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粉红色的万字旗(二战bl同人)-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局长作文:如果让我选择生活的时代,我向往的是古典希腊时代。那时候男子之间的爱可以得到祝福和全社会的赞许。在那时候的人看来,一个宛若天成的美丽尤物,他明白自己的魅力,因而会对那些渴求他身体的男人表现出冷漠和自私,而对那些欣赏自己的男性则会表示温柔和欣赏。他对“爱者”的善意表示赞赏,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他会同意“爱者”用温柔地抚摸表达他的爱意;而他自己则是那样娴静……想必,和我一起回到那个时代的瓦尔特不介意成为“被爱者”,而我,也不介意当他的“爱者”。
六六作文对比如下:我想生活的时代是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虽然我知道,作为一个德国人,不该向往敌国的,但是那个时代实在是引人入胜。那是一个妇女倍受尊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花几镑钱便可以买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刑法制度逐步讲究人性化,而鞭打却非常盛行。在那个时代,妇女们的衣服把肉/体遮盖得比任何时代都严实,但对雕刻家的评判却要看他雕刻裸/体女人的水平。在那个时代,任何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的著名文学作品,在色/情描写上从来都不超过接吻的程度,然而带色/情描写的通俗作品的发行量却是空前绝后的。在那个时代,在人类活动的其他方面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和解放,而唯独在最基本的个人情/欲方面却受到苛刻的控制……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喜欢这个时代的一点——严格禁止同性恋行为。如果让我回到那个时代该有多好,莱茵哈德绝对不敢骚扰我,如果他不想和王尔德一个下场的话。
缪勒也在抓耳挠腮:“为什么非要让我写作文啊?我宁愿去做审讯也不想写这种东西啊!这题目我根本看不懂啊,我承认我是巴伐利亚的乡下人还不行吗?”于是缪勒童鞋交了白卷,试卷上只写了一行大字——我是乡下人,我不识字。
施季里茨抽着烟盯着试卷,开始思考:“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老鱼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老鱼是属于谍报系统的人吗?莫非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接头?不,这未免也简单了,他们一定还有什么潜藏的讯息我没有读出来。我要再好好想想,也许小鱼这样含糊其辞,证明它是一个隐藏在内部的敌人,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人,那么老鱼……”于是施叔开始继续审题……
施蒙特正在和丘小胖讨价还价:“拜托你去和元首说说,好歹看在我这么多年帮他和埃尔温找理由看门的情分上就别让我考了。呜呜,求你了求你了,这大隐隐于‘乐’我真的不会写啊。”
小胖很为难:“我做不了主啊,你好歹写点算了。”
小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开始写自己的血泪史:我真的不会写什么音乐,天天和元首听瓦格纳听得耳朵都生茧了,看到戒指第一反应都是尼伯龙根的指环啊。但是丘小胖非让我写,那我就写写我心中能形容帝国的一对对儿的歌曲吧。
No。1,海因茨和埃尔温这俩很适合《下沙》:每个人都有无法忘记的人,思念会像细沙穿过你的灵魂……我觉得爱情让人变得残忍,原本相爱的人变成心头的针,越是爱的真越是伤的深……天空啊下著沙,也在为我牵挂,把爱葬在沙里,还有你的消息,你走了就走了不要想起……在瓦尔哈拉和海因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俩哭得那叫一个惨啊。
No。2 埃哈德和埃尔温适用《最幸福的人》:遇上一个人,要多少缘分,茫茫人海擦肩而过多少陌生人,但你的眼神,触动我的心,我愿意用所有,换你一个转身……爱你那么深,爱得那么真,真的好想这样,让这份爱永恒……从来都没有爱过这么深,爱上你我感觉我是最幸福的人。当初埃哈德听完这歌就颠来倒去的听,听了足足三天啊。
No。3 高斯和埃尔温这对太虐了,每次我看见高斯这小子一脸忠犬样我都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果断适用《秋天不回来》:初秋的天冰冷的夜,回忆慢慢袭来,真心的爱就像落叶,为何却要分开……真的孤单走过忧伤,心碎还要逞强。想为你披件外衣,天凉要爱惜自己,没有人比我更疼你,告诉你在每个想你的夜里,我哭的好无力……
丘小胖脸很黑:“鲁道夫啊,你打算抄一堆歌词混满一篇作文吗?”
小施愣了愣,果断写下:“温斯顿和埃尔温适用《伦敦的爱情》……”
小胖满意的点头走开,小施迅速划掉那句,改成:“丘吉尔先生单独适用《猪之歌》: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
戴高乐:“注意了注意了啊,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啊。”
古将小米大惊:“我去,光顾着吵架了,作文还没写呢。”
锤子:“貌似字数没凑够啊,算了,就冲着我是布尔什维克也不能给我低分啊。”
施叔:“真是的,还有15分钟,我居然还没有分析出来老鱼和小鱼哪个是敌人,我真是给dang和银民丢脸。”
小威泪眼:“我真的分析不出这个叫中山?孙的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缪勒抽烟:“都决定交白卷了,我还怕个who啊!”
