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天品青铜时代-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室从明面儿上讲确实完成了秦国好几代领导人的梦想,但是私下来讲他可以到郑卫泡美女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原的美女比例是最高的,从遗传学来讲估计是周室东迁,东西民族大混血,从娱乐业发展来说郑卫比较有小资情调,女孩子赶时髦会打扮,而且普通话说得标准,听起来很舒服,不像现在港台明星国语大都不利索,尤其是张柏芝的公鸭嗓国语让人反胃。

韩国想巴结秦国又没有钱,政府曾组织卖美女,结果别的国家都买不起,还是秦国人出了三千金买到几个美女,韩国于是拿着这些钱去讨好秦国。按常理来说樗里疾他娘出身于韩国王族,但也不能排除就是这批被卖的美女,不管怎么说他娘还是比较有爱国心的,培养一个忠于祖国的好儿子。樗里疾在秦国只能强调他的秦国血统,和奥巴马强调他的白人血统一样,从利益来讲樗里疾反对攻韩不一定是爱“舅家国”,而是为了跟甘茂对着干。

不管怎么说,大忽悠甘茂把秦武王忽悠瘸了,发动大军围攻韩国宜阳,韩相公仲率二十万大军抵挡,楚国大将景翠有节制地抗秦援韩。韩国一直是三晋最弱的一个,七雄中和燕国并列倒数第一,以前一直服软啊,怎么现在一下硬起来了?非也,非也,魏国地形是东西哑铃,韩国地形呈南北哑铃状,本来国内联系就不紧密,秦国这下攻破宜阳韩国就彻底被拦腰截断了,所以必须予以反击。宜阳大战,韩军方面死亡军士六万,秦军伤亡应该也不少。东周公给楚将景翠好好上了一堂政治课,让他成为名至实归(秦国割让侵齐的土地给楚国,让齐楚矛盾更加复杂化,韩国厚礼感谢景翠)的和平英雄。

东周公何许人也?春秋初年,周王国还算一个大国能平衡一下国际格局,但周天子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战国后周考王为了弥补周公(相当于丞相)的职位,封弟弟到河南地就国,人称西周桓公。周显王时西周国少子根和公子朝争位,韩赵力挺少子根,就唆使他闹独立,这样就有个东西周分治的局面,之后周天子成了不折不扣的精神领袖。这两个小公国还经常掐架,东周公从内斗中悟出外斗的宝贵经验,而且无私地传授给武人景翠。

秦武王到洛阳旅游,此时的周赧王真够羞赧的,一个光杆司令也只能羞赧了。秦武王举鼎而亡,甘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好流亡齐国。不过甘茂运气不坏,遇到苏代借光把他炒作成不可一世的人才,齐宣王同级别聘任了他。秦国发展需要外来人才,但又非常嫉妒外来人才,魏国在变法前后一百年也存在这种情况。虽然商鞅、张仪、甘茂都是秦国本土思想的牺牲品,但张仪的人品的确有大有问题。以前总觉得德才兼备这句话好虚,现在看来德这东西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德是个人的软实力,才是个人的硬实力,硬实力再强软实力弱了平均分也高不到哪里去,有几个政治人物能达到诸葛亮和周恩来的道德高度啊!

第三卷 梦天品鳄鱼战争 八、扬子雄鳄

大家都知道越国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秦始皇置郡会稽,先前楚威王、楚怀王时代越国只是被打成一盘散沙,但越民族的活动中心会稽始终没被占领!楚威王灭越那许证据,简直是历史片段剪辑拼凑,而且还有楚怀王时代的片段,过分夸大楚威王争徐州地的作用。魏国正史《竹书纪年》记载,秦韩魏连横阵营和楚齐合纵集团剑拔弩张,越王无疆曾资助魏国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楚怀王趁秦武王、秦昭王初年对中原用兵,派昭滑到越国做军事观察员,五年后灭掉越国。据《越史丛考》作者蒙文通先生考证楚怀王亡的是越麋王,不是所有的勾践后裔,只不过纵横家说话总喜欢虚张声势,难免会失真,看来清学考据训诂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秦武王、秦昭王早年楚国是有机会翻本的,至少可以一雪三大战役的耻辱。因为秦武王时代的主攻方向在中原,而秦昭王(宣太后、魏冉和燕赵两国支持)早年内部还不是很和谐(季君之乱),没有太大实力攻楚。感性的楚怀王外交上热衷于拉帮结派,在齐、秦两国之间摇摆不定,朝秦暮齐。秦昭王即位后秦国大政都是楚国人把持,文化向心力让重情的楚怀王和乳臭未干的秦昭王在黄棘商讨上庸回归问题,此议案早在张仪时代就提过了!秦楚再次议和,秦国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一方面通过归还土地的实际利益来引诱楚怀王,另外用联姻的手段用感情进一步拉拢楚国王族。

