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吐蕃国王的信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功劳都是领导的,过错都是属下的。

看完吐蕃国王的信,李隆基的心情平复了许多——如此看来,吐蕃国王已经知道尊卑了,这或多或少就达到目的了。

也罢,就准了他们的求和吧!李隆基批准吐蕃求和,其实并非念及舅舅与外甥的情谊,而是另有打算,因为此时此刻,北边的契丹部落已经成了他的心腹大患,他要进行战略转移,把重点放到北边。

吐蕃的这次求和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设定了有效期的。

七年!





第十四章 无处不在


矛盾四伏奴才互斗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矛盾无处不在。

在宰相们斗得不亦乐乎的同时,李隆基的奴才们也在互斗,而且激烈程度一点也不差。

互斗的主角是以王毛仲为首的家奴和以高力士为首的宦官,双方谁也不服谁。

斗争初期,王毛仲占据明显上风。

因为他养马有功。

李隆基刚继位时,全国牧马只有二十四万匹,这个数量远远少于唐朝巅峰期的七十万匹,无法应对将来的战争要求。

考虑再三,李隆基决定把养马的任务交给王毛仲,这个人用起来他放心。

这样王毛仲便当上了内外闲厩使,主管皇家内外的御马饲养。

当上内外闲厩使的王毛仲就如同《大闹天宫》里刚上任弼马温的孙悟空,干起工作来尽职尽责。

与孙悟空不同的是,孙悟空只是三分钟的热度,而王毛仲则是十几年如一日。

在王毛仲之前,内外闲厩使是一个肥缺,一年下来,从饲料上就能克扣大量的钱财。

而王毛仲上任之后,兢兢业业,不做任何手脚,一年下来,同样多的经费,却能节余数万斛饲料。

两相对比,王毛仲的廉洁有目共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时,全国牧马已经达到了四十三万匹,牛和羊也具有同等规模。

由此可见,王毛仲不仅养马,同时还养牛和羊。

泰山封禅时,王毛仲大大出了一把风头:他把随行的数万匹牧马按照毛色编队,远远望上去,气势如云海,颜色似云锦,马山马海成为封禅时的一道独特风景。

眼看此景,李隆基大喜过望,他早就知道王毛仲能干,但没想到他这么能干,当场就决定给王毛仲重赏。

随即,王毛仲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品级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看起来是个闲职,但却象征着极高的恩宠。

当年跟随李隆基的人,只有四人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分别是王毛仲、姚崇、宋璟和王仁皎,除此之外,再无别人。

四人中,姚崇、宋璟是良相,王仁皎是李隆基的岳父,而王毛仲,原本只是个家奴。

此后,王毛仲的势头更盛,其势力范围不再局限于养马,甚至渗透进了禁军之中。

开元十七年,王毛仲把女儿嫁给了左龙武将军葛福顺的儿子,双方结成了亲家。

除了葛福顺,王毛仲在禁军中还有不少人脉,左监门将军唐地文、左武卫将军李守德、右威卫将军王景耀、高广济都是他的朋友。

这些人中,李守德跟王毛仲一样,曾经是李隆基的家奴,而葛福顺则跟随李隆基参加过唐隆政变,他们都是李隆基信得过的人。

现在这些人聚集到一起,王毛仲的感觉便越来越好,不经意间,便与高力士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矛盾。

双方都不买对方的账,因为他们的后台老板都是李隆基。

原本太宗李世民有遗训:内侍省的宦官品级最高只能是正四品。

这个规定一直被严格执行着,即使是武则天的时代,也没有突破这个界限。

但情况在中宗朝有了改变:在李显的任用下,七品以上的宦官达一千多人,不过三品宦官还是很少,只有杨思勖等少数几个。

到了李隆基时代,宦官的好日子来了,很多都当上了三品官。

李隆基甚至委任一些宦官当三品将军,而且允许在他们家宅的门口插上长戟。

长戟原本是朝廷高官才有资格在门口插的,宦官向来没有这项特权。

这样一来,宦官在朝中的地位便急剧攀升,各地官员也越来越重视这帮人的能量。

于是,宦官出使各地便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待遇:官员们不怕宦官来,就怕宦官不来;不怕宦官收礼,就怕宦官不收礼。

如此一来,宦官到京外办一趟差,最少也能收一千贯,再少了,回来都不好意思交流经验了。

有了钱的宦官就不是一般的宦官了,京城的房屋、郊区的田园,一半都在宦官的名下。

如果说家奴方面,王毛仲是魁首,那么在宦官方面,杨思勖和高力士则是领袖。

不过杨思勖比较忙,他还得经常带兵打仗,因此负实际领导责任的是高力士——他不出差,只在李隆基身边待着。

时间一长,家奴和宦官的矛盾逐渐加深,因为彼此都会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不满便这样累积下来了。

