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嫂难为-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说,家里没有的那就要跑出去买了,每天最少都要折腾个几趟。
虽然辛苦,大家的心里头却是高兴的,方怡有想吃的东西那是好事啊!不就是跑跑腿么,有什么?买回来大家也都可以吃的啊。而且这天气日渐转冷,多跑动跑动还能暖身子。
北方前线的消息隔三差五就会传回来一些,方侯爷在休整了几天之后,就率军收复失地,起初两个城还算顺利,几乎都是一举拿下,然而第三次的时候,却遭到了蛮夷的阻击,看来那群豺狼也并非是一味的凶狠残暴。
好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方怡他们还能稍稍安心,可当听说了第三次攻城失败的时候,方怡就开始提心吊胆了,古代攻城战基本上就是靠人去拼的,投石车什么的远程协助,弓箭手掩护,然后就是爬墙的爬墙,撞城门的撞城门,实在是血腥残暴。方怡不知道一般攻城战都是派什么样的士兵打头阵,她只能一遍遍祈祷不要派新入伍的新兵就好了。
怀孕期间,心情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不用人说方怡都懂,可她做不到,赵立冬虽然不是她的亲弟弟,却也是她悉心喂养了几年,一点一点看着他长大的,心里早就已经把他当做是亲人是亲弟弟了,弟弟在远方前线奋战,当姐姐的又怎么会不担心?
这份忐忑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方侯爷取回第三座城池的好消息传来的同时,一封封家书也随之而来,赵立秋拿到赵立冬的家书之后,几乎是拔腿狂奔回家,到家之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一个劲儿抖着手里薄薄的书信,那一刹那,方怡的手竟然有些发抖,脑子里没来由的闪过绝笔信绝命书报丧信之类的,还是一旁的赵立夏接过书信,看到上面那熟悉的赵立冬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字迹,狂跳的心莫名地安定了些许,他取出里面的信,飞快地扫了几眼,随后露出浅浅地笑容。
身旁方怡赵立秋赵立年和方辰他们一眨不眨地盯着赵立夏,直到看他笑起来,这才松了口气,争相问道:“三哥说什么了?他在那里过的好不好?”
赵立夏笑道:“他很好,因为是秀才出身,如今混了个文书的职务,还见到了方侯爷,可把他高兴的。”
方怡听后,连忙从赵立夏手里拿过书信,仔仔细细地看着,这封家书足足有两页,字迹方正,虽不见得有多好,却看得出写字人的认真,一如赵立冬这个人。信的内容也很朴实,一开始就写了对哥哥嫂子弟弟妹妹们的思念之情,以及边关的清苦生活,虽然清苦,却过的充实而开心,甚至还见到了最崇拜的人。在信里,赵立冬还提及了新兵在边关的生活,方侯爷并没有派遣新兵上战场,而是一面训练他们,一面让他们去安抚边城百姓,帮助失去家园的百姓重建房屋之类的。
看完信后,方怡也不由笑了,看得出来,赵立冬在边关过得确实不错,那位方侯爷确实也是有能耐的,做文书的话应该是不会被派去上战场的,这才是让方怡开心的根本原因。
这两页的家书很快就被大家挨个儿仔细看了一圈,就连赵苗苗都不例外,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懂的事情,她还拉着赵立年方辰问个不停。这一天,久违的开怀笑声飘荡在这个小小四合院的上空。
中午的时候,白城山也过来了,进门就问赵立冬的家书写了些什么,众人少不得又是议论一番,白城山听过之后,也是笑容满面,赵立冬这回可是出息了,要知道军队里可不缺士兵,缺的可不就是小秀才呢!
