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妞妞的人都说她既懂事又稳重。丽文真心地尊重孩子的各种想法,尤其妞妞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后,丽文有什么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就会和妞妞商量,听取妞妞的想法,在孩子面前真正变成“听话”的家长。
丽文说,有一次,她就没有“听话”,还遭到妞妞的批评了呢!
丽文和朋友小李带着妞妞和小李的女儿芊芊到寿山公园玩。她们沿一条小土路走,两个孩子跑在前面。丽文和小李跟在后面,一边聊天一边看着前面这两个让人幸福的孩子。丽文和小李突然看到,两个孩子坐在地上玩起沙子,可能是修缮公园剩下的一些,妞妞坐在沙堆上往下滑,芊芊也跟着滑。两个妈妈都大声喊“起来”。两个孩子根本不听,还在那样滑,丽文和小李就跑过去,都生气地把孩子拉起来,边拍身上的沙土,边批评她们把衣服弄脏了。两个孩子显得不高兴。
这件事像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一样,丽文说自己转眼间就忘了。过了几个星期后,突然有一天,妞妞批评丽文,说妈妈不好好理解她。妞妞说,她第一次“滑沙堆”,她和芊芊看见了沙堆,觉得往下“滑”肯定很好玩,“滑”了一下,妈妈就在后面叫起来,弄得她们很扫兴。
丽文才想起有这么回事。丽文忙问妞妞:“那你为什么当时不说出你们的想法呢?要是妈妈知道你们是这样想的,肯定不会阻拦了,你们的想法多可爱啊。”妞妞说:“我们心里那样想,可嘴上却一下说不出来。你们说话那么凶,你们要是慢慢地问问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许我们能讲出来。”妞妞接着批评丽文说,当大人的就是经常不动脑筋,瞎指挥小孩,还总是怪小孩不听话。
是啊,在孩子的眼里,“滑沙堆”是开心的事情,是多么趣味横生的一件事啊。
第26节:解开孩子的“心结”
解开孩子的“心结”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父母不要简单地认为前者好,后者不好,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而一定要从孩子的各种表达中,听出孩子的心思;还要想办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丽文说,孩子有时候的想法也很多,家长要是没有耐心问清楚,就会给孩子的心里抹上阴影。有一次,丽文的隔壁两口子吵架,孩子的妈妈气得跑回娘家了,孩子每天都在家哭。妞妞好几次听见隔壁家的孩子哭,就问丽文,孩子为什么哭啊。每次妞妞问时,丽文就说孩子可能想妈妈了吧。
()
一天下午,丽文带着妞妞回家,正好看见隔壁的男邻居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妞妞到家里就哭了,半天不说话就是哭泣着,丽文问了几次,妞妞才一边哭一边说:“毛毛的妈妈不回来了吗?”丽文心想可能是刚才看见隔壁的毛毛和爸爸,而没有看见毛毛的妈妈,可是也用不着哭啊。丽文说,毛毛妈妈过几天就回来了。妞妞还是问,过几天啊。丽文说,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啊,再过一两天吧。妞妞就又问,毛毛妈妈不要毛毛了吗?妞妞的话让丽文摸不着头脑,妞妞看起来又委屈又惶惑。丽文说,怎么不要毛毛了啊,一两天就回来了。
丽文哄了哄妞妞,看着妞妞不哭了。毛毛妈妈过几天就回来了,还会带着毛毛来咱家玩。可妞妞却说,不喜欢毛毛了。丽文很奇怪,妞妞平时和毛毛关系很好啊。丽文就问妞妞:毛毛和你玩得很好啊,为什么不喜欢毛毛了?
