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崇三,你是本地人,清楚这里的情况,我们多次交谈,该做些什么事情,我也不过多的强调了。”
“想要建设好登州和莱州。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你们有很多的具体事情,需要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做,你们需要吃苦,若是高高在上,不体察民情,不能够掌握真实情况,登州和莱州就没有希望。”
“后金鞑子入侵,大量的士绅富户被杀。人口大幅度的减少,这里成为了我大明百姓恐惧的地方,如此关键的时刻,你们到这里来了,就要挺起腰杆,吃苦是必须的,我也是知晓的,不过你们吃苦了。皇上和朝廷也是清楚的。”
“目前最为重要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有关耕地的分配问题。第二是城池的建设问题。”
“关于耕地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用两个月的时间,重新丈量土地,进行重新的分配,凡是有人拿出来地契。官府一律收购,接着分配给百姓,要求百姓种植耕地,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你们必须要面对的大事情。做好了这件事情,登州和莱州就稳定了大半,具体的要求是,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丈量耕地,逐一登记造册,与户部的底册进行对比,确定耕地的面积,接下来用半个月的时间,各级的官府,重新分配土地。”
“登州和莱州,必须要迁徙大量的人口,这件事情我来办理,凡是迁徙到这里的人口,官府也要负责登记,弄清楚人口,按照人口的多少,划分耕地。”
“重建城池的事宜,重点考虑三个地方,第一是登州和莱州的府城,第二是蓬莱城池,具体采用的办法,不妨招募老百姓进行修筑,官府拿出来银两,做工的百姓能够得到收入,就能够缓解灾害造成的影响,至少他们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官府过多的救济。”
“你们必须要记住,完完全全的救济,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关键是要求老百姓动起来,这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了,官府总是给予老百姓救济,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要给老百姓机会,让他们劳作,自己挣银子生活,要让他们种地,能够收获粮食,要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这就是你们最关键的任务了。”
“登州和莱州的位置非常重要,这里将成为我大明最为重要的海防线,将来,我们还要在这里建立起来强大的水师,我们要将这里建成为最为重要的海上贸易基地,要让这里成为我大明最为富裕的地方之一。”
任务安排之后,苏天成决定在这里呆上一个月的时间,前期的事宜,需要大量的银子和粮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外界大力的扶持,登州和莱州自身是无法起步的。
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很快来到了登州和莱州。
朝廷决定拨付两百万两白银,救济登州和莱州,这点银子肯定是不够的,但也是朝廷能够拿出来的极限了,苏天成很是理解,这恐怕是孙承宗极力争取的结果,孙承宗马上就要致仕了,提出来的意见建议,皇上一定会尊重的。
登州和莱州的秩序,主要依靠苏天成带来的两千江宁营将士维持,但这样的情况,不能够持续过长的时间,邓辉和蓝桥正上任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构建府衙的架子,官员配备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吏员和衙役的配备,缺乏了这些人,照样是难以做好所有事情的。
想着在登州和莱州招募,困难很大,多尔衮在登州和莱州肆掠的时候,劫掠了绝大部分的青壮,那些不愿意屈服的青壮,或者是士绅富户,一律都斩杀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只能够从江宁营将士里面,抽调人员,这些被抽调的人员,立刻转变了身份,成为登州和莱州府衙的吏员。
首先进行耕地的丈量,这件事情的进展,很是顺利。
绝大部分的士绅富户被杀,全家几乎没有什么人了,地契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所以耕地的丈量,进行的很是顺利,只不过登州和莱州的地盘很大,虽然工作进展顺利,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完的。
苏天成参与了一天的耕地丈量工作,做这件事情,很是辛苦,好在登州和莱州属于平原地方,山地很少,土地的丈量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江宁营将士天不亮就带着干粮出发,沿途丈量,各县也抽调了人手,参与其中,测量土地的江宁营将士,悉数都带着帐篷,测量到什么地方,天黑之后,无法做事情了,就在那里安营扎寨。
刘崇三和柳敬亭分别负责登州和莱州的土地测量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苏天成说出来了对登州和莱州未来的展望。
