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专栏主义嗔-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部电影编剧的出色之处,在于把希特勒政治煽动的内涵,写得非常真实。典型的希特勒政治语言,台词几乎是当年几次演讲的实写,却与他的“个人感情生活”联系很紧。例如希特勒大谈“德国需要铁的纪律”,我们知道他是说盖莉必须遵守他的纪律;例如他激动地说“德意志,我在祭坛上献出我的血”,我们知道他想到的是盖莉血污的尸体,他献上的不是他的血,是其他人的血。在这个头脑中,民族的与个人的,政治的与男女的,是混成一片的。
这样的“人性化”影片,处理非常出色。我推荐中国影片进口公司买下放映权。
历史学家往往指责艺术家:我们多少年前早就讨论过的问题,你们今天才碰。电视剧《走向共和》引发争论时,近代史界就有这个牢骚。岂不知,学术诉诸理性,艺术诉诸感情。很多艺术描写,不是一个“事实真实”就能解决。希特勒是不是应该写成一个人,在艺术中,就绝对不是写历史那么简单。
一个现成的例子:就在BBC放《阿道尔夫舅舅》的那个晚上,哈里王子去参加一个化妆生日派对。这个有名的惹祸包,竟然穿了一套德军服装,佩戴纳粹党袖章。第二天英国报纸刊登出大幅照片,舆论大哗。他正报名军校,舆论要求军校拒收。这个王子已经20,竟然如此不知起倒,对历史的敏感,与中国影星类似。
连王子的历史觉悟都如此,我们对“人性化”地描写纳粹,不免有点担忧。今年庆祝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且看作家艺术家如何对付这个难题。
文学这游戏不公平
“现代文学”这个概念,出现才不到一百年,中国人对文学的态度就来了个满拧。
一九零二年,梁启超登高一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
梁启超眼光的确不凡。二十世纪的中国,果真不断在“革新”文学,借此革新一切。五四以后,无论左右,很少敬重梁启超,却都认“新”文学为新中国第一步。此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事事都有文学带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首先扫荡文学,以至于八十年代初治愈“伤痕”也得靠文学。文学如此重要,难怪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文学家自视甚高。
现在弄文学的人,对这一百年文学,理所当然地瞧不起。内容不害臊地宣传不必说了,就说艺术性,或者说技巧,现在任何一个写诗的人,都可能比那时的著名大诗人写得好。这很容易证明——随便拿两本诗刊比一下就行。小说也一样。
“不公平”的是,八十年代初之前的文人,自认为民代言,他们的作品果真全民族都读,而且真是全民族的文化英雄——比今日歌星影星更为威风,他们有道义的优越感。
另一个“不公平”,也就好解释了:文学既然参与政治游戏,文学家有时被当作政敌:贬谪流放,判刑坐牢。政治本来就是成王败寇,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得意者少败亡者多。作家诗人,写得既不高明,却是名满全国万众景仰,万一卷入政治的绞肉机,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此,第三个“不公平”,也就好解释了:当今的作家诗人批评家,比前辈高明得多,名声却与其他职业者相仿,极难传到文学小圈子之外。收入也不佳,靠其他工作“养”写作。但是不用抱怨。没人读你写的诗,但是你绝无生命之虞,除非自杀。有几年,中国诗人自杀比例渐渐高起来,恐怕也是文学地位正常化的标记。
文学家地位不高,想做文学家的人却太多:写小说是无本生意,只要有空闲,文学创作空前繁荣。这本是好事,偏偏读者并没有因为休闲而增加。于是创作找不到读者,文学刊物无利可图改成时尚刊物。2004年中文长篇小说出版竟达1000部,绝大部分印不到几千册。2004年据说出版诗集1000部,几乎全部是诗人自己“赞助”,所谓“虚荣出版”:作者买了送人。
当然,想当歌星,球星,明星的人更多。一百个球星,是拿一百万没有踢出名堂的足球少年垫底。问题是娱乐明星得大名赚大钱,连失败者赌了一百万都觉得值。文学家无名无钱,挤上去也是一条小道,被挤下去的大多数,就觉得不值。
于是“愤怒出诗人”,写出的文字越发多。这是第四个不公平。
鸡汤谁先喝?
杰克。坎菲尔(JackCanfield)先生,60年代在哈佛上大学,学的是当时嬉皮士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中国历史。嬉皮士唾弃成功。这个学士学位确实没有用处。坎菲尔长年在加州当中学老师,眼看大半辈子马马虎虎地过去。到八十年代后期,他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面条过日子。45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盯着看。
紧盯目标,果然有用:他后来每次演说,说到这里,感动万分。“上帝伸出手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这种事,西方人叫做“灵感”,中国人叫做“福至心灵”。总之,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书写好了,大约100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天天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
励志在西方历史久远,坎菲尔认为他祖述伯拉图,亚里斯多德,但是他有所发明创新,他说的都是小故事,而且全是真实的。
他也明白,写书只是第一步,书必须出版发行。但是他只是一个中学教师,只能一家家出版社投稿。投到143家,他认为已经够坚忍不拔,认输也不丢脸。但是无妨再试一家正要破产的出版社。少要点钱,只付1500美元。结果《心灵鸡汤》第一年就狂销8百万册。从此后,全世界最伟大的励志书系列作者坎菲尔,写了80本《心灵鸡汤》,至今卖出8千5百万册,平均每本一百多万册,本本畅销!
