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化大师-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之笑了笑,不知道腹诽了什么内容,也不说话,像是为了掩饰尴尬似的,把小巧精致的茶杯端起来,用手指感受了一下外币的温度,又放了下去。
他的态度很明显,也很僵硬,至少对于顾斯来说,他并不会因为易之的抗拒觉得有多尴尬,虽然是个军人,但本质上也是个政客的他,脸皮厚度是远超其他人的。他注视着低头不看他的易之,施施然继续说着:“之前关于《厚黑学》的理论,我也看了。不得不说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竟然有人能够创造出这么令人震撼的理论……大多数人在才接触这个理论的时候,只会觉得它像是在胡说八道,甚至是怀有恶意地抹黑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但是认真去思索,却能发现在这个理论之下那些深刻的,忧虑的东西……”
大约是一开始就抱有强烈的戒心的缘故,对于这么几句话,易之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该不会也认为《厚黑学》其实是他的作品,想拍拍马屁之类的吧?虽然说拍马屁这个词不太适合他们的身份对比,不过现在不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吗?
世界上有没有读心术,顾斯不清楚,但是对于经历比较多的人,想要看出一个没有太多阅历的人的情绪,却是非常简单的。易之眉梢眼角泄露出来的不以为然落在了他的眼中,于是他当下就话头一转:“如果不是清楚易之你的性格,说不定我也会误以为《厚黑学》是你的作品。”
嗯!?
这一下,易之终于把脸抬起来看向了顾斯,没有掩饰自己的些许诧异。
他自己心里是清楚的,绝大部分人,包括岳激流和赵静章,多少都是怀有他就是《厚黑学》作者的疑虑的。并不是说这本著作有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是易之会写的东西就能撇清关系。真实的问题在于,从一开始易之就不是照抄《厚黑学》原作,他就是想抄也没地儿抄去。他所给出的《厚黑学》,一开始就掺入了属于易之个人的理解和思维,和他的其他作品看上去多少有点类似的味道。这是懂行的人推断作者的依据。而另一方面,你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宗吾,他就是李宗吾了?谁知道这个李宗吾是谁,在哪儿出生在哪儿长大,还有其他作品吗?总不至于说这样一位能够写出《厚黑学》的作者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吧?
现实当然不止于此。可是这里又不是华夏,易之连《厚黑学》都记不全,就不要说其他的李宗吾写的文章书信了。肯定是拿不出证据来的。结果现在一个本来不太待见的家伙跑出来告诉他,他相信易之所说的这本书是李宗吾的作品的说法,怎么能够让易之保持淡定呢?
就算心里觉得顾斯这么说,就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易之也不得不关心这一点。
见易之终于抬头看他了,顾斯在心里不由有点得意。这样的情绪对他而言是十分罕见的,毕竟一个动辄就计划一个庞大帝国内部足以倾覆一切的斗争的人,想要用这样细微的事情让他动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同于往日殚精竭虑的筹谋,面对一直这样并不需要要细心筹划,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挺好骗的人,对于顾斯还真是有点新鲜。
老狐狸见多了,遇到这么个太好欺负的……还真是有点于心不忍。
可自觉于心不忍的家伙还在继续说:“你懂多少东西我不知道,你主张中立是为了什么我也不在乎。但是我很清楚,从一开始的时候,你易之就是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如果是你的作品,你不会不认。那些误以为《厚黑学》是你写出来的人用那种手段试图逼迫你陷入两难的境地,你却立刻出面澄清这本书的作者的确不是你。这正是心里没鬼的表现。所以我绝对不会误会你。”
说到自己直接表示《厚黑学》的确不是自己作品的事情,易之心里多多少少有点自得的感觉。能够用正大光明的手段把那些心怀诡秘的家伙噎住,他自然不会不觉得自豪。比起之前夸奖厚黑学,这一次马屁总算拍到了点子上。也不觉自己之前还在排斥顾斯,易之的头已经没有再度低下去了,甚至嘴角都有了一点微笑的痕迹。
顾斯随时注意着易之的反应,一边暗叹果然很好骗的同时,却也继续说了下去。
“之前,我听说你被陛下召见的事情的时候,我就想,你一定是无法适应皇宫的那种气氛的。”
又是一个让人绷紧了神经的话题,原本还渐渐放松的易之听到了皇室相关的信息,再度提起了警惕。毕竟他还记得面前这位顾斯先生,可是直接和皇室方面对立的。
顾斯道:“我第一次进皇宫,是随我父亲,四岁未到的时候就去觐见了先帝。当时的很多印象都已经模糊了,但是我还记得我心中的大英雄,我的父亲,是如何卑躬屈膝的。不仅仅是在先帝陛下面前的跪拜,甚至是那些内侍宫女都一副阴阳怪气的模样,阴测测地盯着我们,甚至于似乎挺直了背脊都是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一样。”
“在这之前,我父亲都教导我,男儿要顶天立地。就这么一次,让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所以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愿意进宫。”说着,他的目光在易之身上打转,这目光没有恶意,只是有些慨叹的感觉。
易之什么都没有说,随便应和一个人,谁知道他内心真的和他说出来的东西一样吗?但是随着顾斯的言语,他也想起了自己觐见的事情,那种屈辱和不适应的感觉,原来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会有的。
即使还是警惕的很,但是共鸣和同类人的感觉,已经不知不觉占据了易之的思维。
“……我猜易之应该和我有类似的感觉吧,即使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暗示自己不会强逼对方加入自己这边,顾斯又把话题转了回来,“只是无论如何,我打心里尊重你这样的人。毕竟不是所有人在现在的局势下,竟然能拉出一个中立派的名头来的。也不是所有人,在被谩骂攻击的时候还会表现得像是你这样有涵养。好些号称是文化圈大人物的家伙,每每粗俗无比,一点应该有的样子都没有,真是令人慨叹。”
的确如此,那些好歹还算是前辈的人,为了出个名就以各种方式造谣谩骂,这足够让易之看不惯的了。
“只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我想易之不是没有脾气,只是涵养好而已。”顾斯又补充了一句,笑眯眯的。
被顾斯的话带着走了一圈的易之想起自己才给出去的那一篇稿件,没忍住点了点头,赞同了对方的话语。分毫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
兔子急了?