楚国一次又一次和秦国复合,一次又一次同齐国分手,孟尝君发飙了,合纵韩魏两国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新男友秦国帮助楚国打败了合纵联军。一年后,楚太子杀死了一个秦国大夫,逃回了楚国,秦楚蜜月期结束。孟尝君派匡章、公孙喜、暴鸢三位老将大规模报复楚国,合纵军和楚军相持了六个月,期间楚国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而孟尝君用强大的外交手段,扬言此次合纵攻楚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最终是为了达成四国合纵攻秦的共识,让秦国对救楚有所顾虑。在军事上,宿将匡章成功完成渡河作业,在垂沙一役好好教训了楚国。后世总把孟尝君的战略路线批判成近交远攻,其实远攻近攻都只不过军事手段,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次次战役都远交近攻也不一定是对的。齐国已经吸取了出兵偏离地带燕国的历史教训,攻楚伐秦都只不过是为灭掉破碎地带的宋国做准备的,只要齐国吞灭宋国,秦楚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所以要并宋就必须用军事手段让齐楚无力染指。

孟尝君把打下的土地都无偿捐给了枢纽地带的韩魏两国,楚怀王觉得霸国欺负楚国还勉强可以忍受,但韩魏小马仔绝对不可以骑到楚国头上拉屎,所以发动大军攻打韩国。秦国单方面撕毁盟约,和楚国登记结婚只不过是惦记着楚国的家底罢了,现在小情人韩国被欺负秦国马上痛扁楚国。孟尝君政治军事两路高歌猛进,秦楚两国都不得不避一避齐国迅猛的势头: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为质,楚怀王派太子到齐国深造,秦昭王还邀请孟尝君到秦国为相。此时,破败不堪的楚国爆发了庄蹻起义,荆楚大地被分割成了几块,后来虽然庄蹻被朝廷招安去开发大西南,但楚国仍然没有进行国内改革,只凭着余威误打误撞。

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楚怀王不听鹰派屈原的意见,只身前往武关和秦昭王签订和平条约,结果被困秦国,三年后客死他乡,为天下扼腕。二十年后,楚国郢都被白起攻陷(第一次是被阖闾攻陷),屈原投河自尽。楚国淡出角斗场,东西两极强国格局形成。大一统时代到来了,中国人慢慢变得内敛起来、阴险起来,也渐渐变得虚伪起来,先秦永远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最自由的时代,只不过战争确实多了点,老百姓一不小心就丧命了。

虽说弱国无外交,但大国乱外交也会坏事的。平时外交的作用不大明显,但国家内忧外患期稍稍不慎就满盘皆输,好似婆媳关系一旦不和老公的决策就举足轻重了!齐湣王早在秦武王时代就替楚怀王算好了一笔外交账,要是楚秦和睦,韩魏燕赵等国更会心甘情愿给秦国当马仔,秦楚联盟就失去意义了,秦国必然会拿楚国开刀。事实上也是这样,楚怀王去秦国前,三晋为了自身安全,就联合起来防御秦国,三晋方面分析如果他们劲儿往一处使秦楚结盟就失去意义了,无法到中原浑水摸鱼了,楚怀王不去秦国还无所谓,要是不顾三晋反应还傻乎乎去秦国寻求所谓的和平,秦国方面必然会扣留他,逼迫他割让土地。

