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源帝国-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知道这十五家造船厂的地皮很多,但是否真的能满足我们环亚的需要?虽然我们环亚船业,也不是一定要超越江南造船厂那样的巨无霸。但未来我们环亚主打船只,应该是至少万吨级的货轮,二十年后,甚至不排除我们公司会上三十万吨级货船的项目。”刘东说到。
  “三十万吨级货船?国内能弄出来么?”听到刘东说这话,饶是知道刘东志向远大的张亚平,一时间也难以平静。
  如果不了解国内的造船历史,可能不会对于这个数字那么敏感,但在刘东还没到闽省分部值钱,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就没少过。自然,对环亚船业关注,他肯定不能漏掉国内现有的造船实力。
  虽然在华夏,曾经有很长一段历史,华夏的船都是最棒的,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过红海。这样的奇迹,足以让人自豪。但真正明白华夏船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虽然郑和下西洋名气大,大福船让人津津乐道。
  但实际上,明朝的造船能力,在华夏历史当中,并不能算是很强。因为明朝的造船能力,也不过是在捡元朝的漏。当年元朝远征日本,如果没有该死的台风,现如今也基本上没有日本什么事儿了。
  如果有人说元朝的船很牛叉,那也的确是事实。可实际上,元朝的船也不是最牛叉的,因为元朝的船业,也是在捡宋朝的漏。你想想,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连铁都不怎么造得出来,要靠他们自己把船业发展到那样的程度,这纯粹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华夏的船就能去很多地方,虽然没有多少明确的史料可以证明宋朝的船能开到红海那边去,但根据考古方面的资料,红海那边也不是没有宋代的沉船。
  可以说,在欧洲那边还没有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华夏的船业在世界都是顶尖的。就算大航海开始的时候,也不见得比华夏船业牛叉。
  但自从欧洲开始大航海以后,华夏又实行禁海政策。慢慢的,华夏的船业就像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等康熙把台湾给打下来以后,华夏的船业算是彻底的死了。再之后,那就是一片黯淡,直到现在,华夏的船业依旧没有恢复元气。
  而这个时候,刘东老板却一张嘴就是造三十万吨级的货轮,这对于张亚平来说,都觉得老板是在天方夜谭。三十万吨级的货轮技术含量,肯定没有那些万吨级的军舰技术含量高,但好歹也是三十万吨级别的,单单这个级别,就能压死任何一片人。
  老板开始的时候,还说没有想过和江南造船厂这些大型国企造船厂别苗头。但听到刘东说要建三十万吨级的货轮以后,张亚平觉得,老板哪里是不和江南造船厂争雄啊,这完全是没把江南造船厂看在眼里啊。别说三十万吨级的货船,就算是十万吨级的货船,张亚平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江南造船厂有这样大的魄力。
  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能建造这样的大型货船的船厂也不能算多,甚至仅仅只有寥寥几家。虽然刘东说是在二十年后,希望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明白造船难度的张亚平知道,就算环亚船业在二十年后能造出这么大的船,那环亚船业也能屹立于世界船业的上游。
  甚至稍微改进一下,环亚船业,都能直接建造大型的军舰。
  听到张亚平带着质疑的口气,刘东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属下挑衅了。因为对于现在的华夏人来说,建造这么大的船,那简直不可思议。别说华夏人,就算是美国人,如果听到刘东这样的言论,那也只会觉得刘东在发疯,不会认为这能成为现实。
  但从后世过来的刘东眼中看来,这样类似于天方夜谭的事情,是真的被华夏人给完成了。二十年的时间,让华夏从仅仅能建造几万吨货轮的实力,一下就跃升到三十万吨,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确是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之后的华夏,的确做出了很多耀眼的成绩,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诋毁和黑暗,但却改变不了本来就创造的奇迹。
  “一切皆有可能,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谁能够明白用铁做的东西,都能飞上天?用铁做的船,能够下到水里?但这些不一样被人做到了么?用二十年的时间,把现在基本上等于从零开始的环亚船业,发展到能建造三十万吨货轮的高度,看起来是不可能。但如果我们认真去做,未必不会成为现实。”刘东说到。
  “希望吧,如果真能做到,那我们环亚算是又弄出一个奇迹来。”虽然对这事儿不是那么看好,但做为下属,肯定不能直接反驳老板的意见。
  听出了张亚平口气上的敷衍,刘东笑了笑,没有接着说这个话题,而是开始说到他对环亚船业的规划:“现在的环亚船业,能用的就是那些地皮和现有的熟练工人,但这些东西都需要改造。而改造也需要花费时间,单靠国内的力量,很难把高度提高,毕竟,国内的造船水平,本就不怎么高,就算把国内的经验全都学完了,那离着世界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环亚有时间,我们可以慢慢的把这个差距拉进,但问题是我们环亚船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就需要走捷径,直接学习国际先进水平。这点,就需要我们去国外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我决定在环亚船业兼并改造建设的同时,让那些熟练工人们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能够尽快的让环亚船业,形成战斗力。我们虽然规划很大,但规划再大,也需要地基的支持。所以我们环亚船业最开始建造的,肯定不会是那些万吨级,十万吨级,三十万吨级那样的庞然大物。如果真那么做,就算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是白费,中间缺失那么多的经验积累,并不是仅仅依靠钱就能解决的。
