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阀治世-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现在这批家丁是长枪兵,不要求他们能开弓。
虽然没有要求家丁练习箭术,但赵岩却要求下面屯地的青壮勤练箭术,三个堡各配备一个长弓作坊,给下面的青壮每人配一把长弓,并提供足够的箭支让青壮训练。
唐宋之时并无火器,但唐朝却达到了中华民族的巅峰时期,宋朝虽然败仗连连,但却也能勉强抵挡游牧民族,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向明朝末期这样被游牧民族肆无忌惮的突入关内掠夺。
明朝的火器运用很广,几乎是官军就有火器。但不可否认,明朝的火器展已经被西方越。同时明军的火器大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根本无法对穿着棉甲的满清清兵造成什么威胁。
虽然说火器的前景可观,但弓弩这方面还是不能落下,毕竟这年代的火器还不太靠谱,展弓弩最是保险。
想要组建一支精锐的长弓兵部队,就必须拥有大量长期练习箭术的人口,赵岩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组建起一支精锐的长弓兵部队,但却可以慢慢来,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四年
只要让每个招募来的青壮勤奋的练习箭术,随着招募到的流民越来越多,未来能给他提供的长弓兵也会越来越多。
他要的就是全民皆兵,全民都是精兵。以汉族庞大的人口,干不死满清鞑子,也要打到他痛。
三十个屯地的团练齐集赵家堡,赵岩给每人了一把长弓,开始教他们训练长弓兵的方式。
长弓兵在对阵作战中只要打出一个‘弹幕’,或者抛射出一阵‘箭雨’就行,所以长弓兵的训练的项目就是平射的精准度,抛射的距离。
平射比较简单,只要不断的练,不断的射固定靶和移动靶。
抛射则要看角度、力度,为了方便训练,赵岩将抛射距离分为十级,每级间隔三十米,只要把这十级的距离练清楚了,以后也方便指挥。
长弓的开弓方式也与复合弓不同,长弓是五个指头开弓。这让各屯团练用的不是很习惯,但不习惯也要习惯。
“尔等回到屯地,要用心训练乡勇。我会每三个月考核各屯乡勇一次,考核项目为队列、枪术、箭术三项,每项前十名赏银五两,并给旌旗。每项前三名赏银十两,每项第一名赏银十五两,垫底的最后五名罚银三两,再滚去挑三天大粪。”赵岩再次用出糖衣大炮加大棒政策,练得好有赏,练不好罚款。再用后世学校里普遍使用的旌旗来增强优胜者的荣誉感,垫底的让他们去挑大粪,希望能知耻而后勇。
天堂和地狱二选一,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天堂,真要是傻子,那就不要干了。
“听明白了没有?”赵岩喝问道。
“听明白了。”
“好,解散。”赵岩点了点头。
各屯团练回到屯地,带去了一批刚制作出的长弓和箭支。
可还没过几天,反对的声音就出现了,在赵家堡下面一个屯地当屯长的张步云直接跑了回来,向赵岩抗议他的赏罚制度。
“东家您的想法自然是很好的,勤练乡勇的确能更好的保境安民,但东家有没有想过,现在每个屯的团练如此积极,但却影响到了耕作,我们身为屯长又管不到他们。耕作和操练乡勇之间应有个适当的度量,再则各屯乡勇同样叫苦不迭,有些乡勇甚至萌生出走之意。”张步云虽然说的语气不是很重,但抗议的意思却十分明显。
“这个是我疏忽了。”赵岩微微一楞,汗颜道,他还真把这个问题给忽略了。
农民既要种田,又要训练,若是负责组织训练的人心急一些,自然会与生产起冲突。
赵岩这种全民皆兵的政策,类似于唐朝的府兵制,唐朝大辉煌很大程度是府兵制造就的,唐朝后期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败坏,府兵制败坏又衍生出了军阀作乱。同时土地兼并也引起了唐朝后期的黄巢起义。
“文龙有何良策?”赵岩问道。
“先必须定下具体的规矩,农忙时的操练不得干扰生产,农闲时则由团练训练乡勇。团练与屯长之间必然会有冲突,还需屯长与团练相互协调,让他们能同心协力,一心为公。”张步云说道。
赵岩沉思了片刻,说道:“那便定下农闲训练的具体时间,规定日期内乡勇必须参加训练。其余农忙或者休假时段,乡勇可以不报道。”
“若是乡勇考核时排名前十,屯长赏银一两,前三赏银二两,第一赏银五两,但屯长也不能耽误了生产,屯长的升任必须依照各项生产指标和团练状况来衡量。”
“另外青壮参加训练,每月补贴米麦一斗,年终给银一两。每三月一次的考核若能获得枪术、队列前一千名,赏银一两,获得前一百名,赏银二两,前十名赏银五两。”
张步云细细体会了一下其中的意思和影响,规定训练时间是给屯长和团练之间划了道界限。
乡勇考核与团长的利益挂钩,可以让屯长在农忙时挤出一些时间让团练操练乡勇,使得原本冲突的双方有了共同利益。若是耽误了生产,又不能升任。若是与团练的关系处理不好,乡勇考核垫底的话,同样不能升任。
每月给乡勇补贴一斗米麦,年终给银一两,这能打消乡勇的怨气。考核若取得好成绩又能领到赏银,这样提高了乡勇的积极性。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张步云还是为这优厚的待遇大为吃惊。
