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天品青铜时代-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东南,听任自己的篱笆三晋被秦人拆也就罢了,还把西部领土拱手让给秦人做前哨,虽然也曾助赵合纵,但也无力回天了。

春申君对门客的管理制度上是完善的,必须履行一定的请假手续,而且不允许随便超期,都说人家考烈王无子,后来又说负刍是熊悍的异母兄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嘛!李园借春申君之口向楚王推荐他妹妹女环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春申君暂时收编女环也没什么争议,只不过黄式三竟采用《越绝书》记载(说女环和春申君私通不到一月就已经怀孕一月)来论定“春申何愚”,其实倒不如说《越绝书》作者在设计这个桥段时多么愚蠢,看来得向王立群教授去学学妇产科知识了!

韩国的领土已经急剧缩小,信陵君甚至把它当做魏国郡县来看待,这么一个小国想出的招也比较雷人,竟然派水利专家郑国修水渠来疲秦,结果使关中平均亩产为一钟,远远高于黄河中游的一石半,反而给秦国帮了倒忙。后来派韩非外交谈判来挽救韩国灭亡的命运,作为一个法家理论大师韩非是优秀的,作为一个外交家来说用利害来说服秦王政亦属按套路出牌,可扬雄和司马光这两个腐儒非要用君子的标准来衡量韩非觉得不妥。遇到李斯、姚贾反对也很正常,大家各为其主,可韩非却对姚贾进行人身攻击,说人家“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用六国思维来衡量人才,惹得粉丝秦王政反感,最后被李斯、姚贾逼得服毒自尽。对于韩非我这么评价,学术界里他最伪,政治圈里他最真。

李斯是秦王政扳倒嫪毐、吕不韦的干将,也是秦国法家意识形态的执行者,秦始皇那是感恩戴德,自己位极人臣不说,儿子女儿都和皇室联姻,这种殊荣只有郭子仪可以媲美了;尉缭是和平演变策略的设计者,他对秦王行什么礼秦王就对他行什么礼,他穿坎肩秦始皇绝不穿马甲,他吃四菜一汤秦始皇连个果盘都不多吃,可见其地位之高;姚贾虽然是看大门的后代,倒是挺有能力的,他主要负责发射糖衣炮弹,凭此让四国合纵流产。在这三位大神的鼓吹下,原韩国南阳代理太守腾先生率伪军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这位腾先生搞后勤一流,为攻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发的两篇文告得到当地官民的一致拥戴,甚至有人死后以这两文陪葬,统一后被任命为内史,负责首都事务。

赵国地盘虽然收缩,但军事实力不次于秦国,而且国内主战的呼声很高,是六国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燕赵鹬蚌相争,秦国尽收渔人之利,在糖衣炮弹(先是收买忠臣,不成就收买奸臣去陷害,实在不行就暗杀功臣)疯狂打击下,婊子养的赵王迁和郭开处死李牧,正如著名政治家司空马曾预测的那样李牧不用不到半年赵国就亡了。

韩赵都灭了,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在战争中机动灵活,只要谁抬头就打谁,此时秦国已经强大到能先把硬柿子捏成软柿子,然后再一个个捏碎,而不必刻板遵循先捏软柿子的传统打法。韩赵以及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就是人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办事效率低下,虽然赵武灵王开创了一个军事强捍的赵国,但后世子孙不肯用人,自毁长城,最后落得身死国灭。

自从李兑专权后,赵国诸位国君为了防止权臣出现,用宗室贵族来制约外姓人,不管他们有没有才能,著名学者公孙龙曾指出平原君能相赵不是因为他智商举国无双,得封地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功劳,不就是亲兄弟信得过嘛,像建信君这种笨伯宗室子弟也能为相还不是因为他是赵王的“同志”(魏有龙阳君)啊!虽也有蔺相如、廉颇、虞卿、李牧等优秀人才,但最终还是被排挤,不管是婊子养的赵王迁还是出身良好的代王嘉都会这么干的,这是六国的传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据《史记》所载,自赵烈侯起共有三十一位将领,其中十二位是宗室子弟,比例高大近40%,而秦国王族担任大将少之又少。

苏洵在《六国论》中以“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来描述秦赵大规模战役的结果,虽然赵国在军事上能顶住,但地盘一直在缩小,国内资源无力为继,虽然能到燕国补偿部分物资,可又会导致兵力分散。也就是说战争表面上是在拼技术和战术,但说到底拼得还是经济实力,尤其是粮食这种战略物资。秦赵之战和美苏冷战格局比较类似,美国能消耗得起,而苏联要跟美国死磕就吃不消。

以现代人看来赵国地处华北大平原,土壤比西秦的黄土高原要肥沃,可古代农作物主要是耐旱的谷子和黍子,《禹贡》上把冀州评为中中,比陕西雍州的黄土地要贫瘠。韩国虽然也有河南部分,但晋东南的太行山脉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只产小麦和大豆,古人又不把小麦当主食,在客观条件上注定了最先灭亡。

