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鲜卑帝国-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份参政,固辞侍中、尚书、卫将军、录尚书事等职,请求外任,强调说:“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最后接替去世的郗鉴出镇京口去了,褚裒果然皮里春秋,极有见识的主儿,远离是非之地,自褚裒后东晋再无外戚专权之祸。
  江州刺史庾冰、荆州刺史庾翼又先后死去,一个名叫桓温的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进入东晋权臣的行列。公元345年,晋穆帝永和元年秋,桓温接替庾翼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公元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六月,桓温一边上书朝廷北伐中原,一边率荆州兵出屯安陆,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拱手让出寿春投降。晋廷忌惮桓温,不肯让他总督兵马,押下他的奏疏不回,任命褚裒为征讨大都督,发兵三万自彭城(在今徐州)北进。
   
                  
第十六章 杀胡令 2
  桓温几次上表北伐都被朝廷留中不发,东晋朝廷为何对桓温如此忌惮呢?桓温又是何许样的人物呢?
  桓温,字元子,桓彝之子,桓温出生未满周年被桓彝好友温峤见到,温峤善相人,一见之下惊奇道:“此儿有奇骨,快让我听听他的声音。”等听到桓温的哭声,温峤赞道:“真英物也!”桓彝非常高兴,夸奖自家孩子谁不开心,何况此话出自名士温峤,即如此干脆起名字就叫“桓温”!
  苏峻之乱中桓彝起兵讨贼,为韩晃、江播所败,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城破遇害。晋廷平乱之后,将苏峻碎尸万段,余众不究。年仅十五岁的桓温枕戈泣血,发誓为父报仇。三年后,江播死去,江彪等三个儿子居丧,害怕桓温寻仇各藏兵刃防范,桓温诡称吊宾进入江府手刃江彪,连同他的两个弟弟一并杀死。
  桓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痣)。名士刘惔对人称赞说:“(桓)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眼睛像紫石英那样棱角分明紫气流动,胡须像刺猬刺那样坚硬,)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由于士族名流的交口赞誉,加上忠臣遗孤,桓温被选为驸马,尚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父爵万宁男,进入仕途。一路平步青云,二十三岁做到琅琊太守,累迁徐州刺史,三十一岁总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两年后,年仅两岁的穆帝司马聃在褚太后的怀里登基称帝,力主北伐的庾翼去世后,常年都督荆州的庾氏青黄不接,其子不为朝臣看重,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力主桓温都督荆州,同年八月,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都督荆梁司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地富民强,财政收入为天下之半,素为东晋之重镇,桓温以荆州之地为根本,大力发展桓家势力,组建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为日后北伐中原和操纵朝廷大权打下基础。桓温少年得志,身居高位,但他深深懂得没有功绩、没有声望不会得到天下人真正的认同。若想得到如日中天的威名只有北伐中原一条路。
  公元346年十一月,刚刚接手荆州一年零三个月桓温将北伐的矛头指向益州(四川)的成国。成国建立于公元306年,由巴氐人李特之子李雄所建,十六国之一,李雄称帝后,因诸子不合其心意,竟弃用他的十个儿子,任命侄子李班为太子,他的这一决定为成国的危机埋下伏笔。李雄死后,诸子杀掉李班争位,最后李雄第四个儿子李期胜出称帝,兄弟互斗给了李雄堂弟李寿一个机会,他逼死李期登上帝位。李寿称帝前期尚能有所作为,到后来学习石虎大修宫殿,滥用民力劳民伤财,成国元气大伤。李寿好的不学,一个石虎有什么好学?他死后其子李势继位,李势色鬼一个,史书载:“(李)势既骄吝,而性爱财色,常杀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国事。性多忌害,诛残大臣,刑狱滥加,人怀危惧。”百官士民人心惶乱,加上益州土箸人的反抗闹事,成国处在乱事之秋,桓温第一个拿它试刀也就不足为奇了。
  桓温上表朝廷西征,大臣们认为蜀道险远,荆州兵少难以取胜,刘惔说你们不必担忧桓温不能灭蜀,他这个人善于赌博,没有把握,他是不会下大赌注的,你们还是考虑一下灭蜀后桓温坐大的事吧!朝廷将桓温的表章留中不发,桓温也不等,仅率舟师一万入川。晋军逆流而上,三战三捷,逼降李势,成国皇帝李势低下头来,不仅把妹妹送给桓温,在桓温面前竟然低声下气地自称“略阳李势。”也算个识趣的人,凭着和桓温的姻亲,被封为归义侯,过了十四年正常人的日子,亡国之君,他算是个好命的。
  桓温灭蜀之后,声威大震,不过他远没有满足,见石虎死掉,认为北伐时机已到,再次上表朝廷请旨北征。这一次东晋小朝廷再也不敢给他机会了,功高不赏那还了得,可是不思进取势必受到天下人的谴责,朝廷任命褚裒北伐。
  北伐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之上北方士民降者日以千数。东晋朝野上下沾沾自喜,认为中原光复指日可待。只有光禄大夫蔡谟独独不以为然,他的回答别具匠心,颇有深度,一语道出江左的东晋政权为何不能重新统一中原的根本原因,他对人说:“胡灭诚为大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是这么个意思,“胡人被消灭确实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恐怕这更给朝廷带来忧患。”听的人不明白就问他,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蔡谟答道:“夫能顺天乘时济群生于艰难者,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也,自余则莫若度德量力。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才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殚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这段话翻译过来,如下:“能够顺应天意、掌握时机把百姓从艰难困苦中拯救出来的事业,如果不是最杰出的圣人和英雄是不能承担的。不如老老实实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与力量。反观如今讨伐赵国之事,恐怕不是当今的贤达之辈就能办成的。结果只能步步为营,分兵攻守,这是以劳民伤财为代价来炫耀个人的志向。最后会因为才能和见识粗陋平庸,难以遂心,财力耗尽,智慧和勇气全都变得窘困,怎么能不给朝廷带来忧患呢!”
