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蜀汉儒将-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出意外,数日后这份《汉律》,就出现在了魏王曹操的面前。“刘大耳麾下人才何其多也,这诸葛亮年不及而立之年,竟能编纂出这样一套完备的刑律之法,实在是难得啊!为何我麾下,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呢?”看着这套《汉律》,曹操也是感叹不已。只不过最后一句话,实在是有些伤人自尊。华歆、董昭、荀攸等文人听了这话,未免就有些脸上挂不住了。
“主公,这《汉律》还自罢了,如今刘玄德大开科举与九品中正制,广纳天下英才为己所用。长此以往,必成祸端啊!”作为曹操麾下的老臣子,荀攸不得不挺身而出,先将话题稍微岔开些,免得大家太尴尬了。
“嗯,此事确实是不可不虑。刘备这厮,知人善用。若得天下英才辅佐之,必然难以遏制。此事真真可虑!未知诸位,有何计策可应对之?”曹操沉吟道。
“主公,以懿之见,这九品中正制刘备用得,主公亦可用得。更何况如今天子在河北,大义在此,主公若能善用之,天下英才必然弃刘备,而就主公也!”一旁的司马懿侃侃而谈道。
“嗯,仲达此言有理。怎么,仲达,你似乎对陈长文的九品中正制如此推崇,怎么为何又对赵伯涛的科举之法不以为然呢?”曹操似乎随口问道。
“魏王明鉴,陈长文乃当世名士,其人所提之法,自然是极好的。这赵伯涛却不过是一介武夫,其人行军打仗尚可有为,参知政事选拔英才,只怕已非其所擅了。故而此人所提科举之法,究竟是选拔真才,还是祸国殃民之法,懿不敢妄言!”司马懿答道。
“原来如此,这也难怪!”曹操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这时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司马懿的提议,曹操看众人尽皆赞同,当即迅速拍板决定,在治下河北各州选拔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各州的中正官,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
“丕儿,植儿,你怎么看司马仲达此人?”议事结束后,魏王府中,曹操向自己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此人乃当世英才,才为世出,不可多得啊!”曹丕言简意赅地道。
“司马仲达才智出众,而且城府颇深。”曹植想了想道。曹操听了这两个儿子的话,点了点头随即岔开话题道:“你们怎么看这科举法与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法都是极好的,比之先下各州郡长征辟人才,无疑更能广纳天下英才。”曹植不假思索地道。
“孩儿亦认为如是!”曹丕附议道。曹操闻言微微一笑,随即又问道:“那你们可知,为何司马懿只推崇这九品中正制,而不推崇科举之法?”
“这?”曹丕和曹植顿时哑口无言,双双摇头不语。
“呵呵,这九品中正制之法,关键便在于中正官的人选。以司马家在河东之声望,只怕司州的中正官,非司马防莫属了。如此一来,河东人才,岂不是尽出与司马家门下?若是有科举制,则河东士子尚有其他途径出仕,就不需要他司马防慧眼识英才了!”曹操笑道。
曹操所说的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官任京兆尹。司马一族源远流长,却又极为兴盛。自商周之时便已是名门望族,历经数千年不倒,堪称是北方第一名门。正如曹操所言,若是要从司州挑选中正官,只怕除了司马防,无人能够有资格担任。
“司马懿竟敢这般因私废公?”曹植和曹丕均是愕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向来如此!”曹操倒是没自己儿子这么激动,话锋一转,曹操忽然语气严峻地道:“不过子桓,子建,你们要记住,司马懿此人狼顾鹰视,怀才抱器,其志不小。日后你等可用之,但切不可与之兵权,否则早晚必生祸端!”