要我是秦昭王,会和苏秦唆使齐湣王那样待楚国新政权不是很稳固的时候送楚怀王回国,让他们父子俩内斗去,然后坐收渔人之利。再者,春秋时代利用会见或觐见的机会,囚禁或杀死友邦君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楚惠王就曾借机杀死陈闵公,但秦昭王用这招对付堂堂楚国君主,却让各国战战兢兢。楚怀王虽然没有主见,耳根子软,统之者非其道,但至少还是有责任心的,儿子顷襄王只想着粉饰太平,真是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

屈原时代文人还是有独立精神的,但到了后世司马相如得糖尿病(可能是糖吃太多了)临死前还写《封禅书》大拍汉武帝马屁。封禅一次有祭祀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刘彻封禅六次就是好大喜功想长生不老了,在浪费民脂民膏上简直可以同乾隆六下江南相媲美了!

虽然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那可是超级大神,但马屁功夫就比不上我天朝秋雨大师了!虽然有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污蔑说什么秋雨冬雪大师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还有某些大学教授也跟风希望大师的钟山碑文崩掉,更有甚者模仿大师笔法写文章。大师的笔法是你一草根能学得来的么?纵然你学到了大师的文字功底,关键的马屁功夫你能学到么?纵然马屁功夫学到了,厚脸皮的功夫你能学到么?大师有大师的风范,大师已经好好写碑文了,就连饱经扫黄打非袭击的小姐们都能读懂秋雨大师,这些网络精英就更应该原谅余大师,如果大师随便认错了,以后哪有面子教年轻人啊?如果大师的“捐款门”搞的沸沸扬扬,给西方势力以颠覆我天朝的口实那就不好了!所以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我们应该原谅大师下的“混沌之蛋”(简称混蛋),同样地震灾区校舍的豆腐渣工程有关部门已经查了,我们没必要死盯着不放,只要我们日夜祈祷玉帝如来上帝就会给我天朝上国多发几个能自律的青天大老爷,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在后面,让它们望尘莫及。

第四季 梦天品终结战争 一、胡服骑射

三家分智后不久,赵家的大功臣张孟谈主动要求退隐江湖,希望能避免出现君臣相疑、兔死狗烹的悲剧。三年后,韩魏两家联合齐、燕到赵国抢摊,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赵无恤不得不亲自请张孟谈出山,此时在张孟谈推动下赵国开展了官身分立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就是说之前的官职任免基本沿袭春秋做法,有了功劳就封你一块地盘,没什么大错就世袭继承下去。自从张孟谈复出有了先例,官职必须国君任免,不像以前六卿制度那样,无论怎么选拔干部都只能在几大家族里挑。虽然韩魏改革比较典型,但总体来说三晋基本上是一体化的,好比欧洲的一体化一样,改革在各国中都是比较早的(赵烈侯时已基本完成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这种改革风气也波及到了周王室。在三晋第一次联合大败齐国时,那个给赵将出主意的宁越出身是八辈儿贫农,苦学十五年后成为王室新贵,也反映了战国社会巨变,旧有的等级制度开始浮动,选拔干部主要是才重于德,不像春秋是出身定输赢。

司马光把三家分晋的标志性事件定义为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为诸侯,也就是战国的,这当然是事后诸葛亮的归类,但我们从魏国官方史料《竹书纪年》可以看出,魏国直至魏武侯时才有正式纪年,而韩国在灭郑时还和晋孝公保留宗主关系,好比当今伊丽莎白二世还是英联邦的共主一样,可见晋国在战国前期还是有一定宣传作用的,这也是魏文侯时代三晋能一致对外的文化凝聚力。