对此,王毛仲不以为然,因为他从不把宦官放在眼里,级别小的宦官,他张嘴就骂,就跟骂他的马童一样。

不过对于高力士,王毛仲还是有所顾忌的,不敢胡来,毕竟这个人是皇帝身边的人。

王毛仲不针对高力士,并不意味着高力士不针对王毛仲,因为王毛仲所骂的宦官,跟高力士是一类人,他们同病相怜。

王毛仲无意中刺痛了高力士,虽然不是直接的,但高力士仍感觉到了痛。

物伤其类。

误读高力士一直以来,历史书中的高力士都是反面形象,其实这都是误读,高力士是被他所在的群体拖了后腿。

实际上,高力士并不是一个弄权钻营的小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大写人。

原本,高力士不需要当太监,原本,他没有必要去过那不男不女的生活,原本,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

一切的一切,在他十岁那一年发生了改变。

高力士本不姓高,也不叫力士,他的原名叫冯元一,所在家族在岭南世代都有很大的影响。

冯元一的祖上,可以追溯到高凉太守冯宝。

冯宝的妻子,便是赫赫有名的南北朝岭南少数民族领袖冼夫人。

冼夫人不是汉人,而是俚族人,她勤劳朴实,聪明能干,而且善于带兵打仗,族里的人都愿意服从她的领导。

随着中原政权的更迭,冼夫人所在的岭南地区先后归降了南梁、南陈和隋朝。

同别人不同,归顺之后,冼夫人便一心一意,再无二心。

不仅如此,她还反过来帮助中央政权安抚岭南的少数民族。

冼夫人活了八十多岁,历经南梁、南陈、隋三朝,对中国的统一事业、岭南各民族的团结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她曾被陈朝封为石龙郡夫人,被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当她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逝世时,隋文帝杨坚又追谥她为诚敬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说,冼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冼夫人的第六代孙便是冯元一(高力士),而冯元一的父亲叫冯君衡,武则天当政时期担任潘州(今广东高州)刺史。

如果生活不出现意外的话,身为潘州刺史儿子的冯元一也很有可能走上仕途,像父亲一样成为朝廷命官。

然而,公元693年,高力士十岁那年,家里发生了惊天变故。

这一年,酷吏万国俊奉武则天之名来到岭南,意图是诛杀当地的流放犯人。

然而诛杀犯人是需要理由的,不过这难不倒万国俊,很快他便找到了理由:谋反。

谋反的帽子一扣,岭南的流放犯人逃无可逃,纷纷倒在万国俊的屠刀之下。

谁都没有想到,诛杀流放犯人并不能满足万国俊的胃口,为了增加业绩他又把矛头指向了潘州刺史冯君衡。

于是,一顶参与谋反的大帽子就扣在了冯君衡的头上。

在那个酷吏当道的时代,冯君衡的罪名很快被坐实,灾难就此向他的一家扑去:冯君衡被处斩,冯家被抄家,儿子冯元一、女儿冯媛全部被罚没成为奴隶,原本世代官宦人家,现在家园破碎。

不久,冯元一最悲惨的日子来了——他被阉割了!五年后,冯元一和姐姐冯媛一起被当做礼物送到了洛阳武则天的宫中。

从此时起,冯元一已经在世上消失了,他的名字被改为力士,与他一起送进宫的另一位小太监被改名叫做金刚。

之所以起这两个名字,全都是为了来讨好信佛的武则天。

聪明伶俐的力士很快就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被留在了身边做近侍。

力士的姐姐冯媛同样聪明伶俐,而且很有才华,擅长写诗,后人将她称为广东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武则天很欣赏冯媛,打算把她长留宫中,然而冯媛却不愿意。

她向武则天苦苦哀求,愿意出家为尼,武则天最终答应了这个要求,把她送到泰山庵堂落发修行。

从此,冯媛遁入空门。

后来她离开泰山庵堂,四处化缘修道,不知所终,力士有生之年再也没能看到自己的姐姐。

冯媛出家不久,力士就栽了一个跟头:他因为小事得罪了武则天,遭到一顿痛打,随后便被驱逐出宫。

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便把他收为养子,从此力士就有了姓,高力士的名字由此而来。

高延福本出自武三思门下,因为这层关系,高力士便开始往来于武三思府,与府中上上下下都熟络了起来,其中便包括后来成为裴光庭夫人的武小姐(武三思的女儿)。

后来,在武三思的推荐下,高力士重新回到了武则天身边,这一次他没有再犯错,凭借自己的机灵,很快又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

这时,高力士也已经长大成人,身高达到了六尺五寸,在唐代,一尺合今天的三十点七厘米。

也就是一说,高力士的个头接近两米!时间走到中宗景龙年间,大个子高力士与临淄郡王李隆基有了接触。

在不多的接触中,李隆基对高力士印象深刻,并从此把这个人记在了心里。

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便把高力士要到了自己的府中,就此开始了一生的主仆缘分。

同一般宦官出身寒微、不学无术不同,高力士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有胆有识,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法的过程中,他也参与其中,而且还经常出谋划策。

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他赢得了李隆基一生的信任。

现在家奴王毛仲气焰熏天,高力士意识到,双方掰一掰手腕的时候到了。

一击不中长期的宫廷生活,让高力士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他知道,要想扳倒王毛仲,就必须讲究技巧,不能蛮干。

