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代魏成蜀-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坚回施一礼,问道:“汝是何人?到此何事?”
来人微微一笑,说道:“某乃是丞相麾下大将李傕是也!此番乃是为公而来!”
“哼!为我而来?到底有何话说,尽快言来!”孙坚此时已经深恶董卓,自然没有好气儿。又看此人面容甚是猥琐,心中颇有几分不堪,哪里有什么好言语理会他?
“十八路诸侯之中,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傕来与将军结亲。丞相尚有一女,欲许配给将军之子。这是信物。”李傕虽然见孙坚一副颇为不屑的样子,但是此番乃作为说客,还是要低声下四的好生应付,说罢,从怀中取出一物,乃是当日曹操所献宝刃——七星刀,恭敬地递了上去。
哪知孙坚看都没看那把七星刀,闻听李傕所说,勃然大怒,“啪”的一声拍掉李傕手中的宝刀,用手指着李傕,厉声叱道:“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傕见状吓得三魂跑掉了两魂、七魄丢掉了六魄,“啪嗒”一声坐到了地上,手指孙坚,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程普、黄盖二人上前,把李傕提了起来,扔到了帐外。程普狠狠地说:“董贼的走狗,快滚!我家公子如何英雄,董卓那奸贼的女儿岂能相配!”
“若不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家将军怕辱了他的名声。今天我定要你的狗命。”黄盖亦是在一旁说道。
李傕见状,哪里敢停留半分,急忙拽过马匹,抱头鼠窜而归。
回到关中,李傕匆忙来见董卓。
“禀报丞相,那孙坚甚是无礼。属下到其营中,他不但没有及时接见。让属下苦侯一个多时辰。等到接见属下时,他面色阴沉,责问属下所去为何?属下向其言明丞相之意。哪知,哪知那厮竟辱骂丞相。”李傕见到董卓,倍说孙坚无礼。
董卓大怒,说道:“竖子孙文台竟敢骂本相!”
李儒在一旁劝慰道:“岳父,此事莫要追究。孙文台既然不肯与我相交,我等亦是无奈。然我军目前情况不顺。温侯新败,军无战心。那联军又有征西将军刘骞坐镇,我军恐难与之相抗!”
“那贤婿可有计谋?”董卓问计于李儒。
李儒微微一笑,说出了一条惊天大计。李傕等人皆都惊在当场。
第154章 董卓造孽烧洛阳,群雄异心初显露
第154章董卓造孽烧洛阳,群雄异心初显露
上文书讲到董卓问计李儒。李儒说出一个惊天大计,惹得李傕、张济等人惊在当场。但听李儒说道:“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
“文才,长安早已成为废墟多年。汝怎有如此想法?”樊稠、张济等人问道。
“汝等没有听到近日街市之上童谣唱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李儒驳斥樊稠和张济二人,转身对董卓说道,“小婿深思此言中‘西头一个汉’,乃是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是应光武帝于东都洛阳,至今亦传一十二帝。故,天运合回。丞相迁都回归长安,以应童谣,方可无虞。”
董卓闻言大喜,赞赏的说道:“非贤婿之言,为父实不悟也!”
樊稠、张济等武将本受董卓甚多恩惠,见董卓同意,心中即便有何异议,也都保留不说。再加上跟随董卓多年,也知道董卓为人,几人马上改变嘴脸,奉承董卓说道:“丞相明断!某愿随丞相西去!”
是故,董卓交代樊稠、张济、李傕、郭汜等四人严守汜水关、虎牢关,便带着吕布、李儒星夜赶往洛阳。
次日,董卓于朝堂之上,聚众文武相议:“大汉都城久设洛阳,称为东都。年二百余,气数已衰。吾观风水,见旺气实存于长安。故,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言辞凌厉,逼迫百官立刻随行。
司徒杨彪、太尉黄琬皆乃常时董卓亲近之人。但此番让他们前往长安那个瓦砾之地,心中皆有不甘。
杨彪出列进言说道:“关中残破零落多年。如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天下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则难矣9望丞相三思。”
董卓可没有想到首先站出来反对自己的会是平日里最为亲近的三公之一。他顿时拉下脸色,叱喝道:“汝敢阻国家大计耶?”
