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乡小农民-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个小时后,车队就一路风驰电掣一般的赶到了出事地点。很快就接上了在路边翘首期盼的王倩和王晗,不仅如此,来接人的六辆车每辆都多装上了几个,弄得那辆四十座的满载大客人一下子就剩下了十来个人。
而这时一辆救援车和一辆客车司机找来的转移人员的客车也慢慢地停到了这辆倒霉的汽车旁边。
等将那些搭车的人送到县汽车站之后,王勇和胖子才开着车一路疾驶向家里。家里的老人长辈们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了,不停地催问着,恨不得自己亲自过来看看。这也能看出老王家对这两个丫头的重视啊!如果是王勇估计也就是一个电话就完事了,绝不会这么心急火燎的一个劲的催。
在一个个电话的催促下。王勇和胖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半山村王勇家里。二爷二奶已经等不急了,跑到门口不停地张望,等到四个丫头下车一人两个倒是分得清楚明白。
在四个丫头的搀扶下。二爷二奶趾高气昂,老脸都笑开了花的径直回了屋。
留下三个大男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满车的大包小包。不知道这俩丫头怎么弄到车站上车的,这么多的东西这托运费得要多少钱啊!
“看啥?搬吧!”王勇对着大眼瞪小眼地的三人说道。
三人跟个狗似的忙活半天将两辆车的大包小包搬到了屋里。这时王晗和王倩两人显摆的机会到了。不停地将一件件礼物送给大家。
二爷二奶还有张叔一人一个平板电脑,按二爷的说法就是“怎么又是大苹果啊!”
干爹和大伯都是一人两瓶二锅头特酿。据说是跑人家酒厂自己灌得。干妈和大妈则是一人一套化妆品。
之后就没了,让王勇睁大眼睛看了半天之后本来想着这两丫头能送自己什么的,傻眼了。没啦!真的没了?没自己的份!这心啊!哇凉哇凉的呀!
诶呀!对了!油锅还烧着呢!干妈大叫一声。立刻就让一群人手忙脚乱地忙活起来。有赶忙去厨房看油锅的,有急着端包好的油子糕的。等等,也许有人要问一声,这油子糕是什么东西?且听王勇给你详细道来。
这是本地农村过年时节必须要吃的一种食物,就跟大年三十要吃饺子一样,过年期间炸油子糕,那已经成了北方农民千百年来不变的一项传统。
油子糕又叫油炸糕,是一种用粘songmi(就是粘高粱磨成米)或者糯米粉和面包上馅料,一般都是豆馅的,有点像是城里的那种糯米团,麻团那样放进油锅里炸制成熟的一种吃食。
酥脆的外皮,软糯的的里层,加上甜甜的红豆馅,那咬一口,既有最外层那脆脆地的口感,在里一层就是软糯的另一层外皮,接着就是那红红的红豆馅料。
弄成了豆沙的馅料那叫一个甜啊!吃一口,甜到心里去了都!
小时候这种油炸食品那可是相当的受欢迎,因为这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平时可没有人家舍得做这种费油的很的吃食。一般都是一下炸很多,之后再吃的话,只要上锅蒸一下就可以了。一般都可以吃上整个正月。
不过这时候的油炸糕可不是刚炸的那种很脆的,而是热过之后变成了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最关键的是没有那么油腻了。尤其是配上一碗酸菜粉丝,那感觉,让人无法相信啊!
