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天成进入督师府之后,在整个的府内转了一圈。

府里打扫的非常干净,但暂时没有什么办公人员,包括监舍都是空的,这也从侧面透露出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官吏对蓟辽督师府的忌讳。

袁崇焕被杀头的时候,罪名是很重的,以通敌谋叛等罪名磔杀的。

明朝的死刑类别,主要有斩、绞、腰斩、枭首、弃市、车裂、凌迟等类型,其中以凌迟为最严重,被称之为千刀万剐,除非是罪大恶极或者是皇上特别痛恨的人,才会使用凌迟的刑罚,比如说大太监刘瑾,就是被凌迟处死的。

磔杀属于车裂的类型,属于车裂之中最为重的刑罚,意思就是脑袋和四肢都要被砍掉的。

明朝的读书人,地位不一般,寻常情况下,刑不上大夫,袁崇焕是读书人,更是朝廷从一品的高官,被磔杀,实属罕见。

因为袁崇焕被磔杀,蓟辽督师府就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督师府是袁崇焕直接建起来的,想不到住进去的第一任督师,就被磔杀了。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个地方风水不好,肯定是被妖孽缠身了。

袁崇焕被磔杀之后,督师府的官吏陆续都离开了,原先热闹的督师府,显得很是寂寥,宁远城内的军民,都很是回避这个地方,一般情况下,就是绕道,也不愿意经过这里的,到了崇祯九年的时候,督师府有些破败了,当时祖大寿等军官,曾经恳请朝廷拨付银子,修缮督师府,但没有得到批准。

崇祯十一年八月,朝廷突然拨付银两,要求祖大寿等人修缮督师府。

当时,传闻就出现了,大家预测,总督五省军务的苏天成,肯定是要出任蓟辽督师了,所以皇上会专门拨出银子,修缮蓟辽督师府。

修缮的时间不长。

苏天成看着偌大的督师府,很是感慨,这里曾经住着颇具争议的袁崇焕,但自己和袁崇焕没有任何的交集,穿越到大明朝来的时候,袁崇焕早就死了,可不管怎么说,袁崇焕驻守宁远的时候,两次抗击后金的进攻,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在宁远城败下来了,这是实际情况,从这个方面来说,袁崇焕还是有功劳的。

当然,苏天成来到了宁远,进驻了蓟辽督师府,可不仅仅是守住关宁锦防线那么简单的,如果说要守住这里,防止后金鞑子入关骚扰,苏天成也不用出任这个蓟辽督师了。

后金对关宁锦防线极为头疼,几乎是无可奈何了,大明也依靠这道防线,拱卫京师,后金鞑子的几次入关,后来都选择了从蒙古、大同、宁夏一带入关,这样一来,路程遥远,补给困难,要不是大明军队过于的孱弱,后金鞑子的补给能够在大明境内得到补充,鞑子根本就不敢入关的。

头脑里面想到的事情很多,苏天成更清楚,自己来到了辽东,很多人都在看着,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予后金沉重的打击,令关宁锦防线更加的牢固,这种愿望是好的,既然出任了蓟辽督师,苏天成也要打战,老是龟缩在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等城池里面,肯定是不行的。

第六百二十七章祖大寿的急迫

(感谢稻草人投出了宝贵的月票,谢谢了。

苏天成出任蓟辽督师,祖大寿的感受是说不清楚的。

很久以前,他就听说过苏天成,是从侄儿吴三桂的嘴里听说的,那个时候,苏天成是殿试榜样,没有留在京城,没有进入翰林院,选择外放,吴三桂说这个苏天成很不简单,年纪轻轻的令人敬仰,隐隐有大将风度,祖大寿不屑一顾,虽说朝廷里面是贵武轻,但祖大寿一直都是自视甚高,非是在大凌河之战败了,投降了后金,但这么多年以来,抗击后金付出的艰辛,有谁看见了。

后来苏天成亲自创建了江宁营,不出几年的时间,威震大明,这个时候,祖大寿开始注意苏天成了,但他总是觉得,苏天成年轻,或许是靠着江宁营将士的勇猛,所以才能够有这样的名气的,至于说造反的流寇,祖大寿从来没有看在眼里,他记得很清楚,曹昭曾经带领骑兵,打的流寇丢盔弃甲,那些流寇纯属于乌合之众,和后金八旗兵是不能够比较的。

最大的震撼来自于江宁营剿灭三万流寇,崇祯九年的那次战斗,必须要固守关宁锦防线的祖大寿,没有能够参与,当时消息传来,说是后金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从喜峰口一带入关,肆掠京畿之地,大明军队望风而逃,根不敢接触,不用说交战了,唯独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和流寇面对面厮杀,而且打得阿济格败逃,损失了三万人,祖大寿根不敢相信,只到朝廷的邸报来了,上面的消息实实在在,包括阿济格的爱将阿朵噶,都被生擒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祖大寿完全改变了看法,而且好几次的询问吴三桂,有关苏天成的详细情况。

之后苏天成的一切事情,祖大寿都特别注意了。

苏天成到了陕西,带领江宁营将士,深入到河套地区,击溃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在安宁堡和靖边展开互市,同时大力裁减陕西的卫所,全面搅乱了蒙古部落的局势,令后金在蒙古的统治大打折扣。