黄琬见状,急忙出来,劝解:“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董卓闻言,十分不屑:“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此番话语还算温顺,看来是给了黄琬很大的面子。
司徒荀爽没有看出眉眼高低,依然进谏:“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
董卓的神情刚刚有些缓解,闻听此言,他又勃然大怒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又见黄琬、杨彪二人似乎还有言语,便令侍卫将三人赶将出去,贬三人为庶民。
遂下令迁都,遣众官员归府整装,并限来日便行;董卓亦带着吕布、李儒从朝堂之上出来,登车欲走,发现有二人在远处望车而揖。
董卓使人驱车过去,放眼观看,乃是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
董卓问二人可有事耶?
周毖上前进言,说道:“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他们以为当初董卓看重二人,此番进谏会得到董卓的赏识。哪里想到,董卓为人残暴,此番到送了二人的性命。
董卓闻听二人来意,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喝道:“当初我听信你二人,保用那袁绍;如今袁绍造反,汝等定与袁绍一党。”遂令武士推出都门斩首。
周毖二人高呼“冤枉”。可惜董卓此时已经疯狂,哪里会饶恕他们。
回到府中,李儒又进言道:“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董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
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迫害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董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却说卓将赵岑,见董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投降了孙坚。孙坚驱兵先入。刘骞、刘备、典韦和张飞引兵杀入虎牢关,众诸侯亦各自引军队进入洛阳。
洛阳城内火光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之内,更无鸡犬人烟;孙坚先发兵救火,又请众诸侯各自领兵于荒地之上屯住兵马。
廖化派出信报回禀,董卓引军西去。刘骞心中知道众诸侯并无进取之心,更无报效之意。回头吩咐刘备、典韦和张飞三人:“子满、翼德,你二人引十五营枪步兵头前追击董贼;玄德,你引五千弓兵殿后,若敌无伏兵,不得上前。宣高、文远与众将随我引十五营刀盾兵居中策应。董贼逃遁定是想应童谣之说,其与李儒都是有谋之人,半路之上定有伏兵。”
众人正要开拔,只见曹操赶来。
“将军大人!”曹操喊道。
“孟德可是前来请某家出兵追击董贼?”刘骞问道。
“正是!”
“你且去找袁盟主商议此事,某这就引本部前去追击!不过,汝此去恐怕难进其功也!”刘骞言语之中带着一种玩味的笑容。
言毕,不待曹操答言,刘骞一声喝令,三万大军骤然出动,
但说曹操得知董卓西去,本以为众诸侯会马上追赶,趁势消灭董卓势力。没想到,众诸侯皆屯兵关内,尽做休整。
他心怀疑虑,半路碰上刘骞,又被刘骞一句“汝此去恐怕难进其功也!”搞得更较迷茫。等到策马赶至袁绍营中,他走进袁绍大帐,只见袁绍与众诸侯正在饮茶品茗,心中不由得升起一团怒火。
“今番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汝等却在此饮茶品茗,按兵不动,所为何也?”曹操质问道。
袁绍一脸不屑的说道:“孟德何须如此气盛?汝不看诸侯众兵皆疲惫困倦,如此进兵恐无益也!”
曹操据理而争:“董贼焚烧宫廷,劫迁天子,海内震惊,不知所归。此乃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迟而不进所虑何事?”
众诸侯一旁答言:“兵力垂疲,不可冒进。”这些人中袁氏门第出身的占据了多数,更有陶谦、孔釉之辈从中斡旋。
曹操见状大怒,叱道:“竖子不足与谋!”言毕,怒气冲冲的返回自己军中。
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人见曹操归来皆上前问询。曹操摆摆手说道:“这些人都以袁绍马首是瞻,看来此次讨伐董卓,到造就了袁绍的势力。不过,征西已经统兵追赶,我等现在就引兵前去,以助征西,若救得天子,我等亦是一件大功劳!”
原来曹操依然想的是争功。夏侯敦等六人闻言,立刻集合兵马。
曹操点齐麾下一万余军兵,在六将的跟随下,星夜朝着董卓逃跑的方向追赶而去。
按下刘骞、曹操两部追赶董卓不说。单说众诸侯分别屯军洛阳,各使军兵入城搜寻宝物。孙坚首先入城,占得优势,引军屯兵于建章殿,更设帐于倒塌的建章殿基之上。吩咐其麾下士兵逐一打扫宫殿瓦砾,但凡董卓所掘皇室陵寝,驹掩蔽。
又于太庙基上,匆忙盖起殿屋三间,使人请众诸侯立前朝诸帝之神位,宰太牢而祭祀之。
祭祀完毕,众诸侯皆散。
张扬、袁遗、鲍信、孔釉、袁术、韩馥等人皆随袁绍来到袁绍的中军大帐,共同商议当前之事。
“本初,今番曹操和那征西刘圣举统兵前去追赶董卓,若真的迎回天子,那我等岂不功亏一篑?”鲍信待众人坐定后说道。
“董卓尚未露败绩,径自烧了洛阳,往长安而去。其麾下尚有近二十余万军马,岂是三五万军马能够相抗者乎?”袁绍身边一个谋士不屑的说道。此人是张飞、典韦战吕布时才同颜良、文丑一起引兵而来,姓沮名授字公与,乃是袁绍的第一谋士。此番不让进兵便是他出的主意。
“若是征西此番遭败,回来迁怒于我等,该如何是好?”袁遗问道。
“征西此番是否会败,那倒不用猜测!肯定会败。他乃皇亲国戚,天子受劫,岂能作势不管?此番若是失败,他必将回蜀提兵,再战董卓。焉有时间来找我等!”沮授回答着,又说道,“此番倒是一个好的机会。天子受劫,天下无主,公等诸侯岂不快哉?”