每次每家炸了油炸糕之后都会送一些给关系近的亲戚朋友们。使得它成了农村里在过年期间拉近邻里亲戚关系的一道社交美食。只是现在这道美食不再是人人喜欢的了,不过这道社交美食却继续的发挥着它社交的作用。
虽然有好多人都不喜欢吃这种粘食了,不过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有人炸油炸糕的习惯却并未改变。先炸的送一些给没炸的或者后炸的。或者出嫁和结婚单过的儿女们炸一些送给自己的父母,表示一下对父母的爱心。
这道美食在北方已经不仅仅是一道食物那么简单了,它是一种传统,一种关爱,一种亲情,一种友情。一种让人无法割舍的代表了传承的具有丰富意义的文化。
“哎呀!今天炸油炸糕啊!那我可得多吃点!”胖子自来熟地厚着脸皮说道。
“哎!好像没人留你吃饭吧!你怎么还没走呢?”大伟丝毫不留情面地逗着胖子。
“滚你!这又不是你家里,用的着你做主吗?”胖子很是不忿地嘟囔道。
“就是,大伟啊!你就别逗胖子了。你们今天都留在这吃饭,谁也不许走,听到没有?”二奶满脸笑容地说道。
“哼!”胖子和大伟两人互相瞪了一眼扭过头去,不理会儿对方。
“成啦!别闹了!多大个人啦!还跟个孩子似的!走,咱们先放几个二踢脚去!”王勇劝说之后提议道。
放炮竹对于男孩说那绝对是一个永远玩不厌的,憧憬到永远的事。不管是刚会走的三岁孩子还是七老八十的老人,放炮竹那都是过年时节的最爱。就像是二爷。都八十多奔九十的人啦,听到放炮竹那还会径直往跟前凑呢。
“那你们可要赶紧,我这第一锅的油炸糕可是都已经出锅了。”张叔看着这些兴致勃勃地小年轻,老小孩们说道。
“真的?那你们去放吧。我先吃两个油炸糕再说。”胖子听到油炸糕出锅了立马变节。
“来啦!油炸糕好啦!”王倩和王晗俩丫头勤快地各自端着一盘油炸糕进了客厅。
“哎呀!这玩意刚炸出来热,别烫到你们这细皮嫩肉的。赶紧给我,我帮你们端。”胖子殷勤地抢着去端盘子。
盘子刚放到桌上,这死胖子就抓起一个热乎乎新鲜出炉的油炸糕放进嘴里。烫的龇牙咧嘴的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和嘴里的油炸糕。惹得王勇和大伟都不由的怀疑。这油炸糕有那么好吃么?
“尝尝?”王勇和大伟这两人同时的跟心有灵犀似的问了一句。互相打一个眼色,两人立刻就很有默契地各自端起一盘油炸糕,转身就走。
“哎!你们俩干妈?做人不能这么无耻吧!哎!给我留两个啊!王勇我可是客人。有你这么待客的吗?”
“也没你这么做客人的啊!”都没用王勇开口。从小配合惯了的大伟直接就回了过去。
“行啦!你们三小子别闹了!咱今天包的多,够你们吃的!”二爷对胖子很欣赏,真不知道这个厚脸皮的家伙怎么把二爷给收买了,这不又开始帮腔了。
正说着呢,王静和媛媛又各自端出了一盘炸好的油炸糕。这回不用抢了,三个大男人一人端着一盘油炸糕吃的那叫一个欢啊!
这吃东西绝对就是抢着吃才香!平时,要让王勇自己吃的话撑死也就是两个,可是现在,王勇已经吃了四个小孩拳头大小的油炸糕了,还没停住嘴呢!
“行啦?少吃点吧!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像你们这么吃啊!”干爹看不过去,开口劝道。
这个时候,王勇和大伟都感觉很是肚胀,再看看手里端着的盘子。这是自己吃的吗?自己怎么这么能吃了?尤其是作为厨师的大伟,平时对于这种科学证明不是很健康的油炸食品可是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的!
刚看了今年春晚的小品,里面一句话让房子感慨万分。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有家!可是有几个女孩和丈母娘能这么做呀!没房子,你自己完蛋去吧!还想娶媳妇?做梦呢您吧!房子刚供上一套房,这没买车呢,都找不到媳妇儿,怎一个惨子了得啊!(未完待续。。)
第一一九章春节到(一)扫墓
ps: 十分感谢丫文的月票和10000打赏,房子受宠若惊啊!
