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兽传承在现代-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我看来,这瓶子应该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做工精细,从器型、纹饰、胎釉、款识等方面看,称得上仿品中的精品,也算是难得了。只是这价格却是高了点儿。”
“小兄弟果然是行家,这梅瓶确实是民国仿,不过仿得太像了,可没几个人能瞧得出来,没想到小兄弟你一眼就看出来了,真是高手。”
摊主故作惊讶,佩服之色溢于言表,赞美、夸奖、奉承的话泉涌而出,高帽子是一顶一顶的往肖荣头上戴,心中却在暗笑不已。
在他看来肖荣还真就是个棒槌,而且还是那种读了几本古玩方面的书,见过几件古董,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以专家自居的大棒槌。
平日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顾客了,只要顺着他们捧着他们,几句奉承话一说,几顶高帽子一戴,这种人就会飘飘然,美得不辨高低南北,大把的票子就掏了出来。
这梅瓶倒确实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只不过纹饰呆板,做工粗糙,哪里又是什么精品了?若真是民国时期的精品,八万的要价倒也算合理了。
肖荣一副得意洋洋,理所当然的样子,骄傲的笑道:“那当然了,你别看我年轻就当我是棒槌,我有个叔叔可是这方面的大拿,我跟他学习了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点儿东西还难不住我。都是行家,老板你就给个实在价儿吧。”
“好,今儿遇着行家了,我也不敢再要谎了,一口价儿,四万您拿走,怎么样?”摊主故作豪爽地说,实际上这个报价是真实价值的十倍也不止了。
“爽快,老板真是实在,就这么定了,四万元。”肖荣一副赚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把一副既要充内行又想赚便宜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不过老板,我不跟你讲价儿,你可得搭点儿东西给我,好赖不论,是那么个意思不是?”
“哎哟喂,小兄弟啊,我可报的都是实价儿,再搭东西我可就赔本了,不行不行。”摊主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地,坚决不同意。
“有什么不行的,交个朋友嘛,以后收了什么好东西只管找我,亏不了你。”肖荣一副纠缠不清,势要将占便宜进行到底的架势:“今儿你怎么地也得搭一件儿给我,要不这瓶子我也不要了。”
“得,得,小兄弟你可真会做买卖,搭一件儿就搭一件儿吧,全当交你这朋友,我今儿豁出去了。”摊主一副肉疼不已的样子,其实心中暗爽,这摊儿上就没一件儿值钱的东西,别说是搭一件儿了,就是多搭几件儿他也赚翻了。
“老板痛快,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就瓶子旁边那个大碗吧,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我可以拿回去喂狗,让大伙儿都看看,我家喂狗用的都是古董,倍儿有面儿。”肖荣喜笑颜开,仿佛赚了大便宜似的。
乐乐的努力需要您的支持,乐乐在此拜求大家了,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您的轻轻一点,举手之劳,对乐乐就是莫大的支持、鼓励,拜谢了!
第九十八章 青花瓷盘
摊主随意看了一眼,那是个青白色的大碗,虽然看上去做工不错,画工也比较精美,但一上手就不对了,很粗糙,摸起来很涩,有一种拉手的感觉,多少懂点儿的都不会认为这是件古玩,最简单的,包浆就不对。
摊主当初收的时候才花了二百元钱,见肖荣挑中了这个青瓷大碗,不由得心中暗喜:这小子还真是个棒槌,正犯愁这玩意儿不好出手呢,倒让他给挑去了,今儿还真是财星高照。
虽然心中暗喜,摊主面上却是一脸的心疼与不舍:“小兄弟你眼光也太毒了吧,我这摊儿上最好的两件儿东西都让你给挑走了,这下赔大发了,要不您多少再给添点儿?”
