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要彻底戒除掉的。
我们换个角度来说问题。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些“毛病”呢,是不是也有很多弱点,会不时地犯些小错?也许你不止一次地犯可笑的错误。上班时发现自己穿着打扮并不适宜今天的重要会议,有时候甚至穿着西装,脚上却穿着运动鞋;要去商场大购物,逛了几圈,回家才发现要买的香油给忘得一干二净——这些毛病像肤色一样,长在我们身上,不好去掉。孩子也各自有他们的“毛病”,发生了,轻轻松松一笑了之。
有的孩子细致认真,有的孩子粗心马虎;手工制作中,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却显得有些笨拙;有的孩子打小就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聪明伶俐、灵活乖巧;也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喜欢自己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舞,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才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丽文采取的“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孩子做得不好的事,父母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妞妞知道她哪里错了,又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孩子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她某种才能的褒奖。这类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也从内心里比较接受批评。
有的妈妈太追求完美,孩子的每一个小节都不放过。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她们就忧心忡忡,就想立即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帮助孩子改变——而她们选用的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一旦孩子在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时,她们可能就会拉下脸来,训斥孩
子……
牛顿如果整天因为不注意生活小节而成天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华罗庚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华罗庚吗?孩子的小错,只要不涉及什么道德问题,妈妈们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妈妈们当然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但同时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经历并成长。在生活中,妈妈们可以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机会让他尝点不用心的苦头。孩子也有自尊自爱的心态,只要有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也都会注意到。
妈妈们一定要记住,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而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妈妈看孩子的眼光“像牛顿一样”,孩子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让孩子的困难在游戏中解决
孩子面对一些痛苦的事情时,父母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不仅能使孩子坦然面对眼前的痛苦,也会使孩子有勇气面对更大的痛苦。父母要知道,儿童也是有忍耐力的,而且是非同一般地惊人!
第23节:打针为什么会疼
打针为什么会疼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情。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妈妈们在孩子两三岁时,可能最犯愁孩子打针的事了。妈妈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度量孩子,认为打针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一个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上医院打针输液的时候,她不敢一个人带着孩子去,要和孩子爸爸两个人一起去。有一次,小男孩(四五岁)拒绝打针,护士在一旁等半天了,妈妈哄了一遍又一遍,可孩子就是不同意,哭喊着。这时候孩子的爸爸着急了,使劲按住孩子,几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后都被挣脱。妈妈在一旁看到孩子如此的反抗,心疼孩子,又觉得束手无策,小小身躯爆发出来的惊人力量,凄厉的哭喊声都让人感到震惊和心痛,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我在想这给孩子带来的是多么大的心理折磨呀。真的就没有办法吗?
