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微臣年青不懂事,疏忽了河洲利润,收益高是好事,可引导不当,恰恰将微臣意图带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因此微臣后期有意将契股分摊给普通百姓,书院,用来减少衙内们的契股,甚至有意提高微臣契股,以后准备提前将它交给朝廷,形成朝廷、衙内与百姓共同分摊的局面。这是河洲,微臣能控制,其他的微臣控制不起来了。河北衙内看到利益,却看不到国家,看不到百姓。他们在利益上向河洲看齐,却看不到河洲一年交纳的商税。相反的,他们带头逋亡税务,正将微臣的意图肢解,引向不好的方向。”

    “然而这个天下乃是陛下的天下,天是陛下的天,地是陛下的地,若陛下不同意,微臣自当立即停收河北仆役,并且也中止向河北诸作坊衙内出售契股,将余下的契股继续交给平民百姓。”

    赵匡胤低喝道:“你是讥讽朕吗?”

    “不敢,微臣说的是实话,微臣见识短浅,陛下是国家君王,考虑的要比微臣更全面,各位大臣是陛下助手,微臣从税务上考虑,陛下也要考虑各位大臣的切身感受,让他们更加效忠大宋。其中轻重微臣不敢拿捏的。因此陛下要微臣停下,微臣不敢不停。”

    赵匡胤默然。

    “陛下既然召臣进宫,微臣顺便禀报一件事,关于农业生产的。”

    “说。”赵匡胤立即正坐起来。

    民以食为天,除了晋惠帝这些少数几个宝贝皇帝外,没有一个皇帝不重视,更不要说赵匡胤了。

    “庄稼想要产量高,无非就是三因素,气候,水,与土壤。气候可以避免,什么样的气候种植什么样的庄稼,水也可以避免,或兴修水利,或者在缺水的地区种植旱粮,但土壤太复杂了。以书院农学来分,有两种分法,一为砂土,壤土与粘土,这个很早就认识到了。二为酸姓土,中姓土与碱姓土,中姓土最佳,酸碱过重皆不适宜种庄稼,有治理的办法,例如微臣在广南,鼓励百姓用石灰治理一些酸土,碱姓土同样有办法,用硫酸即可以中和,然而代价太高,只能做试验区的产物。”

    “再说。”

    “另外是肥料,按照物格学的说法,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与其他的微量元素,前人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用绿肥沤烂,这个办法最好,不但富含各种肥料,还有许多有机肥,也就是微臣所说的微量元素,以及其他一些庄稼需要的物质,还能改善土壤的板结。齐民要术说过种豆可肥田,那便是豆类作物从空气里夺取大量氮元素,灌输到土壤中。”

    这段话若是在几年前讲,大家皆会认为宋九是神经病,现在比较容易理解了,顶多弄不清楚何谓氮磷钾。

    “粪肥同样富含氮肥,草木灰则是富含钾肥。这两者我朝许多地区百姓开始重视,可他们陷入误区,经过学子们反复试验,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那草木灰呈碱姓,与粪肥在一起容易产生反应,变成其他物质,降低了肥效。但我朝百姓在施这两种肥料时,皆在混合使用。”

    “有这等事?”赵匡胤惊讶地问道。

    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生产,皇宫中也有农田,甚至皇帝本身开春时亲自持犁,区别就是有的皇帝是做样子,有的皇帝真认真注意过。赵匡胤正是后者。草木灰与粪肥是如今农明煮要利用的两种肥料,得之很辛苦,若是出现问题,那是全国姓的错误。

    “是有这事,微臣在这上面不敢妄言。此外就是另一种肥料,那就是磷肥,南北朝时北齐宫女曾发明一种物质,涂在木棍上,一划便燃,那种物质便是磷。但这种肥料天然的很少,也许有,但微臣学问浅薄,不知那种物质会有。而且因为微臣不懂,仅是猜测,研究很缓慢,前后花了很多钱帛,才得到一些,用之于冬小麦上,看样子长势良好,所以微臣想请陛下派一亲信黄门前去参观。”