吃过饭,赵立夏带着赵立冬的家书又去了趟左府,他知道左穆左柳他们同样很记挂赵立冬的安危。赵立冬能获取这个文书的职位,少不得左穆的功劳,赵立夏还想再跟这位对他们全家都关怀备至的老师说声谢谢。
三天后,承载着赵家所有人思念的家书也即将被送往前线。
作者有话要说:汗,真不知道山楂是流产的····马上去改····
179好差事
赵立冬的家书如同一剂定心丸;让全家人都安心了不少;这一定下心来;就发现不知不觉年关就快要到了。如今有方侯爷坐镇的北方已经趋于稳定,大家总算不复当初的慌乱,之前逃亡出来的百姓也陆续都安置妥当,紧闭了许久的城门也终于重新开启了。
城门开启的那天;赵立夏立刻就赶着马车回了趟赵家村儿;因为担心路上不安全,几个小的一个没带;就带了赵立秋;回到村里头给王家兄弟他们报了个平安,随即就把跟方怡商量好的打算跟他们说了,今年冬天,大家都去城里头过年吧。
王家兄弟都是些实在人,听了这话,几乎没想太久就摇摇头:“我们还是不去了,今年不比往年,北方在打仗,乱着呢,家里头这么多的粮食,总要人看着,不然回头给人搬空了都不知道!”
赵立夏心下有些感动,却也没多说什么,他是知道这兄弟两的脾气,一旦认定的事怎么说都没用,更何况他们说的也确实有道理,他们一家子在这赵家村儿这么久,每年秋收的粮食大部分都储存起来留着店里开销已经不算是秘密了,外人不知道,赵家村儿里的人可是知道的,难保不会有些个心肠不好的人,想要浑水摸鱼,这家里头还是要留人看着才好!
赵立夏回城之后又跟方怡商量了一下,最后也只能按照王家兄弟说的,大家分开过年,王家几个小的照例跟赵立夏他们,越是不太平的年月,越是要多加小心。其实这几年来,他们基本上都是回了赵家村儿过年的,比起城里的四合院儿,他们显然更喜欢村里的青砖大瓦房,只是今年情况特殊,赵立夏和方怡想留在城里,毕竟城里的消息还是要灵通一些,一旦有什么事,他们也好早作防备。
虽然边关还在打仗,但是城里却渐渐弥漫出新年的气息,虽然比之往年要差了许多,但到底是一年才有一次的盛大节日,方怡不愿意眼睁睁看着钱财溜走,花了几天的功夫,不知道费了多少唇舌,才终于说服大家点头重新开张逸仙居,说是开张,其实也就是开了个小窗子,只打包外卖,不开铺子。而方怡也被严令禁止干活儿,一切事宜都是赵立夏他们去做的,另外,三妞儿和白婶儿在听说了之后,也特意过来帮忙。到最后,方怡只捞了个数钱的差事,不过也聊胜于无。
就算只是打包外卖,这生意也算不错,跟往年是没法儿比了,但总归也算是有了笔不小的进项,这两个月来,逸仙居关门,他们就只能靠着给各个酒楼卖些芝麻酱和腌菜之类的收点儿钱,另外就是葡萄酒的,就这几样也同样受到了打仗的影响,销量比之前几年那是降了不知道多少,也幸亏这是在古代,开销不大,吃住什么的都花不了多少钱,这要放在现代,这么一大家子的人蹲屋里几个月,愁也要愁死赵立夏和方怡了。
不过家里头最忙的要数赵立秋了,几乎每天早出晚归,不过收获却也颇丰,着实学到了不少东西,长了不少见识。这一天回来之后,他迫不及待就跟方怡商量起来:“嫂子,边关将士们有不少都是南边儿的,适应不了北方的苦寒,听说有不少人都病倒了,这会儿缺棉衣缺的紧,朝廷那头也催的急,这边商户的库存根本就不够,我琢磨着,咱们要不要也买些棉花做些棉衣再卖给朝廷?既能为将士们出一份力,又能赚些家用,一举两得。”
方怡想了想,笑道:“是一举四得,说起做棉衣,村里头的那些婶儿可各个儿都是好手,如今又正是闲着的时候,有钱赚,她们当然肯做,不仅咱们村儿,附近十里八乡都能发动起来,这样一来,你也算是能立个小功吧。”