妞妞说,他不好,他妈妈不要他了。丽文很奇怪妞妞的想法。在妞妞的眼里,是因为毛毛不好,他妈妈才不要他的。妞妞接着说,我以后再也不骑车了。
丽文又很奇怪,即使不和毛毛玩,和自己的车子有什么关系啊。丽文就问:“你不喜欢车子了吗?”妞妞点点头。“为什么啊?爸爸给你新买的啊。”“和毛毛的一样的,我就不骑。”妞妞很坚决的态度。
第27节:做个“听话”的家长吧
丽文似乎有些明白妞妞的想法了,毛毛的童车和妞妞的一样,连颜色也一样。毛毛妈妈不在家,是和毛毛有关。妞妞觉得,她的车子和毛毛的一样,以后妈妈也会不要她的。丽文抚摸着妞妞的头,安慰妞妞,毛毛的妈妈只是这几天不在家,不关毛毛的事,也不关毛毛车子的事。
在孩子的眼里,一个小小的事物,他都会想到很多。他的世界里也有喜怒哀乐,不要忽视孩子的这些想法。家长们要学会听懂孩子的这些“喜怒哀乐”。假如大人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去认真理解他在说什么,胡乱地哄孩子一气或训两句,孩子的心结解不开,他会有多长时间的苦恼和不安啊。
做个“听话”的家长吧
有一位妈妈给我说,她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她的儿子五岁了,在幼儿园里不怎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只有一个叫蒙蒙的小女孩和他玩,要是蒙蒙哪天不去幼儿园,他就会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一整天不说话,看着其他的小朋友玩。可是回到家,儿子总是喜欢缠着她,让她讲故事。这位妈妈说,你说我累了一天了,哪有劲儿给他讲故事啊,还有那么多家务活要做。我一讲故事,他又要我陪他玩“开车”。
我就问她,你怎么对孩子说的。
这位妈妈说:我还能怎么说啊,我就说妈妈一会儿陪你玩,可是孩子又不肯,腻在我身边,不停地哼哼。我终于忍不住了就总是说:“玩,玩,玩,你就知道玩!你不看妈妈忙成这样!烦不烦人!”她接着说,孩子现在每天抱个小游戏机玩,也不缠着她了,可是叫孩子吃饭,孩子总会说:“你烦不烦人!”
这个孩子学会了妈妈的“话”来反驳妈妈。生活中许多家长类似司空见惯的做法,并不一定正确,背后其实有很多人们看不到的错误。“听话”的问题,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就可看到这是成|人与孩子间的不平等。妈妈们总是说自己多么地爱自己的孩子,可却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其实这在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妈妈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她们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她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妈妈。
做一个“听话”的妈妈绝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对于孩子那些没有礼貌的发号施令,没完没了的交换条件,粗鲁无礼的话语,一句也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听话”与纵容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对待儿童;纵容只是溺爱。“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纵容只能造出一个颐指气使的“小暴君”。家长们并不是不愿平等地对待孩子,而是不容易对自己的权威意识产生警觉,不曾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权威的角色。哲学家弗洛姆批判权威主义伦理学的观点,他指出在所谓的权威伦理学里,服从是最大的善,不服从是最大的恶,要是有反抗就是不可宽恕的罪行。
生活中,我经常看到,一些非常自以为是,也就是偏执的人,我想他的童年中一定有一段较长的必须服从于他人意志的生活,个人的意愿不断受到压抑。这是童年时代的环境给他留下的心理创伤,一生难以完全愈合。很多人把这种偏执又施行于自己的孩子身上,又在孩子身上留下偏执痕迹。哲学家卢梭在著名教育读物《爱弥尔》里认为,当儿童活动的时候,家长不要教孩子怎样地服从人;同时,在家长给孩子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让孩子学会役使人。要让孩子在他的行动和家长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到有自己的自由。
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淀得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第28节:“管”孩子真地很辛苦(1)
这里,我想说,家长和孩子都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对方,都要做“听话”的人。而家长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是局面的开创者——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那么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相信自己少一点,信任孩子多一点
对孩子管制太多、干涉太多,这是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父母打乱了。一个被家长管多管坏的孩子,会在这种权威中由“乖”变成了满身不良习惯的“坏孩子”。这些不良习惯正是束缚孩子的桎梏,他们想摆脱,可却没有能力摆脱。
“管”孩子真地很辛苦
我并不认识Vivian,而是我的朋友讲起了Vivian的事情,让我帮忙解决一些关于孩子的问题。
Vivian长得漂亮,性格很要强,大学读的是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直接申请到加拿大的一所高校继续学习,读了五年成功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很顺利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工作很出色,为人处世都不错,是个追求完美的女人。在爱情观上信奉“宁缺毋滥”,一直寻找到三十四岁才结婚。婚后一年生了个女儿,Vivian和先生对女儿爱得要命。Vivian自认为,自己是个高学历的人,对教育孩子的事更是信心十足,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培养得更加完美。女儿还在襁褓中,Vivian就给女儿读童话书。Vivian知道早期启蒙特别重要,买了很多书来读,把各种书的观点都找出来,准备培养个未来的“女明星”。
