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明丽娇态与卞玉京完全不同,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无须吩咐,她自己先退去衣裙,一头青丝飘散,秀媚如云若可餐。霜肌不染色若脂,水骨嫩,玉山隆,无限媚态不言中。卞玉京看也也不禁露出一抹羞态来。
秦牧伸手搂住卞玉京那弱袅袅的杨柳腰,将她揽到怀中,卞玉京嘤咛一声,檀口便已被他封口,香丁小舌也随之被他噙住细品。
秦牧将她轻轻抱上罗床,横于锦被之上,那饱满的酥胸随着急促的呼吸上下耸动,让人忍不住要扯开她的衣带,欲一睹里面无限的玉露冰锋。
李香君娇躯主动缠绕上来,为他削去衣衫,这娇小玲珑的人儿美也倾城,复有善解人意,柳腰轻,莺舌啭,那香扇坠儿般娇小的玉体,教人无限怜惜,生怕稍一用力,就把她捏坏了。
冬夜的风在窗外吹过,在树梢上发出轻啸之声,虫儿也沉默了,只有小楼内不时传出几声娇笑媚声,夜渐深沉。。。。。。。。。。
楼中却早已是春回大地,暖意融融,试看此夜春色几许,但见灯光影里,锦帐之中,一个玉臂忙摇,一个金莲高举。一个莺声呖呖,一个燕语喃喃。。。。。。。
秦王陛下百忙之中,还临时吟诗一首,以助佳兴:
梅花帐里笑相从,兴逸难当屡折冲。百媚生春魂自乱,三峰前采骨都融。
情超楚王朝云梦,乐过冰琼晓露踪。当恋不甘纤刻断,鸡声漫唱五更钟。
秦牧一向认为,处理军政大事时,就要把心用上,欲血疆场时,就要有血染征衣的勇气。至于消受美人恩时,也别装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该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
人生得意需尽欢,莫教美人空幽怨。。。。。。。。。
ps:感谢往来如风的大力支持,谢谢。
兄弟们,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用了四年时间,到现在才有机会冲上分类月票榜,不容易啊,请兄弟们挺昊远一把,向上,向上,天天向上!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60章 精减机构
秦牧离京日久,积压下不少事务需要处理。
他一大早起来练习傅青主教的纳气之术,司马安等人是反对秦牧学习这些道家气功的,主要是担心他沉迷于道术之中。
秦牧也不声张,私下里跟傅青主请教。
练气加练剑,完了沐浴更衣,便到正殿去召开早朝。
朝会一开始,第一件事要议的自然是对前方征战的将士赏功与对牺牲的烈士的抚恤。
这是确保军心士气的大事,马虎不得。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牺牲的将士的抚恤更是要尽快落实,不能让士兵流了血,家属还流泪。
这事秦牧每次都会亲自过问,十分重视。
赏功与抚恤的事情整整议了一个时辰,才大致处理清楚。
当然,普通士兵的赏功和抚恤,主要是由兵部根据各军的佥事上报的功劳薄拟定的,无须交到朝会上讨论。
这事处理得差不多之后,已升为工部主事的黄振林当先出班奏道:“秦王,明初各省分设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此三使司分管省内军政刑法;
明朝中页后又增设巡抚、分巡道、总督、总兵、镇守中官等职衔,虽是出于统一事权所需,但也导致了重要的机构重叠,象布政使等职权,实际上已基本被架空。
如今天下战乱未平,人口锐减,人心思定。臣以为,我朝应顺应时势,削减一些机构,以减轻地方机构重叠所带来的弊端,减少俸禄支出,减轻百姓的负担。”
黄振林一衣黑底绣祥云纹官服,腰缠革带。步履稳健,神态庄重,声音非常沉稳,这一番话可谓是说到秦牧心坎上去了。
如果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目前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八省之地,基本已经在大秦控制之下。
当然,按明朝的布政使司划分,是没有湖南、湖北、安徽、江苏这四个省的叫法的。
湖南、湖北的地域在明代统称湖广;江苏、安徽两省的地域则是南直隶。
秦牧暂时也没有拆分湖广和南直隶的意思,现在大秦初立。天下尚未统一,民生需要休养生息;
把省份划分得越多,就意味着机构多,官吏多,俸禄多,扰民之事也更多,这不利于民众休养生息。
其实一直以来,大秦都没有正式设立总督、总兵等官职,但也没有明令撤销。
事实是。明代的分巡道和巡抚、总督都是因为叛乱多了,才逐步增设,最后形成定制的。
详细说来,大致是这样。因为一些小叛乱,一州一县难应付,于是设立兵备道,统一几个州县的事权。这样才能有效镇压涉及几个州县的叛乱。
