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女长赢-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言两语说不通,不过有个现成调教好的人。”端木芯淼道,“你把给我的朱实带去就是了。”
卫长嬴松了口气,又确认道:“一准能好?”
“自然能好。”端木芯淼有点不高兴的道,“怎么,不放心我,非得我师尊点了头才信?”
“没有的事儿。”卫长嬴当然不承认,笑着道,“我就是想着我祖父这伤拖了有一个来月了,心里担心,追问一句,得你句准话也就定心了。”
端木芯淼这才缓了脸色,道:“对了,朱实也有点年岁了,我本打算给她在端木家寻个可靠的管事。但现在她要去凤州,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怕是一去难再回”
卫长嬴忙道:“你放心吧,我会写信让我祖母给她寻个好的的。”她正觉得端木芯淼对朱实有情有义,结果端木芯淼板着脸,道:“三嫂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说,你统共就给了我两个伶俐的使女,如今朱实走了,就剩一个朱阑服侍我,这人不够了吧?”
“”卫长嬴噎了好半天,才微怒道,“怎么端木家还缺了你给你使唤的人不成?!”
端木芯淼斜眼看她,不说话。
卫长嬴跟她对望片刻,到底撑不住这厮的脸皮,叹息着道:“算了算了,念着快过年的份上,我不与你计较!”到底取了一对翡翠镯子来,才把端木芯淼打发了。
第二十章:戎人来兵
卫盛何去司空府,虽然因为是平辈,又是从凤州赶过来的表亲,宋羽望再不想见人也只得接待了他,但他的劝慰却也没起什么作用。
卫盛仙跟卫郑音等他出了司空府之后都打发人去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宋羽望只是敷衍,显然心结仍旧难以抒解。但卫盛何试着提起卫蝉影时,宋羽望的异样倒是让他们证实了其对端木家的仇恨,与卫蝉影确实有关系。
问题是这关系到底在哪里却不好细问了——宋羽望现在身体本来就很不好,只是提起卫蝉影就让他情绪激动起来,若再深究下去,这后果卫盛何可不敢承担。
而且端木无色回娘家之后没多久就被族人迫着“暴病身故”,按说人死账消,即使这不贤惠的女子从前对亡者不敬,她自己都死了,宋羽望作为长辈再计较下去实在有失风度。
所以兜来转去的,宋羽望这边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
但卫盛何来帝都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卫焕求个医治之法,这件事情解决了,其他的事儿他也是尽力就算。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中了,苏家、沈家都留卫盛何在帝都过年。但卫盛何还是以父母膝下仅他一子,恐怕自己不回去,卫炯夫妇膝下寂寞为由,谢绝了这些邀请,悄悄带上朱实,顶着风雪南下。
丈夫领兵在外、祖父因伤卧榻,虽然有胞弟即将成亲的消息,但卫长嬴还是觉得这个年过得格外冷清寂寞。
其实这么感觉的也不只她一个人,大房里沈藏厉虽然回来了,却带着伤,独子沈舒明还被打发去了西凉。对于苏夫人来说,她最宠爱的嫡幼子沈藏机也在西凉所以这年整个沈家都觉得意兴阑珊。
若非腊月末才被从外祖母跟前接回来的四小姐沈藏凝还维持了一贯的爱笑爱闹,领着八公子沈敛恒、二孙公子沈舒光满宅子的打闹戏耍,好歹增添了几分年味与喜庆,偌大太傅府真的是冷冷清清的了。
倒是宫里,虽然下半年的时候因为采选一事,圣上一口气削了司徒卫煜为首诸位老臣的官职,而太师端木醒始终未能痊愈不好视事,造成大魏百官群龙无首,朝政日益堆积如山却无人批阅,政务越发混乱,但圣上如今横竖不管这些,一门心思的享乐了。
因此除夕晚宴,居然比往年办得更加花团锦簇。
只是这种锦天绣地里,高踞御座上垂老的帝者,昏花老眼中透露的疯狂与孤注一掷,陪席宗室们仓皇悲愤而无可奈何的神情怎么看,都透着一种回光返照的繁华。
就连几十年来都保养精心、维持着青春风华的顾皇后与邓贵妃,似乎都出现了老态。
出于对一个只求痛快不计后果的帝王的忌惮,这年晚宴,众人都格外顺着圣上的意思。所以整个除夕夜,宫里虽然欢声笑语,却透着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
这样压抑的气氛里,也亏得新进的美人们终夜长歌曼舞,才使长宴不至于无话可说。
除夕之后的正月,各家强打精神拜访走动,私下里流传的话语,对于大魏的前途越发不看好。而正月初九,一个不好的消息传了来——戎人大可汗之第三子主动请命,率领三十万大军,正气势汹汹的扑向东胡重镇惜春堡、黄沙镇、周城等地。
朝野震动!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初十就有燕州城破的好消息传来,但帝都仍旧气氛紧张。
太师端木醒不顾病体,强撑着起身,逼着家人用软轿抬自己到了六部,召聚百官,共商对策。在太尉明确表示刘家未必能够守得住这次攻势的情况下,百官用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决议,那就是调御林军前往燕州接手剿灭陆颢之残部的差使,而主力破城的东胡军与沈藏锋所率领的两万西凉军,即刻开赴东胡增援,务必守住寸土!