“孩儿谨记!”曹丕和曹植闻言连忙应声道。事实上曹操现在也很为难,毕竟有着这么一个能力出众,同时有着复杂的关系网的下属,更兼其反相未露,曹操是杀也杀不得,用也不敢重用。只能是一边任用,一边加强提防了。
与此同时,这个让曹操都颇为忌惮的人,却在自己的家里写一封家信。“你连夜过河,将这信送到山阳大哥那里,让他务必沉住气,不要感情用事,妄自送了性命!”将信写好之后,司马懿将信装入一个牛皮封套之内,用火漆封上之后,递给一旁守候的一名家仆,细细嘱咐道。
“小的明白,二少爷放心!”这人点了点头,随即出门不提。司马懿看着远去之人,轻轻叹了口气。
“二哥,什么事啊,竟要你修书于大哥?”伴随着一声询问,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文士,施施然走进门来,却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现任曹操麾下文学掾。司马一家兄弟有八人之多,适才司马懿口中所称的大哥,乃是原兖州别驾司马朗。如今兖州已被刘备占据,司马朗被刘备任命为山阳郡丞。司马懿这般写信与他,严格的讲都有通敌的嫌疑。
“没什么,如今兖州各地多有人举事,反刘备以响应曹公,我就是提醒大哥莫要意气用事,跟随起事,以惹祸上身。”司马懿叹道。
“原来如此!”司马孚也是点了点头,似乎想事情,司马孚开口问道:“二哥,听说你今天在议事之时,向魏王推荐了陈长文的九品中正制,也已经被魏王采纳了?”
“是啊,而且我想,司隶的中正官,除了父亲,无人能担任!自此司隶一州的人才,就尽出我司马家门下了!”司马懿信心满满地道。
“二哥所言不差!”司马孚点头道,不过随即皱眉道:“只是眼下大哥滞留兖州刘备治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看,我看还是最好让他寻个机会,逃回河北以策万全吧!”司马朗是兖州别驾,当初济阴被魏延攻破之时沦为阶下囚,后来他虽然投靠刘备,但是身为俘虏,自然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身居显职,他被刘备任命为山阳郡丞。虽说是贬官了,不过总算还是能保住性命,这个结果也还算是不错了。只是司马家乃是河北望族,家中长子却在刘备麾下任职,司马孚感觉这种事无论是对家族,还是对司马朗本人,都有些尴尬,甚至很危险。
“不,三弟你错了。大哥留在河南,则无论对他,还是对我司马家,都是有利无害。看似凶险,实则安若泰山。若是逃回河北,则反不如在河南了。”司马懿淡淡地道。
“二哥,你这话怎讲?”司马孚有些诧异地问道。
“大哥乃是被俘后投降,于刘备不算投诚,于魏王更不算尽忠。若是逃回河北,一旦被刘备察觉,必然是死;而就算逃回河北,魏王也不会重用与他。可是我司马家毕竟是河北望族,刘备为了日后北伐,招揽北方士人之心,纵然不能重用大哥,却也不会太过怠慢他。再者,这天下日后不是归刘,就算归曹。你我兄弟出仕于河北,大哥出仕于河南。日后无论是谁夺了天下,我司马家都可以安享富贵。如此,大哥滞留河南则有两利,回归河北却有两害,你说他是留好,还是回来好呢?”司马懿侃侃而谈道。
“有道理!”司马孚闻言之后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兄弟二人又说了一些闲话,司马孚忽然开口道:“二哥,你总是收留那些亡命之徒,豢养死士。如此行事,只怕并非保家安身之道啊!”
“呵呵,此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若想成就大事,光靠阳谋不行,有时候也有耍些阴谋诡计啊!”司马懿含糊其辞地道。司马孚闻言沉默良久,半晌却是有些涩然地开口言道:“二哥,其实有时候知足常乐,也没什么不好。我司马家已是天下少有的名门望族,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贪心不足,逆天行事,只怕迟早会惹祸上身啊!”