丽文说,妞妞小时候很勇敢呢。有一年元宵节,丽文和先生带着两岁的妞妞,看了一晚上的灯展。结果第二天,妞妞直咳嗽。丽文带妞妞到一家儿童医院看病,大夫给开了药,还有针剂。取上药后,丽文告诉妞妞要带她去打针。妞妞可能对上次丽文带着她去医院打预防感冒免疫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妞妞当时打预防感冒免疫针时才一岁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护士赶快说,“咦,宝宝衣服上还有个漂亮的小白兔啊”,妞妞的注意力被衣服上印的小白兔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了。
丽文一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妞妞“打针”的印象了,妞妞坚决地说:“我不打针。”丽文说:“妞妞现在生病了,你觉得咳嗽舒服吗?”妞妞摇摇头说不舒服。丽文问:“妞妞是不是想赶快不咳嗽啊?”妞妞回答:“想”。接着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丽文亲亲妞妞的脸蛋说:“大夫开了药了,能让妞妞的咳嗽好起来,妞妞病好了,就可以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对不对啊。要是不打针,妞妞只能每天一个人在家里呆着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她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于是,妞妞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丽文:“妈妈,打针很疼吗?”丽文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疼一小会儿。你看就像妈妈这样掐一下。”说完就轻轻掐了一下妞妞的手背。
妞妞自己尝试了一下,可能觉得是有点疼,不过表情不那么害怕了。丽文问妞妞:“你觉得妈妈掐你的手背疼吗?”妞妞可爱地答道:“有一点点疼。”“哦,打针的疼和这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丽文很坦率地告诉妞妞,然后又说,“妈妈掐一下你,不疼也不哭,打针也不疼,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妞妞点点头。丽文看出妞妞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妞妞打气说:“妈妈觉得妞妞是个勇敢的孩子,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妞妞要是能忍住疼呢,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哭了也没事。”妞妞听了妈妈的话,觉得自己想做个勇敢的孩子;同时,也知道,自己哭了,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的。
丽文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一回事,而且说话的语气很轻松,一点也不让妞妞觉得很痛苦。这样让妞妞也坦然了许多,孩子的愿望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笑话她,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打针和掐一下手背是一样的,一点点疼。”
毕竟是小孩,妞妞打针时还是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可是能忍住疼没哭。丽文在一旁看着妞妞,什么也不说,这时护士看着妞妞一点也没哭,表扬了妞妞。这样,妞妞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妞妞打了三天的针剂,咳嗽还是没有好转,再检查时,大夫说妞妞呼吸道感染有些严重,要住院输液了。
妞妞住在儿童病房,一个病房有六七个小孩,大部分三四岁。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进来,病房里顿时就哭成一片,孩子们的惊恐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妞妞一个人不哭不闹,但她会停止玩耍,要丽文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妞妞也不喜欢扎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周末,值班的护士就两个人,有经验的护士正忙着,就让一个实习生小护士给妞妞扎针,小护士可能没有给小孩扎过针,也有些紧张,一连扎了五下都没扎住。丽文看到妞妞有些哼哼唧唧地哭,但没有大声哭出来,丽文也什么都不说,她害怕自己一说,妞妞会大哭起来,孩子这时候最经不起妈妈的安慰了。等有经验的护士过来一下就扎住了,妞妞马上就不哭了。旁边的家长们都给自己的孩子说,看小朋友,多勇敢啊!
经常看到一些妈妈们,总是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而针扎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好像比别的孩子要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
第24节:“哭也一样疼!”
“哭也一样疼!”
妞妞三岁多,丽文晚上回来买了几个橘子,妞妞吃完饭,自己就拿着橘子要吃。突然妞妞的脸憋得通红,想说却说不说来的样子。丽文吓坏了,猜想可能是橘子里的小核卡到喉咙了。丽文着急得很,忙把孩子扶起来,让妞妞嘴张大往外吐,可是孩子太小,情急之下不知道怎么往外吐。丽文也经常看些育儿的书,她知道小孩子喉咙卡了东西越难受越要哭,越哭可能就会引起喉咙肿得越厉害,可能会发生喉管堵塞,引起窒息。丽文稍微冷静下来,尽量把语气放平对妞妞说:“妞妞不要哭,可能橘子的核卡在喉咙那了。”丽文指指妞妞的喉咙,又告诉她:“要是哭的话喉咙就会肿,那更不好受了,你忍耐一下,妈妈这就带你去医院。”妞妞听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妈妈穿好衣服。尽管妞妞看起来那样难过,却一声不吭。
