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海-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允赘ㄆ氪笱恳韵拢灿形逦淮笕耍饺绽锟醋潘坪跤幸桓鎏拥骋桓銮赝醯常还咸又螅饬礁鋈硕佳杆俦硎玖硕员菹碌闹倚模街逦淮笕硕际潜菹碌拇砍肌6继ㄋ卤揪陀蟹缥啪啦熘穑诖朔浅J逼冢实垡玫嚼继ㄋ碌牡胤阶匀缓芏啵趾T谟笆睾颍膊凰愠銎妗�
林海手下的御史们都是科举清流出身,本就看不惯太子和秦王对那些世家的亲近,此番太子倒台,便有不少出头揭发太子门下的不法之事的。更有些人心思活络,知道林海既然是平王的人仍然能当上兰台寺大夫,必然是景德帝那里对平王有所重视的缘故,便在太子之外,更要去寻秦王门下的龌龊之事。林海对于手下的这些举动并不阻拦,徒景之那里时时都需要他在身边,对御史们要找司徒遥或者司徒迪的麻烦,即使有些欲加之罪,只要不是往诛九族的事情上扯,他也不去处置。只有一日,对着个要彻底打压义忠亲王但又自觉分量不够,找上门来想让他连署的御史疾言厉色了一番,让兰台寺众人往义忠亲王身上泼脏水的行径稍稍收敛了些。
而更从这一夜西山大火之后,转过天来,内阁诸人面圣时,见到兰台寺大夫和平王都在御前,秦王司徒迪也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景德帝道刘贵妃突发疾病在宫中去世,虽然刘贵妃有些不妥的往事,但仍命礼部谥个嘉号。秦王为报母丧才不得以从王府出来,深夜出城到西山面圣,念在其出于一片孝心,景德帝并没有怪罪他明明没有奉诏却出府的行为,只让秦王以后不可再犯就是。
待景德帝命人带走秦王,又对众人道,冬至将至,理应祭祀上天,但他最近身体不佳,太医嘱托不可轻动,便要平王代祭。平王一如以往得了嘉禾培育之类的差事一般,郑重接旨,而内阁诸人却实在震惊。
齐大学士乃是景德帝的心腹重臣,又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他是知道锦衣府的调查结果的,这日之前也曾给景德帝上书,表示义忠亲王的折子即使全是真话,如今也不好操作,即使陛下要惩治,也需另寻名目,不然大夏最重孝悌之道,要真是四皇子之母害死了七皇子之母,让秦王与七皇子往后在朝中该如何自处?上书之后,折子留中不发,他往高有道那里打听的结果是上边只有“知道了”三字,实在不知景德帝的心意。
这时他见景德帝的意思分明是不再去追究王嫔之死了,而秦王经此一事,只怕也没什么远大前程可言,能不能保住如今的王位都是两说。景德帝自从继位,虽则年纪小,可一应祭祀事务从不假手他人,今年的祭天仪式竟然让平王代祭,这其中的意味实在太过明显,让齐大学士和内阁的几个人不顾御前,竟都往平王那里看了好几眼。
景德帝也不去管他们的失仪,待平王退出后,与内阁又商议了几件朝政方才让他们散去。只是林海随着众人退出后,与各位大臣寒暄了几句,看着他们四散回值房处理事务后,转个身又回到御前。而内阁诸人出了景德帝处理政务的行宫治平殿,各自身边都多了几个随从,从这日起,他们白日里还是如往常一般处理事务,夜间却都被送往景德帝赐予他们的行宫中的院落休息,一丝内外消息也不通。
林海自从那夜被王统领带到徒景之那里,只在第二日回了趟华棠院,知道徒行之一早派人将赵姨娘和贾环送回荣国府,他也不在意为何贾政竟然把小妾和庶子丢下不管。只是自从锦衣府开始调查王嫔之死,徒景之就听从了徒行之的建议,让人将徒七送到林海这里,免得这个孩子再受伤害。这时林海也知没法把徒七送回他自己家,便让人将徒七和黛玉都送回城内林府,又对方管事叮嘱了几句,竟就此歇在了行宫徒景之那里。好在当此关键之时,内阁诸臣也都宿在行宫,兰台寺大夫被陛下留在行宫也不奇怪,只是本来赐予兰台寺大夫的院落总也没人去住过就是了。