赵家简直是在厉兵秣马。
————
星期一,冲榜中
第一卷:潜龙在渊 第二十七章:大搞建设
只是这银子从哪里来?却是让张步云困惑了,他来赵家的日子也有好几个月了,可赵家花钱就像流水一般。
最让张步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打贼寇时赵家的花费。
当时张步云在贼寇大军中差点丧命,后来才知道赵家是靠银子堆出来的胜利,回到赵家村后了十一万恤银下去。
十一万两白银,再加上屯田的花费,买地、耕牛、农具、口粮,若是加在一起,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前些日子打高家寨赚了八千两银子,但相比总量来说,还是九牛一毛的。
这银子到底从哪来?张步云很是费解。不过张步云现在也就是赵家下面的三十个屯长之一,在赵家的地位还无法接触到核心的东西。
赵家在黄县、招远各开设了一处粥棚,每日向那些流民施粥,同时在粥棚所在之地招募流民前往赵家堡。
黄县与招远有人施粥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那些平日里食不果腹的流民开始大量朝着这两地涌去。
一开始让黄县和招远两地的县令大惊失色,随后看到赵家在收拢流民,这才松了口气,只要这些饥民不在治下闹事就好,赵家能带走这些不安定因素是最好不过了。
每天都有流民来到赵家堡,不到半月,赵家堡的移民有增加了数千人,这些人没有安顿到囤地,而是让他们做工,以工代赈。
三个屯集要筑堡,自然少不了要用些人手。这些只要管饭的免费劳动力能节约筑堡费用。
流民达到这个数量后,赵岩把筑堡的计划提上案头。
分别要在建造赵家堡、平寇堡、安民堡三堡,所筑堡垒是为棱堡,棱堡是一种能抵挡初级火炮攻击的堡垒。
棱堡是古代堡垒的一种,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在火药时代之前,要塞的城墙通常筑得很高大,并且用石或者砖进行加固,还设置了一些塔楼或者马面来获得额外的火力输出。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一些特别坚固的城市拥有不止一道城墙。
但是,在公元1453年拥有完善城防系统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则宣告着城市攻防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接下来的一个短暂时期是进攻方的黄金年代,一个接一个的要塞屈服于大炮的威力。不过有矛必有盾,不过半个世纪一种新型的城防体系——棱堡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棱堡对付满清的火炮还是可以的,孔有德之叛之后,走头无力的孔有德投降了满清,给满清带去了红夷大炮。
这些红夷大炮是葡萄牙人所售,并且葡萄牙人带来了铸造红夷大炮的技术,同时孔有德部队的炮兵接受过葡萄牙人的炮术训练,让满清的攻坚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游牧民族再怎么展,攻坚能力都是非常落后的。但大炮却改变了这一现象。
为了以防万一,赵岩决定在老窝造三个棱堡防守,以免被未来可能遭遇的敌人端掉老窝。
同时将棱堡筑造技术教下去,以后若是要占据什么地方,就筑造棱堡。
先要建造一座水泥厂,一座砖厂,一座采石场,采石场又需要一个火药厂。
砖厂不需要什么技术性,所需的就是人力,技术上不需要赵岩操心,只要有人手就可以。
水泥厂和火药厂则需要赵岩去教,这年代还没有水泥。火药厂的工序比较复杂,虽然明代的火药厂所生产的火药已经无限靠近了黑火药的顶峰,但问题是赵岩手上没有人才,也需要他手把手的教。
同时当前最要紧的还是把军队练出来,火枪得尽快准备。毕竟长弓兵没有几年展不起来,还必须使用火枪做为主要武器。
火器方面周铁匠这些匠户出身的匠人倒是会造,只是制造的火枪达不到赵岩的要求,更是需要赵岩去教。
赵岩手头只剩下四万两,手上的银子已经有些紧张了。所以赚银子也要提上案头,目前手上能赚钱的项目自然就是玻璃。
玻璃不仅能造镜子,还可以做很多玻璃器皿、艺术品。还有军事方面所需的望远镜,玻璃匠师也得赵岩手把手的教会,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岩先建造玻璃厂。现在有了足够的人手,可以对制造玻璃的匠师进行控制,不让他们逃跑。
就算是给玻璃匠师的待遇优厚,也难免出现一些匠师逃跑的现象。
因为玻璃镜子的利润让人疯狂,自然有人愿意拿出富贵来挖墙角,没有多少人会抵住那样的诱惑。
意大利人就是被法国人挖了墙角,这才终结了意大利垄断玻璃镜子的时代,这事件也就是几年前生的。
意大利人,已经在最近这段时间泄漏了镜子的制造技术。
赵岩为了防止制造技术泄密,在赵家村的小堡边上再计划建造一个小堡,再造一个大堡围住赵家村的小堡和边上专门用来生产玻璃的小堡。
这个小堡将做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外人莫近,里人莫出。玻璃匠师将生活在里面,赵家将给他们提供上好的衣食,但却不能踏出小堡一步,同时还将布置下严密的看守。
赵岩并没有打算垄断玻璃制品太久,时代总要展,这些平凡的技术总要公开,也许十年后,他们可以恢复自由。