为了培养女儿,Vivian把自己的工作辞掉,在家里全心思地教育女儿。女儿的每个英语字母的发音,每一个汉语拼音,她都要拿出最标准的光碟给孩子重复几百遍;她每天用汉语、英语和女儿说话,Vivian说要从小对女儿进行“双语”教学;女儿吃饭,怎么坐,如何使用勺子和筷子,怎样吃饭,Vivian都要认真指导,只要女儿有一点做得不好,Vivian就立即指出来,并告诉女儿应该如何如何做;但是女儿要是哪里做的不符合Vivian的标准,重复犯了四次,就要受到她的批评,如果连续犯错四次以上,Vivian就要让女儿伸出手,打一下手心。女儿每天手被挨打的事总会有,比如牛奶没喝完就玩去了、筷子没有用对、打翻饭碗、见了老师没问好、早上学的单词晚上有几个没记住等等。
朋友去Vivian家里做客,觉得Vivian对女儿那真是叫用心。虽然Vivian在和朋友说话,但朋友能感觉Vivian的心总是在女儿身上放着,不时地告诉女儿一句什么,比如“该喝牛奶了”、“今天的英语句子写了吗”、“别穿那双鞋,这双和你的衣服搭配好看”。朋友感叹说,Vivian很是尽心周全地为着女儿,可不知为什么女儿的表现越来越差。Vivian的女儿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是班里前五名的学生,到小学五六年级毕业时,成了班里表现最不好的学生之一。现在Vivian的女儿已上初二,成绩平平,可性格很内向,不和别人说话,一点也没有Vivian身上的自信。Vivian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呕心沥血教育的女儿,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早知道这样就不用费这么多心血了。
朋友问我:Vivian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听完后说,问题还是出在Vivian身上,改善的方法很简单,恐怕Vivian更是难以做到,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做。我说,这位好强的Vivian,她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管得太细太严。治疗的方法当然是反面,就是“不管”。
“不管?”朋友睁大眼睛,觉得我的话太不可思议了。
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周围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
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
第29节:“管”孩子真地很辛苦(2)
朋友点头说,对对对,是这样,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接着说,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家长总以为教育儿童犹如雕刻,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刻,结果往往家长对自己雕刻出来的“作品”并不满意。作为雕刻者,父母漠视儿童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儿童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们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儿童是有感情的人,家长却看不到自己与孩子之间需要互动,就谈不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Vivian确实很用心,但实际上她的行为更多的是“监管”;这种“监管”只是对孩子进行管制。现在家家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孩子;而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教
育中,所以家长们在孩子一生下来都铆足了劲,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儿童教育是重艺术,而不是重辛苦的活动。只有那些注重教育艺术的人才会把孩子教育好;瞎用功乱用力,只会把事越做越坏。
朋友笑着说,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我说,这些都是家长自己把自己作为特权者。Vivian在女儿面前其实一直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因为只有权威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不间断的管制。而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整天站立着一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孩子当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是经常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满意,这让他感觉很烦。于是他慢慢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虽然很多是以温和的爱的形式出现)。一个被管多管坏的孩子,他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了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我们成|人不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吗?
类似Vivian这样的妈妈很多,都是在辛苦地“管”着孩子。可偏偏就是不愿意用心去理解。这里的“不管”实质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用心“管”才是家长们永不能放弃的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指导。
第30节:为什么不“随她去”
为什么不“随她去”
有年圣诞节,丽文送了妞妞一个MP3,本意是想让妞妞学习学得累了听听音乐,还可以练习英语听力。但妞妞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还经常上网下载流行歌曲,对当时的流行歌手、歌曲了如指掌,每天盯着歌词在学歌,却不听英语。
丽文说,这样学习肯定要分心。如果是在小学,孩子这样我们也不着急,可现在是高中,时间这样珍贵,竞争这样激烈,你要稍懈怠一点,别人就会赶上来。当时妞妞在全年级中排名是三十名左右,潜力还是很大的。丽文和先生有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