文言文有好的作品,白话文就没有吗?最近我才得了一首白话文写的诗歌,您听听看。”
深吸了一口气,酝酿出足够的感情,这位先生缓缓念出了他所说的那首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半晌,场内寂静无声。
然而他没有再说话。
就这两句?太短了吧?反应过来的人这样觉得。然而,这首诗是好诗,毋庸置疑。
明明是无比浅显的字眼,即使是白话文,也不算是多么优美的白话文。组合在一起,听在人的耳朵里,却无端让人动容。
挣扎,难过,痛苦,希望,奋发,向上。无数情感交织在这首诗中,让人在听见这首诗的第一时间五味陈杂,欲诉还休。最后只能是沉默。
又一次,掌声响起。
在这个会场中,人们为文言文的诗歌鼓过掌,也为白话文的诗歌鼓掌。他们是在争论文言和白话的高低,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同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到底,真正触动他们的是文字本身的美感,是里面蕴含的无限情感。为何人们会认为诗歌是高雅的?无非就是为了这样细腻而无孔不入的触动。
太美了。
台上的先生乘胜追击了,他对老先生说:“我个人认为,文言文和白话文是各有千秋的。然而,现在这个社会,有时候需要简练直白胜过需要美丽。在这一方面,白话文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您觉得呢?倒不是说白话文会取代文言文,只要有人会被中华文字的就不会没落。只是现在,出于很多方面的考量,白话文在日常交流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他的话很中肯,很多人都在轻轻点头。
老先生却“哼”了一声,生着闷气坐下不说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 钱和儿子那个电报也是化用的历史事件,都知道吧?
本章诗词,为叶芝的《天国的嫁衣》的两个翻译版本。文言版翻译者居浩然。不得不说,文言版的美轮美奂。
黑夜那句,是顾城的《一代人》,当然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知道……总之还是注解一下。事实上,这首诗要放在浩劫之后,那会儿的时代和背景是最适合的,放在这个地方举例有点降低了诗的格调,产生的影响力也不会太大,因为共鸣感的缺少。不过……既然用了,那就不管了。
为什么不用施氏食狮史这样的文章举例呢?很简单,这一段的情节并不是要贬低白话抬高文言……也不是要贬低文言褒扬白话,所以用作举例的例子需要中正。当然,什么用西方的文字取代中国原本的汉字这种蠢毙了的情节,我是不会写的。就是激进派也没有那么**好吧!他们好歹还是有理智的好吧!
目前正在进行的情节是文言和白话的争论,当然,同样来自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一己之见。
昨天接近十一点才睡,早上五点起有点为难我了困。等会儿去睡个回笼觉吧。说起来自从我把很喜欢的歌曲设定为手机铃声之后,以后再听到这首歌我就有一种要心肌梗塞的感觉好痛苦。
第28章 正义者()
论战暂告段落,正常的研究汇报继续。此时易之转过头,打量了一下表情正直无比的朱怀仁,然后冲他笑了笑。既然对方说的是没事儿在这里逛逛,那他也没有必要多说什么。管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情就算了。反正,对方就算有什么目的,总是要说出来才能奏效的,也不必多想。
更何况,以朱怀仁这个人的性格,怎么都不是那种能弄出什么阴谋诡计的样子,即使是执行别人的计划,他恐怕也是会露出破绽的吧。
除了之前的插曲和现在会场周围坐在的不速之客们,一切都按照大会之前安排好的流程进行。
不断有人走上讲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大家。几首白话诗歌,一篇不错的白话文章,或者白话文的应用,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比较。这样的大会并不显得枯燥,每一个人所讲述的东西都显得颇有意趣。至少,即使是已经习惯了白话文当道的易之,听着学者们的研究报告,也觉得很是有趣。在这个白话文还不如后世那样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对白话文的认识也带有这个时代独特的特征,或许并不如后世那样成熟,却颇为可爱。
“很快就要轮到你了吧?”朱怀仁的手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