也谢谢小口袋同学1888的打赏,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在轰隆隆的二踢脚的爆炸声中,中华大地上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到来了。
如今在城里,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得年味似乎都淡了不少。可是在农村,如果不放鞭炮那还叫什么过年!
听听那轰隆隆响个不停的各种炮竹响成了一片,将人们积累了一年的所有的负面情绪统统都随着这震耳欲聋的炸响烟消云散。连小孩都知道,过年了!过大年了!
二踢脚此起彼伏,鞭炮响起来就没个停的时候,你方唱罢我登场,“啪啪”的响起个没完,这个还没响完,那边又接着响起来。偶尔还有一颗颗礼花弹在高高的天空中炸响,绽放出一朵绚丽地花朵,炸出点点繁星,点亮一片天空。
别管你再困再能睡,到了这天早起五六点钟那你也必须的醒了!想睡也睡不着呀!
不仅是爆竹的声声震撼,这一天还有一项在春节期间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在太阳升起之前要祭祖,要给去世的亲人们去坟地里烧纸扫墓。
不仅是烧纸,按照习俗还要弄一壶酒,放几根二踢脚。现在生活好了,人们都不缺这几个炮竹钱,不少人家都要在祭祖的时候放上几挂鞭炮,几个礼花什么的,让逝去的先人跟着自己一起过个好年。祈求自家先人保佑自己一家来年生活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不过,和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一样,在半山村这片地方。春节扫墓那只能是家里的男人去。而且一般都是年轻的男人、儿孙辈们,起大早给逝去的长辈们烧纸钱,敬杯酒。女人是绝对不能去坟地的,听老人们讲好像是有什么不吉利。
王勇却觉得那是男人心疼女人们。因为祭祖那是要在天亮之前最冷的那一段时间去坟地里,而且坟地一般都是在野外农田里,去那里的路也都是农忙秋收的小路,别说开车,就是骑自行车也是相当不好走的。
尤其是半山村的这种山区,只能步行上山,山风一吹。那叫一个冷啊!等烧完纸回来那绝对是个个手脚冰凉,都给你冻麻了!
“王勇?起来了没?”王勇听着有人叫自己,迷迷糊糊的记着今天要去祭祖,赶紧起来穿好衣服往外走。
“还没睡醒呢?走了,这都有点晚了!”
“呀!你啥时候回来的?”王勇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王强和王刚,很是吃了一惊。昨天晚上被王倩拉着放了半个多小时的烟花炮竹之后就睡觉了,那时也没听说这俩个家伙儿过来了啊!
“别墨迹了!以前都是我和王亮去,今年可是队伍壮大了不少啊!是不是?亮?”王强作为这一辈的老大,春节烧纸这事绝对是少不了的!不管工作多忙。每年今天的早上他也要到家里领头干这个很庄重的事情。
“可不是,自从我哥大学毕业之后可就从来没参加过了,每次都是我跟大哥去。今年你们都回来参加,就以你为主了!烧纸钱的事就交给你了。”刚回来俩天的王亮附和着王强说道。
“行啦!别废话了。赶紧的吧!一会儿就天亮了!”王刚重来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因此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催促着。
“走啦!王亮去拿纸钱,我去拿爆竹。你们俩带着手电这就走!”王勇起的晚了,赶紧岔开话。
“行了吧!我们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了,赶紧的走吧!“王强作为大哥。毫不留情的戳破王勇的幌子。
四兄弟,各自拿着祭拜的东西和一把铁锹就出了家门往后山自家的坟地走去。路上不时的碰到村里同样去上坟烧纸的人们,彼此打个招呼或同行一段时间或者立马就分到扬镳,各奔东西。
哥四个一路辛苦地打着手电爬到屋后的半山腰坟地,这里埋着王家的先人们包括王勇的爷爷奶奶和父母。那些祖宗的坟墓几乎都已经在平坟回田的时候被填平了。坟包根本就找不到了,只能在大概的位置烧些纸钱,念叨几声。只有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四个坟包显眼的堆在那里,于青山为伴,一起守护着这山,这村子,还有村子里的亲人们。
一路磕磕碰碰的,哥四个小心翼翼地走了快大半个小时,总算安全的到了位于半山腰的自家坟地。王强这个带头大哥立马开始分配着三个弟弟各行其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天边已经泛白了,快没时间了。
