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人生-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不是一件两件,十件八件的,全算上估计少说也在几万件,除了干一些刨坟掘墓的买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完整的宝贝呢。
到时候说什么都会被人怀疑,东西不是生坑不错,但是你能说明来历吗。在境外探险所得,这样的说法一样是说不过去,这些东西差不多可都是历史上属于本国的,即便有龙城张家的大面子在,再加上烧火罐子一头热的关中张家,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按下心思。
京城乃至全国。可不只是这两个张家才算豪门,如果其他的大家族都想对着本来无主的东西分一杯羹的话,团结在一起针对两个张家也是很有可能的。哪怕张辰最终能够让这些东西消失掉,或者以宁琳琅的名义做些手段。最终把这件事解决掉,事件本身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不是能够接受的。
所以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能就这样出现,必须要向洗钱那样,走一个漂白的过程。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张辰之前做过的那样,通过一个声势浩大的所谓捐赠引回,让这些东西可以公示于天下。
说实话,张辰也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到不得了。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前几十世行的好,现在都回报到一起来了。干古玩这一行,如果没有好运气。那可真是受不了,即使你眼力再好,拥有了神奇无比的意念力,那也是丝毫没有作用,运气对于收藏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搞清楚这只四足宣德炉之后。张辰就要关心一下另外的一只炉子了。这只炉子就放在多宝阁的正中间偏下的位置,和整个这只多宝阁上其它所有炉子都不同的,而且这只并不是宣德炉。
确切地说,这只炉子应该放在后边的那只多宝阁上。那也是一只摆放着香炉的多宝阁,上边的每一只香炉都很有特sè。并且没有一只是凡品。以张辰的眼力,一眼看去就能够看的很清楚。工艺高超,用材贵重,大多都是皇家御用的物件。其它的一少部分,也不是普通玩意儿,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有那样的东西,看着应该是一些寺庙和道观里的大德高人或者是名士们所用的器物。
这只炉子本应该是放在那边的,而且那边也不是完全没空间,可是却偏偏放在这只多宝阁上,这就很让人有想法了。
结果宁琳琅手上的宣德炉,再次放回到多宝阁上,把这第二只让人心动的炉子拿起来,吹掉上边的细小灰尘。在张辰拿起来的同时,宁琳琅的双眼再次放出了亮光,就像是在沙漠中行走了好几天的人看见绿洲时候的样子。
这只炉子和这只多宝阁上其它的炉子最大的不同有两点,首先这只路子是带盖的,而且这只炉子的材质也不是铜炉,而是一只实打实的金炉。
炉子的造型很漂亮,垂环型双提耳,炉口平而外侈,颈部以大弯向内收回,炉腹部圆鼓混润,三只短小的象足地段呈如意状。炉身前后各有一条五爪金龙盘旋于云上,炉颈部和炉底圈环绕间隔镶嵌红蓝宝石、珍珠、玛瑙,炉腹的双耳旁分别镶嵌半寸珍珠一枚,三只底足分别镶嵌大颗红宝石一枚。
炉盖略鼓,盖钮以螭龙为造型,形象而生动。炉盖中圈同样是五爪金龙的云龙纹,双龙首尾之间做浮雕如意头装饰,间或镶嵌珠宝近三十枚,盖沿处饰以整圈回形纹。
炉壁约一公分厚,整只炉子连盖高约二十公分,炉身宽达二十五公分还要多,在灯光照shè下整体金光闪耀,龙纹若动若静,端得是巧夺天工的珍品。