如果叛乱波及一省之地时,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因各管政、法、军,三权分立。令出各门,往往导致相互扯皮,难以及时扑灭叛乱,于是又设立巡抚一职,统一全省军政法大权。
如果叛乱涉及几个省,巡抚也没办法应对了,于是又在巡抚上面设立总督一职,统辖数省军政,比如之前吕大器的四省总督一职,就是为了对付张献忠的叛乱而设的。
问题来了,道员的设立,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州县官员的权力。
巡抚的设立,又架空了省级官员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的权力,总督的设立,进一步架空了巡抚的权力。
如此一来,大部分官员的权力被架空了,但俸禄可没有架空。
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机构重叠,还因此多开支了很多官员的俸禄。
黄振林提出裁撤这些重叠的机构后,秦牧向殿中的大臣问道:“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吏部尚书杨廷麟出班答道:“启奏秦王,明朝设立道员、巡抚、总督等职,是出于时事需要不得不为之。如今我朝治下,民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少有叛乱之事发生。因此臣以为,确实应该裁撤一些机构,以减少官吏扰民,使天下百姓得了休养生息。”
内阁大学士李源出班说道:“启奏秦王,如今四境未平,天下未定,臣以为此事尚须谨慎行之,便是要裁撤,也需要想个妥当的办法,以免引发地方官员的恐慌。”
不管什么时候,裁撤官员都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作为既得利益群体,也是你统治的基础,你一但剥夺了他们的饭碗,就很容易引发官场的动荡,甚至引发政权的危机。
李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的大秦看似蒸蒸日上,但敌人四面环伺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改变,现在就向内部官员动刀子,确实需要谨慎才行。
但另一方面,官员向来是设立容易,裁撤难,如果不趁现在体制没有僵化的时候裁撤,以后可就更难办了。
所以裁撤秦牧是一定要裁撤的,关键就看怎么才能让因此引发的官场振动小些。
大学士诸葛敏想了想说道:“秦王,臣以为,可酌情裁撤一些衙门,象兵备道这一级官员,臣以为还是保留的好;我朝统治下的地方虽然比较平静,但也不能保证就没有叛乱发生。
兵备道的设立,有利于把叛乱扑灭于萌芽之时,避免事态扩大而难以收拾。因此臣以为,只要把兵备道的职权限制在兵备的范围内,不得干涉州县政法,保留兵备道是利大于弊的。
到于总督一职,现在则没在必要设立。而巡抚一职,臣以为在情况相对稳定的湖广和江南,也可以裁撤掉,将军政司法大权还于三使司;
至于新近开拓的地区,因情况特殊,军政未步入正轨,还是暂时保留巡抚一职,以统一事权,迅速恢复民生。”
诸葛敏考虑得很周到,什么官职有必要保留,什么地方需要特别对待。都考虑到了。
按他这么一说来,除了兵备道依旧保留作为地方常设机构外,巡抚一职也基本成了临时机构,一但地方治理上了正轨,巡抚一职便也要撤销,还政于三使司。
这个方案是比较让秦牧满意的,殿大大臣反对的也不多。
首辅司马安出班说道:“秦王,目前我大秦统一天下的步伐稳步推进,江淮新拓数府之地,西南尽纳贵州一省之境。这些地方都需要派遣大量官员前去治理;
裁撤下来的官员,只要尽量调用到这些地方,而不是让他们罢官回家,相信所引发的反弹就不会很大。
只不过各地的兵备道原本是直接向巡抚衙门负责,现在如果要裁撤巡抚衙门,而保留兵备道,则兵备道改辖于哪个有司之下,这需要详加斟酌才行。”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兵备道有其特殊性,它不可能单纯的只管兵备。所谓的兵备。肯定要涉及一些刑政事权。
一但撤巡抚衙门,兵备道改辖于哪个有司之下,立即就会让哪个有司的实权大增。
布政使司管政,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事,这是明初地方上三权分立的格局,而三使司又以布政使司为首。
兵备道管兵备,但鉴于它的殊性。又不可能真的单纯只管兵,不涉政。如果让兵备道辖于都指挥使司下,则都指挥使司的实权基本上就凌驾于其他两使司之上。地方上“军”凌驾于“政”之上,这会产生很大的隐患。
如果象明朝那样,兵备道道员由都察院派出,而改将兵备道衙门辖于都指挥使司之下,这看上去也能起到制衡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让文官御史去管兵备,万一有事往往不起作用,那么设立兵备道岂不是多此一举?