赵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薄弱,工商业发达,贵族奢靡成风,虽然国库里的粮食可以“支数年”,但对于如此频繁的大军团作战来说还是满足不了,早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就到齐国借粮了。而且在灭亡前五年还发生过一次重大地震,史书记载“地坼东西百三十步”(汶川地震最长裂缝135米),级别和汶川地震相当,对赵国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不利,这也是灭亡的一个原因,虽然只是客观上的。


十一、六国毕一

  

六国中最后抵抗力的赵国形神俱灭,王翦驻军石家庄等待下一步的战略部署,秦王政正愁找不到借口伐燕呢,发生了荆轲刺杀门事件。潇水君演绎的荆轲刺秦王风格近乎戏拟,甚至可以独立作为文学作品,不过比同类题材的《壮士西行》、《荆轲冤》缺那么一点点文学气息。文艺作品不乏此等解构,要想作为文学作品来读,故事结尾还得下一番功夫。

荆轲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的最大原因是陶渊明总结的“剑术疏”。荆轲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不想当刺客的刺客,像他这样的精神贵族有一种渴望被尊重的需求,甚至想成为苏秦那样的时代弄潮儿;荆轲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虽然爱好广泛,但学得都稀松一团糟,在对待学习方面和项羽类似,但人家项羽力能扛鼎,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好歹能独挡一面,作为一名优秀的骑兵统帅那是可以写进军史的。

荆轲不是什么侠客,只不过是个徒有刺杀精神的刺客,也不被业内人士盖聂、鲁句践等人看好,基本上没什么话语权。荆轲在燕国的成名之路可谓顺风顺水,这个菜市场歌手和屠户哥、高渐离组成的“小虎队”迅速暴得大名,红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唱唱哭哭的“忧郁虎”荆轲成为战国末年最具杀伤力的少女杀手。癫狂之后拿起书装文化人的他让诸多名门闺秀为之尖叫和疯狂,但最主要的是他骨子里的深沉打动了田光先生。燕国“血勇之人”多如牛毛,就是秦舞阳之类的“骨勇之人”也不难找,而缺的是荆轲这种“神勇之人”,但碰上刺杀这种技术活光“神勇”是无法搞掂的。

太子丹飬养荆轲是花了一番心思的,虽然他设计的理想效果是让荆轲胁迫秦王归还六国土地,但事实上秦国已经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制衡打压了;再说秦国的内部矛盾也不像太子丹想象的那么严重,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事实上太子丹的老师鞠武一开始就不赞成“刺杀救国论”,刺杀能除掉一个政敌,但不能挽救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刺杀能起大用的话二战那会儿找几个武林高手少林神僧干掉天皇、伊藤等人不就让日本退兵了嘛!记得张东健就演过一部刺杀伊藤博文的电影,这东西也只在艺术里被无限夸大,但真正的历史意义无异于飞蛾扑火。近代民国建立前虽然也走了一段刺杀的歪路子,但最终推翻满清的不是个把刺客,而是所搞定的那部分枪杆子。田光用自己的死来激将,太子丹用黄金投龟、千里马肝、美人玉手来收买,荆轲都不怎么上心,其实不是他不上心,更不是他不想建功立业,而是他没有金刚钻,不敢揽人家的瓷器活。

司马迁笔下的几大刺客,成功的也就曹沫、专诸、聂政三人,专诸的兵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当属聂政了,光天化日之下完成刺杀任务就很难了(侧面反映了韩国安保工作很成问题),还找了个空档毁容挖眼自杀,曹沫这种将军型的刺客单兵作战能力不消说,关键的天时地利也应有尽有。和荆轲命运雷同的豫让在气质上比荆轲也高了一个档次,要不是马受惊他都得逞了,也可以理解为豫让的成名之路就是刺杀这一举,所以做足了功夫,“士为知己者死”的口号喊出了刺客的尊严,涂漆吞炭的行动让赵襄子不得不接受他的请求——象征性地刺几下衣服,让他在地下对主子也有个交代,豫让演技发挥到极致后马上伏剑自杀。荆轲的战斗力甚至连断臂的要离都不如,自以为文化人死之前也没能喊出一个堪称金句的口号,丢人的是堂堂一个刺客连个养尊处优的秦王都追不上,看来荆轲平时的体能训练太少,也只够开个演唱会的!