王勇点火烧纸,王亮和王刚放炮,王强自己则是要在王勇点燃纸钱之后,将带来的酒壶中的酒洒到坟地周围,这事给去世的亲人敬酒。之后再一起圆圆坟,给坟堆填填图,这祭祖就算是结束了。
王勇掏出打火机,点燃了用很粗糙的草纸剪成的纸钱。以前这些纸钱都是人们自己买纸自己做的。用一张五十或者一百的真钱做模子,在纸上比划完整张纸。还有用剪刀剪得纸钱,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电影里见到的那种圆形中间有图形的的纸钱。不过本地是不拆开的,都是一大整张的。
不过经济发展起来,大家的生活好转之后,这些东西都是直接买成品。一般都是十块钱就能买上五小捆,还要搭上一沓印刷的冥币,这可是一亿元一张的超级大票!
今年的烧纸还是大妈准备的,四个亲人每人一大捆,四十块钱。钱不多,却是代表了活在世上的人对于这些去世的亲人的哀思和悼念。
王勇依次点燃了四堆纸钱,王强紧接着挨个的洒酒。一般来说这酒壶里的都是普通的水,而不是真的酒。这就是表达一个意思而已,不过今年王勇昨晚上睡觉前就告诉干妈酒壶里全部灌得都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陈年贡酒。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过的好了,几瓶酒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很多人家都开始使用真的酒来祭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灌上水只是做个样子。当然也有许多人不在有春节祭拜这一说,他们连春节都是在外面过。根本就不会来。
今年,王勇在有了那次奇遇之后,可以说生活是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接触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人和事,比如张凯一家,如果没有这次奇遇,估计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儿,不论是二爷还是小叔都不会愿意让自己接触这些在常人眼里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
”轰,轰,轰”二踢脚在天空中不断地炸出一朵朵火花,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声中远远地应和着。一千头的鞭炮已经点燃。就“噼里啪啦”的迫不及待地响起来,声音震耳欲聋,在满天繁星地注视下远远地传播开去,放佛远远地传到了地底,使得去世的亲人们都从沉睡中醒来,和大家一起过大年!
在纸钱烧着后跳动的火焰和红光中,映红了脸庞的的哥四个,都开口念叨或者在心里默念着自己的愿望,希望逝去的亲人们能保佑自己。保佑自己实现许下的愿望。
之后,每个人都开始给坟填几锹土。这叫圆坟,一般只在清明进行,不过现在不少人都是外出打工上学。清明清明一定能回得来,所以很多人都是改在春节来圆坟,给自己的亲人们好好修修“房子”!
这项传统在中国各地都有举行,并且各地风俗不同。不过 都是表达了一种对逝去的先人的追忆和怀念,还有感恩!由此可见,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今人对先人表达情感,心愿、意志,激励后人继往前行,慎终追远,凝聚家族亲情,传承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发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古时候,这项传统已经随着中国文化一种传入各邻国。在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周边国家,都有春节祭祖的习惯,而且像韩国,这种祭祖的仪式比很多国内地地方还要庄重。
一阵清风吹过,掀起阵阵火星和灰烬,扬起到半空。打着旋的飞舞着久久不落,似乎在欢快地舞蹈着,欢庆着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哎呀!好几年没看到这个场面了。今年的烧的纸钱肯定是他们都收到了!”王亮在一边很兴奋地说着,却是让从来没经过这个场景的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