“三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司马懿闻言脸色微变,连忙问道。
“二哥,你我是亲兄弟,又是从小一起长大,就算别人不了解你,我还不了解吗?你自幼素怀大志,近年来你虽然表面上纵情酒色,放浪不羁,但是背地里行事却越发隐秘。我看二哥你的志向,只怕不止是做个能臣干吏吧?”司马孚悠悠地道。
司马懿看了看自己的三弟,沉默良久之后,却才是叹道:“三弟,为兄倒是小看你了,没想到,你并不是一个只会书法的书生啊!”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刺杀
“小弟自问一身才学不如兄长,但是兄长,虽然你也是当世人杰,可如今天下大势已成南北对峙之局势,无论是曹公还是刘备,都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兄长你若想起事,只怕也是有心无力啊!”司马孚悠悠地道。
“唉!”司马懿闻言长叹一声,半晌才开口道:“三弟,你可知为兄生平一大恨事是什么?”
“什么?”司马孚有些奇怪地问道。
“为兄只恨晚生了十年,若是早生十年,为兄自可以于黄巾之时起事。以我这一身韬略武功,和我司马家的家世,若能善用之,岂会让袁绍、曹操之辈占据河北之地?”司马懿恨声道,一双狼眼之中满是不甘心。
“昔日陈涉起事于大泽乡,曾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深以为然。曹操乃阉官之后,刘备更是不过为一织席贩履之徒。他们二人都能坐得半壁江山,我司马懿如何坐不得?”司马懿那满含恨意的话语继续响起,听得司马孚眉头不由得越皱越紧。
“二哥,虽然你志在天下。但是这等事万一事败,则我司马氏一族,莫说继续安享富贵,只怕从此以后,在天下再无立足之地也!”司马孚憋了半晌,也只能憋出这么一句话。希望能以家族命运,劝司马懿回心转意。
“三弟放心,我自有分寸!”司马懿淡然道,司马孚知道自己劝服不了他,也只能暗叹一声,不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兄弟二人又说了些闲话,司马孚就去忙公务了。司马懿待自己弟弟走后,这才然后跑回自己的书房中。
“关中,关中!”看着展开在桌面上的关中地图,司马懿嘴里念念有词道。关中之地,自古就是帝王之基业。先秦和刘邦,都是据守关中而得天下。司马懿家族核心基业在司隶,毗邻关中。若能占据关中,再加上司隶,就足以构成鼎足之势。
“赵伯涛,夏侯妙才,程仲德,尔等枉费心机,可你们万万没有料到,最后却还是成全了我司马懿啊!”司马懿冷笑道,语气中满是自信。就在这时窗外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电光之下,司马懿的一双狼目竟是发出幽幽的绿光,看起来叫人不寒而栗。
曹操也施行九品中正制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回了河南。刘备闻言倒也大感意外,连忙召集众人议事。
“诸位,这曹孟德也大开九品中正制,广纳天下英才,诸位以为,此事如何啊?”集结众人之后,刘备连忙问道。被自己的死对头亦步亦趋地学习,这种事情让刘备感觉极为古怪。
“主公,曹孟德之所以如此行事,也不过是想广纳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如今主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并行,天下英才无论出身贵贱,皆可量才录用。而曹操单行一法,虽有天子在河北,但曹操专政弄权,只怕也不会有多少人会去投奔他,主公无需忧虑!”鲁肃徐徐言道。
鲁肃的眼光向来高人一等,他这一番话,基本上是考虑到了各个方面。对于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利弊,他也是看得七七八八。这一番说出来之后,刘备也是稍微安心了一点。这时韩嵩又谏道:“主公,眼下这各州的中正官人选尚未任职,春秋之围已是迫在眉睫,还请主公尽早决断啊!”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每年都是考核两次,时间定在春秋之际。现在已经是隆冬将近,也是时候确定中正官的人选了。刘备点了点头,随即设置各州的人选。徐州的简雍、扬州的张昭、青州的陈宫、豫州的徐庶、兖州的孙乾、交州的石广元和益州的诸葛亮。这其中有以一州之长直接担任的,也有些州由于州牧乃是武将,因此改为以饱学之士担任的。毕竟选拔人才这回事,不能指望关二爷他们搞定。