从这个时候开始,祖大寿就明白了,苏天成在布局。布局的直接对手,就是后金。

苏天成的年纪,不吴三桂还要小,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年轻人。

苏天成总督五省军务,剿灭流寇、生擒李自成的消息传来,祖大寿就知道,苏天成马上就要到辽东来了。依照苏天成的战功的威望,肯定是出任蓟辽督师。

所以在修缮蓟辽督师府的时候,祖大寿亲自督阵。

闻名不如见面,江宁营进驻锦州和宁远,令祖大寿真正看到了希望。

看一支军队是不是有着强悍的战斗,并不复杂,第一眼看见江宁营,大半辈子征战的祖大寿。竟然大了一个冷颤,这是江宁营将士身上体现出来的凌烈气息所致,这股气息,远远超过了后金八旗军的气息。

这是一支铁血之师。

此后,祖大寿想早点见到苏天成了,他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因为等的急迫。他甚至授意吴襄先去京城拜访。

今天见到苏天成,祖大寿的感觉是温润。

苏天成的身上,没有咄咄逼人的气息,但给人的感受。是低调之中显露出来决断,这是很少见的气息,一种想学都学不到的气质。

苏天成见到他的时候,没有轻视的意思,这是祖大寿能够感受到的,他和苏天成之间的地位差别太大了,可以说,如今的苏天成,比起当年的袁崇焕,有着大的权力,要知道苏天成不仅有尚方宝剑,还能够便宜行事、临机专断,这代表苏天成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处理辽东乃至于蓟州、山东等地的一切事情。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祖大寿完全放心了,他感觉到,苏天成出任蓟辽督师,镇守辽东,一定能够创造奇迹的。

祖大寿的内心,对于袁崇焕被磔杀,有着很大的愤慨,他不是读书人,一直都在宁远,年少就从军了,祖上就是辽东的望族,堂兄祖大乐和弟弟祖大弼,都在关宁锦防线效力,都是被朝廷敕封为将军,特别是弟弟祖大弼,被称呼为祖二疯子,打起战来不要命。

祖大寿自恃家族在战斗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因为天启年间,两次在宁远抗击后金鞑子的进攻,祖大寿建立了功勋,故而被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擢升为总兵,在他看来,袁崇焕是能够打战的,比起朝廷里面的诸多臣强多了,偏偏这样的人,不为朝廷所荣,被硬生生的磔杀了。

当然,朝廷内部的斗争,祖大寿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他不会去关心那些事情,自己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安心在锦州和宁远守卫就是了。

“末将拜见大人。”

“祖将军不必客气了,坐下说话。”

祖大寿倒也豪爽,苏天成叫他坐下,他就坐下了,这就是军人风范,只是祖大寿没有想到,苏天成尚未来得及观看督师府后院的情况,就派人叫他了。

“祖江军是宁远地人,对这里的情况,一定是非常熟悉的,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遵命,末将的确是宁远地人,粗人一个,家人都在这里,家族也在这里,末将自小就在这里长大,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末将以为,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三地,互为犄角,守护了京师,后金若是要sāo扰我大明,避不开关宁锦防线,前几次,后金选择从蒙古入关,避开了关宁锦防线,也是对关宁锦防线莫可奈何,他们也要时时刻刻担心关宁锦防线的军队,朝廷在关宁锦防线布置了重兵,若是前后夹击,后金必然腹背受敌,守卫难为兼顾。”

“嗯,有道理,官也觉得,关宁锦防线是非常重要的,自从万历年间以来,辽东逐渐成为朝廷重点关注的地方,可恨后金鞑子时刻sāo扰,令我大明不得安宁,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了,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官出任蓟辽督师,压力很大啊,必须要依靠祖将军啊,官知道,祖将军出身望族,堂兄祖大乐和弟弟祖大弼都在军中效力,如今俱驻扎在锦州,祖大弼有个绰号祖二疯子,江宁营之中的贺人龙,绰号贺疯子,看来祖家的确是出将才。”

“末将不敢,末将身负污点,这些年以来,一直都颜见人,虽说当初是迫不得已,可末将未能以死报国,实在是羞愧。”

“呵呵,过去的事情,不用提了,大凌河之战,当时的情况,官也是知道的,到了吃人的地步了,祖将军也是奈之举,那样的情况下,能够诈降,回到锦州加强防备,打退后金鞑子的进攻,很不错了。”

祖大寿目瞪口呆,眼前的苏天成才多大的年纪,短短几句话,就说出来了大凌河之战的惨状,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啊,大凌河之战的嗜好,苏天成不及弱冠之年,尚在家里读书,怎么会知道这些情况的。

“大人韬武略,末将佩服之至,今后跟随大人左右,聆听教诲。”

“祖将军自言非读书人,怎么说话这么绉绉的,官虽然是读书人,也知道军中的规矩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欢迎那些绉绉的做法啊。”

