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峰体验-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障碍,这种焦虑感你有么?” 
  我沉思片刻,焦虑感,障碍和虚无,大概这是如同孪生兄弟般生长在一起的两种东西,如同得到与失去,痛苦与快乐,终点和过程,结婚与离婚 
  “或许是吧。”我回答:“在我身上,这种焦虑感更多地体现为对自己人生的不确定性,而且不清楚焦虑感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该如何缓解。正如不知道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地球是如何诞生的一样。” 
  女子好看地一笑:“那就给你讲讲我经历的一个故事。” 
  “我今年35岁,现在住在青岛,和几个朋友合伙开酒吧。不过在两年前,我还是个记者,这你是知道的。在换工作之前,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是两三年左右,总是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莫名其妙地被卡在生活中间的状态,不上不下,动弹不得。具体描述来说,就是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义。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古怪的事情。按理来说,工作不坏,人也和同事相处的好,丈夫虽然和自己不是疯狂地相爱,也是有商有量。 
  但是还是不行,感觉上就像是走到半途中的机械手表突然停顿了一样。总体来说就是动力没有了。因为首先从工作上来讲,我对升职并不是那么感兴趣,通往天堂的楼梯那么窄,上面挤满了人,搞不好大家还会磕碰推搡骂骂咧咧。我从心底里讨厌这种事情。但是如果在一个庞大的机构中,你对于从行政管理序列上向上爬没有野心的话,那么做记者这种工作,如果说要有乐趣,基本上是属于操作性的。也就是说乐趣来自于每一次采访,更加简单地说是跟人打交道。 
  但是就连这点乐趣也在逐渐消失——因为我逐渐开始发现,工作所带来的人和人之间的了解永远是暂时、片面和功利的。换句话说,任何人这样匆匆忙忙花上两三个小时所达成的理解永远不可能到达你所希望的地步,更不要提贴近他们自己的愿望了。而这种关系如果要保持下去,势必是建立在利益和职业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职业在外人眼里看起来认识的人很多,其实完全是人一走茶就凉的架势。”   
  经济观察报一样的月亮(4)   
  “大多数人的职业恐怕都可以用这句话形容,”我插嘴道:“不过,有时候,很罕见的情况——在工作时也能遇见真正的朋友。在普通人眼里,或许你遇见喜欢的人的机会要多一些。” 
  女子微笑:“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会发现,其实人的机会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次,并没有因为见的人多而有明显增加。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真的么?” 
  “不骗你。” 
  三 
  “连职业的乐趣都在急剧下降,这样一来,我确实感到茫然和焦虑。” 
  有一段时间,她试图说服自己,恐怕是钻了牛角尖,或者到了职业和年龄的倦怠期。当然,这事情说给别人听,别人的结论也无非如此:有人劝她换换工作,或者暂时出去休假,有人劝她多运动,甚至有人劝她换个丈夫,或者找个情人但是似乎这些办法都不起什么作用。 
  即便找情人恐怕也同样无法缓解她的焦虑。她的婚姻状况很普通,唯一有点特殊的是,结婚这些年,她和丈夫没有要孩子,丈夫是一个公司的销售代表,成天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双方都忙,已经忙到甚至忘记自己结婚多少年,忘记了当初是怎么开始第一次约会的地步。在她眼里,丈夫是个比较沉默的人,还算体贴,但是对她的内心所需求的东西一无所知。她也并未希冀他知道,或许这跟一开始和丈夫是经人介绍的有关,两个人并没有经历什么轰轰烈烈的恋爱过程,这样的开头也许先入为主地把一些东西屏蔽掉了。但是不要误会她的生活不快乐,恰恰相反,她认为双方的这种距离感反而有助于两个人客客气气舒适地生活在一起。在她看来,如果和丈夫像情人一样对彼此太了解,或者说太试图了解对方的话,那是要出问题的。 
  “当然了,结婚这么长时间,我并非没有情人。”女子微笑:“但是激情过去之后,两个人之间那种生分的感觉简直比和丈夫在一起的距离感还要严重。” 
  恐怕是作为情人,两个人始终无法到达某处所致,女子说。 
  她和情人的问题毫无例外地表现为同一种情况:一开始当然是激情荡漾,愉快无比,但是久而久之,一旦两人的关系演化为一种习惯性的交往,便会感觉如同在过另外一种家庭生活。但是双方,起码是她,想必希望到达的并非是这个地方,肯定不是家庭。因为这样下去无非是又找了一个丈夫,而且麻烦还多的很——这种关系势必有曝露的一天。从本质上来说,她又不是那种喜欢哭哭啼啼戏剧化结局的人,更何况,她不希望伤害这种关系中的任何人。因为建立这种关系的本意是寻找快乐,而且是那种不需要负责任的快乐,其纯度和感觉尤其重要。 
  因此在她看来,一旦快乐的味道减弱,这种关系便没有保持下去的必要了。 
  “因为我不想勉强和委屈自己。”女子说:“若是在情人身上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那么两个人又何必耗在一起呢?” 