宁琳琅在远处的时候,就已经被那只微蓝sè的宣德炉吸引了,完全没有注意到这只。这时候看到了才发现,师兄的观察力的确要高出所有人,不论在眼前有多少的物件,他总是能够把最好的在第一时间都找出来。
宁琳琅见宝欣喜,想要从张辰手里接过来好好欣赏一把,却差点弄得失手掉在地上,这炉子可是纯金打造的,重量超过了二十公斤,若不是宁琳琅长时间修习太极,还有张辰用意念力淬炼身体,这炉子今天怕是就要报销了。
这只炉子明显要比刚刚那只珍稀的宣德炉漂亮许多,单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质,就足以让所有人爱不释手了。宣德炉毕竟只是一只古董香炉,只有在真正懂得文玩的热眼里才有正确的价值,在寻常人等的眼中,不过也就是一件古董而已。
可这只就不一样了,首先它的材质就很吸引人,黄金啊,只要是一个稍微正常的人就知道,黄金是绝对的好东西,且不说炉身和炉盖上还有漂亮的纹饰,以及大量的珠宝镶嵌。而且只要是女xìng,天生就会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亲切感,这也许和与生俱来的母xìng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只宣德炉和金炉之间选择,那结果几乎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就连宁琳琅这种收藏世家出身的,年青一代的佼佼者,都一样不能免俗。
把炉子举高,底上正是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楷书款识,毫无疑问,这是一件标准的皇家御用金器,而且可以确定,这样的炉子一定是皇帝本人使用的。
二十多公斤可是一个不轻的分量,端了几分钟宁琳琅就有些微困了,把炉子放回多宝阁上,转着圈再次细细欣赏过后。
两眼依旧是冒着光,对张辰道:“师兄,打造这只炉子的工匠也太厉害了吧,整个炉身上所有的纹饰全部都是用錾的,一丁点雕和刻的痕迹都找不到,而且每一条线都那么平均,丝毫不见深浅的对比,这手艺简直太jīng到的,无可比拟啊。
要知道这錾法和雕或者刻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也算在雕刻的范围之中,但是难度却要大上很多,要用最粗笨的工具做出最jīng细的营生,而且只能是一次成功,不允许有一点点的差错。这可不是普通的石碑或者墙拦什么的,不需要太严格的标准,能够在黄金这种软体上錾出这么漂亮的纹饰,而且这所有的纹饰都是一次xìng一刀完成的,就那么一点一点地连续敲下去都能錾出如此完美的纹饰,单凭这一点就足以登上匠造的巅峰了。
这只炉子不但工艺jīng美,选料豪贵,器型设计也是别具风格。明朝的艺术是在元朝压迫百年之后的一次大爆发,出现了很多经典和巅峰之作,而明朝皇室的艺术最jīng粹又大多都集中在永宣两朝,且以宣德朝更加鼎盛。这只炉子可以说是宣德朝炉子的的巅峰之作,我看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最巅峰的作品了,不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涵和气质等方面,都完美到无可挑剔。如果放到市场上的话,我看最少也要在两亿到三亿的价格,也会还会更高,说它是炉王也毫不夸张。”
宁琳琅不愧是世家出身,这么简单看一小会儿,就能够看到这么多东西,对于很少在金银器物上使用的錾刻工艺也判断的很赚却,还看出了其中的巧妙来。这丫头能够在年青一代中拔尖,这种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超群的眼力是必不可少的,也难怪宁爷要把老底子都全部交给她来继承。
张辰是一个很合格的未婚夫,在这个时候及时地对他的未婚妻进行了表扬和鼓励:“我的小师妹简直是太棒了,这样的东西别说是年青一代,就是放在中间代的那些人眼前,都很少有人能够这么快看出来并且看的这么细致的,甚至一些老一代都不一定能够有你这份眼力。既然你能够做的这么出sè,那师兄我就决定,这件短时间之内不再考虑展出,交给你来保管,等到你什么时候玩腻了,再考虑展出的问题。”