众诸侯闻言,纷纷大笑。
公孙瓒在一旁说道:“我等暂且在此等候曹孟德和征西的消息,顺便在此搜寻一下可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当作战利品带回去,也不枉出兵一次。”
众人皆点头同意。
一众诸侯至此,各自回帐,指使麾下士兵四处搜寻,以捞好处。
第155章 匿玉玺孙坚背盟,逐董卓圣举遭伏
第155章匿玉玺孙坚背盟,逐董卓圣举遭伏
再说孙坚回归帐中。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一旁伺候,见孙坚面色深沉,皆不敢言。是夜星月交辉,孙坚乃按剑露坐帐外废瓦砾之上,仰天观望天空星图。见空中紫薇垣中白气漫漫,他不由的叹息道:“帝星不明,此贼臣乱国之兆也。;如今洛阳城内万民涂炭,大好京城凄然一空!哎!”言毕,不觉泪下。许是想起灵帝之时,他几番升迁,多有感慨罢了。
忽然有军士跑来禀报:“主公,殿南发现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闻听,好奇心大起,随忘了伤感,又唤来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
不多时,下井军士捞上来一具妇人尸首,不知死去多久,其尸尚完好无损: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孙坚使人捡起小匣,打开观看,匣内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见此玉玺,乃问程普:“此物为何?”
程普见此玉玺,缺角镶金,认定乃是传国玉玺,说道:“此乃传国玉玺也。传闻此玉乃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本就不是池中物,早想飞上苍空变真龙。此时搜获此至宝,更是坚定了孙坚内心之处的野心所向。
孙坚当下说道:“汝言正合我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汝等众人切勿走漏风声,回归长沙之后,汝等皆有奖赏。”
言毕,孙坚将玉玺交予程普,带众人离开,又使黄盖、韩当引领兵士收拾行囊。
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坚得到玉玺之事,很快就传到了袁绍的耳朵里去了。原来孙坚帐下有一军士,本是袁绍同乡。正巧打捞之时,此人在一旁,更是偷听了孙坚和程普等人的谈话。此人当时听得明白,心中寻思,若把此事告知袁绍,定可谋取个不错的出身。是故,趁着夜色,这厮悄然溜出营寨,赶往袁绍营寨,报知袁绍。
袁绍听闻玉玺出世,亦是一惊;又闻孙文台欲藏匿,独占之,亦是一怒。然沮授劝止道:“主公,此事不能强求。不若等明日那厮请辞,使颜良、文丑击之。”
袁绍方才作罢,遂赏赐那军士,暗留军中。
次日,孙坚携黄盖、程普、韩当来到袁绍营中,向袁绍请辞:“近日坚抱胁,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袁绍心中明白,身后又有颜良、文丑,两眼紧盯着孙坚,撇着嘴笑道:“吾知文台公之疾乃害传国玉玺耳。”
孙坚闻言,大惊失色,问道:“本初此言从何而来?”
袁绍见孙坚变色,厉声言道:“今兴义兵讨贼,乃是为国除害也!玉玺乃是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归复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
孙坚尚不知自己早被别人给卖了,依旧死不认账:“袁本初,汝因何以为玉玺乃吾所得?”
“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袁绍见孙坚咬死不承认,直接提出其得之所在。
孙坚此时还没有意识到手下有人出卖他,依旧认为袁绍之人远处探查所知,依然说道:“吾本无之,本初何强相逼?”
袁绍依旧相逼:“汝速速取出,免自生祸。”
孙坚见袁绍相逼甚紧,竟指天为誓,想蒙蔽过去:“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