兔子?
明明可以说“泥人尚有三分土性”,偏要用兔子来打比方的某位将军,到底还是抱着点逗弄的心态。而没意识到自己这是被调笑了的易之,自然更看不出顾斯那张陈恳的面具下暗藏的趣味。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开嘲讽= =
莫急,莫急,我这不是突然想起来刷一下攻受感情戏么,再这样下去完结了两个人还处于刚认识的状态呢。
以及不要以为修养好的人就好欺负,实际上我平时也很软,这辈子就没有和人吵过架。生气的时候也喜欢憋着不说或者想一想先反思自己把。但是私底下和基友说话的时候评判一些人,经常十分精准地把人嘲讽到一个境界了。经典例子是评价某公主病——“我觉得她就是自以为是琼瑶小说女主角,没有那白莲花的资质偏要装白莲花的样子。”
当然易之就是刻薄也不会刻薄得没啥文化的感觉,我挑了一篇很棒的文章当原型……嘿嘿嘿。
么么哒大家!谢谢关心!我妈妈说我那不是中暑是老是埋着头所以颈椎不舒服了……嘴角抽搐。
第74章 致射阳先生的一封信()
“在一切最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所谓贫贱尊卑的。即使是尧舜禹之流的领导者,也不过是率领人们共同面对困境的领导者。他们的光辉来自于旁人对他们所作所为的敬重,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但是慢慢的,贵族、皇室出现了,他们的开创者或许有着值得被崇敬的荣光,但他们的子孙却是接着血缘挥霍这样的光荣。”
“我从不相信有万世不堕的光辉。任何人,即使他们的先祖为整个民族,整个族群做了多大的奉献,这样的光辉也不足以让他们一直高高在上到永远。”
“大明皇室的光辉已经延续了六百年了。在这个充满了变革的时代,皇室的存在已经不能在带领我们继续前行。它或许依旧值得尊敬,但却绝对不再值得人们贬低自己的人格向它跪拜。我对皇室没有偏见,也愿意予以皇室应有的尊荣。但,他们不应当再领导一个国家,不应当理所当然让任何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弯腰俯身。”
“于我而言的大同,在此时此刻,就是让大明挣脱皇室给予的枷锁,以一个更加年轻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华丽的服饰和珍贵的冠冕不再是它的光辉和威仪,强大的武器,进取的精神,会成为它新的荣光。”
“易之,志同道合的人并不是逼迫能够产生的。假如你真正是个单纯的毫无观点的人,我也不会站在你面前说这样的话。但正因为我知道你也是看不惯这个世界上许多旁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的人,所以我把我的想法这样告诉你,希望你能够和我一道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易之想起在告别之前顾斯最后说的那些话,心里依旧难以平静。
他曾经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历史上,那么多人会不顾生死地跟随在他们所认定的领袖身边,为了最后的目标努力了。假如是为了一个光辉的目标还能理解,但一些目标原本就荒谬至极,却还是有人奋不顾身。可现在,他好像明白了。
顾斯的话回荡在他的耳畔,听起来没有如同第三帝国某位元首那样充满煽动性,但是偏偏每一句话都像是说到了易之自己的心坎上,让他不得不动容,不得不顺着对方的话语去思考。
想不对着皇室卑躬屈膝吗?想。
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吗?想。
想要为了一个目标奋斗,让自己不朽吗?当然想!
