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史并不如烟-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李治是不是真的很无能?其实未必。
有学者研究表明,李治其实并不是现有史书写的那样无能,他的事迹可能被人改动过,而授意改动的正是他的皇后武则天。武则天是想用修改史书的方法表明,一直以来她都比皇帝李治优秀,因此后来她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向来都有这个功能。
或许正是由于受《新唐书》的影响,电视剧《大明宫词》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桥段:
太平公主来看望父亲李治,父女之间有一番交谈,其中父亲李治有一句台词很经典:“现在我连改年号这样的事情都不过问了!”
一句台词,就让一个无能皇帝的形象跃然于电视荧屏之上。
其实,李治只是仁慈,而不是无能,他对舅舅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的无情是因为收回相权维护皇权的需要,而他对武则天的听之任之,则是因为除了武则天之外,他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信赖的人。
要么信赖大臣,要么信赖宦官,要么信任皇后为代表的外戚,李治在这场三选一中选择了皇后,而令他满意的是,皇后已经将自己的四位哥哥自动清理干净了,将来即便太后干政,或许外戚的势力也没有那么强大。
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生于后宫,长于妇人之手,同时在八岁丧母的李治可能有一种很浓厚的“恋母情结”,武则天之所以能走进李治的生活,是因为她比别人更懂得李治的心。她在李治面前既是皇后,又是姐姐,同时还有部分母亲的角色,不管李治承不承认,终其一生,他对武则天都很依赖。
正是因为这种依赖,让李治与武则天的夫妻店从最初的李治做主,逐渐演变为武则天做主,而一旦形成习惯之后,李治对这种情形便习以为常。
如同一个长期“妻管严”的人,当别人为他的处境忿忿不平时,他自己却已经泰然处之,每天下班急匆匆地往家跑,美其名曰:回家晚了,怕道上有女流氓劫我。别人问他憋屈吗?他说,我很幸福!
李治,与所有“妻管严”的男人共勉!
时间走到公元683年,李治接近了生命的终点。
这一年他的病情又加重了,头部一直昏眩疼痛,眼睛也已经看不见了,心中的痛苦不言自明。
这时御医秦鸣鹤想到了一个方法:针灸。
秦鸣鹤仔细分析了李治的病情,他发现,如果用银针在李治的头上扎出血来,或许病情就能大为减轻,不过这个方法还是有些冒险,武则天不太同意,《资治通鉴》上的说法是,武则天压根就不想让李治痊愈。
其实不至于,一个患病的李治对于武则天而言,与那两个软弱的儿子一样,都是可以掌控在鼓掌之间的,之所以不让用银针扎头,是担心其中的风险。
可能是被病痛折磨太久了,也可能是病急乱投医,李治同意了秦鸣鹤的治疗方案,他觉得不妨试试看。
秦鸣鹤小心翼翼地用银针扎了李治头上的“百会”穴和“脑户”穴,然后紧张地看着李治的反应。
李治眨了眨眼睛,说道:“我好像又能看见了!”
李治以为这是针灸的力量,其实这只是回光返照的力量罢了。
回光返照的李治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从东都洛阳回到长安,他想在长安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他从长安登上了天子之位,从此开始了自己作为天子的旅途,现在旅途快要结束了,他想回到长安这个起点。
如果李治顺利回到起点,或许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圆,然而,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人生的圆没有画完,而与人生的圆满更是相去甚远。
其实,在针刺出血之后,李治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下诏令太子李哲(李显)监国,裴炎、刘景先、郭正一三人共同辅佐。
公元683年十二月四日,李治下诏更改年号,之前为永淳二年,之后为弘道元年,年号的更改表明,李治多想再活一年,哪怕只有一年。
然而,天不假年,别说多活一年,连一天都没有。
当晚,李治就在东都洛阳去世,终究没能回到人生的起点,从此之后他的名字不再伴随着他的身体出现,而是出现在皇家祖庙之中,他的庙号:高宗。
在李治去世之前,裴炎被召进宫中接受遗诏,辅佐下一任皇帝李哲,他也就成为李治唯一的一位托孤重臣。
后来的结果表明,跟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托孤重臣相比,裴炎忠诚有余,能力不足,而这一切都是李治一手造成的。
倘若当初不是一味地压制宰相权力,过度依赖武则天,何至于在他身后,连一个管用的托孤重臣都找不出来呢?