   
                  
第十六章 杀胡令 3
  我之所以一字不差的摘录和翻译蔡谟的话,是因为他的话解答了不管祖逖也好、桓温也罢,还是后来的谢安、谢玄叔侄,乃至刘裕、刘义隆、萧衍,甚至南宋的岳飞、南明的史可法之所以不能收复中原的原因。他说济苍生成大事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上圣与英雄指谁呢?看字面理解好像是指北伐诸将,其实在封建社会自他口中说出,必然是指皇帝无疑,在那个时代谁又敢称上圣呢?孔子被尊为圣人,也是在他死后,生的时候谁敢超越天子?英雄则是指杰出的大臣。蔡谟否定当时的时贤,实际上他是否定了当时的君主。东晋一朝没出一个圣君,也就谈不上北伐大业,有英雄可不可以呢?也不可。北伐为公,事成则功高震主,皇帝不答应,聪明人转而为私,炫耀一下个人的志向,心存私心也就不可能成就大业。所以蔡谟断言,北伐非但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东晋朝廷带来忧患。
  事实如其所料,当时尚还心存豪气的桓温受朝廷掣肘不能一展抱负,为私的褚裒庸才一个,与李农激战于代陂,晋军大败退守广陵,褚裒上表请求自贬,朝廷不准。等他回到京口听到四面哭声,左右对他说那是代陂战死将士家属时,褚裒惭愤发疾而卒。此人虽是庸才尚有羞愧之心,比那些无耻之徒强上百倍,他便是为名所累,一心名垂青史,早早的害了性命。事实证明蔡谟说的对,干事业要度德量力而为。
  南境稍稍平稳,赵国内乱又起,石遵放弃诺言,立自己的亲子石衍为太子,引起冉闵的不满,为拉拢禁军将士,冉闵上表请求把他们全部封侯。石遵没有识破冉闵的用心,并未一概赐封,引起禁军将士的愤怒。
  后赵的一些大臣看出冉闵的野心,劝石遵削掉兵权然后杀死他。石遵密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入内宫,和郑太后一道商议除掉冉闵。石鉴等人都说:“应当如此!”只有郑太后反对:“当初在李城起兵时,如果没有石闵,岂能有今天?石闵有点居功自傲,应当对他有所宽纵,怎么能急急忙忙把他杀掉呢?”两面三刀的石鉴表面同意杀冉闵,暗中却派人把这一消息告诉冉闵。冉闵闻讯大怒,胁迫李农带甲士三千在琨华殿杀死石遵。石遵临死之前问道:“造反的人是谁?”甲士道:“义阳王石鉴当立。”石遵叹道:“我尚如此,石鉴能几时?”石遵登极总共一百八十三天。
  石鉴不是傻瓜,一面封赏冉闵和李农,一面夜召二人入琨华殿,暗中派石苞等人埋伏死士趁着夜色诛杀他们。不想石苞等人不是冉闵的对手,石鉴见风使舵下令将石苞斩首灭口。这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大动乱就此拉开序幕。
  新兴王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的羌兵联合,移檄中外,共诛冉闵和李农。邺城中的羯族将领孙伏都、刘铢率三千名羯士挟持皇帝石鉴伏兵于皇宫欲杀冉闵,为冉闵所知,两军大战,羯兵兵败退守凤阳门,冉闵与李农率兵捣毁金明门杀入。石鉴一开始扇动孙、刘杀冉闵,眼见冉闵再度得势,忙打开凤阳门,对冉闵说“刘伏都谋反,卿速讨之。”皇帝反水,羯兵大败,自凤阳门到琨华殿双方将士横尸相枕、流血成河,冉闵杀掉孙伏都和刘铢,红着眼睛下令道:“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冉闵为不断的兵变震惊,下了一道类似今天不准民间拥有武器的禁令,此令一下,引起羯人等胡族的恐慌,因为冉闵毕竟是汉人,在胡汉分治的邺城羯人横行惯的,一旦放下武器,焉有命在?胡族人纷纷逃往外地羯人的控制区,“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冉闵将后赵皇帝石鉴囚禁,面对屡禁不止,潮水般涌向城外的人们,连忙下令说:“近日孙伏都、刘铢谋反,他们的亲信党羽已经全都被杀掉,好人没有一个参与其事。从今天以后,凡是和我同心一致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门不再关闭。”胡汉两帮人泾渭分明,方圆百里之内的汉族人全都蜂拥进城,而匈奴人、羯人等胡人则争相离去,以致挤满了城门。冉闵终于对胡人死心了,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咬牙,一跺脚,冉闵下了一道震惊中外的杀胡令,“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此令一下,汉人杀羯人,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自己亲率六军诛杀胡人,“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对于屯戍边疆的胡人、羯人,冉闵下令,让军队中汉人当将帅的把属下胡人、羯人统统杀掉。以至于长得鼻子高一点、胡须多一点的人,大半都被滥杀而死。中世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到来了,冉闵并非罪魁祸首,实在是前赵后赵错误野蛮的民族政策所致,只是他的杀胡令直接引爆汉族人对匈奴人、羯人积聚将近五十年的愤怒罢了。
   
                  
第十六章 杀胡令 4