秋狩之行,徒景之对太子的行事早就有所准备,只是他原本以为这个儿子在朝中经营多年,怎么也得有些兵马拿得出来,谁知竟是些乌合之众,虽然差点得手,事后检讨却是因为徒景之自己不小心偏离了道路所致。可虽然早有准备,但他也没想到这种准备竟然真有用上的时候,处理得虽然迅速,但心里已经有了些抑郁。
待回到天京城后,司徒遥究竟不曾安分,吴贵妃转呈给徒景之的那封折子,里边所言在锦衣府日后的调查中竟一一成真。自己的后宫竟然如此行事,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龌龊,更让徒景之心中深感挫败。他从登基以来,虽然早几年有权臣跋扈,可自从铲除权臣之后,无论前朝后宫,在他眼里都该是符合大夏规矩礼法的地方。可谁知后宫诸女不安分,就是几个儿子也劣迹斑斑,他就算是父子亲情淡漠,可那身为人君和人父的挫败感实在是很难消除的。
这诸般挫败之中,唯有司徒逸的表现让他心中有些安慰,更兼此事之后,林海一直陪在他的身边,让他更觉自己并不孤单。
林海历经诸事,以往那些顾虑自己名声的心思淡了不少,如今徒景之的事情才是第一位的。便是被徒行之问起林叔最近都直接待在父亲身边,倘若走露了风声该如何自处时,林海也一脸平静地回道:“那我也不过就是个佞幸吧。”转过身仍旧陪在景之的身旁。
景德三十七年的冬至祭天,平王司徒逸代景德帝司徒偃行祭。而景德三十八年的新年,可说是整个景德朝最为平淡的一个年了。不光正旦朝拜移到了西山行宫,规模小了不少,便是天京城里的各项过年游乐,也冷清了不少。朝中各家都在观望,不知景德帝到底怎么想的,不光城中林府,便是几个内阁大臣的家里,这个大年也都没等来自家的主人。
待到景德三十八年的开年,第一封诏书,就是将平王立为皇太子。
这一旨意,在大夏官场倒没怎么引起太多震动。实在是如今皇长子从太子成了义忠亲王,按着长幼之序也该由平王上位。秦王虽然曾经有些威势,但一来他母亲犯了事,连他自己也有些不法的事端被人告发,如今还被软禁的王府里,二来又比不过平王的排序,景德帝此番再立太子,竟是一点反对之声都没听到。
========================
作者有话要说:太困了,明天再继续后边的吧……
74第 74 章
第七十四章何以慰君心(中)
平王司徒逸;乃是大夏朝景德帝司徒偃第三子;母亲是静敏皇贵妃秦氏,景德三十八年年初被立为皇太子;景德三十八年六月初六即皇帝位;奉景德帝为太上皇帝,第二年改元景仁,后世通称为景仁帝。
司徒逸立为皇太子的典礼;因着景德帝不愿返回禁宫,便在西山行宫平日处理政事的治平殿外举行;只是为了显示郑重;工部不顾寒冬;将治平殿所在宫苑扩大了一倍,景德帝又将这处新宫苑重新定名为大明宫,算是符合了古礼。此后不但立皇太子的典礼在此举行,便是景德帝传位于景仁帝的大典,也在此处,西山的大明宫由此便与大内禁宫有了等同的地位,不再被称为行宫,而是与大内分庭抗礼,称为西内,成为大夏朝的定制。