其实在一片废墟上面建设,只要银两充足,更好做事情,相关的制度,都可以重新明确,譬如说着根本的土地政策,按照人口的数量,重新进行划分,就算是有人拿出来地契,官府亦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收购,毕竟这里的耕地,无人愿意耕种了,真正的有钱人,侥幸保住了性命,都想着搬离这个地方,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了。
这就是苏天成的机会,他必须将登州和莱州,打造成为相对公平的地方,将来他还要在蓬莱城建设大规模的军港,在威海和莱州建设大规模的商贸港口,依靠着朝廷的银两,无法完成这些事情,只能够是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来想办法解决。
稳定了登州和莱州,第一步就是要在威海建立起来第一个大型的商贸港口,大明的海禁是名存实亡的,因为海禁,郑氏家族得到了无数的好处,富可敌国,只要苏天成在威海建立了大型的商贸港口,允许在威海港口实施海运和海上贸易,可以想象,无数的货船将会涌向这里,威海将立刻成为最为繁华的港口之一。
走好了这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很多了,在蓬莱城建设大明朝最大的军用港口,在莱州建设另外的一个商贸港口,银两就有了充足的保证。
苏天成的这些想法,仅仅告诉了邓辉。
邓辉算是苏天成的嫡系了,要不是苏天成,邓辉不可能有如今的地位,更不要想着能够继续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正牌的进士,邓辉的头脑不错,有着一定的远见,得知了苏天成这些安排之后,眼睛里面迸射出来了光芒。
但做好这一切,先期的投入是巨大的,朝廷拨付的两百万两白银,不可能做好这么多的事情,好在登州和莱州满目疮痍,可以操作的空间巨大。
九月初,驻守在宁远的一万江宁营将士,抵达登州。
这一万江宁营的将士,将驻扎在登州和莱州,原来登州和莱州存在的卫所,悉数废除,不再设立,登州和莱州的防卫,由江宁营正式接手负责,江宁营指挥佥事、左佥都御使罗昌和指挥使、左佥都御使马华彪,奉命调往登州和莱州。
这一次的调整,震动了整个的山东,谁都知道江宁营的骁勇,如今江宁营进驻登州和莱州了,可以说安全是得到了保证了。
不过这样的震动,也仅限于官吏之间,普通的百姓还是不清楚的。
苏天成早就在安排迁移人口的事情了,这方面他是有些私心的,至少要将登州和莱州打造成为自己的地盘,以备将来发生不测。
第六百九十八章大迁移
既然想着将登州和莱州打造成为真正的基地,那就需要做出来详细的安排,之前苏天成在江宁县和河南府,以及陕西的时候,都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譬如说江宁县,属于应天府直接管辖,比较富裕的地区,也是朝廷较为重视的地方,至于河南府与陕西省,当时都属于非常贫穷的地区,时常还有流寇作乱,暂时也想不到作为基地来打造。
登州和莱州的情况,算是比较成熟的,这里有着很不错的区位优势,曾经是朝廷特别关注的地方,登州府城还曾经是火炮训练基地,陆路和海路的交通都是很发达的,崇祯五年,孔有德叛乱,整个的登州和莱州陷入到巨大的恐慌之中,那一次的叛乱,对登州和莱州的打击比较大,加之战乱之后,后金侵袭的重点,开始转移到了大同、宁夏一带,这里慢慢被朝廷放弃了,多年都没有能够恢复,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但这里的私盐猖獗,好多的盐枭在这里赚钱了,能够维持这里的基本发展。
多尔衮率领后金军士,这一次的屠杀,对登州和莱州是毁灭性的的打击,不管是官吏、卫所军队、盐枭,还是占地为王的土匪,都被后金军士无情的剿灭了,逃脱的不多,多尔衮入侵登州和莱州,想法就是彻底毁掉这里,这是出乎那些盐枭和土匪预料的。
苏天成来到这里的时候,算是在一张浸满了鲜血的白纸上面作画。
登州和莱州的基础条件还是存在的,不管怎么说,交通优势无法抹杀,经过多尔衮毁灭性的的破坏,这里被朝廷彻底的放弃了。从朝廷建议苏天成举荐知府,就能够看出来,所以在这里发展,完完全全培植自身的势力,是可以做到的。
尽管说江宁营将士进驻了登州和莱州,尽管说山东的官吏知道了这一切。但还是没有谁会主动到登州和莱州,也没有谁关心这里的情况,到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做官,那是摆明要吃苦的,不要说捞油水,自己身上的油水不掉就算是不错了。
苏天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他决定仔细的打理登州和莱州,让这里迅速富裕起来,让自己的心腹驻扎在这里。
邓辉和蓝桥正到这里来担任知府。也是苏天成仔细考虑过的,邓辉的忠心是不用说的,蓝桥正以前是王府长史司的官员,清楚自己和朱审烜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人到登州和莱州,在朝廷里面,也不会引发太多的议论。他们毕竟不是苏天成的家人,不会遭遇到那么多的猜忌。
而且这样的安排。将朱审烜也拉进来了。
所以说,等待朝廷圣旨的时候,苏天成已经下了命令,在河南府的江宁营将士家眷,大规模的迁移到登州和莱州。
这些将士的家眷,家里的日子是不错的。在如今的大明,算得上是殷实大户了,每家都存有一定的银两和粮食,他们来到登州和莱州,可以减少官府的救济。而且这一次,他们来到登州和莱州,可以得到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都划归到个人的名下了,这对于进一步凝聚江宁营将士的忠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九月上旬,大量的江宁营将士家人,开始陆续进入到登州和莱州。