  公元350年闰二月,冉闵废掉石鉴,连同石虎的二十八个孙子一起杀掉,尽灭石氏。群臣劝冉闵称帝,冉闵推辞让李农做皇帝,李农哪里敢做,冉闵说:“我们原是晋人,今晋室犹存,请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一个叫做胡睦的人反对,“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大位,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一四海乎!”有人鄙视胡睦,说他推迟了天下统一的时间,认为此时晋朝完全有机会恢复故国。其实正如胡睦所讲,东晋政权已经是中原的汉人大失所望,就算冉闵等,未必等得来晋朝的大军。不过冉闵也没再等,恢复自己以前的冉姓,彻底与羯人决裂,自称皇帝,改元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毕竟是一勇之夫,缺乏政治远见,想称帝也不差一时半会儿,等平定四方再说嘛。他的这一举动完全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不禁胡人恨他入骨,司马氏的东晋朝廷也大为不满。好汉终归是好汉,不搞阴谋诡计,光明正大的与敌人决战沙场,如果让我为两晋南北朝的武将排座次,我一定把冉闵排在诸位好汉的第一位。路见不平一声吼,冲冠一怒拔剑起!这就是好汉!雄图远略,做事深思熟虑,那是英雄不是好汉。面对危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万人之敌,这就是两晋南北朝第一位好汉冉闵。
  请看下集:中土英雄
   
                  
第十七章 中土英雄 1
  冉魏虽然建立,所控制的地区只有首都邺城一座孤城,四面全是敌人,南面石校谙骞问舷时岸卫赵诶柩簦槐泵媸诩街荩俾是既司菔劁芡罚欢驿婵诘恼派颍晃髅娉铝舻亩雾琛G逡簧暮笳缘木樱桓龈鼍莸惆掩俏Ц鎏跋喾隆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汉胡民族冲突达到顶峰,冉闵的汉军与诸胡族展开数次大决战,“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每次征战,冉闵必定身先士卒大振神威。
  冀州石琨抢先发难,在冉闵未称帝之前便带着七万大军向邺城进发,冉闵仅率骑兵一千在邺北冲击石琨的大军,冉闵手持双刃矛,驰骑冲锋,所向披靡,斩首三千级,石琨等大败而逃。
  冉闵称帝后,石祗马上在襄国继后赵皇帝位,获得六夷拥护。同年四月,派石琨率十万大军再次征讨冉闵,张驾度、段勤、刘国、靳豚等各地将领也组成联军向邺城挺进。
  此时的邺城发生一次动乱,冉闵杀害了与他一同起事的李农,看起来,一山真的难容二虎,李农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冉闵的帝位。内乱过后,魏国的实力受到削弱,冉闵只得派遣使者出使江东向东晋朝廷求援,他并未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而是以一名君主的身份求援,且语气强硬,“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东晋自以正朔自居,那里看得起一个妄称天子的两姓家奴,要我救你,我呸!没扁你就算不错!
  东晋朝廷救援冉闵不可能,趁乱夺取中原早已安排上议事日程,褚裒北伐失败后,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接任扬州刺史,假节和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任命投降的苻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黄河以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任命苻洪的儿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黄河以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企图依靠氐人的力量收复中原。苻洪的部将麻秋毒死苻洪,麻秋为苻健所杀,苻健打着晋朝的旗号杀入关中建立前秦帝国。
  冉闵得不到东晋的支援孤军奋战,中原地区的战局向有利于后赵一面发展,偏偏石琨太不争气,先前丢了七万大军,这一次在邯郸又被冉闵的大将王泰打个落花流水,伤亡一万余人,被迫撤军。胜利的天平又倒向了冉魏,公元350年八月,冉闵亲提大军在苍亭(山东阳谷东北)击败后赵各地的联军,斩杀二万八千人,一路追击,追到阴安(河南清丰县)联军全部投降。至此冉魏军力强大,士兵三十余万,旌旗、战鼓绵延一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
  曾在西晋任散骑常侍的隐士辛谧给冉闵上书说“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劝他功成身退归身晋朝,并且绝食而死以示真诚。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