虽则事起仓促,但举朝皆知景德帝自西山大火之后一直龙体欠安,除了义忠亲王司徒遥和秦王司徒迪被软禁之外,平王和五皇子、六皇子都在行宫侍疾。大朝会因为太医进言,只在正旦一日接受朝贺算是举行过一次,就连每日常朝也渐渐成了每两日、三日才临朝一次,只有内阁和六部、兰台寺长官参与的内朝训政,还依旧照常进行。不过以往即便是皇太子司徒遥入朝多年,也很少参与内朝训政,而这些时日中,景德帝与诸臣处理朝政,身边多有个平王旁听,景德帝还经常询问平王的意见。平王从来在朝中不显,这些日子对政事上与内阁诸臣和六部长官对话,初时还有些紧张之感,自己的建议被驳回时还能看出不满来,但不久就神色如常,再难从面上看出心意来。且无论说到农桑还是商事,乃至武备之事上,平王都有一番既顺应景德帝又见新意的见解,不光内阁诸臣和六部长官暗中心惊,把那对平王的轻视之心渐渐丢弃,便是景德帝自己,对这个三儿子也刮目相看。
而在立皇太子的典礼之后,直到此时,内阁诸臣宿于西内的非常状态方才解除,准其各自归家。就在满朝上下都以为平王成了皇太子,义忠亲王和秦王被软禁在自家王府,这下皇子们的争斗有了结果,朝政也该慢慢恢复正常的时候,景德帝宣布了自己要传位于皇太子的打算。
皇太子司徒逸接连上书表示尊奉父皇,满朝大臣也纷纷上折子请求景德帝收回成命。自然景德帝接连驳回众人所请,嗣后圣旨三下而皇太子三让,父子两个把古礼的戏份做足了,方才定下了六月初六举行传位大典。
就在满朝上下为这历代少有的盛事而忙碌的时候,兰台寺大夫林海却上了一封折子,道是因病不能履职,请求辞官。林海是原先的平王,如今的皇太子,将来的嗣皇帝的老师,朝中若有过三皇子党的话,林海必然是其中之一,正在三皇子如今将要登上帝位,满朝都以为林海再历练几年必然可入内阁为宰辅的时候,却要辞官!而景德帝不似以往老臣致仕的请求还要做足三请三驳的戏份,竟然也就立时准了。这其中的奥妙在几位内阁重臣各自演绎之后,渐渐便有流言传开:道是景德帝虽然龙体不适以致对朝政倦怠,起了传位的心思,但毕竟君临天下近四十年,权柄是不能全放的。当了太上皇,可以一边不受皇位的约束,一边还能继续掌权,如此林海便会十分尴尬。即使林海深得景德帝的宠信,可终究是三皇子一脉,将来司徒逸继位,他必然会夹在太上皇和嗣皇帝之间,不好做人。何况林大人自从景德三十八年开年,的确有病在身,内朝训政兰台寺大夫本应参加,却因病时常缺席,选在三皇子登基前辞官,也不失为保身之计……
外间沸沸扬扬的传言,到了林海这里自然一丝风声也无。自从景德三十七年西山大火之后,他每日都陪在徒景之身边,除了本官之事,又要担心徒景之装病装过了头再引发朝堂不安,加上即使景之决定传位给行之了,有些事情时日不到也不能让行之知道,于是又要不让徒行之看出端倪,加上冬日严寒,他心绪起伏、日夜操劳之下,竟致风邪入侵,全仗着往日里他还算重视锻炼而硬撑着。景德三十八年开年,他在正旦大朝会繁琐的礼仪结束之后,内朝训政时,又因徒景之要询问大明宫改建事宜,因林海曾对建筑之事有过进言,被工部的人当了高手,硬是拉上他一起回奏,事关景之和行之父子的大事,他不得不打起精神为工部谋划一二,好不容易熬到内阁诸臣和工部相关官员退出,他实在顶不住,竟就一头栽倒在徒景之的怀里。
徒景之从好几年前就想着传位的事情,自己虽然为了和如海在一起而放弃皇位,可不等于要放弃皇权。做了太上皇,自然不必再遵守大朝、常朝、内朝等诸般外朝规矩,也不必再留恋后宫,更不用被全天下的眼睛盯着行踪,日常起居自然随心所欲,便是周游天下也于朝堂无碍。而依着景德帝对自己以往朝政的回顾,自觉嗣皇帝并不需要太过有能,如今大夏正是守成之时,嗣皇帝只要遵循祖宗和自己定下的诸般政策,好好延续下去足以。彼时本想着司徒遥当了这么多年太子,多少也该有些担当,便存了个看他到底如何对待司徒迪的意思,倘若能安心听话,又能容得下跋扈的弟弟,自己这个当父亲的便可以为他铺好道路,在传位前将司徒迪处置了,好让司徒遥能顺利登基并对自己感恩侍奉。可没想到这些想法全是一厢情愿,司徒遥以为父皇对自己早就厌弃才提拔司徒迪,而司徒迪又因为景德帝的不作为而越加嚣张,终究酿出秋狩之变和西山大火的祸事出来。