“哦,师兄万岁!啵啵啵”宁琳琅高兴地大呼一声,奖励了张辰三个。(未完待续。。)
p
四三五
张辰对于宁琳琅来说,不单单是师兄和未婚夫,又因为董老的时间有限,对宁琳琅的教授任务多是由张辰来做,所以还有一些老师的成分在里边。
现在宁琳琅已经拿了永久居留,基本是长期居住在国内了,即使常常回英国也是去探亲的。在来到京城之前的二十年里,宁琳琅从来没有想过她的未来会是这样,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哪怕她内心里也认为自己可能会嫁一个华人的丈夫。
虽然她并不排斥在京城和国内生活,虽然家里的各位长辈和兄弟姐妹们也都和善友好,但是这不代表她没有孤独感,毕竟是要离开她熟悉的环境生活,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还真不好适应下来。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她把张辰作为身在异国他乡的依靠和依赖,说重一点,她几乎是把张辰当做了她在国内的全部。不过还好,上帝对她很不错,给了她一个这么优秀,又疼爱她的未婚夫。
而张辰对宁琳琅的关爱宠溺,以及尊重等等,很多时候都让宁琳琅在张辰面前像一个小孩子,当然这并不是真的不懂事。
这样一只香炉,不论从它的工艺、材质、设计、内涵、意义等哪一个方面来说,的确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就那二十多公斤的重量,在同类型的香炉中也是绝对的头一份了。
宁琳琅对这炉子喜欢是不假,可要让她真的霸着炉子不放。就搁在家里小氛围的赏玩,她还真做不出那样的事情来。张辰这样做她是高兴在心里,知道师兄对自己的宠爱,但从她内心里来说。则是更愿意把这炉子放到展馆去,以此来展示她的丈夫的强大。
当然,现在也不是说这事的时候,既然张辰说了暂时不展出,那就肯定是不会了,而且宁琳琅也的确是喜欢这只炉子,留在家里放一段时间也是不错的。
亲了张辰三个就马上停住了,她可是知道自己这个师兄。真要是给亲的来了xìng子,天知道他会不会在这里就做些什么。
又伸手摸了摸已经放在架子上炉王,道:“师兄,我们在这只炉子上也花了不少时间了。还是赶紧看其它的吧,别让酒店的人等太久了。”
张辰心里自然是有数的,断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花时间在某一件东西上,如果时间实在是不够用,大可以把东西都收起来。然后在酒店里或者回到京城之后细细清点。只是在这里清点的话,可以给人一种探宝后大有收获的喜悦感,尤其是对没有意念力的宁琳琅来说,那种喜悦更是越发的要大一些。
“好。我们接着看其它的,这里边可是有不少的好东西呢。果实在这只多宝阁上,我看就很有看头了。”
这只多宝阁的确是让人心动。特别是张辰这种对宣德炉渴望已久,但是却没有一只正经宣德三年炉子的人,完全就是困极了又被人给塞了一个枕头的感觉。
这多宝阁上一共有二十五只不同形状的炉子,除那一只炉王以外,全都是不同时代的宣德炉。张辰全部看过一遍之后,内心的喜悦完全是难以言喻,这可真是宝藏啊。
二十四只炉子里边,居然有五只都是宣德三年炉,另外还有两只也是宣德朝的,从各种细节上来看,应该是后期制作的。其余的十四只里边,有两只是明英宗和明代宗时期的,宪宗到武宗正德年间的也有三只,明后期的也有四只。
剩下五只都是清代的仿品,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只应该是嘉庆年间的仿品,在工艺上仿制的相当不错,算是在清代仿制的宣德炉中的jīng品了。清代在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的仿宣德炉,其中在乾隆时期的仿品是最好的,也是最多的,现在市场上的清代仿宣德炉中,乾隆时期的价格都比较高一些,张辰也看过不少,却都没有这只仿的漂亮。
在这只多宝阁的后面,那只同样是摆放着各种香炉的多宝阁上,三十多只大大小小的香炉静静地等待这它们的主人到来。这些香炉确切的说要比前面的宣德炉更加名贵,无一不是金灿灿的诱惑人的双眼。镶嵌着各种宝石珠玉的炉身,在些微灰尘的遮盖下,珠光宝气依然是止不住地奔放而来。