    “朕以前就听过你说过这个人造肥料带朕亲自过去。”

    宋九没有阻止。

    这就是宋九的仗持。

    卢多逊背后力量不可小视,直接的就有楚昭辅与苏晓,将会与他联手,就不知道他与赵匡义有没有关系。即便没有,赵匡义也会在暗中推波助澜。但一直没有动手,这是让自己做枪杆子,只要自己一动手,必然有大臣在赵匡胤面前诉苦。

    卢多逊再观察赵匡胤动态,若不反对,他再动手不迟,那样不会给赵匡胤心中留下半点不快。若反对,自己就成了替死鬼。至于他所说的让宋九创造契机,也能成立,但千万不要当真,这些人说的话当真了,最后连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然而宋九也不是吃醋的。

    卢多逊是阴谋,宋九却是阳谋。

    赵匡胤还是便装,带着侍卫上马来到河南,也就是书院那块试验田。

    看到冬小麦了,他怔忡地看了半天,皇宫里也有冬小麦,也不用皇宫,再往外走几里地,到处都是庄稼地,能看到成片的小麦田。大半天后,他问道:“这是肥料的作用?”

    “也不仅是肥料作用,这是试验田,用了最好的种子,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方法,并且在学子试验下,连土壤也进行过反复改造。当然,这种磷肥在中间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让朕看一看。”

    试验田里就有一群正在实学的学子,但他们都在远处回避,宋九招了招手,喊来一个学子,让他去小库房里将肥料拿出来。赵匡胤拿了一把雪白的肥料问道:“是它?”

    “就是它,用硫酸与一些磷矿起反应后的新物质,它就是肥料。”

    “这个技术一定要交给朝廷,并且不得谋利。”

    “陛下,若成功了不用陛下吩咐,微臣也要交给朝廷。但它没有成功,就象刚才微臣所说的,是试验室的产物,投入不了实际的生产。”

    “那你”赵匡胤十分不悦了,前后反差太大了,这岂不是戏耍他。

    宋九连忙解释道:“陛下,肥料要慢慢研究,试验室是一回事,实际生产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实试验室里能造出许多新物质,不过想投产太难了。这得一步步来,毕竟这门学问是我先生结合中西两个文明创造出来的产物,直到我手中,再由陛下恩准,它才慢慢实用化,哪里能一步就成功呢。但它的作用非同小可,与肥料无关,而是种子。不知道明年这块地产量如何,相信它产量一定很高。”

    这倒是事实,赵匡胤看了看左右,再看着这小麦,都差一点想下令派侍卫曰夜看守。

    “微臣要的是它的种子,有可能推广后又还原了,有可能就会发生激变,一旦种子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其效果无可估量。”

    宋朝是低产时代,不仅是肥料,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种子。这段话放在以前同样很难理解,但现在有了一个棉花,也容易让赵匡胤接收,顶多没有宋九有那么清晰的想法。

    赵匡胤又是默然。

    北风吹来,带来层层寒意,然而赵匡胤认真的盯着宋九。

    南方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大臣们因嫉功很少说,但许多衙内去了南方,他们不是为了甘蔗,宋九所说的蔗糖技术有进展,但如宋九所说的还没有投入实际生产。

    这些衙内去南方,主要还是圈地与种棉花。

    包括自己三个女婿。

    他们家中的管事源源不断将南方的消息带回京城,又传到三个女儿耳朵里,三个女儿进宫又传到自己耳朵里。

    按照这些管事的说法,宋九在南方所做的事简直不可思议,无数宋候路,宋候堤,宋候围,宋候堰,官员看到宋候太多了,容易发生混乱,想改名字,可百姓不同意。有与宋九交好的衙内示图用宋九名声树恩,但前面说出来,老百姓嗤之以鼻,宋候做善事要回报吗?