如果如荆轲所说,他在易水边等的那个高手能一下干掉秦王那荆轲的耐性也太差了,人没到就出发这还叫“神勇”啊,我怀疑荆轲嘴里的高手不是他好面子编的就是他的粉丝给杜撰的;再说要真有那样的高手人家一人就能成功那你荆轲就是配角了,要那位高手是秦舞阳之类的“骨勇之人”多他还是个累缀,如果那位高手是稍逊荆轲的“神勇之人”也会被秦舞阳拖下水的;再说荆轲也太搞笑了,刺杀不是开演唱会,弄个二人组合去保密的难度要加大很多。荆轲白瞎了徐夫人的名牌匕首了,他的朋友高渐离在多年后也做出了同样外行的刺杀举动,把古代吉他——筑里灌铅想砸死秦始皇,结果当然是失败,不过人家高渐离当时眼瞎没荆轲那么丢人。估计高渐离是想模仿朱亥用铁锥杀人,总感觉铁锥是游戏里才用的兵器,不过正如韩寒在《长安乱》里解构的那样,武术发展到后来就是拼暗器和下毒了,重型武器已被时代所淘汰。

荆轲刺秦后,秦国即刻调整了远交近攻的大方针,把矛头指向燕国,王翦、李信大破燕代联军。燕王喜逃往辽东偏安了五年,期间老老实实地把儿子太子丹的人头送给了秦王政。燕国人是办不成大事的,因为他们沉不住气,纵然燕昭王贤如尧舜,即使苏秦巧舌如簧,但大方针是错的,最多借力打力搞垮了强邻齐国,而忘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也许是仇恨让燕国人失去了理性。真正的复仇者,应该像勾践一样隐忍,从不把仇恨表现在口头上,找准机会痛下杀手,不给对手留翻盘的机会。时代不同了,人心坏了,所有的国耻家丑都算在了太子丹和荆轲头上,四公子笼络人才的伎俩都很老套可鄙,燕丹也背了很多莫名的口水和脏水!

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水灌大梁城,延口残喘的魏国终于成为历史名词。魏国是变法最早的一个国家,本来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只不过刚开始称霸就四处碰壁,好端端一个强国硬是被打成了墙头草!三晋的分裂只不过繁荣了三晋的文化,对于国家地位来说肯定是降低了,三晋中的硬柿子赵国都被捏得稀巴烂了谁还敢抵抗啊?三晋都是人才大国,又都是人才流失大国,其中赵魏两国尤甚。三晋气数已尽,信陵君不能力挽狂澜,伊尹周公也不能,大厦将倾贤人君子们也不是超人,独善其身之余也只能唏嘘慨叹罢了!

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之后楚国陷入十年更三帝的内乱中,原本就封君泛滥(据考古及文献统计共五十四人)、步履维艰的老大帝国一步步被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李园拖到了绝路上。虽然楚国看似一盘散沙,但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用区区二十万大军毕其功于一役还是有难度的,秦国为此损失了七名都尉和无数炮灰。

秦王政亲自道歉,邀请王翦出山,率六十万大军伐楚,并送至灞上。原先我一直以为送到了灞桥呢,车过灞桥收费站时还在无尽缅怀此段历史呢,看来只不过是多此一举罢了!古代为人臣者最怕君主忌惮,为了生存只能自污求全,王翦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袁崇焕军功不能和王翦比,如果说王翦在政治上是个大学生那袁崇焕顶多算个小学三年级水平。

王翦真不是盖的,一出手就杀死了楚将项燕(一说自杀),楚王负刍得卷铺盖支边了。十多年后王翦的孙子王离又杀了项燕的儿子项梁,不久王离就被项燕的孙子项羽所杀,这两家杀来杀去成世仇了!楚国在春秋时出镜率最高,甚至一度有可能统一中原,不过中原各国总戴着有色眼镜看楚国,动不动就和楚国死磕,孟尝君更是使出了同归于尽的骇人打法来拖垮楚国。

汉尼拔执掌军权这年,王贲捉住了齐王建这只大龟蛋,齐国灭亡,天下归一。燕国好歹还有个刺客来耍耍帅,楚国至少还掺和了合纵联军,而齐国以牺牲他国换取和平不说,甚至秦人每亡一国还派使到咸阳道贺,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齐王建和他娘君王后内斗内行(齐人尚武,国家灭亡了竟然没发生骚乱,同样也证明齐国当局早已不能代表最广大齐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秦国当成祖宗一样供着,可人家不把他们当孙子。想当年齐桓公纵横江湖、叱咤风云成为万千诸侯的偶像,后世竟坐以待毙,真不会给祖宗长脸啊!如果齐王建能采用即墨大夫的策略资助三晋英豪和楚国流亡政客,或许还能挽救覆亡的命运,纵然于事无补起码我轰轰烈烈闹了一场,至少也没那么丢人啊!

灭卫虽然在胡亥手上完成的,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卫鞅,也有人说为了纪念吕不韦,还有人说没必要,我认为客观上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想把卫国这个小尾巴留给儿子做登基礼物,不然镇不住那些元老,和李世民贬李勣让儿子树德一样。秦始皇缔造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为汉族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摇篮,此后在华夏这块土地上统一成了主旋律。秦始皇功盖华夏,超越了三皇五帝,毕竟只有统一的民族才有可能是强盛的,而强盛的民族才能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生存。秦始皇焚诗书,坑方士(被儒生概括为焚书坑儒)有他不理性和愚民的考量,可你要惹了掌握话语权的文化人就等于捅了马蜂窝,相反毁坏文献资料的项羽就没那么多人盯,大家极易把面子工程下西洋算到朱棣头上,却很少有人去清算刘大夏破坏海技术资料的罪。【全文完】

 【l0i8n0】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