要调拨御林军,很难绕过圣上。
但已经连子孙都不管、只顾自己享乐的圣上这时候又犯起了糊涂,死活不肯让御林军离开帝都。任凭百官哭诉一旦东胡失守,戎人长驱直下,届时帝都恐有被围之险,圣上只是不允,最后不耐烦了,索性喝令御前侍卫将百官一起赶打出殿!
百官在殿外继续哭诉,不闻圣上回应,倒听得殿中丝竹之声越发响亮响亮到了盖住一切哭号之声,想来圣上是耳不闻为净了。
“顾孝德这蠢货,误国之贼啊!”东胡那边十万火急,众人这次可没功夫去一跪几天,何况上次跪宫就没有成果——因此百官闻得殿中丝竹乱耳,只得返回六部衙门,自行商议如何解决此事。
一进门,太尉刘思怀便脸色铁青的摔了茶盏,咬牙切齿的大骂出声!
无怪他这么愤怒,原本众人就猜测圣上这几年一路奔着昏庸糊涂跑,如今更是放开手脚享受,贪婪于还做着大魏皇帝的每一息辰光。对于唯一捏在他手里的御林军、这份最后的屏障,一准不会放出来。所以私下里跟御林军大统领顾孝德商议,让他瞒过圣上派兵因为燕州已经被沈藏锋与莫彬蔚里应外合攻破,陆颢之更在乱军之中被沈藏锋亲手射杀,如今反叛的燕州军那是群龙无首,仓皇四散。
实际上御林军现在去燕州,完全就是平白拣一份功劳,毫无风险。要不然,燕州重地,就御林军上次的表现,太师等人还不放心让御林军去呢!
若非戎人大举进攻,为国门计,破城的精锐军队需要立刻前往东胡协助守国,这种好事,沈苏刘三家也绝对不会同意让给御林军!
偏偏顾孝德也跟着圣上犯糊涂,坚持不见圣旨虎符不派一兵一卒!
如今没有军队去接手燕州,难道让东胡军与西凉军就这么前往东胡?
就凭燕州城里的辎重,这两支军队前脚一走,后脚一准盗匪发疯的往里涌!沈刘苏三家出力,还跟卫新咏做了交易才夺回燕州城,都还没商议好要怎么分润呢,就这么撒手而去怎么放心!
御林军过去,即使私下贪墨,但他们根基在帝都,不怕到时候不吐出来。盗匪可不是这样!
“事到如今也没有旁的办法了。”向来和气示人的端木醒阴沉着脸,没了心情兜圈子,直截了当的对沈宣道,“御林军那边暂时指望不上,如今戎人大兵压境,我大魏本就民变处处,此刻宜安抚民心不宜生变,纵然圣上此举昏庸,我等却也只能从命”
圣上昏庸早已是朝野皆知,但太师为人稳重,言谈上从来不显,这次明确说出“昏庸”二字,又说“只能从命”,显然也是怒极。
“好在京畿还有四万西凉军。”端木醒盯着沈宣兄弟,叹道,“西凉军之精锐,天下皆知,非御林军所能比。还请太傅念及天下苍生,传下虎符!”