祖大寿有些脸红了,苏天成这是委婉的批评,自己在官场上的时间长了,也学到不少的奉承话了,以前的袁崇焕,就爱听这些话,想不到这位年轻的督师,对这一套不感兴趣。

“末将知道错了,末将有不情之请,还请大人准许。”

“说来听听吧。”

“末将以为,关宁锦防线,以锦州为前沿,以宁远为中心,以山海关为后盾,其实最前沿的地方,应该是在大凌河城,可惜当年失去了,若是要彻底稳固关宁锦防线,对后金构成威胁,一定要夺回大凌河城,末将曾经上奏,可惜没有回音,末将恳请大人准许,末将带领军士,夺回大凌河城,洗雪前耻。”

“官刚刚上任,祖将军就如此的急切啊,官看,这件事情暂时放一放,不要着急,待到官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再行定夺。”

看见祖大寿有些失望,苏天成微微一笑。

“自万历年间以来,我大明在辽东,时时刻刻都处于防守的境地,这种情况延续多年,以至于诸多的将士都习惯了,辽东驻扎我大明诸多的jīng兵,力量甚至强于京师大营,如此的情况下,我们的认识是不是要改变一下了,官看这宁远城,天启年间的时候,军民五万余户,如今不足两万户了,此等的情况,说明了什么,需要考虑啊,目前的重点,我们暂时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需要鼓起广大军民的士气,后金鞑子没有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怕的是我们习惯于惧怕了,以至于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了,多年来龟缩在城池里面,不能够保护百姓,不能够守卫我大明领土的安全,让老百姓对我们失望了,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n阅读。)

第六百二十八章当务之急

重组建蓟辽督师府,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任务。

辽东一带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前战事紧张的时候,机构人员重叠,比如说这辽东巡抚和辽东经略,两人都可以调动军队,若是两人的意见不合,互为掣肘,很是误事,这种情况,在天启年间的时候,达到了,天启元年,辽东巡抚王化贞与辽东经略熊廷弼两人的意见不合,各自为战,结果导致明军在辽东大败,退守山海关,关外千里之地,悉数丢失。

后来,朝廷还设立了蓟辽总督,职能与辽东经略差不多。

至于说辽东督师,是指挥辽东战事、管理辽东民生的最高领导了。

这些职位,因为出任的官员,几乎都倒霉了,朝廷也就没有继续任命了,张凤翼和卢象升都曾经短时间担任辽东经略,苏天成就任蓟辽督师之后,曾经提出来了要求,不要任命什么蓟辽总督、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等职务了,蓟辽的事务,尽归蓟辽督师统领。

政出一门才能够令行禁止,下面才知道怎么做。

可这样一来,苏天成需要的人手就多了。

蓟辽督师可不仅仅是管着军事上面的事情,还有民生,而且民生是很重要的一块,所以说蓟辽督师府,需要大量的官吏。

朝廷之中,愿意到辽东的官吏,少得可怜,可以忽略不计了,苏天成也没有想着用京城的官吏,那些人,大都是一些官油子,八面玲珑,这样的风气,带到了辽东来了,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督师府的官吏设置,也完全体现了军事与民生结合的特点。

督师以下设置有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断事官,经历,知事和典史等等,名义上,督师府主官蓟辽军事,其实民生也一并管理,所以说。督师府的官吏,还要负责民生事宜。

督师府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受兵部的节制,可以决定管辖范围内军官的升迁和罢黜事宜。

督师府的官吏配备,一直都是苏天成头疼的问题。

有几个人已经确定下来了,那就是苏俊、苏二童、蓝桥正、邓辉等。这些人,都在陕西做事情,这一次,苏天成已经上了奏折,调他们到辽东来做事,这些人都是以都察院佥都御使的身份,出任正五品的断事官。这些人工作的重点,也就是在民生方面的。

至于说都督同知,就是洪承畴了。

至于说都督佥事,有两个人选,分别是榆林营都指挥使卢象升和大同总兵官张凤翼,这两人都是负责边防的,也是在苏天成的直接领导之下的。

苏天成还需要一个最为重要的助手。

这个助手,必须能够主持督师府的日常工作。苏天成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呆在督师府的,他需要到山海关、锦州、大凌河城等地方去巡视,甚至会到大同、宁夏以及登州、莱州等地方去,离开宁远的时候,必须有人主持事务,这个人非常关键。

有了这个助手,苏天成能够摆脱繁杂的日常事务。专心与战略方面的思考。

督师府的具体事情很多,自己没有那么多的jīng力。

这个人必须是官,而且熟悉军事的,能力不能够欠缺。辽东的事情非常复杂,需要能力来协调指挥。

思来想去,苏天成想到的最好人选,就是自己的恩师,兵部左侍郎徐尔一。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六。

圣旨下来了。

洪承畴以兵部尚书、江宁营都指挥使的身份,兼任都督同知,徐尔一以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身份,出任都督同知,卢象升以兵部右侍郎、榆林营都指挥使的身份,兼任都督佥事,张凤翼以兵部尚书、大同总兵官的身份,兼任都督佥事。

苏俊、苏二童、蓝桥正、邓辉以都察院佥都御使的身份,兼任断事官。

柳敬亭出任经历,徐继礼出任知事,顾兴松出任典史,俱为正七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