“那可不成,说好了是撘的,老板你怎么能出尔反尔呢?”肖荣好像生怕摊主反悔似的,手伸进包里从麒麟空间中取出四万元钱递到摊主手中,忙不迭的把梅瓶和瓷碗紧紧地抱在怀中,喜不自胜的跑开了。
“呸,这凯子还以为自己真捡到宝了,真是个棒槌。”摊主看着远去的肖荣不屑的啐了一口,喜滋滋的点钱去了。
肖荣抱着梅瓶和瓷碗开心的回到了古韵轩,一进门就看见王三儿和王洪刚父子俩正在柜台前把玩着一个青花瓷盘,竟然没注意到肖荣的到来。
“王师傅,又收了什么好东西了?也给我涨涨眼。”肖荣小心的把手中的梅瓶和瓷碗放在柜台上,这才微笑着轻声道。
“哟,肖荣来了,快坐快坐。”王三儿抬头看到是肖荣很是高兴,由于肖荣的坚持,王三儿现在对他都是直呼其名,但感情却加深了不少:“听洪刚说你上午就来过了,我还以为你回去了呢。”
“没,一个人逛了逛,王师傅这是又从哪儿收的好东西呀。”肖荣看着王三儿手中的青花瓷盘随口答道。
“还真是收了件不错的东西。”王三儿略带得意的说:“今儿有一朋友来电话说有人手上有件儿古董要出手,请我去看看,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成想运气还不错,是件儿好玩意儿。”
“哦,那就麻烦王师傅给我好好介绍介绍。”肖荣一听也来了兴致,虽然通过麒麟天目已经确认了瓷盘的年代和出处,但他更愿意通过王三儿的介绍来与之印证,增长这方面的知识。
“好,那我就介绍介绍,洪刚,你也好好听着。”王三儿清了清嗓子,认真的介绍起来。
“这是乾隆御窑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高4cm,口径18cm,足径12。2cm。要知道,乾隆时期可是我华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乾隆爷对瓷器的喜爱,也带动了制瓷工艺的发展。乾隆爷很喜爱古瓷,带动了仿古风尚的兴起,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一大批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松竹梅纹盘,它们的形制、大小、纹饰布局与原器完全一样。”
“这我倒是听说过一点儿,王师傅,您再介绍介绍这个盘子的一些情况吧。”肖荣点了点头说道。
“好的,这个盘子虽然是仿宣德青花,但是水平却极为精湛,我认为,不输于宣德本朝的东西。你们看这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里外口沿下均绘双线。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及山石图,周围衬以灵芝、小草。盘外壁绘庭院人物,几个仕女坐于庭院中,三四个小童在院内嬉戏玩耍,再加上有洞石、盆景、栏杆、椿树、竹影等相衬,美观漂亮,生趣盎然。”
“你们再好好看看这底款,这可是典型的三行六字篆书款,写的是‘大清乾隆年制’字样。”王三儿详细的讲解着,不时地转动盘子,以让二人看得清楚仔细。
“听您这么一说,我倒是还真是挺长见识的,不过刚才您说这盘子是一件不输于宣德本朝的东西,这恐怕还不至于吧?”肖荣觉得把这件乾隆朝的仿品和宣德本朝藏品相提并论,还是有点夸大了。
“这一点我觉得也不算夸张,与宣德本朝的青花盘相比,这件仿品釉面更加洁白,青花色泽更加鲜艳。当然了,宣德盘也有其特点,青花的颜色更加深邃宁静,有着水墨画般的效果。你们再看,这仿品盘心的纹饰整体比原器要小,采用了绘画中的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立体感,山石显得较为坚硬,仕女、小童的画法略微拘谨,不过这也正是乾隆朝的风格。”
“总之,宣德青花盘具有洒脱飘逸的韵味,而乾隆时的仿品也自然而然的带着乾隆朝独特的韵味儿。说起来,宣德本朝的东西和乾隆朝的仿品算是各有千秋,各具特**。”王三儿显然不是很同意肖荣的观点,但又要照顾到肖荣的情绪,不免又解说了一番。
“嗯,这盘子是挺不错的,王师傅您多少钱收的呀?”肖荣对王三儿的话不置可否,岔开话题问道。
“这个盘子的盘口处有点瑕疵,曾经修补过,品相不太完美,所以价值相应的也就低了很多,但市价也应该在个四五十万左右。”王三儿没有直接回答,先介绍了盘子的真实价值后才继续说道。
“卖主不是很了解现在的行情又等钱用,开口要现金,二十万,我没还价儿。”王三儿说完后有些不安的看着肖荣,毕竟这些年在潘家园他见得多了,就这个盘子而言,只要抓住这个瑕疵不放,再讲些什么古玩知识,市场动态,行情浮动,风险因素等等的一大堆乱侃,很可能连十五万都用不了就能拿下来。
这还是卖主知道盘子来历的情况下,要是遇上个不懂的,先把盘子贬得一文不值,再故作好心用非常低的价格买下来的事儿也屡见不鲜。
王三儿做事做人一向讲的是良心,但他不知道肖荣究竟是怎么想的,毕竟肖荣现在才是大老板,谁不想多赚钱呀,所以王三儿此时心里还真有点儿惴惴不安,七上八下的。
乐乐的努力需要您的支持,乐乐在此拜求大家了,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您的轻轻一点,举手之劳,对乐乐就是莫大的支持、鼓励,拜谢了!