鸡汤如何能有80种之多?坎菲尔写了几本《鸡汤系列》,马上就明白,每种人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写通用于任何人的励志故事,不如分门别类。于是《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给高尔夫球玩者的心灵鸡汤》,阿富汗战事来了,有《给入军远征者的心灵鸡汤》,伊拉克战事重起,有《给军人妻子的心灵鸡汤》。
25年了,每年三本以上的《鸡汤》,这个作者哪来这个本事写出那么多激发心灵力量的真实感人故事?原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请“广大群众”来稿,他自己雇佣了十几个编辑,分类整理。而且,每个说故事的人,都签字保证真实性。这样谁也无法说他在编造。这真是全民励志,全民意气风发。
好多故事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例如一个独腿人坚持训练,夺得网球赛冠军;一个84岁老太太跑完马拉松;一个残废的孩子,收养一条只有三条腿的狗,因为“我们能互相理解”;一个94岁老太太去世,曾孙女在哭,老太太突然醒过来,说“好消息,我在天堂里不用轮椅”。
催泪+励志,大受美国读者欢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曾经有七本《鸡汤》并列,由此坎菲尔上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鸡汤》系列已经走入轨道,坎菲尔的主业变成演讲。他每年在加州圣塔巴巴拉开办“讲席班”,参加的都是励志职业人士。这种课程,在西方称为“大师班”(Master Class),职业人士来听大师讲课。坎菲尔还在全国演说,请他演讲的,有索尼公司,维京公司,全美牙医学会,全美心理学会,都是头等聪明人团体。理论上他是更上一层楼,进入体系,开始写《成功的64条秘诀》:“目标在胸”,“心不旁骛”,“不贪舒适”,“决不放弃”等。
要说,都是些老生常谈,人人可以随口说出。但是坎菲尔的秘诀是处处自己做出榜样,哪怕他已经是大大的成功人士,还需要更成功。因此,必须遵行他自己宣扬的原则。例如:睡前只读伟大人物传记,不看新闻,因为新闻里“尽是糟糕事情”;例如,把所有的亲友列为二类,能得到激励的是正面人,让人垂头丧气的是负面人,打入另册。哪怕他的是老爸老妈,也尽量不见。凡是不能鼓舞人心的人或事,都“有毒”xic),避之则吉。
坎菲尔与心理医生不同,心理医生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指导;与牧师也不同,牧师不敢说自己因为虔诚已得上帝恩宠。坎菲尔要让人人明白:他的成功,就是喝自己熬的鸡汤喝出来的,确实有效。
过去我也认为,“勇于推销自己”,是自强不息的美国精神。现在读了几本《鸡汤》系列,却糊涂了:就这么熬出来的料子,竟然风魔全国?用眼不见心不烦来保持乐观主义,岂不是太容易了一些?
可能因为太适用于美国,《鸡汤》系列在中国有简体繁体译本,却始终没有流行,甚至在励志书横扫中国的年头,比不上刘墉,也比不上《奶酪》,也比不上《哈佛女孩》。
坎菲尔所有的传记资料,都只说他哈佛毕业,没有说他拿的是什么学位,看来坎菲尔不愿意承认自己也有“目标不清”的年代。如果坎菲尔愿意听我一句,我就想请他百忙中抽出工夫,复习一下在哈佛念的中国文化,好好理解《孙子兵法》培养出来的中国灵魂,然后写一本《专给中国人熬的心灵鸡汤》。到目前为止,他的汤料,只能满足看西部牛仔片长大的美国老百姓。
为什么中国###作家女的多?