天道有常,自作自受。
在裴炎接受遗诏的同时,太子李显和武则天也接受了遗诏,诏令李显于灵柩前继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定时,一并听任武则天裁定处理。
如果我们将遗诏进行一下梳理,会发现其实李治真正托孤的并不是裴炎,而是武则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可能会想到太后干政,想到吕后的一幕在唐朝上演,想到武氏外戚群魔乱舞,但他已经无能为力了,一切的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只能听天由命。
或许,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亲生母亲毕竟不会坑害亲生骨肉。
第五十章 宰相告密,皇帝下岗
公元683年十二月十一日,李哲(李显)在洛阳登基,成为唐朝历史上的第四任皇帝,同时也是第七任皇帝,而他的弟弟李旦则在后来成为唐朝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这一切都是皇太后武则天惹的祸。
在李哲登基之后,军国大事均由武则天裁决,这在先皇遗诏中已经有明确指示,武则天自然当仁不让,李哲也没有表示反对,因为长期以来,他已经习惯了母亲当家。
不久之后,受先皇李治信任的裴炎出任中书令,刘景先出任侍中,无论李哲是否真正当家,至少宰相班子已经就此建立。
然而,谁会想到,李哲这位唐朝第四任皇帝的任期居然只有五十几天。
为什么被李治寄予厚望的李哲只干了五十几天呢?
这是因为在这五十几天中他办错了两件事,说错了一句话。
李哲办错的两件事都与升官有关:第一件事是给岳父韦玄贞升官,第二件事是给乳母的儿子升官。
这两件事都办的很离谱。
韦玄贞便是后来臭名昭著的韦皇后之父,李哲正是因为他丢掉了自己的皇帝宝座。
李哲登基之后,便忙着给韦皇后的父亲升官,这一升就是扶摇直上九万里。
韦玄贞原本只是普州参军,品级正九品,相当于现在的正股级,经李哲提拔,韦玄贞升任豫州刺史,品级从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
从正股级到副部级,其中的跨度有多大?
一般人如果经历这样的飞越,估计要在家里偷着笑好几天,然而就是这样的飞越,韦皇后一家还不满足,他们还想飞得更高。
李哲想了一下,那就弄个侍中干干吧,反正也只是正三品,正部级。
从正股级到正部级,别人奋斗数十年都未必如愿,而韦玄贞几乎马上要实现了。
与此同时,李哲还想回报自己的乳母,打算委任为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司局级。
两项火箭般的任命交给宰相班子讨论,李哲以为,宰相班子马上就会同意,没想到中书令裴炎却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韦玄贞刚从参军提升为刺史,现在又提升为侍中,太快了!另外陛下乳母的儿子于国家没有功劳,一下子委任为五品官员,不合适!
李哲压根没有想到会遭到裴炎的拒绝,他感到面上无光,于是便脱口而出了一句令他后悔终生的话:“我就算把整个帝国送给韦玄贞又怎么样?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侍中。”
有些话可以随便说,有些话一辈子也不能随便说,即使是说梦话。
说话随便的李哲还没有意识到一场灭顶之灾已经向自己袭来,他以为自己已经贵为九五之尊,难道连委任谁做官都说了不算吗?或许不久裴炎就会想清楚,颠颠地来向自己汇报任命发布的情况。
公元684年二月六日,裴炎真的来了,不过他不是一个人,与他一起来的还有武则天以及羽林军将士,另外还有文武百官。
原来裴炎将李哲的胡话报告给了武则天,这让武则天一下子抓到了把柄,她要动用自己的权力。
就在李哲还端坐在皇帝宝座之时,武则天已经示意裴炎宣读罢黜李哲的诏书,李哲一听,当即惊呆了。
母后这是要干什么?
罢黜的诏书一会儿就读完了,李哲的皇帝之位即日起作废,本人废为庐陵王。
李哲不知所措,而武则天已经命人上来将李哲拉下皇帝宝座,李哲拼命地挣扎,为自己做最后的辩解:“我有什么罪?”
武则天高声说道:“你都要把帝国送给韦玄贞了,难道还没有罪?”
哎,谁叫你大嘴巴。
其实,从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来看,裴炎这个托孤大臣干的实在不怎么样,先帝命你辅佐皇帝,可不是让你来拆皇帝的台的。如此荒唐的一句话怎么能报告给太后呢?难道你不知道太后早已虎视眈眈?
扬善于公廷,归过于私室,这一点,裴炎没有做到。
不过,说到底还是李哲太荒唐,不仅让岳父火箭式提拔,而且说话还不经过大脑,综合评定,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低能皇帝,比他的父亲李治都相去甚远,比爷爷李世民呢?