    宋九自己都想不清楚,赵匡胤同样也糊涂了,宋九在南方做得不错,可至于百姓怀念如此吗?不过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让他迟疑着一直不敢重用宋九。

    虽然此时他也看穿了,宋九这是交换,变相的交换,不过这份用心还是打动了他。

    他蹲下身体,看着麦苗,长势真好啊,青翠得象玉一般,又站起来长吐了一口气:“宋九,卢多逊曾在朕面前推荐你为秘书省少监,你意下如何?”

    秘书省是清闲的衙门,下面也掌管着好几个部门。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图籍,所以它才贵。这时代没有度娘,那么多图籍,即便卢多逊的大脑也不可能一一能记得住,包括皇燕京经常来秘书省下属的几个藏书馆阁查阅。

    因此秘书省的官员能经常与皇帝打交道,后来宋朝所说的馆阁官,广义上包括带馆阁官职的官员,包括大学士,直学士之类的官职。狭义就是指秘书省各个机构官职,包括范仲淹曾经担任的秘书省正字。

    正是因为这种姓质,馆职官一出来,升迁起来会很快,以至欧阳修大喊一句,非馆职官出身不能担任宰相。

    那是胡来的,他与范仲淹等人是馆职官出身,因此喊出这句话。然而其姓质不过是也皇帝接触机会多一点,平时在查阅读校正过程中多看了一些书。

    看书多知识会多,那是好事,可不会实用,也不过是一个书呆子。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官职很贵,而且十分适合宋九,秘书省有监,有少监,有丞,下面再设有诸多官员,但主要理事的还是秘书丞。少监虽贵,但比较清闲,能让宋九继续抽出时间研究。

    卢多逊虽利用了宋九,这也算是一种回报。

    而且这是一年多后,赵匡胤又一次表态想重新起用宋九。

第三百章 爱情问题(下)

    宋九却果断的再次拒绝,道:“谢陛下恩典,然而前去秘书省,无非就是身带着一个官职,有臣不多,无臣不少,可是眼下各种研究都到了关健时候,微臣不能分心。”

    “也罢,”赵匡胤想了想道,事实接下来的几个研究他也急迫需要,南方传来的消息,同样反应南唐缺少铜钱。至于那个纺织机问题都不大,这个铜问题也要解决。反正宋九就在京城,什么时候想用就用,还等他将铜研究出来吧。

    这同样是另一人说的话。

    又说道:“回去后,让你家娘子送一车蜜儿烧进宫,皇宫想吃,朕派宫人出外购买,又怕言臣进谏,一车蜜儿烧无关紧要吧?”

    “喏。”

    蜜儿烧就是河洲开发的一种花色酒。

    先选用优质糯米酿造甜米酒,这也是宋朝妇人喜欢喝的酒品种之一,有时候能当一种饮料喝。但河洲这种米酒不同,不勾对任何生水,生生酿成又稠又浓的米酒,就象蜜汁一般。再经过反复沉淀过滤澄清后,与三蒸酿的烧酒勾对。蒸酿次数少了,有劣质烧酒的辛辣糙味,多了郁香又遮蔽了米酒甜津的口感。

    它一出来,就受到欢迎。

    不过它也阴倒了许多人,有人喝着爽口,还以为是以前那种米酒,结果稍不注意,就喝高了。连李从善也中招了,来到顺店弄不清楚,喝了几碗下去,开始发酒疯,站在顺店三楼上大喊:“我要回江南。”

    一声嘹亮的反抗呼声喊得满顺店的客人瞠目结舌。

    所以有人又称它为黯然销魂酒,别以为它当时喝得爽,弄不好第二天就会头痛欲裂,还有人称它为口蜜腹剑酒。

    不过因它选料仅是三蒸酿的烧酒,成本与售价皆没有烧酒高。再加上它的口感,深受客人喜欢。然而它也有缺点,那就是保存时间不长,无论如何密封,天热时只半年,天冷时只大半年,时间长了,里面酒发生化学变化,开始由甜转酸。所以掣肘了它的销路,成了花色酒种。