有人认为这是个人欲横流的时代。的确当今社会充满了性的信号,各国的调查都证明,实际的性却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增加的是性的符号冗余。这正是Se情的定义:Se情是性的文化再现,是超出生殖繁衍需要的性心理。
很多学者注意到,当今社会的“性感点”,已经从号称“灵魂窗户”的脸部,移向躯体。其实情Se从来是躯体中心,不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躯体是遮盖的。
中国文坛近年的“身体写作”,引发了许多批评。女作家棉棉的名句“用皮肤思考”,颇受讽刺;女诗人尹丽川等人实践“下半身写作”,遭到批评界指责;女作家赵凝提出又收回的“胸口写作”,更被笑骂交加。
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至今没有人注意。
各民族传统上,Se情是男人的性幻想。中国的“身体写作”,却基本上是女作家的专利。这是我检查了美国1995年出版的情Se作家访谈集《皮带以下写作》(Writing Under the Belt),发现被采访的15名作家中,只有5名女作家,其中一人冒用男人名字。另一本亚裔美国作家的情Se作品文集《米床》(On a Bed of Rice),多达70个作家入选:40名男性,30名女性。我还查了几本英文情Se文学选集,大致上也是这个比例: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是能摊上“情Se小说专家”桂冠的,男的多。有情Se文学传统的日本,至今是男人专写这个题材,没有女作家能比渡边淳一的大名。
当代中国,却在这个“全球文化现象”中开出大例外:写情Se的几乎只有女作家。如果编一本类似的中文作品选集,肯定80%的作者是女性。难道是中国男作家对Se情不感兴趣?没有胆量?当然并非如此:从大名鼎鼎的兰陵笑笑生起,一直是男人的专利。而写长篇弹词故事的女作家,专心与男人比道学,比三从四德的严格度。丁玲《莎菲女士日记》号称女作家中最大胆,比起郁达夫《沉沦》《迷羊》,与茅盾《野玫瑰》,情Se大胆程度差得远。
只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接连不断地出现了情Se女作家。王安忆1989年的《岗上的世纪》,写情Se之大胆当时就让整个文坛吃惊。之后,出现了虹影的《女子有行》,《K》,《绿袖子》,海男《男人传》,《女人传》,棉棉《糖》,《熊猫》,卫慧《上海宝贝》,赵凝《夜妆》,春树《长达半天的欢乐》,尹丽川,丁丽英等人的短篇。中国的Se情男性传统,突然被颠覆。
当然,在八十年代末,唐亚平与伊蕾的诗,已经做了开拓,诗人总是先行一步,大潮却有待小说。更早一些,已经有台湾女作家李昂,朱天文等在华文文学中开拓了这潮流。
很多批评家指责这些女作家,说是她们的作品中,“爱情退化为性事展览,成为出卖人格的表演”,写作“成了市场和欲望的同谋”。这话当然是对的。“市场与欲望”,是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作家,无论男女,要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不是容易事。但是批评家得出结论,说这种文学里,“完全没有女性主义的觉醒”,就难免偏见。女性主义,当然包括性觉醒。当代中国至少有一部分女性,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情Se欲的讲述者,怎么不是一种转变?中国传统文明能容忍“兰陵笑笑女”吗?
甚至,中国女作家已经垄断情Se,男作家几乎无法争一席之地。葛红兵的《沙床》,被批评界读书界过分嘲弄,似乎男人不应当如此写作。从中国文化传统角度来看,真是阴阳颠倒!
九十年代初对《废都》赞不绝口的中国批评界,对女性情Se写作的兴起,突然沉默。卡米拉。帕格利亚(Camille Paglia)快人快语,“男人棒棒一萎塌,就垂头丧气,就千方百计找回对女人的控制权。整个西方文明,就是这样形成的”。
看来中国男性批评家,也落到如此境地。近年中国女性写作的变化,真让人惊奇万分。而更让人奇怪的是:痛心疾首者大有人在,抨击挥拳依然猛烈,至今却未有批评家出来,对这个“性别差”做一个像样的解释。
富人爱玩命
欧洲有统计,登山,潜水等危险活动,爱好者中富人比例大于其他游戏。富人热衷的大玩具,以前是开跑车,现在是开飞机,开游艇,滑雪一定要去“月光谷”那样的险坡。当然这些运动花钱;中产阶级的比例;随危险程度而降低。各种统计没有包括穷人,穷人在伺候他们。
一般飞机不过瘾,有个富人索性开喷气战斗机。现年60岁的福塞特是一位以冒险闻名于世的百万富翁,他曾单独打破了62项热气球、飞机、滑翔机和帆船航行纪录。2002年,他创造了单人乘坐热气球环球航行的世界记录。他还游泳越过英吉利海峡。今年2月28日,福塞特驾驶飞机从堪萨斯州的一个机场起飞,成功地进行单人全球不着陆、不加油飞行。
古人说,“千金之身,坐不垂堂”。既然能享受生活,生命当然值得好好珍惜。有钱又有闲,天下有这等好日子的能有几个?于是出现了一个问题:今日富人很多不愿意坐着享福,喜欢冒险,原因何在?
有人认为是,富人本来就是靠“冒险品格”,才成为巨富。已成巨富后,冒险品格也本性不改。这话是给富人涂脂抹粉。
在当今传媒社会,富人不一定能挤进名人行列,只有某些取得观赏性的富人,例如比尔。盖茨由于其传奇经历,才会有钱又有名。连富人也感到被“边缘化”,觉得自己只剩下钱,名声远远比不上唱几首歌演几出电影的明星。于是这些富人患了“名人妒”,他们认为社会对“成就感”的分配不公平。他们本是人中英杰,应当出名。
于是他们花大钱玩绝招,冒险才能冒尖。
因此,已经有美国南非两个富商,各花2000万美元买票作“星际旅行”。他们的名字,谁也没听说过,直到这场出格冒险;中国也有两个富翁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