所有来到登州和莱州的将士家人,都被重新登记注册,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划分土地,同时,孙传庭、罗昌、刘铁汉、马华彪等人,负责亲自接待这些将士的家人,直截了当的提出来相关的要求,按照地域的规模,开始划分土地。
土地丈量的工作,早就完成了,罗昌和马华彪带领一万江宁营将士赶到之后,加入了丈量耕地的工作之中,工作进度明显加快,不长时间就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苏天浩、徐继礼、顾兴松等人,以及从江宁营之中选拔的一些千户,先后来到了登州和莱州,出任知县、知州等职务,其中苏天浩出任了平度州知州,徐继礼出任了胶州县知县,顾兴松出任了文登县知县。这三个地方都是很重要的,胶州和文登,分别控制有两个港口地方,文登州在莱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山东比较有名的地方。
这一次迁移到登州和莱州的江宁营将士家眷,接近十万人,这些人的安置事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随着这些人来到登州和莱州,关宁锦部分军屯户,也来到了登州和莱州。
其实先前就有一部分的军屯户来到登州和莱州,这些军屯户的主要任务,就是修建城池,朝廷拨付的两百万两白银,主要用来修建登州府城和莱州府城,按照苏天成的要求,重新修建的两座府城,规模是以前的一倍多,城池不注重城墙的修建,重点在于府衙、府城内部道路的修建,严格做好相关的规划。
这样一来,省下了不少的银两,而刚刚搬迁来的军屯户,也拿到了银子,分到了土地,可以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他们的身份,也悄然发生改变,来到登州和莱州,悉数重新登记,以前的军户胜负,被无声无息的注销,至于说兵部注销的事情,苏天成早就考虑好了,请杨嗣昌帮忙,杨嗣昌绝对是满口答应的。
迁移到登州和莱州的,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投奔到大明的汉人。
苏天成攻下了黑山之后,投奔过来的汉人更加的多了,一度超过二十万人了,大凌河到山海关的四百里范围,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关键是那一带的土地有些贫瘠,加之气候不是很好,一时间难以容纳那么多的汉人,所以,在经过仔细甄别之后,十万汉人被迁移到登州和莱州了。
接近三十万人迁移到登州和莱州,加上原有的人口,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登州和莱州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人口的增加,特别是江宁营将士家眷迁往登州和莱州,引发了江宁县、河南府、陕西省商贾的注意,这些商贾,生来就会把我机会,看见如此多的人口迁移到登州和莱州,敏感的注意到了商机,于是,从九月下旬开始,一些商贾开始前往登州和莱州,准备在这里租赁店铺,或者干脆买下地皮,自己修建店铺。
局势的发展速度,超出了苏天成的预料。
原来她准备一个月之后,返回宁远的,但是登州和莱州的发展速度,令他感觉到惊喜,一个计划涌现出来了,他终于提出来,在登州修建督师府。
这是有着先见之明的,苏天成决意在这里修建督师府,已经不仅仅是考虑到后金的问题了,他的眼光,转向了大海,大海的那边,有着广袤的土地,等待着彻底稳定之后的大明去征服。
修建督师府的任务,直接交给了罗昌。
负责登州和莱州总体防务的罗昌,根本就不会耽误时间,马上组织了以前的军屯户,他一次性召集了三千人,要求在两个月时间之内,修建好督师府。
登州和莱州的一系列举措,首先引发了山东巡抚的注意,他当然不能够干涉,也不敢干涉,但他可以将这些情况,禀报给朝廷。
九月下旬,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来到了登州。
杨嗣昌出任内阁首辅的消息,有少数人知道了,譬如说内阁次辅唐世济,苏天成也是知道的,所以说,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杨嗣昌。
杨嗣昌对待苏天成的态度,也是非常不错的,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出任内阁首辅,这里面有苏天成的功劳,如此的情况下,自己还是要投桃报李的。
杨嗣昌来到登州之后,苏天成详细介绍了登州和莱州存在的困难。
一路上,杨嗣昌也看到了,到处都是满目疮痍,登州和莱州遭受到得到破坏,确实是毁灭性的,尽管说苏天成迁移了大量的人口过来,但想要搞好登州和莱州,恐怕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到了登州,看见正在修复之中的登州府城,杨嗣昌很是感慨,连声说朝廷还要予以大力的支持,苏大人能够做到这一步,非常的不简单了。
苏天成需要留给杨嗣昌这样的印象,从孙承宗的来信得知,开年之后,内阁首辅就是杨嗣昌了,如今的杨嗣昌,已经进入内阁,主管户部和兵部的事宜,孙承宗在慢慢的淡出,皇上很是信任杨嗣昌,对杨嗣昌的表现也很是满意的。
杨嗣昌在登州和莱州视察了四天的时间,自始至终,苏天成都陪着。
杨嗣昌同样关心大凌河城、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的情况,几个月时间过去,边关非常的安宁,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情,后金鞑子没有劫掠,仿佛一夜之间老实了,驻守大凌河城的江宁营将士和边军,也严格按照要求,巡查距离大凌河城十里地左右的地界,不超过这个界限,双方仿佛是商议过,各自遵守规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