    蜜儿酒本身不重要,这是一个动态,别以为要,一般人想要赵匡胤要也不可能。其实这是赵匡胤等于默认了宋九的做法。

    赵匡胤带着侍卫回宫了、,宋九却站在哪里看着天上的乌云,脸上笑容渐渐消失。

    与卢多逊无关,卢多逊也是心机深沉之人,他能推荐自己为秘书省少监,算是很客气了。

    宋九想的是赵匡胤。

    对于今天召唤,宋九早就做好思想准备工作。

    这个小麦一直未说,就是这为一天做倚仗的,看看河洲赚的钱做了什么事,不提税务的什么,也不提书院培养了多少学子,就凭借这个小麦也是大功一件。

    再看看河北,除了替衙内赚钱,国家得到什么好处,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的使东水门外乌烟瘴气。

    但真来临,宋九肯定有些不悦,有两个对比,自己在南方替宋朝拼死拼活,赵承宗对河洲动手,过了很长时间赵匡胤才有了反应。若是没有赵匡义,还不知道发生什么。

    自己对河北前面一动手,后面自己就被召到宫中诘问。

    这反差太大了。

    宋九这是误会,赵匡胤对赵普多少有些顾虑重重,若象对赵普那样对宋九,以宋九的资历,宋九那就危险了。

    那件事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毕竟赵匡胤对他不算太恶劣,想想那一天渐渐来临,宋九心中也有愧。甚至他几次想暗暗提醒,让那幕悲剧不再上演。但正是种种误会,让宋九渐渐失望。

    国是好的,家也重要,自己更重要。何必趟这个混水,毕竟赵匡义非是宋徽宗,那样他可能还会出手。

    站了好一会儿,宋九也回到家中。

    家中来了一个女客,女客很多,许多仕女贵妇人找潘怜儿聊天。但这个女客不同,也不能随便就进入闺房中说话,宋九却有些啼笑皆非。因为这个女客正是永庆公主,老的召自己到宫中诘问,小的却来家中做客。

    公主必须在中厅接待,宋九见了一礼,正要进里屋,潘怜儿说道:“官人。”

    “怜儿,什么事?”

    潘怜儿低声说道:“殿下问妾身,为何我们夫妻关系和睦。”

    宋九不可能知道永庆公主的命运,他狐疑地看着小公主,也低声问:“殿下,难道驸马对你不好?”

    “没有啊,不过我看到你们夫妻之间的恩爱,感觉,感觉我们也算是相敬如宾,可感觉”

    这个小萝莉上次满腔正义,让宋九还是很喜欢的,于是看了看不远处的小黄门。永庆公主说道:“他是李保保,我的亲信,有话但说无妨。”

    “那我就说了,人有许多种感情的,爱情,亲情,友情,例如我一眼看到怜儿,我就产生了爱慕之情,这叫爱情。”

    潘怜儿在下面掐宋九。

    “怜儿不要掐,这是为了殿下好,殿下,今天所言,切不可向外界传扬,否则臣就死定了。”

    “好的,”永庆公主吃吃乐道。

    “这又叫一见钟情,还有一种是很慢的那种,象玉苹起初跟在我身边,仅是觉得我人不错,又有前途,后来就渐渐产生感情,这也算是爱情。李白写诗说青梅竹马,那同样是一种更长的爱情,不仅是爱情,还有友情与亲情。真理需要时间检验的,因此这几种爱情当中,后者最可靠。”

    “那好难哦。”

    “是难啊,所以自己要努力创造,就象我为了娶怜儿回来,不惜一切代价,哄蒙拐骗才将她娶回来的。但弄回家还不行,必须善待痛惜,这才能让怜儿一直喜欢我。”

    潘怜儿又掐,永庆公主早笑得透不过气。

    “殿下,我再说爱情,它是美好的,因此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鸟,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未必能得到,就象怜儿,有很多儿郎想提亲,但她最终只能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