甚至于,希望这个和他曾经的故土如此相似的国家走上更好的道路,希望它长长久久地站在世界的顶端,希望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被人铭记……这原本就是埋在易之心里的东西,只是在顾斯的话语之后,这些东西被翻开来摊在阳光之下,散发出新鲜的泥土气息。
易之知道,自己动摇得非常严重,几乎要被顾斯说服了。
即使他内心不断告诉自己,搀和进两边的斗争不是一件好事,正确的做法是开开嘴炮,坐而论道,别真赤膊上阵。可还是不断回想顾斯说的话。从皇宫回来之后,他本身的立场就已经开始偏向革新这边了,说到底从一开始他适应的就是一个没有皇室的国度,选择的时候也会更趋近于他熟悉的世界……即使不知道这缘由,顾斯却抓住了易之内心深处的想法,甚至动摇了之前易之做的冷眼旁观以自保的决定。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有能力站出来的人,在这样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都难免会产生激昂的情绪,想要改天换地,想要承担起整个国家。更不用提还是个年轻人的易之,他性子再绵软,也是个男人!
就像他刚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写出的那联诗——
唯有壮气冲霄汉,敢叫日月换新颜!
依旧理不清自己在想什么的易之,最后决定糊弄过去,暂且不要想这件事了。他却不明白自己内心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或者他只是在逃避自己的选择。但时代如此,总有一天,他会直面现在所逃避的一切!
就像此时此刻的他,直面文化圈中那些恶意,并狠狠做出反击一样!
就在易之还在包间内想着顾斯的话语的时候,白忆娥已经将那一篇不算长的文章读了又读,愣是不敢相信这就是她那脾气好到不像话的老师写出来的东西。
可是,如果这不是老师写出来的文章,还有谁能够写出这样刻薄的同时,还带着某种异样的风趣和幽默感的文章呢?
大凡保守派文人,都没有什么人会写这样内容的文章。而大凡激进派的文人,却又不会采用这样隐喻更加深刻的方式,会更加尖刻一点才对,就像是岳激流帮忙说话的时候开口就是“蛆虫”这样。
所以,这是天上下红雨了还是怎么的?
真是完全看不出来,脾气好得让人觉得这人都好欺负的易之老师,还是藏着刺的呢!
报纸上,易之的专栏部分,又一次刊登了一篇书信体的文章。
看上去,这似乎不是对那些攻击他的人的回应。当然,这只是在不看文章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想法,稍微一读这篇文章,微妙的感觉就足够让阅读者产生一种恍然大悟感,却又忍不住露出几个刻薄的笑容了。
《致射阳先生的一封信》,这是这篇信的名字。
射阳先生是谁?若是后世的人对这个问题有点疑惑还情有可原,但是若是这个时代的文人对这个问题都迷茫的话,这家伙早就该滚出文化圈了。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有明一代,这位先生算是在大众当中最具名气的一位作家。毕竟最接地气而广受欢迎的作品总是小说的,而吴承恩先生以一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作为代表作,自然能够在整个大明的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吴承恩因为没有子女的缘故,作品大多散佚。若不是还有一个侄子帮忙收捡书稿,恐怕更多的作品都不能流传下来。但是在这扭曲的另一条时间线上,他的诸多作品都保存完好,譬如他的代表作之一《禹鼎记》也保存了下来。
易之为了填补自己文化积累方面的不足,在短暂的时间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发现这些在原有历史上没有能够保存的作品的时候,他自然是激动的。唯独可惜明朝前期的诸多先生都保存了自己的作品,但从那改变了历史的明英宗改革开始,之后的历史都变得一团乱了。根本就没有几个他熟悉的文人出现。或许是因为世道不同,于是人生有变吧。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吴承恩是一位地位极高的文人,保存的大量作品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等等具备的价值都让许多人投身于对吴承恩的研究。自然,这么一个标题在第一眼的时候就会让人生出好奇心来。
写信?还是给已经去世数百年的吴承恩写信,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继续往下看,文中内容依旧是易之习惯的那种白话文,即使是普罗大众读来也是毫无困难。
“汝忠先生:
今年新年后,我曾拜读您所寄信件,知晓您有意出山讲学。于我而言,当真是心中振奋,惊喜交加!暗自思忖若是您出山,当今“西学”研究中诸多难题当可迎刃而解,不致使衮衮诸公为一词一句而报以老拳,斯文扫地。然而,我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近来,为了您出面讲学的事情,在下奔走于学院和文化圈诸位同仁之间,直说得口干舌燥,却半点没有进展。您的全集,从《禹鼎记》到《西游记》,当真是皇皇数百万字,几十本书,如此四处搬运,当真费事。便是如此,在某些人的眼中,如此厚重的著作却并没有它该有的分量,虽则我四处奔走,却还屡遭退稿。而今之下,我已羞于见您,更羞于写这么一封回信。不过君子重诺,既然已经答应为您奔走,我想我还是应该把和各方接洽的前后经过,向您细细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