  那些庞然大物一时半会儿我们弄不出来,但我们可以先把他们原有的技术经验给吸收,不是有人建造过三千吨的货船么?那我们就先从三千吨货船开始,如果三千吨货船现在也没有实力建造,那我们就建造两千吨,甚至一千吨。反正无论如何,先要把大家的手艺给弄回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之后的事情。”
  听到刘东并不是一下就好高骛远的弄什么五千吨货船,八千吨货船,张亚平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老板把目标定得太高,让现有的技术力量做不出来,那样即便是最后能弄出成果来,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这事情就好像学习一样,本来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人,却有人把小学六年级的知识拿给他学习,中间缺失了四年级和五年级,虽然最终可能这个三年级的人,能够把六年级的知识给吃透,但这其中花费的心力,绝对要比循序渐进的要多很多。


 第四百六十九章 循序渐进

  (这是蒹葭这本书第二次大封推了,很多话想要说,但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阅读感观,所以更多的话,蒹葭会放到二封感言里面去。现在,蒹葭就求大家,给个订阅吧。)
  虽然很多事情,是有拔苗助长的可能,但想要这被拔的苗能够健康成长,那付出的代价,绝对要比循序渐进多太多。环亚船业现在虽然着急,但也没有急到必须要硬生生的把水平拔高的程度。
  毕竟,环亚虽然实力雄厚,但现如今开始发展的实业当中,不仅仅只有一个环亚船业,还有其他好几个二级公司。如果个个都要拔苗助长,那以环亚现在的底蕴来看,还真不太够资格。因为刘东当初选择的行业,虽然每一个行业的前途都很远大,至少都有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时间,但这些行业需要投入的资源也比较多,都能算得上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
  而这么一来,即便刘东截了日本人和美国人的胡,想要方方面面都照顾周到,也不是那么容易。分摊下来,虽然环亚船业能够得到的资源绝对不是内地绝大多数国企造船厂能比的,但相比起国际上那些船业巨头,也不是那么显眼。
  既然不能一下子就冲到最高点,那么刘东也就没有立马把环亚船业发展成为巨无霸的想法,因为那样做,不符合利益。做为一个商人,要懂得取舍,如何在平衡当中,把自己的企业发展上去,这才是王道,要是不懂得取舍,不明白利害,那企业想要成长起来,也不容易。
  现在的环亚船业,可以说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所谓的基础,其实算不上什么,生产设备什么的,需要重新购买,就连那些熟练工人,都还需要再次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环亚船业最需要做的,并不是立马攻坚大船难题,而是恢复自身原有的能力。
  就拿收购的那几家中型造船厂来说,他们曾经是造过几千吨的货船,但那样的货船,拿到现在来,已经落伍了。那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老技术,过度到新技术上面来。以前最多能造五千吨,那么环亚船业短时间的目标就是造出新的五千吨。只有追平了老记录,才能开创新记录,而不是连老技术都不追平,直接就上更大的项目,那样多少会让人措手不及。
  这个时候,刘东的观念和张亚平的观念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张亚平听完刘东的话以后,就开口说到:“老板你这个想法,其实和环亚船业的实际情况是很符合的。我们环亚船业,现如今并不需要立马就上太大的项目,先把技术水平提高到国际中型造船厂水平,我们公司就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嗯,我们不能被冲昏头脑。虽然环亚肯定是会支持环亚船业的健康发展,但这支持力度,也是有一定上限的。如果环亚船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想要靠着总公司来输血,想要发展起来,那会非常艰难。环亚船业最好的发展路子,其实就是一边依靠总公司输血,一边也要恢复自身的造血能力。”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说造血能力,张亚平苦笑到:“造血能力?不是我说丧气话,环亚船业至少在九零年以前,都不会有什么造血能力。在这之后,如果老板你能找来造船行业当中的核心力量,我们在短时间之内,还有希望。”
  实际上,那些造船厂的底子,也并不是像张亚平说得那样一无是处,要说造点小渔船什么的,或者是几百吨的河船,以现在的技术力量,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张亚平知道,这些渔船河船一类的东西,像刘东这样的大老板是肯定看不上眼的。与其造那些没有多少钱赚的小东西,还不如一门心思的把现有的实力提高,憋他几年,然后再出山就能造几千吨的船,为了一点小利益丢失大头,那绝对不是刘东的风格。正是因为张亚平了解刘东的想法,所以他才说在九零年之前,环亚渔业想要获得造血能力,基本上很难。
  “没关系,虽然现在时间有些紧迫,但也并没有紧迫到连磨刀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我们不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算再造十年的小渔船,还有那些几百吨的小玩意,都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环亚船业,可不能把目光放得太过短浅了。”刘东开口说到。
  “对了,老板,你给我们环亚船业准备的外国技术人员,想要挑选哪个国家的?”张亚平问到。
  张亚平这话,其实也相当的有讲究,要说世界上造船水平最高的国家,也就是那么几个,美国,英国,日本,其他的国家造船能力,比起这三个国家来说,还要差一大截。至于华夏本土,那就只有呵呵呵了。
  要说刘东对于日本人的感观,那绝对算不上好,刘家的老爷子当年也是抗战战场上走过来的,虽然他也能算是后勤人员,不会直接到一线的作战部队里面去和小鬼子拼命。但那个年月,对于小鬼子来说,又有什么前线和后方的区别?