沈宣早在百官入宫请求圣上准许御林军前去燕州接手防务和追杀陆颢之残部时无果时,就知道剩下的四万西凉军要被盯上了。
老实说他不太情愿——西凉军派去守燕州,虽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而且这种救急情况之下沈家即使放开手脚捞好处,想来其他人家也会忍了但他冒着一个嫡孙路上受亏损的风险调这六万西凉军到帝都附近,乱世争霸还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沈氏本宗的安全。
孙儿孙女都年幼,儿子侄子里也有年岁半大不大还没议亲的沈宣沉吟片刻,才谨慎的道:“老太师之命,宣岂敢不从?但陆颢之已经伏诛,其残部四散,宣以为,这镇守燕州追剿残军,应该不需要四万大军吧?”
沈宙跟兄长一个考虑——胜败是兵家常事,自家人安危才是最紧要的——所以立刻帮腔道:“不错,咱们西凉军虽然不敢当太师之赞誉,然到底是跟狄人拼杀过几场下来的,只是守一守城、清剿清剿军心已失的叛军,四万人却太多了些。”
端木醒皱眉道:“戎人此次来势汹汹,东胡先前因为燕州陷落士气低落,依老夫之意,是让藏锋率那两万西凉军坐镇燕州,保障东胡辎重无缺。而京畿这四万西凉军即刻启程前往东胡,以策安全!”
“这怎么行?”沈宣顿时不喜——要是沈藏锋率领打燕州的那两万西凉军去了东胡,有他主持,想来西凉军还不会被怎么苛刻,但这四万西凉军去了东胡,没个能扛得住威远侯的主将护着,天知道会被怎么安排!到时候没准就被刘家人当了炮灰或死士使!
毕竟他的长子沈藏厉带伤归来,至今没有痊愈。而其他儿子,除了一个沈敛实外都不足以承担起带数万大军的责任,难道要沈宙去?沈宙是上过阵的,可他一把年纪了,戎马之际也落了一身的伤病,沈宣如何舍得这胞弟再受阵仗之苦?何况朝上他还需要沈宙的辅佐。
至于说沈敛实,他少年时候在西凉磨砺过,在西凉军中有点根基,领兵去东胡大约能够胜任。
但这是从大魏的全局来考虑的,从沈宣的角度来考虑却不合适了:一来,庶次子沈敛实领兵去东胡跟戎人拼杀,作为家族继承人的嫡三子沈藏锋倒是带兵躲在相对来说安全的后方。虽然太师这么提议是考虑到沈藏锋在沈家地位重要高于沈敛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做法明摆着对沈敛实不公平,对沈藏锋的名誉也有所损伤。
毕竟沈藏厉是主动受伤回京,把攻下燕州城的机会让给弟弟扬名的,沈敛实与沈藏锋不同母,性情也不像沈藏厉,他可未必会心甘情愿牺牲自己来成全弟弟——沈敛实千盼万望到的儿子沈抒熠现在还小呢!
而即使迫于父亲的命令,沈敛实照做了。不提兄弟之间因此生出罅隙,这做哥哥的在前线舍生忘死,做弟弟的倒在后头坐享其成沈藏锋哪能不被议论?
二来,沈宣也担心,万一次子因此建功,在西凉军中有了班底往后会不会造成兄弟阋墙?毕竟沈敛实的年岁长于沈藏锋,如今膝下也有了儿子。这个次子虽然平常没有表现出过对阀主之位的觊觎,但到了沈宣这个年纪,早已深谙人心莫测的道理。
即使沈敛实现在毫无野心,但当他有了根基有了依仗有了能够觊觎阀主之位的资本,谁知道他还会不会继续心甘情愿的辅佐弟弟?
