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听宋九上了一堂彗星天文课后,加上灾害连年年,他对天灾看淡了,连带着修建寺观的热情也淡了下去。天灾不怪你,可你身为首相,得将东府经营好,当初赵普推荐,宋九推荐,赵匡义对吕蒙正同样充满了期待。可现在呢。
治国如治家,这些年,无论是赵普,或者卢多逊,或者宋九。或者宋琪与李昉,至少东西两府内不会出现如些失控的状况。司内都无法掌控,况且天下大小政务?
但赵匡义也不怪宋九与赵普,就是自己,又能找到谁来接任首相之职呢?就一个宋九可以放心,然而暂时确实不能离开西府,除了宋九,自己找谁去?
因此想考察更多的人才。
于是将宋九喊来,问了一句:“谁可接任寇准?”
宋九有些蒙,看着赵匡义。
赵匡义道:“今年开chun蝗灾严重,恐怕”
他说完,君臣二人都苦笑。辽国那边这两年没动静了,一恐怕让李继隆打苦了,二他们同样要休生养息。可这个宝贵的时间,灾害连连。chun天又发生特大蝗灾,看样子今年还得继续“休生养息”。不过宋九终于明白赵匡义意思,他是急吼吼地想用小寇。
然而这个人选让宋九感到为难,不仅是沧州知州,那怕就是未来那个计划发起的人选也好找,但不仅如此,这是打算替朝廷将来顺便培养着枢密使的人选。
宋九迟疑地说:“吕端如何?”
雪藏了很多年,虽然他一度是赵廷美的人,可赵廷美也死了多年,好用了。
“不行,朕也准备重用此人。”
“陛下是说为将来打算的?”
赵匡义额首。
“这就有些难办啊,能看出来的,陛下将要一一重用,暂时看不出来的,臣同样也看不出来啊。”
“故朕与卿商议。”
“臣倒有一个人选,毕士安如何?”
赵匡义摇头。
这个人名气很大,然而曾担任很长一段时间赵元僖的王府记室参军,虽现在提为翰林学士,可中间弯弯绕绕很多。宋九却在心中一声叹息,心想吕蒙正很有可能要悲催。赵匡义虽在培养赵元僖,然而对儿子还是防备的,吕蒙正却不知,与赵元僖走得那么近
然而宋九都不知道怎么劝说吕蒙正,难不成对吕蒙正说,沾到皇权,父子也不行!
宋九心中冥想,过了一会儿说道:“宋湜如何?”
此人乃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也就是与小寇他们一样,做官时间不长,然而名气不小。父亲温故后晋进士,叔父温舒后周进士。父亲早逝,然宋湜与哥哥宋泌励志苦学,事母孝敬。叔父温舒曾抚背说,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但最让他闻名天下的还是杨徽之,赵匡义提拨神童杨亿,杨徵之不以为然,却对自己这个外甥宋湜大加欣赏,认为宋湜才是国器。现在担任着判任刑部。
也就是名气大,然而真正才华可能还没有展现,暂时不需要重用他。
赵匡义想了一会道:“就是他吧。”
未来能重用更好,不能重用,相信知一个沧州问题也不要紧。
于是两府开始大的调动。
先是将张宏罢免,这个人才能比较差,加上西府有一个强势的宋九与一个能干的张齐贤,因此彻底消失,就是王显还能偶尔帮帮忙,但张宏除了见胥吏拱手劳揖,什么事儿都没了。
实际听诏书说将自己罢为吏部侍郎,张宏反而感到幸庆。不是自己不想做事,然而对军务不懂啊,如何做事,罢了也好,省得呆在西府尴尬。特别外界在议论,说是淳化年间的西府乃是宋朝开国以来最强的西府,然而一提起这个最强西府,自己懦谨无能便被人翻将出来议论,难不难受?