徒景之伤心之余,在林海陪伴之下,又得了徒行之的良好表现,终于反省了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他也知道徒行之以前和司徒遥、司徒迪并无什么本质不同,对着父皇也都多有怨怼,如今这样孝顺而又有能的样子,除了行之自己的努力,也实在是因为如海的教导和开解。徒景之一边伤感一边却又有些欣喜,只觉得如海果然是世上最合我心意的人,不光情爱上我们两心相知,便是朝堂上,如海也为我教出了一个好孩子。
如此徒景之便定下了传位徒行之的决断,便渐渐龙体欠佳起来。
而自从徒景之与林海结识以来,虽然也听说了以前林海大病过一场,可这些年来林海除了偶尔风寒发热,并没有什么身子虚弱的时候,加上最近朝中事务繁杂,林海又不愿让他担心,竟让他没有留意到林海的不适。
徒景之自从秋狩那日摔到了右手,经几个太医会诊,都道可以痊愈,但至少百日之内不能肆意行动。身为皇帝,倘若不能亲批奏折,如前朝有些皇帝将批阅奏折的权力交给太监和内阁,在徒景之看来,简直就是将大权奉与他人之手,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加上那时倘若被人知道他右手不能写字,只怕朝中会更加动荡。可如此惊天之秘,无论外朝还是内宫,都没有传出风声,景德帝之后依旧能批折子、下手谕,并无人看出端倪——这自然都是林海的功劳。
林海于书道上本就有心得,加上他与徒景之通信来往多年,平日见不到景之的人,便只好拿景之的信来揣摩,渐渐对徒景之的笔迹十分熟悉,当日轻狂之时,不光景之的笔迹,便是朱轼、林谨知的,他也能顺手拈来,还曾经刻意用徒景之的笔迹回信。徒景之接到信自然心惊,那时林海不知他的身份,但模仿他人笔迹于书道上已经落了下乘,而模仿皇帝的笔迹更可以加诸罪名了,好在他一向能为林海找理由,便想着自己已经成年,笔迹变化不大,而如海却是从少年人渐渐长成,且书道上如此有能本该嘉许,只是为了如海好,还是叫他藏拙为妙。后来林海收了性子,又得了朱轼和景之的叮嘱,于此项上便再不曾展露过,只一门心思修习绝对看不出写者心态的馆阁体以备科举。
如今徒景之右手百日内行动不便,又不愿让外人知道,便将林海这门手艺用上了。每日里两人凑在一张炕桌前,徒景之翻看奏折之后,便由他口述,林海再用朱笔将他的话写出来。冬日里外界寒冷,行宫寝阁里却温暖如春,两人冬日的大衣裳都穿不住,只着中衣还觉得热,徒景之又总是不肯好好坐着,凑到林海的身边看他写字,林海往往写过几本折子,便觉得爱人的手不老实起来,摸到自己身上更是热得不行,不得不宽衣解带方能有稍许凉快。不过点火的虽是徒景之,可总归他右手不利索,终究便宜了林大人……如是这一年的冬天,虽是外朝风云起伏的日子,在徒景之和林如海的记忆里,却另有一番旎旖风光。
正当徒景之好不容易挨过百日,右手又能顺畅写字的时候,林海却一头栽倒在他的怀里。
=====================================
作者有话要说:(握拳)决定了,不管字数多少了,我总要把想写的写出来!
75第 75 章
第七十五章何以慰君心(下)
林海这一场病来得甚为凶险,当日他晕倒在徒景之怀里;连着三四天高烧不退;水米不进,把徒景之吓得不轻。好在太医院的掌令张友仁一直对林大人的身体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