三晋分家后前一百年是魏国的时代,赵国的话语权不是太大,最大原因就是赵国没有魏国改革那么彻底,后经赵武灵王二十多年经营,赵国一跃成为三晋首强。赵武灵王本人首先是一个天才外交家,虽然他本人很少去他国进行国事访问,但他的外交策略非常实用。一个人的才华往往在早年就显现出来了,好比曹操和袁绍的眼界和命运在对待十常侍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了,同样赵武灵王的外交才能在拒绝公孙衍忽悠称王(“五国相王”运动)时就暂露头角了!同一件事中山王的表现就截然不同,虽然“五国相王”根本上也是从小国利益出发,但公孙衍站在魏国立场上只不过是为了拉赞助。三晋唇齿相依,又是一个公司分出来的,再说大国之间的主要争夺地带还没波及到中山,赞助可以出点,但没经过任何改革的中山国尚不具备称王的条件,而且称王后也失去了老大哥齐国的保护和援助,致使国家处境限于孤立这比政治账却没有盘算好。

燕国发生禅让事件的几年里,赵武灵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开展外交攻势,迎立了在韩国留学的燕公子职(燕昭王)。此举真是一箭三雕,首先燕国能和赵国形成稳固同盟,其次瓦解了韩燕两国对赵国的夹击计划,另外燕昭王是秦惠王的外甥,又结好了秦国,找到了一个大靠山来抵制齐国。魏国这些年已经家底拼光、彻底疲软,保家卫国抵抗秦国侵略者都吃紧呢,更别说染指中山了!中山王也不好好学学均势理论,虎头虎脑疯狂侵略燕国,“列城数十,克敌大邦”,甚至攻克了燕下都,在外交上和燕国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我觉得此时虽然可以适当去落井下石,对于中山小国来说不能太过火,小国不能把所有邻居都得罪光了,这样燕国就彻底孤立了。

中山国地处石家庄一带,把赵国一分为二,而且还屡屡进攻赵国。太行要道被中山遏制后,赵国的中原地盘和山西地盘联系松散,战略回旋空间比较小,很容易被他国各个击破,之前首都邯郸就被围攻过多次。赵国要想生存和发展,拿下中山是必走的一步棋。为了完成灭中山这个目标,赵武灵王在外交上可谓纵横捭阖,组织外交人员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十年计划。秦武王横死后秦国陷入内乱,楚国势力东扩到淮河流域,齐帝国主义纠结韩魏制约楚国。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赵武灵王又一次对国际事务高度关注,派赵固监视三胡动静和燕国反应;令仇郝入韩、富丁入魏、赵爵入齐,坚定三国抗楚决心;秘使王贲入楚,转达赵国同意和楚国夹攻各国的意见;另外让楼缓入秦,密切观察秦国内乱的发展方向。赵武灵王看似谁也不得罪,但其实谁也没帮助,让这些国家好好消耗上一阵子。

此时齐楚秦无心染指,韩魏无力干预,燕国元气还没恢复,赵武灵王带着他胡服改革后的骑兵灭掉三胡,北上拓地,大举进攻中山。此时驻秦国大使楼缓报告说秦国内乱以宣太后一党胜利而结束,赵武灵王怕秦国干预索取中山四邑后暂时停止进攻,插手秦国立君内政。宣太后意思想立次子泾阳君为王,赵武灵王联合燕国准备迎立在燕国留学的长子赵稷(后来的秦昭王)为秦王,宣太后迫于国际压力采纳了赵武灵王的建议。孟尝君攻破函谷关的时候,赵武灵王也尽量不得罪齐秦两国,后来他又用外交手段拆散了齐秦同盟,极力达成赵、宋和秦的同盟,并派楼缓出任秦相,仇郝入宋为相,这样为灭中山提供了绝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外交纵横只是手段,步步蚕食中山只不过是赵国改革的一个衍生品罢了!所有的改革家都是伟大的,所有的改革家都是悲哀的,以前的改革家大都是人臣,而赵武灵王以君王身份扛起改革大旗孤军奋战,间或有零星几个同路人仍然势单力薄,可以说是“只缘身在最高层”(改革家王安石语),这一点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很大的不同,明治天皇虽然开始是个光杆司令,倒幕运动后维新派替天皇取得了实权,天皇信任维新派让他们放手去干的,再说当时民间有很多启蒙维新思潮兴起,群众基础已经相当成熟了!

骑兵的战斗力非常惊人,后世的蒙古骑兵令欧洲人都胆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