沈宣人在壮年就苦心栽培继承人,为的就是不让儿孙吃自己因为父母早逝没有依靠的苦头。然而事与愿违,嫡长子沈藏厉被个狄女拖累已经让他伤心之极,他可不希望第二个继承人再有什么闪失哪怕这种闪失来自于自己另一个亲生子也一样。
所以对于太师的这个提议,他想都没想就坚决的拒绝了。
第二十一章:卫新咏失踪
最后经过太尉刘思怀的恳求、太保苏屏展的圆场,沈家方允诺再派出两万大军增援东胡——这两万兵马将由苏秀葳统帅,只是协助,任何人都无权强制指挥。
苏家跟沈家这两代都是姻亲,关系交好,而且青州军至今没找到理由入京,万一帝都有变,还得指望西凉军来保护扶风堂诸人,所以苏秀葳是不会故意让西凉军受到折损的。苏秀葳的出身与资历,也顶得住威远侯的强压。而正在燕州待命的沈藏锋与其所率领的两万西凉军,则停留原地,镇守燕州。
这个结果其实各方都不是很满意,出于对东胡局势的忧虑,太师、太尉当然希望六万西凉军留少部分守燕州,其他全部去东胡支援就好了;对于沈家来说,这六万兵马是为了己身安全弄来的,结果先派了两万去打燕州,这两万还没回来,倒又要派出两万去帮忙守东胡而他们要求将最后两万兵马调到离帝都近点的地方,却被太师以“圣上如今疑心日重,不宜再行刺激”为理由拒绝了。
就是太保也不甚高兴,因为青州军北上的要求也被太师否决了
理由同样是别去刺激圣上。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都觉得有点忍无可忍。
也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大家心照不宣的提起:“太子洗马卫新咏随藏锋前往燕州时,尝言太子贤明孝顺,今圣上年迈,处理国事难免力不从心,很该让太子出来分一分忧才是。”
“此言甚是,御体年年减精神,近来越发不济,是该太子多操些心了。”
“如今燕州城既破,太子洗马是否就会归来?”
“想来就是这几日了罢?”
算算日子卫新咏就快回来了,众人这才住了口——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纵然存了支持太子逼圣上退位登基之心,然说得太露骨却也有失气度。这种串联跟鼓动的勾当,还是等着那个已经明摆着想赚个从龙之功的卫家晚辈回来了再顺水推舟罢。
却不想这一等,过了十来日都不见卫新咏的人影,反倒等到了沈藏锋的请罪表书——他把卫新咏给弄丢了!
事情是这样的,沈藏锋携卫新咏,带着两万西凉军在去年年底就到了燕州城下。但听从随行谋士上官十一的建议,每日只做倦攻。到了除夕夜假作偷袭,继而轮番攻城,昼夜无休。使城中军民疲惫不堪,而莫彬蔚趁机在紧要位置换上心腹如此到了正月初六,时机成熟,这才里应外合的一举破城。
接下来又跟陆颢之打了一天一夜的激烈巷战,最终在乱战里沈藏锋一箭射死仓皇逃窜的陆颢之,使得叛军军心大乱,四散而逃,如此方尘埃落定。
这中间沈藏锋身先士卒,昼夜鏖战,既要寻找陆颢之踪迹又要命人看好了辎重免得叛军绝望之下玉石同焚,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不免就疏忽了卫新咏——等到陆颢之伏诛,西凉军抢先一步占下燕州守将府,开始大肆搜查时,沈藏锋才接到苏秀葳的消息,道是原本在城破后就跟着苏秀葳的卫新咏跟莫彬蔚都不见了。
苏秀葳是沈藏锋的嫡亲舅父,也是有意提拔外甥,因此把破城及先入城的风光让给了外甥,自己率军殿后当然这也是为了让西凉军先在前面捞一遍好处,毕竟苏家跟沈家关系更好,这时候果断要压着刘家的东胡军,放西凉军先行一步嘛。
但想不到的是苏秀葳一行人跟沈藏锋分开后,却忽然遭遇了一群乱军冲击。亲兵拼死保护苏秀葳杀出重围,与东胡军大部汇合之后,却发现跟在苏秀葳身边的卫新咏与莫彬蔚都没了人影
然后,沈藏锋只能一面派兵追杀陆颢之残部,一面令斥候四散寻找这两人的踪迹。
但乱军之中,卫新咏与莫彬蔚又是刻意隐瞒行踪,一时间却哪里找得到?
这消息让朝中之人都非常头疼,少了卫新咏联络,在支持太子立刻登基的事情上他们不得不拉下脸来拿不了架子事小,问题是任谁也不会以为卫新咏与莫彬蔚双双失踪会是出了意外。这卫新咏先前能够不动声色的埋了莫彬蔚这枚棋子坑了陆颢之,谁知道如今找不到人,又去打什么主意了?
其实卫长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