千万别说你是他的孙子。
在李哲被废黜一天后,李治最小的儿子李旦登上了皇位,不过他这个皇帝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傀儡,他被勒令不准过问国家事务,所有国家大事均由武则天一人说了算。
公元684年二月十五日,意味深长的一幕在大唐王朝上演。
这一天,武则天为皇帝李旦举行了册封仪式,而实际上,李旦在八天前已经是皇帝了。
耐人寻味的是,武则天派去册封李旦的正是礼部尚书武承嗣,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武则天的娘家侄子。
让自己娘家的侄子为当朝皇帝册封,武则天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第五十一章 七座祭庙
当武则天将现任皇帝李哲拉下皇帝宝座转而册立李旦时,很多大臣已经看出了武则天的用心,曾经在征战百济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仁轨便是其中的一个,此时他的身份是尚书左仆射。
对于刘仁轨,武则天非常看重,甚至将留守长安的重任交给了他,而她自己因为与王皇后与萧淑妃的陈年恩怨,她已经不愿意再回长安,因此在李治驾崩之后,武则天就将自己的活动中心锁定在了东都洛阳,而长安则交给刘仁轨镇守。
为此,武则天专门给刘仁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从前,刘邦将关中托付给萧何,现在我把长安托付给你,两者性质是一样的。”
武则天以为自己如此一说,刘仁轨就会忙不迭地谢恩,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刘仁轨居然回信说:“我老了,担当不了大任了。”
看了信的开头,武则天就有些失望,接着往下看之后,心里又凉了半截,原来刘仁轨在暗示她,想想当年吕后当权以及最后的惨败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仁轨的眼睛更雪亮。
心思已经被刘仁轨看透,但武则天并不承认,她又派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携带诏书亲自跑了一趟长安。在诏书中,武则天自我辩解到,日前皇帝李旦处于为父居丧时期,所以我代他理政,日后还是要还给他的,你就不要说自己老了,还是负起责任来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说破就没有意思了,于是刘仁轨也不再坚持,接过了长安留守的重任,但他内心知道,太后的心思远远不只这些。
果不出刘仁轨所料,不久之后,武则天的心思昭然若揭。
事情由武承嗣而起,他上疏武则天:恳请追赠武家祖先王爵,同时建立武姓七座祭庙。
事情大了。
七座祭庙在儒家传统中,只有皇帝才能拥有,这是皇权的象征,现在武承嗣上疏为武家争取七座祭庙,意欲何为?
中书令裴炎已经看出了武则天的居心,但他不能说破,七座祭庙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装,谁都看的明白,但谁都不能说破。
裴炎只能从外围旁敲侧击:“太后作为全天下母亲的表率,不能有过多的私心,只偏重自己的家人,难道您没看到吕后的结局?”
被裴炎戳破了心思,但武则天还在狡辩:“这不一样,吕后是把大权给同姓的活人,我是把荣誉追赠给已经去世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五十步笑百步,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逃兵。
裴炎心中一丝苦笑,接着劝诫道:“凡事都需要从小处防范,才能防止不再扩大。”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武则天已经下定决心的事情,没有人能拉得回,不过为了避免过于强烈的反对,武则天将武承嗣的提议打了一个折,追赠祖先准奏,七座祭庙暂缓。
公元684年九月二十一日,李旦下诏,追赠武家五代祖先,其中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追赠为太师,封魏定王。如果李渊和武士彟地下有知,两个多年老友,不知道将如何以对。
不久,武则天在老家文水(山西省文水县)兴建武家五世祠堂,既然七座祭庙暂缓,那么就先用五世祠堂替代吧。
五世祠堂来了,七座祭庙还会远吗?
第五十二章 徐敬业扬州兵变
在武则天还在纠缠于五世祠堂和七座祭庙时,一场针对她的起兵已经在悄悄酝酿,领头的人是一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徐敬业。
此时徐敬业准确地说应该叫李敬业,因为他的爷爷徐世勣被赐姓李,因此这时他还姓李。
如果说姓李在以前还很荣耀,现在则是江河日下,不少李姓官员都遭到了打压,李敬业这个赐姓李同样未能幸免。
经过打压,他的官职遭遇了自由落体,一下子从眉州刺史被贬为柳州司马:眉州刺史为从三品(副部级),柳州司马为从六品(副处级),巨大的落差让愤怒占据了李敬业的胸膛。
由于武则天的打击面很宽,在李敬业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同样仕途失意的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弟弟李敬猷、殿前监察官唐之奇、太子宫总管府纠察官杜求仁以及曾经当过御史的魏思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遭到了贬黜,心中对武则天都充满了怨恨。
等等,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初唐四杰骆宾王。
原本骆宾王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他一度做到了侍御史,品级从六品,副处级!
当上侍御史之后,骆宾王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于是他频频上书武则天,针砭时弊,对武则天的诸多做法提出建议,这让武则天有些不胜其烦。接着骆宾王又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盛极一时的酷吏,弹劾酷吏的不法行为。
如此一来,骆宾王就把武则天和酷吏都得罪了,等待他的自然没有好果子。
不久,骆宾王被指“贪赃”,被打入大狱,入狱时骆宾王51岁。
在狱中,骆宾王悲愤不已,写下了《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是蝉的现实,何尝不是骆宾王人生的写照!
辗转出狱后,骆宾王被委任为临海县丞,品级从八品,副科级!
经过人生的起起落落,经历刻骨铭心的牢狱之灾,骆宾王已经把一切看透,自己费尽心机到头来不还是一个从八品的县丞吗?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还要混迹于县丞这个槽位吗?
算了,这个官不当也罢!
随后,骆宾王怀着一腔悲愤弃官而去,多年的郁闷已经在他的内心中形成了一个火药桶,他需要一个爆发的机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