赵立秋道:“我倒是只想着找咱们几家熟识的人来做,没想着让大家都来,想当初,咱们不过是跟他们收些鸡蛋就闹出那么多事端来,这次是给朝廷做棉衣,我怕不稳妥。”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我们不过是一群孤苦无依的孤儿,如今你们各个儿都那么出息,就连老族长都要让我们三分,谁还敢来挑我们的不是?更何况,这次是给朝廷做事,只要你打出朝廷的招牌,她们想必是不敢闹出什么幺蛾子的。再说了,这十里八乡那么多人,几个闹事儿的又算的了什么?大不了回头不要她们做就是了!你要真能揽到这差事,回头跟那些妇人们打交道的事儿,我去帮你做。”
赵立秋眼睛一亮:“倒是我目光短浅了,那我这就去跟大人说说。”
方怡叮嘱道:“记得先去跟白叔商量一下,然后跟他一道去找大人,你还太年轻,自己一个人去的话,这功劳和差事都未必能轮到你头上。”
“我知道,嫂子你先歇着,我去找白叔,晚点回来。”
赵立夏一直在旁边听着,瞅着赵立秋就要走了,连忙抓了几个窝窝头追上去,塞到赵立秋的手里,低声道:“先垫垫肚子,这事儿不急,就算回头什么都没捞到,你也别在意,总归是为了边城将士们尽了一份力。”
赵立秋点点头道:“大哥,我懂的,你就放心吧。”
“我给你留饭菜,路上小心些。”
赵立秋应了声,一路小跑着往白城山的铺子那边去,赵立夏站在门口,一直看着他进了白城山的铺子,这才转身回了屋。
方怡一边吃着饭,一边继续琢磨刚才的事儿,越想越觉得这事儿是个好事!找村里的婶儿们做这棉衣,不仅效率高,手工费也低,做出来的棉衣袄子也更厚实,比城里那些个店里头卖的肯定实惠!另外,除了棉衣,还能再做点儿别的,比如棉背心,比如护膝护腕,比如围脖,这些可都是些实在东西!不过暂时还不急着说出来,如果这份功劳上能有赵立秋的名字,那就再提出这些,不然还不如让左柳去出这个头,她方怡的点子可没有平白无故送给不相干的邀功的道理。
那头,白城山在听了赵立秋的主意之后,也连声称好,他都没想到要动用村里的人去做棉衣,只想着在城里找人做,不只是他,连同那些朝廷派下来的官员都没想到。两人合计了一会儿,白城山认识的朋友里头卖棉花和卖布匹的都有,这差事让他们参一份的可能性还真不低,这样一想,白城山当即就牵了马车出来,去几个朋友家里走了一趟,在问过价格之后,再对比朝廷收购棉衣的价格,当即喜上眉梢,虽说这是为了朝廷效力,也是为了边城将士们,但若是能再赚上一笔,那也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毕竟他也还是个商人。
当晚,白城山就带着赵立秋一道去了州府,在面见一众大人的时候,他却示意赵立秋自己说,赵立秋有些意外,却也没含糊,当即利落地把事儿给说了,听得那几位大人眼睛一亮,连声称赞:“到底是年轻人,想事情比我们灵光多了,亏得我们还在琢磨怎么召集全城的女眷来做棉衣,却不知城外早有更多的巧手。”
赵立秋笑得很谦虚,当即表示他也是听了白城山说能买到棉花和布匹才突然想到的,只因他是从村里出来的,所以才知道村里的妇人们都是做棉衣的好手。
从京城来的官员刘大人当即拍板:“既然如此,那这城外的棉衣制作就交由白掌柜和立秋全权负责,另外我再拨五百士兵以供你们调遣。你们只管放开手去做,棉衣能做多少就要多少,棉花和布匹若是不够,只管来找我,我给你们安排。”
听了这话,白城山和赵立秋都有些难以置信地瞪圆了眼,这,这是要把差事儿全都交给他们去做?不,不是跟之前那样,只是让他们帮忙打个下手吗?这惊喜来的也太快了点!有种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地上有块小饼,结果等他们高兴的去捡的时候,发现小饼下面居然还压着一片黄灿灿的金叶子!