凯塞林和里希特霍芬把试卷折成飞机飞:“看谁飞得远,看谁飞的准,看谁飞中丘小胖的头。”
小施的卷子被众人传阅:“啊啊,鲁道夫你太有才了,你是怎么观察到的啊?太强了,服了你了。”
小施微笑着看着坐在角落里,被一群密谋分子环绕的特雷斯科夫,嘴里轻轻哼着:“从哪一天起,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偷偷的淡淡地想你。想你的温暖,带着笑意的眼睛,也想到你残忍的决定……亲爱的,还幸福吗?我想听,又害怕听到答案。悲伤的是那回不去的时光,刻骨铭心的都淡忘 ……”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回归正文,这年头,上合都得给高考让路,我都让了它三章了~~
入侵西西里
进入7月,卫城作战的计划总算提上了日程。这次作战前所未有的一波三折。先是莫德尔又一次道出了他的忧虑,并在地图上审视了第九军团的形势。而当曼施坦因要求把里希特霍芬从意大利召回,以便恢复东线德国空军的活力时,戈林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和反对。不过戈林倒是和曼施坦因一样,都对卫城作战表示了极大的乐观,唯独约德尔不这么想。他始终担心这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不过大部分的陆军指挥官们对卫城作战都抱有很大希望。因为德国空军中队在俄国前线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德国装甲师和步兵师斗志旺盛,装备精良,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信心很足,精神焕发。而且为迷惑苏军,他们已经煞费苦心地采取了种种措施。这次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而元首经过各种犹豫和思考以后,已经下定了决心:这场战争是冒险,但是非打不可。必须取得卫城作战的胜利,才能消除德国盟友的失望情绪,熄灭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人心中的希望。
卫城作战在7月5日的清晨开始。不过不知道是俄军显然事先得到了警告,还是他们熟悉了德军的进攻模式,总之,在这次行动之前不久,他们用大炮猛轰了德军前线。而元首不断的给蔡茨勒和耶匈尼克打电话,他太需要得到一场伟大的胜利了。而到了傍晚,情况总算弄清楚了,战役进行得很顺利,这让元首放心不少。
第四和第六军的联合空军出动了四千五百七十架次,摧毁俄军飞机四百三十二架。曼施坦因的部队向北伸入敌人防御工事达十一英里。克鲁格也已经向他南面前进了七英里。他们先头突击部队的行进路线中座落着的库尔斯克城也被斯大林投入到这次防御之中。欣喜愉快气氛又像往常一样笼罩了“狼穴”,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会是一场严酷的战斗。
轻松愉悦的气氛也感染了隆美尔。他几乎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呆在元首的会议桌旁,以至于总参部都在广泛地议论着有关他可能露面的消息。甚至不少人都猜测元首打算任命两位参谋长,而隆美尔则作为陆军代理总司令。不过隆美尔对库尔斯克的关注倒是显得很单纯,因为这种规模的坦克大战见到的机会很少。这次战役的规模远比阿拉曼战役大得多。斯大林的三千辆坦克跟曼施坦因和克鲁格指挥的两千辆坦克打得难解难分。隆美尔一直饶有兴致的观察着自己不很熟悉的东线的情况,而一直到 9号那天,东线的攻势都十分顺利。
然而就在那天下午,元首收到了第一份关于敌人在地中海又要发动一次大举入侵的报告,而到了傍晚,整个事实明朗起来。盟军的舰艇正驶往西西里。接着,关于敌人伞兵登陆以及敌方海军对于锡拉丘兹岛、上塔尼亚以及奥古斯塔诸岛上主要港口的严重轰炸也传来了报告。到了第二天上午,事实已经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盟军对意大利的入侵开始了。
敌人的入侵实在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要知道,就在三天前,凯塞林还认为用德国士兵加强意大利海岛的防御,会使敌人向后推迟入侵日期。但是现在入侵的的确确发生了,这对元首的战略部署来说很不利,除非在西西里岛上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几个师能在没有新的增援的情况下把敌人打到海上去。
“我听说我们的部队在敌人入侵的第一天就把他们的伞兵肃清了。”施蒙特去休假了,这让隆美尔有时候很郁闷,因为这样一来,邓尼茨就更多的开始欺负自己了。比如今天,这家伙本来是来找元首讨论新型潜艇的问题的,讨论完以后就跑来欺负自己。
“对,是‘赫尔曼戈林’师迎击了美军,他们打得很漂亮。”邓尼茨的表情并不很紧张,反倒笑了一下,“不过我的意见和海军参谋部一致,现在开始的战斗给我们提供了好机会。”
“好机会?你的话肯定还有后半句。”隆美尔一个白眼扔了过去,“把后面的话给我吐出来。”
“埃尔温你现在的脾气真是……鲁道夫不在你连装也不装了,”邓尼茨顺手在隆美尔头上敲了一记,“好吧,后半句就是我们的好机会大半要由意大利海军是否乐于攻击敌人海运物资线而定。”
“这和突尼斯的情况有些相似呢。”隆美尔迟疑了一下,突尼斯始终是他心中的遗憾。
“的确,但这次的情况对我们是有利的。我已经命令所有的鱼雷艇投入这次战斗,我也要求意大利海军上将阿图罗里卡第也这样做。当然啦,我说过要帮你出气的。所以我一直暗示意大利战舰应该被调得离战区更近一些。”
“那就谢了,不过我估计他们肯定还是我行我素。”隆美尔猜得一点都没错,即使敌军已经把全部入侵舰队调到西西里岛,意大利还是采取保存他们舰队的政策,“对了,你的新潜艇怎么样?”