消失的还有一个人,辛仲甫。这个人有些类似西汉第一地方良吏黄霸。在地方上政绩赫赫。无人能及,然而到了宰府里,却没有了作为。
当初宋九因为其在地方政绩,对其倍加称赞。赵匡义也认同。事实到了中书后,连赵普都看不下去。
这次变动中也被罢免。
然而与张宏不同,听到宋九将辛仲甫喻为黄霸后,赵匡义啼笑皆非。因此虽罢其副相之职,但录其在地方,特别是在巴蜀的赫赫政绩,数子皆录用。
接着提拨,让张齐贤与陈恕担任参知政事,张逊与温仲舒、寇准并为枢密副使。
张逊早就在西府做事了。虽能力差一点,但与王显一样,不是很多事,不多事宋九就喜欢了。
对温仲舒宋九不大了解,他上位是吕蒙正推荐的。宋九还听到一段故事,温仲舒任知汾州时,与监军家婢女有染,监军不服气上诉,削为庶民。温仲舒穷困潦倒之下只好来到京城,为了重新被朝廷起用上下奔走,在那一年内尝尽了人间温暖。幸好他的好朋友吕蒙正到了中书,重新起用了温仲舒。这个也没有关系,是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而且温仲舒授命下达,还没有去西府时,吕蒙正再次向宋九推荐,俺这个哥们是一个人才,望宋公多加提携。
宋九未置与否,是不是人才,他要观察后才能断定。毕竟西府与东府的人才有一些区别,这些进士们未在边塞呆过,懂军事吗?或者汾州,那是河东前线吗?
但对小寇宋九抱着殷切地希望。
然而小寇一到西府,马上毛病就发作了,开始大包大揽,宋九啼笑皆非,说道:“平仲,莫学王沔,让人贻笑大方。”
“宋公,我错了。”
“也没有做错,敢担当才是名相的象征,我以前在中书担任参知政事也果断地处理许多事务。不过用心要纯正。”
“宋公,我明白了,你放心,王沔那样让我学我也不耻会去学。”
然后寇准反而更加大包大揽。
宋九更是啼笑皆非,最后想了想,还是算了,chun天蝗灾终于缓了下去,一旦计划实施,西府必须要有得力的人选,自己才能下去,于是反而配合寇准,然后细心在边上教导他,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
西府是平安无事,毕竟任谁都要给宋九面子,那怕是能为上位不择一切手段的温仲舒。
但东府那边事儿来了。
首先陈恕,但凡这些名臣,大多敢担当,敢担当就必须对权利抓得紧,要办事啊,手中没有权利如何办好事?只不过赵普卢多逊寇准吕夷简这些人不但抓权,而且为人固执,欺上凌下,目空一切。宋九王旦吕蒙正这些人xing格要平和一点,能容得下人。陈恕也是这类人,在做事啊,所以对权利抓得紧,xing苛察,因为才干被宋九推荐担任盐铁使。
王沔去年因为政务与陈恕有所交接,陈恕哪里看得起王沔,于是不听王沔调遣,两人便有了矛盾。
陈恕还好一点,特别是张齐贤,那是宋九与赵普都看重的人物,又有代州大捷奇功。几乎戴着一道道光环来到东府。
可是王沔很悲催,以前在西府时宋九看重张齐贤,这让王沔很不快,以至后来搞了宋九一些小动作,对宋九的小动作那是背下的,不敢当面来,但与张齐贤就正面发生冲突了。
这两人往东府一调,王沔的表情可想而知。俺弄来弄去,是为了上位,但要的可不是替东府塞来两个冤家对头啊。
特别是他在东府所做的一切,若是被这两人得知,一定会用来做文章的,怎么办?正好上早朝,看到了大嘴巴王禹偁,王沔大喜,本家,不好意思,用你来做俺的枪头吧。
第四百四十八章 南方有风
王禹偁大嘴巴有资格的,文才好,有思想,有才干。才德兼备,难得的官员。
然而才德兼备就能上位吗?