秦牧和大臣们讨论了许久,最后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让兵备道平时辖于布政使衙门之下,由按察使司监督。一但有战事,则自动归由都指挥使司指挥。
这类似都五军都府与兵部分掌统兵权与调兵权,平时兵备道辖于布政使衙门下,让“政”凌驾于“军”之上,有利于地方稳定。
一到战时,自然是以“军”为主,兵备道主动归于都指挥使司指挥,避免外行指挥内行。
这么做自然也有很多常弊病,但每项政策,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弊端,关键看它合不合事宜。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ps:七十多年前,我祖父寄回最后一封信,说他被编入了远征军,入甸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传回,昨晚无意中在网上得知,云南腾冲县有座“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于是想办法让人查了一下,名录墙上有我祖父的名字,何光武,二等兵。只是现在还不能确定籍贯,也就无法确定是否同属一人。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一夜难眠,恨不能立即到腾冲去看看,不过说来不怕大家笑话,上个月的稿费收入很微薄,来回的路费加上要住几天查证一番的话,一个月的收入都不够,只能再攒攒了。当年多少鲜活的生命,为了那场全民族的抗战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家里人却连个死讯都收不到。我祖母年轻守寡,是个信佛的人,七十年间,时常去求神问鬼,只想知道我祖父是生是死。还记得前年,九十多岁的祖母弥留之际,还在迷迷糊糊的念叨,说看到我的祖父站在床边。那时是半夜,我听了她念叨,吓了一跳,随后忍不住泪如雨下,七十多年了,七十多年的牵挂有多漫长啊,我相信,祖父牺牲前最后一个目光,一定是投向家乡的,可家里人至今连个死讯都收不到。。。。。
不说了,再说泪水又下来了。。。。。。。。。
。(未完待续。。)
第461章 关中和山东
确定裁撤哪些地方衙门,以及裁撤的办法和步骤之后,大朝会散去。
秦牧匆匆用过午膳之后,又召集内阁辅臣与六部尚书,小范围讨论下一步的军事政治战略方针。
兵部侍郎顾君恩说道:“随着寿州收复,淮河防线已经巩固下来,徐州方面,就象一柄伸出的剑锋,沿京杭大运河向北,可以威胁山东,如果是沿黄河水道向西北方向推进,则可以威胁开封、郑州等中原腹地。。。。。。。。。。。”
“慢着!”户部尚书一听顾君恩滔滔不绝的话,立即打断道:“秦王,臣虽然不懂军事,然但凡国之用兵,需张驰有道。我大秦这一年来,七万大军北伐河洛,二十万大军东征江浙。这次又出动十万大军收复淮南,虽然后二者勉强算得上内线作战,但因调动的兵力的数量庞大,同样损耗了大量的钱粮。
秦王,并非臣要拖大军后腿,实在是现在国库支出太繁重了。除了军需开支外,还有皇城的工程。。。。。。。”
“刘尚书,皇城的工程你也拿来说,我大秦百姓可是捐献了近千万两,皇城的建设预算才四百万两,这不是还有大半节余吗?”顾君恩打断他道。
刘伯全气呼呼地说道:“顾侍郎,你这是假装不知道还是真的傻?实不相瞒,银子国库里是还有些,但前方将军士靠啃银子能充饥吗?
粮食,现在关键是粮食紧缺。修建皇宫的劳力有七八万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你知道吗?前方将士的军粮,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难民需要赈济,不这是有银子就行的,再多的银子,你也要能把它变成粮食才行啊。
朝廷的仓储都快空了。不能再动了,现在主要是靠向民间购粮支撑着,顾侍郎知不知道,朝廷大量向民间购粮,会导致市井之间粮价飞涨,普通百姓负担会因此加重,民以食为天,再这么下去,民怨会沸腾的。。。。。。。。”
顾君恩被刘伯全驳得哑口无言,作为兵部侍郎。他考虑问题更多的是从军事角度去考虑,平时太仓里有多少存粮,那是户部的事,他也没有资格过问。
秦牧安慰道:“刘尚书,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本王今日请各位大臣前来,只是想商讨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并不是要立即兴兵北上。”
刘伯全还有些不放心地说道:“秦王。不是臣下拖大军的后腿,实在是这粮草真的不多了,现在离来年夏还有大半年时间,若是再举兵北伐。必定导致粮价飞涨,民生越发困苦。因此臣不得不提醒秦王,请秦王恕罪。”
“刘尚书不必如此,好了。大家接着讨论吧。”
司马安沉吟道:“秦王,巩固了淮河防线,臣以为。主力再从东线推进,有些不妥,无论是大运河水道,还是黄河水道,都难以与长江相比;
也就是说,我军水师的优势在这些水道上未必能发挥出来,就算水师仍占一定的优势,但中原一带多为平原,随着战线的拉长,我军的后勤不可能完全依赖水道就能满足所有需求。
因此臣以为,接下来我军的重心不防调整一下,秦王可还记得当初在武昌讨论是先下江南,还是先取西北的事情。
目前关中因有凌战与艾能奇两面牵制,何洛会一直没法剿灭关中的义军,这是我军很好的机会。
如今无论是军须用马,还是百姓农耕所须的牛马,我大秦都非常缺乏,如果能先夺取关中,就能通过茶马贸易,从河套、河西、陇右得到大量的牛马,以缓解大秦对牛马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战火阻隔,西北各地所需的各项物资也十分紧缺,夺取关中,打通西北的贸易通道,可以大大促进我大秦的贸易繁荣,增加国库收入。
同时在战略上,控制了关中,可俯视中原,纵揽三边。从关中向山西、燕京推进,要比从淮南仰攻而上有利得多。
我军只要在东线不断渗透,并保持一种大军随时北上的压力,让中原难以平静下来,把满清的兵力牵制在东线,则夺取关中就容易得多。”
兵部尚书何亮频频点头,司马安一说完,他说接着说道:“云南方面,兵贵精不贵多,因此臣以为,有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