  这种交往有了两、三次后,连带着她对快乐的要求和标准也变得苛刻起来。在她看来,已经经历过的高峰体验要想再重来几次无异于刻舟求剑南辕北辙,对同一个人和不同的人都是如此。她在这种关系里总是最先感到厌倦,然后便不管不顾地败下阵去,没头便跑。当然,有人为此指责她过于自我,也有人被激怒甚至做出过激举动,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行为只会让她想更加迅速地逃离现场。有的时候,她也在想,或许自己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一个比自己先厌倦的人但是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最后的根源恐怕是在自己身上。 
  “不过考虑到我自尊心的问题,”女子微笑说:“我倒是很庆幸没有遇见过比自己先厌倦的人。” 
  她的言语和表情在月光下显得通透清朗,统统变成了银白色。 
  “你这样把一切想的太清楚有什么好处呢?”我终于忍不住问。 
  “没有好处,纯属个人习惯。”她有点抱歉似的回答,恐怕这些东西是不由自主在脑子中运转的,并未刻意思考,只是到时候就明白了。 
  就这样厌倦到了一定的时候,她忽然发现了丈夫的一个秘密,似乎他有情人了。 
  事情非常偶然,她打开丈夫的笔记本电脑,电脑直接登陆到了丈夫的MSN聊天软件上,一个女孩子上来和丈夫聊天,口气非常亲昵。她并没有打算查看丈夫和女孩子的聊天记录,但是丈夫之后很紧张地拿走电脑的样子初步证实了她的猜想,之后丈夫把聊天软件加上了密码。再有就是有几次丈夫的手机响了,他人不在,她代替丈夫接,对方一听到立刻便挂断,随后丈夫随便乱放手机的几率便少了许多。 
  “那是两年前5月的事情。”女子说。 
  “发现了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感觉呢?” 
  女子抬起头来,眯缝着眼睛看了看月亮,它似乎在迅速地西沉。 
  很矛盾啊,她回答。 
  很矛盾? 
  是的,很矛盾。 
  一方面,她是个理性而且公平的女性,不会用平常的道德标准衡量约束他人,自己也并非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辈。更何况,凭借她对丈夫的了解,这段关系恐怕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婚姻;另外一方面,她女性的自尊微妙地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挫伤,这在所难免。不过在这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对丈夫另眼相看的惊讶,一种微妙的尊敬和好玩的感觉。第一次,她仿佛觉得丈夫和自己变成了一类人,可以平等相待了。她幻想自己拍拍丈夫的肩说,原来你也有这种需求啊。不知道到时候一向沉默的丈夫将做何反应,一想到这个,她就忍不住要笑。   
  经济观察报一样的月亮(5)   
  然后呢? 
  没有什么然后,之后15日的晚上9点,他的飞机失事了,我并没有来得及问他任何问题,也没有拍成他的肩膀。 
  我目瞪口呆:“这不是真的。” 
  随后我想起了那次空难,媒体对此有过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好在一个城市的机场候机,因为我们要坐的飞机机型和失事的飞机类似,当时有几个人立刻取消了自己的行程。 
  女子微笑了一下。 
  “这简直是奇幻人间电视剧。” 
  “有的时候,人生是比电视剧要奇幻。” 
  “说来奇怪,丈夫死后我并没有悲痛欲绝。”女子说。 
  与其说是她没有悲痛欲绝,不如说其他人比她悲痛欲绝得多。她得照顾其他人,包括双方家人,还要办葬礼,应付各方面的慰问和考虑保险赔付问题,忙得一塌糊涂完全麻木,她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悲痛欲绝。 
  “当然哭是哭了的,难过也是难过的不行。”她说:“但是是那种眼泪没有真真正正流下来的感觉,不够爽。”换句话说,她哭的时候没有那种是自己在哭的感觉,她觉得是别人在哭,至少,她觉得躯壳后的自己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就跟眼镜上蒙了层水汽看不清楚人似的。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对她而言,每天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做,至于真正的自己在哪里,真正流泪的那一天会是什么时候这类问题,恐怕得等把这些复杂之极的事情应付过去了再考虑了。 
  四 
  最后等她多少清静下来,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到那时侯,才开始真真正正地感觉到他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女子说。 
  家里丈夫所有的东西都在:拖鞋放在门口,衣橱里挂满西装,书柜里是他的读物,牙刷甚至还摆在口杯里——看到这些东西依然如故,再想到丈夫本人却已经不存在了,对她来说,这种感觉确实古怪。 
  单位里的领导格外体贴,允许她放一个长假。她不知道这到底算是个好办法还是个馊主意。她干什么都无情无绪,睡觉睡不着,吃饭吃不下去,好象有块结结实实的东西堵在了身体里的某处,光线、水流乃至空气都透不过去。平时拿起本书来可以一口气看上7、8个小时,这回连看上10分钟的耐心都没有,即便勉强自己看下去,也是一点内容都记不住。电视就更加不用说了,她对身边出现稍微大点的声音都感到厌烦,也无法和人交谈——一开始有朋友好心自荐来陪她,大家闷坐在一起,她往往想不出什么话来跟人家说,只好一言不发,不久朋友也就只得知难而退,起身告辞。 