错也,官员想上位,最重要的不是才德兼备,而是手腕,也就是所谓的权谋术。
权谋不足,只能被人所驭。于是王才子立即被王沔利用,不知道他说了什么,王沔信以为真,想想也不错,因此上书道:“请自今群官诣宰相及枢密使,必须朝罢于都堂请见,不得于末厅延揖宾客,以防请托。”
赵匡义开始未想到,想想也不错啊,反正自宋开国以来,这条规矩也在渐渐形成,不如将它制度化,于是同意。
但是不是如此呢?
就象宋九曾经提出,鼓励大户人家多做善事,这个肯定能明文规订的,是鼓励,非是强求,实际北宋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可以的,与任何时代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能一概论之。
但其他的就不行了,平等征收商税,禁止豪强非法兼并,反对高利贷。是不好,也可以下诏震慑,甚至动援大家怦击。
然而真的去执行,国家等着乱吧,宋九等着死吧。
这个利益圈太大,大到赵匡义赵普与宋九三人联手起来,都未必兜得起的地步。
还有一个比喻,赵构开始收回四大节度使之兵权,岳飞急了,上书说皇上,不对啊,俺们替你拼死拼活,就不讲这些都是我们训练的私家兵了,就讲家人,家人一起留在杭州做了人质,这样你还不放心啊。
岳飞说的是实际话,然而它不能说。就象人到了夏天不穿衣服不会死人,反而会凉快,但必须得穿。
有这回事。然而这件遮羞布不能捅破。
现在道理一样,是有这项隐形的规则在,但不能明文规订。
有事最好放在明处解决,但有一些特殊情况,或者时间紧急,就必须立即喊到家中商议了。或者有的家人亲戚同时为官,难道就因为都做了官,然后老死不相见?
况且想要请托,到了两府就不能请托?
赵匡义诏书一下,所有人面面相觑。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释。
王沔大喜。这一回好办了。咱先在东府,一切放在东府来,看你们怎么办。
然而有人有办法,谢泌便上书到。如此,是怀疑大臣一个个品行不端正。就象陛下有辅臣辅助,是不是不接见群官呢,还得要见,不然何以知外事!如果都让群臣于都堂候见,则群官请见,次事无时,两府宰相也不要做事了,恐怕连解衣的功夫都没有了。昔孔光不言温室中木。顾雍封侯三ri,家人不知,谢安石对客围碁,捷书至而客不觉,大臣当谨密如此。虽妻子犹不得闻,况他人乎!
赵匡义不是笨蛋,谢泌也不能直接说,说得很委婉,不过赵匡义也明白过来,于是追还前诏。
宋九摇了摇头。
争吧。
然而这些小手段用出来未必是好事,人君不是宋徽宗,而是宋太宗,弄不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宋九心思也不在于此。
随着蝗灾下去,赵匡义等不及了。
侯莫陈利用让赵普斩了,赵匡义腿上金疮越来越严重,侯莫陈利用不是大夫,可他起的就象信徒眼里的符水。有侯莫陈利用那些幻术的安慰,赵匡义便有了心理安慰,腿伤便有效的阻止了恶化。然而没有侯莫陈利用,便没有了这个暗示,腿伤再化恶化。
于是看了三司,又看了看内藏库,这一看不由喜出望外。
萧燕燕第二次南征时,那一年国家财政仍很苦,然而耶律休哥兵败唐河,宋朝百姓受害面积不大,兵士伤亡也不重,因此所用抚恤并不多。算是熬过来了吧。以至宋九都不敢免税。
到了第二年赵普起用,那一年宋九与赵匡义说好的,准备宽免河南河东河běi jing东地区的税务,但真宽免了,接着旱灾来了,不好收回宽免税务的诏书,所以那年经济还是十分吃紧。但问题还是不大,灾荒最头的粮食问题在那一年不存在,所以手头紧一紧也熬过来了。再到去年,这一年冰火两重天,旱的旱,涝的涝,但只是局部地区。
要知道这些年宋九可不是闹着玩的,仅是各种作坊,或者将各种经营不善的作坊拍卖给私人承包,又疏理了一些低效的与浪费严重的环节,节约养兵费用,这几项最少就为宋朝增加了两三千万缗的收入。当然,有一部分是化成轻税,惠于百姓身上了,但与史上的相比,肯定收入激增。
去年买粮食是花了一些钱,可实际国家财政还出现了节余。今年有蝗灾,不过及时结束了。
这让赵匡义心动。
实际这个钱真的很重要。
在另一个时空,正是因为这个钱,宋辽两国都无力作战了,当然,主要是李继隆打出的和平,南下失败的可能xing增大,增大就掳掠不了财物,靠辽国自己的出产,一次次用兵,辽国能吃得消么?