刘大人看出他们的惊诧,笑道:“这是你们想出的法子,自然是要交给你们去做的。我没记错的话,立秋是从赵家村儿出来的吧?赵家村儿似乎是个大村儿,你去做这事自然要比别人去好的多。这事儿若是办好了,我会向朝廷表彰你们的。好好干!”
白城山和赵立秋这会儿已经回过神来,连连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去办好这趟差事,不辜负大人的厚望!
等到白城山和赵立秋离开,屋里子有片刻的寂静,其中一人道:“刘大人,这事儿只交给他们去做,恐怕不大稳妥吧?”要知道,采购军需可是个肥差啊!更何况是眼下紧缺的棉衣,那价格比平时可还要高了一些,按照这两人的说法,买了棉花和布匹让那些乡下妇人做衣服,这一件做起来可花不了多少手工费,只让他们两个去负责,这油水也太厚了
刘大人哪里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弯道,心中冷哼,这场仗打起来,底下这些人捞的可比他这个朝廷官员多的去了,当他什么都不知道吗?把这事儿交给那两人去做,只会比那些个攀亲带故的人更好!更何况,那个赵立秋可是左大名士的学生,还是那个让齐墨连贴身的玉佩都肯拿出来相赠的小举人方辰会亲亲热热喊一声哥哥的人,再厚的油水赵立秋也收得起!这个人情他早就想卖了,不过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眼下这么好的机会,他当然不能错过!再说了,这阵子以来,那两个人是什么性子他还是摸清楚了的,赵立秋是个实诚孩子,也懂得知恩图报,刚刚看他不着痕迹把白城山也推出来就看得出来,那白城山是个聪明的商人,也是个讲义气的,赵家这些孩子能有今天,他的功劳可不小,这样两个人,从他手里得了这样的肥差,回头少不得要给他些孝敬,如此一箭三雕的好事,面前这些个满脑子只有铜钱的蠢人哪里会懂!
从州府出来的白城山和赵立秋高兴地都有些说不出话来,这实在是高出他们的预期太多太多了!这种差事可向来都是由那些官员的亲属负责的,却没想到这次居然能落在他们头上,还是只让他们两个负责!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白城山甚至都没顾上回家,直接跟着赵立秋一道回了逸仙居,眉飞色舞地把今晚的事儿给说了,一屋子的人听了之后也都愣住了,好久,方辰才感慨:“果然京城里的官都是好官啊!”
方怡听了,不由黑线了一下,这小家伙,不会又想到齐墨了吧!
180福祸所依
高兴过后;白城山也没急着赶回家;这一阵子他经常早出晚归;后来干脆就在铺子里住着了,这会儿让赵立夏点了盏油灯,一屋子人开始琢磨这接下来该怎么做。
这差事是个肥差,那是毋庸置疑;但这差事所要承担的风险同样很大;一个不小心可就要被降罪,或许还要蹲牢底;需知朝廷之所以出高价购买棉衣;那是因为前方的将士们急需,换言之,这棉衣的采购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刘大人说的让他们只管放手去做,就是想让他们在短期内尽可能多的做出棉衣来。所以这事儿不能拖,得越快越好!
因为知道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方怡,白城山第一个也是问她:“你可有什么想法?”
方怡点点头:“别的人我不太清楚,但是杨婶儿三妞儿还有王嫂子她们我是知道的,若是认真做的话,她们一天最少能做出两件成人的棉衣,想来其他的人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速度,至少一天一件是能做出来的。眼下离腊月还有一个月的功夫,差不多是最闲的时候,愿意接这活儿的人一定有不少,所以这数量上肯定没问题。”
“刘大人要求的数量我不担心,肯定是能达到的,但是如今刘大人把这差事完完全全地交给我们,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地更好一点才行。”
赵立秋道:“对!我们要竭尽所能,尽可能多的做棉衣,为了边城将士们,也为了我们自家。”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棉衣做得多,不仅能让更多的将士们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