  就这样在家里呆了一个月,人迅速消瘦下去,而且呆的时间越长,她越害怕和周围的人交流,任何人的电话,除非万不得已,基本上她统统不接,包括情人的在内。也有的人劝她出去走走,或者把丈夫的东西收拾一下,以免睹物思人,减轻刺激,但是她都没有做。倒不是觉得有什么对不起丈夫的,而是她彻底地丧失了行动的能力,甚至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也不想有——这到底是丈夫的离奇死亡对她造成的影响,还是她之前的焦虑感加上受了打击的总爆发,到现在为止她都不得而知。总之就是坐卧不宁,心烦意乱,濒临崩溃。 
  有天晚上,她从梦中惊醒,觉得心中郁积的情绪已经到了饱和点。 
  “做了个噩梦,”女子说:“醒来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大汗淋漓。” 
  虽然忘记了之前的梦境,但是梦境在她心里留下了极端不快的印象,嘴里还有苦涩的余味,衣服也冰凉地帖在脊背上。她下床走到阳台上想呼吸些新鲜空气,于是与那晚的月亮劈面相逢。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月亮,这个巨大的球体上的一切都近在咫尺纤毫必现,人甚至能够用肉眼分辨出上面的环型山和阴影。那晚月亮的颜色是如同经济观察报般的橙黄,让注视者如同中魔,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注视这橙色的月亮一会儿,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便油然而生。很难解释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只是觉得空虚感在一点点手指由那里上升到手臂,到肩膀,进而侵蚀到内心。” 
  在这样的月亮下,女子如遭梦魇,被巨大的孤独感牢牢地钉在了地上。她依稀觉得这就是自己刚才的梦境。这时候她想起丈夫,这是第一次,她意识到他已经不在人世,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他曾经有过的一切,梦想也罢,痛苦也罢,孤独也罢,已经统统被月亮吸入其表面的阴影中去,成为了过去 
  这是从丈夫去世来的第一次,她感到悲痛欲绝。 
  “不是为我,而是为我们,或者说,为他。”女子说:“我这是第一次意识到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意识到我们这些年来实际上一直在擦肩而过,意识到我忽略了他的内心,他的孤独和他的情感。假如我不是那么轻率地认定他不了解我的话,如果我做出努力,或者给他机会的话,我们本来有可能缓解对方的孤独感。但是现在一切都太迟了。” 
  泪水于是汩汩而下,如同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她头一次真真正正的哭泣。 
  也不知道哭了多久,但是哭罢发现刚才那奇异的月亮已经不知去向,心情也奇迹般放松下来。于是她回到床上,一夜无梦地直睡到了第二天下午。   
  经济观察报一样的月亮(6)   
  醒来后发现,那堵在身体某处的物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稍微松动了。 
  “你是对他感到内疚么?”我问。 
  女子尚未回答,我们背后的酒吧传来开关门和人们的喧哗笑语,声音渐渐远去,大约是有些人结帐离开了。我抬起头,月亮已经西沉,但是天空仍旧被一种神奇的柔光所笼罩,连 
  空中状若飞絮的云朵都看得一清二楚。 
  “并不完全是。”女子沉吟片刻回答:“内疚无疑是一种太过自私和冲动的感受,仍旧是在以自己的得失为出发点——似乎我一内疚,所有的一切便可以得到原谅和恢复,就此解脱。内疚的意思是说如果重新来过一次,我有可能不这么做,结果或者会截然不同——但是生活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有可能重新来过的话,我和丈夫即便充满互相了解的好意,也仍旧会擦肩而过。因此,我并不想用一个简单的‘内疚’两字便把自己的感觉一带而过,但具体又很难形诸语言。” 
  不过虽说没想清楚,但是以往那种心里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情况已经结束,块垒在逐渐变小,虽然不知道何时消失,但是体积确实有所减小。 
  既然心情有所松动,她决定出去休假,顺便看看朋友。 
  那已经是丈夫去世后的第2个月了,她在南方老家呆了一阵子以后来到了青岛。 
  青岛是以前就是来过的,她一直喜欢这个地方。但是以往都是出差,而且每次来去都匆匆忙忙。这次来到青岛,女子得以好好在这个城市中游览了一番,更加确认了自己对这个城市的好感。 
  “的确如此,”我表示赞同:“气候凉爽宜人,花木繁盛。而且整个城市建在微微起伏的丘陵地带上,颇有意趣。”青岛老城区中有许多过去留下来的美丽老房子,散落四处,例如青岛海洋大学那样殖民时代德国风格的建筑。虽然是匆匆一瞥,但是青岛人对待老建筑那种并不急于翻新,又不刻意雕琢经营其古旧的从容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和什么都重新粉刷一遍的大连与世故的上海相比,更让我喜欢。 
  “还有大海,青岛啤酒和烤鱼。”我补充:“还有崂山。” 
  是啊,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