第九十九章 瓶底乾坤
王三儿做事做人一向讲的是良心,但他不知道肖荣究竟是怎么想的,毕竟肖荣现在才是大老板,谁不想多赚钱呀,所以王三儿此时心里还真有点儿惴惴不安,七上八下的。
“王师傅做的不错,咱是生意人,做生意就得追求利润最大化,该赚的钱一分也不能少赚了。”肖荣淡淡的笑道:“但做事儿得对得起良心,坑蒙拐骗的事儿咱不能做。”
王三儿只觉得肖荣句句话都说到了自己的心窝子里了,笑着点头道:“对,对,得对得起良心,得讲良心。”
说着话,王三儿看到了柜台上肖荣带来的梅瓶和瓷盘,不由得上前仔细观察了一下:“肖荣,这是你今儿在市场上淘的吧?还一下子淘了两件儿。”
“我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恐怕还入不了您老的法眼。”肖荣轻轻的笑着。
“呃,肖荣,这两件儿玩意儿你是花了多少钱买的?”王三儿此时已经看清了两件儿瓷器,面色有些古怪的问道。
“四万,买一送一。”肖荣知道王三儿已经看出了两件瓷器的问题,忍着笑意说道。
“什么?四万?你在哪儿买的,这种玩意儿你、你”王三儿一听就急了,不顾仪表的叫了起来,指着肖荣一时说不出话来。
“呵呵,王师傅您别急呀,我自然是有我的原因的,您不会真的认为这种玩意儿也能让我打眼吧?”肖荣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呵呵直笑。
王三儿也是一时着急,未及细想,稍一冷静就明白过来,通过这些天与肖荣的接触交流情况看,以肖荣的古玩鉴赏的能力不可能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那么这里面就肯定是另有蹊跷了。
“好啊,你倒说说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儿?”王三儿明白过来也就不着急了,拈须微笑道。
“这个瓷碗没什么价值,扔了就是了,我也是闹着玩儿要来的。”肖荣先是指了指那个大碗,随后故作神秘的说道:“这个梅瓶嘛,倒还真是有点儿故事。”
“哦,这不就是个民国仿的乾隆梅瓶嘛,最多值个三四千,还能有什么古怪不成?你还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了,快说说。”王三儿饶有兴致的问道。
“王师傅,有什么小刀改锥之类的东西没有?”肖荣却不急着说,向王三儿要起了工具。
小刀?改锥?要这玩意儿干什么?王三儿一时没反应过来。
“肖先生,我这儿有把刀子,您看行吗?”王洪刚反应快些,取出一把仿古的匕首递了过来。
“行,这就挺好。”肖荣接了过来,对王洪刚淡淡一笑,点了点头。
接下来只见肖荣先是用力摇了摇梅瓶,放在耳边听了听,又拿着刀把敲打了几下瓶底,这动作让王三儿都有些迷惘了,难道自己看走了眼,这梅瓶是真的不成?不可能啊,这梅瓶自己看得真真儿的,不可能走了眼。
肖荣没有理他,自顾自的琢磨了一会;把瓶子放平摆好,捏稳刀柄在瓶底一侧使劲的敲了一下。
“哐啷”一声,瓶底碎了。
“啊呀!”王洪刚没想到肖荣竟然打碎了梅瓶,好歹也值个三四千呀,不自觉的叫出了声。
“安静点儿,大惊小怪!”王三儿不满的拍了王洪刚一下,继续饶有兴致的看着肖荣的举动。