高力士决定找一个帮手,这个帮手不能是宦官,而应该是外廷的官员。

外廷官员独立于家奴和宦官之外,相当于第三方,他们的话,李隆基或许会听。

选来选去,高力士选定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称姚崇为救时宰相的齐澣。

经过多年奋斗,齐澣此时已经升任吏部侍郎。

高力士找到齐澣后,两人一拍即合,因为齐澣也看不惯王毛仲的嚣张。

齐澣注意到,由于王毛仲极度得宠,驻守皇宫北门的禁军将军多数依附于他,甚至很多人的升迁都是由他包办的。

高力士和齐澣看到了王毛仲的嚣张,李隆基同样也看到了,政变起家的他,对于禁军的动向比谁都敏感。

带着高力士的嘱托,齐澣来到李隆基的身边,说道:葛福顺掌管禁军,是不应该跟王毛仲结为亲家的。

王毛仲是小人,过于恩宠,可能就会作奸犯科。

不早点处理的话,以后恐怕会成为祸患。

况且委任心腹,何必一定就是王毛仲呢。

高力士小心谨慎,又是宦官,在皇宫内使用其实更方便。

李隆基回应说:朕知道你忠诚,容我好好想想吧!齐澣追了一句:君王如果不能保守秘密的话就会失去忠臣,臣子如果不能保守秘密就会丧失性命,事关重大,万望陛下保密。

李隆基点了点头。

当大哥的李隆基说话算话,守口如瓶,没想到的是,这事儿却被当小弟的齐澣大嘴泄密了。

这天,齐澣出城给朋友麻察送行。

麻察原本是大理丞,因事被贬为兴州别驾。

送行宴上,齐澣把麻察当成了真心朋友,而麻察却没有把齐澣当成朋友。

言谈之中,齐澣鬼使神差地把与李隆基的对话说了出来,说完之后,又万般叮咛麻察千万别告诉别人。

麻察郑重地点了点头。

不告诉别人,就告诉皇上。

齐澣就此栽了。

李隆基大怒,向齐澣问道:你担心朕不能保密,你自己却去跟麻察说,这就是你的保密吗?麻察素来没有德行,往日经常到太平公主的府上走动,你难道不知道吗?齐澣哑口无言,只能以磕头代替说话。

几天后,齐澣为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代价,由吏部侍郎贬为高州良德(广东高州市)县丞。

不够意思的麻察也没讨着便宜,由兴州别驾贬为了浔州皇化(广西桂平市)县尉。

看来,告密有时也未必能讨到好处。

与此同时,李隆基还不忘放玩儿一把出其不意,在贬黜齐澣的诏书上,他写道:齐澣、麻察交构将相,离间君臣。

这是一颗烟雾弹,专门为王毛仲释放的烟雾弹,李隆基要让他相信,君臣二人的关系依然亲密无间。

王毛仲真的相信了,他并不知道,李隆基所说的亲密无间,有效期只剩下一年。

再击致命在李隆基的烟雾弹下,王毛仲的错觉越来越强烈,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不久,他向李隆基提了一个要求:想当兵部尚书。

李隆基心中一凛,不过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他找了个借口拒绝了。

放在以前,被李隆基拒绝后,王毛仲便会知趣不提,就当事情没有发生过。

而这一次不同了,王毛仲的脸色显得不太满意。

随后几天,李隆基陆续接到奏报:王毛仲对没有当上兵部尚书一事儿心存不满。

李隆基的不满也随之升级,他意识到,这个家奴已经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与此同时,高力士也没闲着,一直在暗中观察。

他发现,尽管李隆基拒绝让王毛仲当兵部尚书,但并没有就此翻脸。

王毛仲的妻子生子之后,李隆基还允许其借用皇家林苑的亭子纳凉,面子给的不可谓不大。

就是从这一件小事儿上,高力士意识到了背后隐含的信息:到现在为止,李隆基还不准备废掉王毛仲,这就需要再找一个机会,再烧一把火。

机会说来就来了。

三天后,高力士奉李隆基之命去给王毛仲新出生的儿子送礼物。

礼物很丰富,有酒席饭菜,还有金银绸缎,另外,李隆基还任命这个新生儿为五品官。

高力士很快就回来了。

李隆基问道:怎么样,王毛仲高兴不?高力士意识到,机会来了。

高力士缓缓地说道:王毛仲高不高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他抱着孩子对我说,这个孩子难道不配当三品官吗?一击致命。

李隆基听后,勃然大怒,当年诛杀韦氏时,此贼首鼠两端,我都没怪罪他,今天他居然敢因为一个小娃娃怨恨我!高力士马上趁热打铁:北门那些奴才,官当得太大了,而且现在都穿一条裤子,一条心,不早点处置的话,恐生大患!高力士这句话说到了李隆基最敏感的地方,王毛仲危险了。

不过,事到如今,李隆基也有些顾忌,毕竟王毛仲跟禁军将领打成一片,如果贸然行动,一旦有闪失,将会酿成大祸。

所以这事儿还是要秘密地来。

就在李隆基决定向王毛仲下手时,太原军器监少尹严挺之(对杜甫照顾有加的严武之父)上了一封奏报:王毛仲曾经向我们索要铠甲兵器。

正是这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