待到了开春之际,河南诸州第一次九品选官以及科举全都开考。各州郡设立考场,并且中正官也开始考察各地报上名来的当地士子。益州方面,诸葛亮负责九品选官,赵峰去负责科举中的武举,而文举则是由黄权负责。各地报名的士子经由县级选拔考试,再至州郡的考试,最终每个州选拔出三十名士子前去许昌参加最后的大考。具体选拔出来的人才,再量才适用。
“将军,这科举一开,可让我川中的读书人乐坏了啊!”考场一侧,看着蜂拥而入的考生,黄权也是感叹道。
“是啊,这还只是益州一地的考试。今天这一番考下来,选拔出一百名益州士子。前三十人前去许昌赶考,其余七十人分发益州各处为官。公衡,可要做好准备啊!”赵峰也是有些激动,虽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做官,但是这个局面却是自己提前四百多年整出来的。现在自己看着,那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那是,权自有分寸!”黄权点头道,随即压低声音道:“将军,那法孝直近来却是收敛了点,多亏将军敲打此人啊!”
“法孝直不过是一时气愤罢了,事情过了自然会知道轻重缓急,不会太过分的。”赵峰知道黄权和法正积怨甚深,也只好含糊其辞一笔带过了。黄权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二人只待考生全部进场之后,就组织人手准备巡考。然而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杀!”陡然间一阵怒吼,几名报考的武举突然抄起手中的兵器,砍倒身边的人,接着向赵峰和黄权杀来。与此同时,侍立两旁担任守卫的士卒,也有一大群抄起手中的家伙,朝赵峰等人杀来。
“将军小心!”负责戒备的牛金见状大急,连忙拔出腰刀抵御,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人砍倒。但是此时情形已是一片混乱,这几个武举以及士卒的举动虽然只是少数几个人,但是却引起了大部分人的慌乱,甚至茫然。无论是其他考生还是士卒,都只能下意识地拿起自己手上的兵刃,开始与附近的人厮杀。
“这是怎么回事?”赵峰和黄权这次真的有些懵了,万没料到武举和士卒们会突然发难,尤其是前者,由于考试所需,身上携带有兵刃,仓促间发难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发难的只是少部分人,但是其余众人被裹挟其中,一时间也是手足无措,接着被迫拿起手中的兵刃,和其他人刀兵相见。
“众军上前,保护将军!”牛金一边解决掉几个人,一边怒吼道,赵峰的五百亲卫立即以他为中心,将他团团围在中间护住,顺便也把黄权护在核心。这五百人都是跟随赵峰多年的旧部,久经沙场并且忠心耿耿,虽然事起仓促,但一听牛金的号令,还是迅速上前集结起来,不再执着于和外围之人死战。他们这一集结起来,剩下的场中的情形就明朗了不少。
此时除了赵峰的麾下这五百人,其余围着他们的就是来参加考试的武举,以及原本担任考场护卫以及警戒的士卒。这些人杂七杂八加起来,大约有个两千来人的样子。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手里抓着兵刃,但是脸上却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这场动乱要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你们是受谁指使的?胆敢行刺上官,难道想谋反不成?”赵峰看形势稍微稳定点下来,这才朗声喝道。
“弟兄们,不要听他的,大家一起上,乱刀砍死他,再去成都,辅佐主公登基!”一名明显是头目的的人喝道,一边吼一边挥刀鼓动士卒上前。不过现在赵峰被牢牢护在核心,谁要先上去,那几百号人手里的家伙可不是吃白饭的。这人话喊得相当带劲,可是却是没什么人赶上前。
“众人听着,放下武器者有功无罪。若是顽抗,定不轻饶!”赵峰知道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