只见肖荣用手扒拉开瓶底的碎片,王三儿双目突然往上一挑,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瞥了肖荣一眼,赫然,一块玉璜出现在三人眼前。
“和田玉玉璜?好美啊!”王洪刚忍不住还是叫了出来。
“肖荣,你怎么就知道这瓶底儿里藏了私?也给我们讲讲,也好让我们学习学习。”王三儿意味深长的看了肖荣一眼,脸上似笑非笑。
当初第一次见肖荣的时候他就从一副仿古画儿的卷轴中找到了一枚玉扳指(见第十二章,捡大漏了),今儿又从梅瓶的底部取出了一块古玉璜,难道真的都是巧合?
果然是人老精鬼老灵,不会让王三儿看出什么来了吧?肖荣有些心虚的想道。想归想,解释还是必须的。
肖荣略一沉吟道:“呵呵,瞧您说的,我哪里能看出这瓶底儿有货啊。我只是觉得这瓶底表现的有些怪异,比一般的瓶底厚了很多,摇了摇,又没声。但是,按这个梅瓶的尺寸大小来看,瓶底的厚度是有很大问题的,手感不对。”
咳嗽了一声,肖荣接着说道:“至于我敲开瓶底,实在是好奇心使然,本想考证一下这瓶底的问题,没想到这瓶底儿里还真的另藏了东西。”
“不管怎么说,你能从梅瓶的尺寸大小和瓶底的厚度中看出这瓶里乾坤,就凭这一点,就比我这老头子不知强了多少倍啊,这种细心正是我们这行人所不可缺少的。老朽佩服的紧,今天受教了。”王三儿的话中带着几分酸,也透着几分羞愧。看来是接受了肖荣的解释。
听着王三儿的话,肖荣也不客气也不辩解。肖荣知道,这件事自己最好是不要再说话了,有些事是越抹越黑,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凭着麒麟天目的异能才知道瓶底的猫腻儿,并不是真的本事,要说能力,别说和王三儿比了,就是和王洪刚比,那也是颇有差距的。
“肖荣;让我上上手,也涨涨眼怎么样?”王三儿接着说道,说话的时候眼睛也没离开那块玉璜。
“王师傅您请。”肖荣微笑着点头。
王三儿没有直接拿起那块玉璜,而是掏出一只强光手电和一柄拇指大点的铜柄放大镜对着玉璜,仔细端详了起来,半晌才抬起头来。肯定的说道:“这确实是一块开门到汉的和田羊脂玉璜,属于汉玉中的上品。”
“王师傅,您给我讲讲古玉吧,让我学习一下。”肖荣趁机说道。
“好吧,反正也没事儿,我就给你们讲讲吧。”王三儿喝了口水,眼神有些虚无缥缈的望着前方,缓缓地说道。
乐乐的努力需要您的支持,乐乐在此拜求大家了,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您的轻轻一点,举手之劳,对乐乐就是莫大的支持、鼓励,拜谢了!
第一百章 和田玉玉璜
“中国的玉文化,有着七千年甚至八千年的传承。从史前,玉就已经在华夏民族的生活中奠定了崇高的地位,被赋予超凡的精神内涵。东北的红山文化、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sd的龙山文化、西北的齐家文化,在还没有文字、茹毛饮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华夏国大地上就形成了灿烂的玉文化文明。
又经历了夏、商、周的发展演变,玉器渐渐深入到国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战国、两汉时期,玉器文化攀升到了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