而妞妞爸爸去外地出差,丽文只好自己骑着车子,以前的车子前面有儿童座,丽文让妞妞坐好,赶忙去医院。快到医院时,有一段路没有路灯,丽文一着急,就没有下车子,自行车可能撞到一旁的井盖,两个人都摔倒了。这一折腾妞妞呼吸更费力了,但没哭,表情还是很平静。丽文觉得妞妞真是懂事。到了医院急诊,很快得到治疗,几个小时后情况就变好了。医生说这个孩子真乖,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一点要哭的意思,小孩子喉咙卡了东西最怕的就是哭闹。
懂事和勇敢的妞妞确实惹人疼爱。妞妞还勇敢地抽过一次血,一点也不哭。妞妞上幼儿园中班时,班里有个学生检查出患有乙肝,幼儿园建议家长们让孩子都去进行体检。去医院的路上,丽文还在想体检要抽血,妞妞会不会接受。丽文觉得还是提前和妞妞说好,就告诉妞妞可能要抽血化验。一听到抽血,这下妞妞有些紧张,问妈妈疼不疼。丽文告诉妞妞有些疼,然后告诉妞妞抽血和一般的打针差不多,就是扎的时候有点疼,抽的时候就不疼了。妞妞听妈妈说和打针差不多,也就很坦然接受了。
丽文和妞妞到了医院时,那里已经被哭声包围着。有十多个孩子,已抽过的、正在抽的、还没抽的,看着其他小朋友在哭,也都在哇哇大哭,有的孩子一两针还是扎不住,不光孩子哭,有些大人着急了还和护士在理论。抽血的护士也被弄烦了,态度很不好。
妞妞牵着丽文的手在等着,用有些好奇也有点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些小朋友。妞妞突然对丽文说一句“哭也一样疼”。丽文说:“你看抽血时哭和不哭是一样疼的,哭了还是疼,不如不哭呢,是不是?”妞妞说是。
等轮到妞妞了,她主动伸出小胳膊,等着护士抽血。护士发现这个孩子不哭,很诧异地看看妞妞。妞妞对护士说:“阿姨,我不哭!”护士舒展开紧紧的眉头,对丽文说:“你的女儿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护士手里拿着针管,去妞妞胳膊上找血管时,犹豫了一下,放下手里的针管,拉开抽屉找出一个新的针管说:“小朋友这么懂事,阿姨更不舍得扎痛你了,这个针头稍细一些,没有那么痛,就剩这一个了,给最听话的孩子用。”
妞妞好几次都表现得如此勇敢,宛若个大人。我觉得丽文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她表现得平静自若,没有让孩子觉得妈妈很焦虑。如果妈妈满脸的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无意识中扩大了痛苦。二是如实相告孩子,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而有的妈妈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第二次就难以听取妈妈的话,孩子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三是很好地激发了妞妞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四是丽文从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妈妈总是说“不打针坏人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买个喜欢的玩具”等方式达到目的,其实这种做法很糟糕。哄骗和收买只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第25节:给孩子需要的“纵容”
·“听话”决不仅仅是孩子的事
如果家长经常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服从,提出“
听话”的要求,这样的家长其实就是个权威主义者,他的潜意识里比孩子高一等,他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
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
给孩子需要的“纵容”
“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但在丽文的家中,也许是丽文一直有一种意识,所以她和先生很少对妞妞使用“听话”这个词。
丽文和小姑子带着三岁的妞妞到儿童乐园玩。在乐园里,有个小桥,台阶比较多,小姑子嫌妞妞走得慢,就要抱妞妞快点走,可是妞妞偏要自己一个人从一个台阶蹦到第二个台阶上,也不让姑姑和妈妈扶她。小姑子怕妞妞磕着,就是不让妞妞一个人蹦。丽文说让她玩吧。小姑子说,要是磕着怎么办啊,妞妞咱好好走吧。丽文对小姑子说,不用管她,她想那样就让她那样吧。妞妞一只小手抓着栏杆,一下下往上蹦。正好旁边有几个小孩看见妞妞这样蹦,也都跟着蹦,可是那几个小孩的妈妈们都一把拽住孩子,有个妈妈严厉地对自己的孩子说:“听话!好好走!”小姑子也说,妞妞乖,咱们也好好走吧。妞妞不听,还是高兴地蹦着。小姑子看着丽文说,你真是太宠孩子了。丽文却说,让她玩吧,只要她高兴。
在成|人利益和孩子利益间,丽文认为首先要选择孩子的利益,哪怕当时领的不是妞妞,是别人的孩子,丽文说她也愿意陪孩子慢慢蹦台阶。而且大人本来就是带孩子出来玩,为什么一定要把去广场、公园等等看做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玩耍看做是没意义的?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呢?也许在孩子眼里,可以玩耍比去乐园里还有趣得多。
丽文笑着说,她和先生这么“听话”在别人看来有时候做得过火。
妞妞每天把客厅里弄得很乱,丽文要收拾,妞妞总是不让。妞妞每天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玩具摆在客厅里,一件一件地放着,家里来客人了,妞妞也不让收拾,说要让叔叔、阿姨也看看她收拾的“屋子”,其实全是地上的玩具。有朋友来了都很奇怪,问丽文为什么怎么总是很乱啊,客厅也应该收拾收拾啊。丽文说,那是妞妞的地盘呢,妞妞会收拾的。朋友们都说,你真是太宠孩子了,她不让收拾你就不收拾了?丽文说,孩子玩得开心就行。
但丽文觉得自己的这种“纵容”并没有把妞妞宠成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恰恰相反,妞妞非常善解人意也很替别人着想,凡是见过妞妞的人都说她既懂事又稳重。丽文真心地尊重孩子的各种想法,尤其妞妞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后,丽文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