但宋朝更难过。
因为这个财政以及赵普的以夷制夷,没有对李继迁动手,然而李继迁又叛乱时,那边王顺李小波又无意中与西夏辽国遥相呼应。边境重要,可巴蜀更重要。于是只好去解决巴蜀。等巴蜀解决了,国家财政整就一个烂摊子,更无力对付李继迁。等到有力气对付李继行时,李继迁早就茁壮,再有辽国暗中的援手,宋朝望洋兴叹。
然后悲剧发生,不然就如宋九所说的,耗我也将辽国耗死了。
现在这个钱,将会使辽国悲催。
辽国这两年稍稍恢复,便将眼睛盯着辽东那片黑土地。
可能有些难打,但打下来,哪里这些年治理得不错,有粮有马有牲畜有城池,几乎与辽南差不多相齐。
但就在他们想动手时,宋朝的计划发动。
南方来风
赵匡义亲自坐在西府,下面还有参谋司的几个老将,西府的几个宰执。三司与内藏库的几个主要官员。至于胥吏,替这些人沏上茶后,全部滚蛋吧。
赵匡义便说:“诸位,这便是国库与内库的节余。”
再聪明的人也会多少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例如张齐贤受宋九影响,虽说江山难改,本xing难移,依然是一个小嘴巴,但做事更细心,他是一个江湖豪客。贫贱时能让强盗折服的猛人哥。让他细心何其不易。
赵匡义在史上受一群士大夫与赵普影响。但在这里,受宋九影响深远。因此到现在开拓进取jing神不灭。实际宋九也记错了,非是史上的赵匡义不进取,而是那种环境太苦逼。当真不顾国家与百姓的根本,一味穷兵黜武?
有钱了,赵匡义就想尝试一番,他不想再等!
因此找到宋九,宋九想了大半天,一旦发动,就不易收住,但他也不想继续坐等,最后同意。
大家在翻看。寇准忽然讥讽道:“陛下,你用这内藏库钱帛修了好多庙哦。”
宋九现在看出来寇准大包大揽,权利心重。还没有看出寇准的最大的两个缺点。寇准人生中有两大准则,一天大地大皇帝大,但不及俺老寇大。俺才是最大,才是天下的真理。
二老寇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与老寇意见不一的,就一定是错的。
宋九不知道啊,寇准,名相,一定要细心载培。
实际赵匡义为了让大家同意配合,将内藏库账册拿出来,何其不易。这份账册可以是赵匡胤成立内库有史以来,第一次亮给大臣们看的。
两个君王应当做得还可以,花销皆不大。
诸多钱帛多用于救灾,民生,赏赐大臣,或者支援军事上。
真正用于后宫的少之又少,就是建一些寺观在这上面花销的比例也并不是太严重。
但立即让小寇咬住不放。
宋九道:“平仲,今天之事十分重要,勿得胡闹。”
寇准撇撇嘴,这也就是宋九,换别人,小寇早就跳脚了,什么,俺在胡闹,让君王不得乱花钱是胡闹吗?难道这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