“我给元首带来了21型潜水艇的蓝图,全部电器化,在水下速度极快,可以使敌人的全部防御措施失效。专家们希望在1944年11月前能制造出第一批,”邓尼茨耸耸肩,他还是觉得太慢了。他曾和施佩尔研究过加快生产的办法。考虑到敌人的雷达侦察设备,他希望尽快给潜艇安上一种既简单又能在它们被雷达追寻时及时发出警告的装置,“我和施佩尔都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建造这种新潜艇。”
“那元首怎么说?”
“元首也说要优先发展潜艇。施佩尔现在还在元首那里呆着呢。”
“还在说潜艇问题?”
“不,他在给元首介绍一些专家。”邓尼茨眨眨眼,“你知道A…4火箭工程吗?”
“听说过一点,具体是什么?”隆美尔有些好奇,他隐约记得这个工程好像和米尔希有点关系。
“哦,这个工程是研究无人驾驶的飞弹的,研究地点在波罗的海佩内明德的陆军火箭研究实验室。施佩尔给元首介绍的就是负责这个项目的几位高级专家,帝国元帅和米尔希元帅是他们的总负责人。”邓尼茨一板一眼的叙述着。真的听到了米尔希的名字,隆美尔的眼神不禁闪烁了一下,但他什么都没说,继续听着邓尼茨的讲述,“元首对这个工程一直很冷淡。托特博士就曾怀疑他们搞不出什么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可是布劳希奇元帅曾经支持过A…4工程,不过元首后来一直对施佩尔说A…4不中用,除非第一次就能打出五千发,而且产量每月达到三万发。”
“那我估计这家伙十年之内都达不到这产量。”隆美尔无语的撇撇嘴。
“但是一个月前希姆莱向元首推荐了这个项目。A…4能在一百英里远的距离上准确着陆。听起来挺好,但愿产量真的能够达到期待的水平。听说陆军和空军都说这种导弹今年就能用于攻击英格兰呢。”邓尼茨并不知道A…4的弊病:这种导弹需要用外国进口燃料,比如液体氧及纯酒精,同时这个十四吨重的武器的大部分是铝和电子设备,这都是德国空军工业非常急需的物资。而作为军备部长的施佩尔也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他毕竟用不着考虑航空工业。
“听起来真不错。”隆美尔对这些也不是很懂,两个人又随便聊了几句就分开了。但是隆美尔却发现自己居然想起了米尔希。他有一段时间不曾想过这个人了,此刻想起来,心里居然有那么一丝怅然。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要结课了,论文一坨一坨的,所以更新有些不稳定,不过我会尽力保证效率的哈~~狐狸很快就要去意大利……当然没去成~~
裸泳和玩笑(上)
“盟军登陆的时间是昨天的凌晨。他们是蒙哥马利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和巴顿的美军第七集团军。”隆美尔在和元首说到这里时微微顿了顿,说到蒙哥马利的名字让他感觉淡淡的异样。在碰到蒙哥马利之前,他从未败过。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有人说蒙哥马利是他的克星,但隆美尔从没认同过这种说法。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去意大利,他要亲手打破蒙哥马利的神话,“根据在西西里的德军旅长威廉施马尔兹上校说,那些意大利人一看见盟军登陆,就立刻将自己的枪炮军火炸掉,把燃料库也点着了,他们还把全部炮弹都射进海里,并且炸毁了大炮。”
元首沉默着,在刚刚的军事会议上,他们讨论过英国人和美国人用伞兵部队和登陆艇对西西里的入侵。现在是他和隆美尔的秘密会议,隆美尔这么说的意图他已经很了解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立即干预意大利本土。”是的,隆美尔已经把他的诉求重复了好几遍了,但是元首还在犹豫着。因为凯塞林和驻罗马的外交官向他保证,领袖他安然无恙,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破坏稳定的局势。
隆美尔对此不得不说,还是很失望的,但是元首的心情却和他大相径庭。因为库尔斯克那边战争进展良好,即使此时中止“卫城作战”,仍他们然可以敲掉苏联的牙齿。到7月13日为止,光是曼施坦因部队的俘虏就有二万四千名,他还缴获和摧毁一千八百辆敌军坦克,二百六十七门大炮和一万零八十门反坦克炮。现在不必担心苏联在秋季之前会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反攻了。如果斯大林现在不顾一切进行反攻,那是因为灾难和骚动席卷了他的国家。这一观点深受蔡茨勒的情报专家的支持,元首自然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
而在前线的曼施坦因看来,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