看似代价很大,但玻璃厂的待遇却是让人疯狂,什么十年不许外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因为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赵岩从流民中招募了上百青壮,然后开始教他们制造玻璃,大部分人负责制造玻璃器皿、工艺品。
这些都是需要技术的,意大利人制造栩栩如生的玻璃制品,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积淀和研究,赵岩却是只知道技术,但要让他去制造玻璃工艺品,那是不可能,他只会做一些玻璃杯、玻璃碗,而且还是比较难看的那种。
所以这些还得让他们慢慢研究,也将以手艺来提高他们的待遇,最低级的学徒待遇是每月五两银子,要花钱的话托人出去买所需的东西。
制造玻璃镜的则和玻璃匠师分开,他们只要拿着成品玻璃镀银即可。分开后有个好处,那便是造玻璃的不知道怎么造镜子,造镜子的不知道怎么造玻璃。
玻璃在西方的制造技术并不是秘密,但在东方却是秘密。
商队也要开始组建,有了商队才能把镜子和玻璃制品卖出去,这方面由赵全负责,手上已经招募到了几个老练的掌柜。
赵全做为赵家的老家仆,现在肩上的担子很重。几乎是在统筹大局,招募流民、屯田管理都是由他负责。
赵岩打算让赵全专门负责商业这一块,而屯田和招募流民另外找人负责。所以赵全正在观察各个屯长的能力。
其中最积极的屯长当属张步云,张步云看得出想进入赵家的核心,就必须靠实力说话,因此在屯田上很积极。
但张步云却不是能力最强的,管理能力最强当属一个叫唐正泽的屯长,唐正泽是个童生,出生与农民家庭,因为无钱读书,所以在地主家当过管家,对屯田方面简直是得心应手,耕牛、农具、住房、水利、耕作上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唐正泽此人没有张步云的学识,张步云虽然积极,很多屯田上的事情处理得比较生涩。
两人算是各有专长。
玻璃厂落成后,又制造出了一批玻璃镜子,赵全阻止起商队,外加两伍家丁护送,再次前往济南城。
此次前往济南城,除了将留在济南城的粮食运回,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与山东帮的商人接头,让玻璃镜有个稳定的销售渠道。
赵岩则带人开始带人大搞建设,为了各厂的建设忙得脚不着地。
第一卷:潜龙在渊 第二十八章:戚继光兵书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十二月底,天气变的更加冷了,期间下了几场大雪,也许对于赵家囤地外面的许多人来说,也许要面临着饥寒交迫,甚至是饿死的命运,但对于赵家囤地的人们来说,这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冬季。
屯地青壮农耕之后,开始进入了紧张的训练当中。
赵岩成立的军器局,已经给每名青壮都打造了一把长枪,同时也制造了几千把长弓分了下去。
大部分青壮都在努力训练,争取能在团练大比中获得名次,那样会有银子拿,本来对于艰苦的训练有些怨气的青壮们,拿到赵家的补贴之后,也都没了怨言。
枪术、箭术和队列是每个青壮必须训练的项目,枪术和队列排第一,箭术排第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长弓手,但成为长枪兵却没有那么困难。
训练的目的又以纪律为第一,训练纪律的同时,练胆也是赵岩安排的项目之一,所以有一个‘跳崖’的项目,每个乡勇从两米高的石头上跳下去。
这是赵岩从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得出看到的,同时想起了同有时期的俞大猷也有同样的思想。
从石头上往下条的训练方式,则是学俞大猷的方法。福建还保留着俞大猷的‘练胆石’。
赵岩最近除了在建设工个工厂外,整天都在看《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这两本兵书是戚继光所著。
嘉靖三十九年(156o),戚继光利用作战间隙撰成《纪效新书》。他在序言中说:「夫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书中阐述了选兵、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内容,还吸收了同时代人的可贵经验,如卷十二收录了俞大猷的《剑经》,卷十四收录了各个拳派的拳法。这本书是他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戚家军的教本。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撰写的兵书,完成于隆庆五年(1571)。练兵方面,戚继光主张严节制、明恩威、正名分,训练时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关于行军队形、行军规则、野营布置、宿营规则,及作战纪律、注意事项,戚继光也作了系统阐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