张辰和宁琳琅挨个儿把这些香炉大致看了一下,这一看之下数字爱是让人有些快受不了了。这些香炉果然和刚刚远看时的遐想毫无二致,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炉子,囊括了从隋唐到明清的每一个朝代,尽都是皇家御用的器物。还有其它一些,都是历朝的皇帝赏赐给白马寺、相国寺等名刹的伽蓝,上边的铭文也都清晰地记录着当时的一切。
看来鬼子六也是一个宣德炉的忠实拥趸啊,后边这多宝阁上的炉子,有一多半都要比前边的那些宣德炉更有价值,不论历史研究价值,还是实际价值,都要高出很多。可他却偏偏要把这些香炉中最名贵那只炉王和那些宣德炉放在一起,可见他对宣德炉的喜爱。
这鬼子六是皇家贵胄,是身份显赫的第一亲王,又曾经是老皇帝属意的继承人,腹中满载经纶说是才华横溢也不算为过,在文玩一道上造诣深厚也是自然的了。不缺钱,又身在高位,这才能收集到如此的的极品珍玩,看来这座地下宝藏还真是不简单啊。
想到这里,张辰倒是有些想要赶时间了,找这边两只多宝阁上的物件儿来看,这地下建筑里边很可能都是好玩意儿,每一件都是值得仔细品味和欣赏的。接下来也就只好是简单看看,大致在心里有个数就好了。
只是眼前这些多宝阁就有一百多只,边上还有好几排的搁几。上边摆放的东西加起来怕不在三四千以下,这么一件一件地看下去,还真就不知道得看到什么时候了。
这鬼子六还真是识货,能被他收在手里的果然没有凡品。这一个多钟头下来,直把两人看了个眼花缭乱,脑子里除了与收藏相关的之外,已经是顾不上想其它的东西了。
宁琳琅看着眼前数以百计的座钟,带着一丝感慨的语气,道:“正所谓‘瑞士手表德国钟’,英国完成工业化的进程要比德国早,但是德国的座钟却是最为出名。在黑森岭地区的施文宁根、富特旺根、特里堡,都是以座钟闻名于世的地方。真没想到啊,这个奕䜣在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收集这么多的德国经典钟表。这人也算是在收藏这一行里边的顶级高手了。
师兄你看,这边一共是三百一十六座钟表,其中有两百三十座都是德国钟表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他的也都是英国和瑞士钟表的代表作品。这其中有好多都是已经被认定为失传了的呢,真没想到能够在这里见到。这可是钟表收藏界的一件大事,师兄你这回又要引起收藏界的轰动了。”
宁琳琅毕竟是受国外的西方教育长大的,本身还是英格兰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什么“鬼子六”之类不雅的称呼怎么都叫不出口。而且对于张辰和卢俊义等人动辄就用之类的称呼。也不远与之为伍,可也奈何不了他们。只能是自己谨守自身而已。
张辰也对能有这么多的座钟感到吃惊,这鬼子六还真是有些眼光。在那个时候就能够走在所有人前面,开始收藏当时刚刚开始流行连在收藏行当里的小众都算不上的座钟。相比于关家的那位独自默默收藏民国金币的老祖宗,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把他放在现代社会,那可真就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了,成为收藏界的第一人也是不在话下的。
之前是关家的老祖宗,现在又是鬼子六,这两个人都是张辰所知道的人里边,在收藏鉴赏方面的大能人,不论放在何朝何代,都不可能被埋没了。还有那找齐了禹王九鼎,收集了九对月影灯,以及全套的《永乐大典》和数以万计珍玩的吴三桂,也是一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在各方面都有极高造诣的人。
这些人手机来的东西现在都便宜了张辰,在享受着如此巨量宝藏的同时,也让张辰一直在提醒自己,万万不可小看他人。鬼子六是十九世纪的清朝人,关家的老祖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