  一个小队的鬼子,就能大摇大摆的到处晃,甚至深入根据地,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那样的情况下,刘老爷子即便是在后方弄机器的,也没少和鬼子打交到。这些跑到根据地的地面部队,还并不是最为头疼的。
  当年刘老爷子最头疼的就是那些飞机,大家都知道,当年我军对于飞机这玩意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少压制的手段,就算日本的侦察机,都敢大摇大摆的低空飞行,拿飞机上的机枪扫射。如果遇到轰炸机,那基本上只有求神拜佛。老爷子当年的机器,至少被炸掉了五六批,甚至老爷子自己,最危险的一次也差点被炸弹弄塌的房子给埋掉。这样的情况下,刘家的人能对日本人有什么好脸色才怪了。
  但即便是刘东很不爽日本人,在有些时候,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因为日本人也很能创造奇迹,尤其是在造船行业当中。想当年,在一战的时候,日本人的造船能力,也不能说是多强,顶多比当时的华夏好那么一些,但也不会好太多。他们的军用主力舰队,很多船只都是英国人给他们造的。
  可仅仅几十年的功夫,到现如今,日本人的造船行业,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当年的英国老师,现在被日本人的船业挤得喘不过气来。记得后世刘东看过一篇关于日本人造船行业的报告,这个报告上面指出,如果不是有很多限制,日本人的船业,起码能占据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份额。
  这可是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份额啊!就连美国人都只有仰望的份。但即便是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日本人在船业上面,依旧能影响到全世界百分之六十的份额,虽然这百分之六十的份额当中,真正由日本人全权建造的并不会有太多,但船上的各种零件,基本上都离不开日本人的产品。在华夏Made…in…China还没有在全世界流行起来的现在,在世界主流用品上,流行的都是MadeinJapan。而这个流行的东西,可不仅仅限于日本的船舶制造行业。
  日本人在造船行业当中的实力,不可谓不强大,但正是因为太过强大的缘故,日本人的心思也比较多。如果刘东想要引进日本人的制造技术,那么绝对会受到日本人的某种限制。这绝对不是刘东的凭空臆想,而是事实。
  当年宝钢,就是被日本人给坑了一笔,不但如此,以后在钢铁行业当中,日本人还会坑更多的东西。这也就是刘东为什么在环亚根基都还没有牢固的时候,就把环亚特钢给弄了出来,并且还弄出一个环亚矿业。
  虽然这其中,刘东是有着赚钱的心思,但未尝没有想要打破日本人囚牢的目的。只有把钢铁厂和原矿地给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者说是掌握一部分,日本人在钢铁行业当中,给予环亚的钳制才会变得最小。
  而环亚船业也有同样的危险,因为日本人隔着华夏实在是太近,他们想要动用什么手段,实在很简单。如果刘东贸贸然的就引进日本人的技术,先期可能会变的很快,但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日本本土船舶制造行业后。刘东有一百个理由相信,日本人会对环亚船业动一些手脚。
  而到了那个时候,环亚船业因为引进的是日本人的技术,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那环亚船业的发展潜力,就会变得很有限,除非准备完全成为日本人垄断的公司,那么环亚船业日本人是宁愿他废掉,也不宁愿环亚船业能够继续发展。如果刘东吃了这样的闷亏,那是哭都哭不出来。
  刘东的脑子很清醒,虽然在八五年的时候,他就能在日本人的身上割上那么一刀,并且再过几年,刘东又能在日本人身上割一刀。看起来刘东是把日本人压制得不行,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但刘东却清楚明白,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他的能力造成的,如果没有大势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