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这封奏报,成了压死王毛仲的最后一棵稻草!开元十九年正月十三日,李隆基下诏:王毛仲行为不忠,对君王抱怨,贬为瀼州(广西上思县)别驾;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贬为壁州员外别驾;左监门将军唐地文,贬为振州员外别驾;右武卫将军李守德,贬为严州员外别驾;右威卫将军王景耀,贬为党州员外别驾;右威卫将军高广济,贬为道州员外别驾与王毛仲一起被贬的还有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赶出了京城。

这是最差的结局吗?不是,王毛仲,你已经难逃一死了。

当失落的王毛仲走到永州时,李隆基的新命令追上了他:赐死!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出生前。

王毛仲倒了,以他为代表的家奴势力被一网打尽,与之相对的是,以高力士为首的宦官势力此消彼长,成为最得宠的一群人。

这时就需要说说李隆基的可怜了,他虽富有四海,但可以信任的人却屈指可数:亲兄弟,信不过,他把他们一个一个养起来,供起来,培养出四个不世出的贵族;亲儿子,信不过,以子逼父的事情历史上常有,他自己就曾经干过;外戚,信不过,皇后的龙凤胎哥哥已经被他逼死了;故交,信不过,姜皎已经在流放的路上死去了;家奴,信不过,王毛仲就是最好的证明。

把身边所有接触到的人排查一遍,除了信任高力士,他还能信任谁?自此,李隆基养成了对高力士的依赖,他说:高力士在外面值班,我才能睡的踏实。

此后,高力士经常被李隆基留在宫中,很少去自己的外宅。

时间一长,规矩便形成了:全国各地来了奏表,一律先呈送高力士,然后再由他呈送李隆基;事情较小的,高力士自己处理便可以了,不需再奏报李隆基。

这样一来,高力士更忙了,去自己外宅的机会就更少了。

或许有人会说,高力士反正也没有家,去不去外宅无所谓。

说这话的就是不了解情况了。

其实,高力士在长安不仅有家,家中还有老母麦氏,还有他的妻子吕女士。

一般而言,太监都不结婚,也就是找个宫女作伴,是为对食。

高力士不同,他结婚了,娶的是瀛洲人吕玄晤的女儿。

这笔有勇气的投资很快得到了回报:吕玄晤本人被擢升为政府直属部副部长(少卿),吕家的子弟也当上了亲王的师傅。

有吕玄晤做榜样,朝中很多人迅速向高力士靠拢,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程咬金之孙)、少府监冯绍正是其中最典型的。

他们没有机会给高力士当老丈人,便努力做了高力士的兄弟,一奶同胞的兄弟。

高力士姓高,这两位一位姓程,一位姓冯,如何做一奶同胞的兄弟呢?主要看表现。

高力士母亲麦氏去世,给了两位兄弟机会。

程伯献和冯绍正以亲儿子的身份,披头散发地接受各界朋友的吊唁,哭天喊地,歇斯底里,伤心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至亲去世。

这一切,都是高力士的权势惹得祸。

不过,高力士这个人非常精明,尽管他有权势,但不滥用,始终保持着李隆基可以容忍的度,终其一生,他与李隆基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

相比于后世权大欺君的宦官,高力士是货真价实的忠臣。

宰相出缺王毛仲与高力士的奴才内战告一段落,该说说外廷宰相的斗争了。

说来也怪,开元年间的宰相组合,除了姚崇的班子,宋璟的班子,其余的宰相班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争斗:张说的班子里,张说和张嘉贞斗;源乾曜的班子里,李元纮和杜暹斗;宇文融短短一百天的班子里,他既跟整个官场斗,同时还跟心属张说的裴光庭斗。

到了裴光庭和萧嵩搭班子,两人其实也斗,裴光庭提出的论资排辈法就遭到了萧嵩的强烈反对,最后还是李隆基支持,裴光庭才勉强推行了这套方法。

可见,要想宰相班子不斗,必须保持一强一弱的配置,比如姚崇和卢怀慎,宋璟和苏珽。

如果同时放两个有性格的人在宰相班子里,那就不是宰相班子了,而是斗鸡班。

时间走到开元二十一年三月,萧嵩和裴光庭的宰相班子终于和谐了:裴光庭于三月七日停止了呼吸,再也斗不了了!在裴光庭身后,他的谥号遭遇了反复,起因就是他推行的那套论资排辈法。

负责议定谥号的太常博士说:裴光庭用人只看资格,失去了奖励之道,因此他的谥号应该定为‘克’。

谥法规定:爱民在刑为克,意思是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这句话往好了理解,是循规蹈矩,往差了理解,是墨守陈规。

裴光庭的儿子随即提出抗议。

后来李隆基一锤定音,定为忠献,这对于一个文官而言,算是美谥。

裴光庭之后,宰相班子就只剩下了萧嵩一人,由谁来搭班子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盯上相位空缺的人很多,其中一个便是李林甫。

李林甫在前面出过场,开元十四年弹劾张说时,他是三大主力之一。

不过李林甫的眼光比宇文融独到,在扳倒张说之后,他没有继续与宇文融并肩作战,而是巧妙地闪开了。

这一闪很关键,躲开了开元十五年李隆基对宇文融和崔隐甫的贬黜,否则的话,李林甫恐怕也得跟着栽跟头。

之后,李林甫的仕途越走越宽,先是担任刑部侍郎,之后又调任吏部侍郎。

在吏部侍郎任上,他上下翻飞,公私兼顾,手腕不是一般的高明。

在一次官员审核任命中,宁王李宪找到了他,递给他一份十人名单。

这十个人求到李宪那里,李宪不好拒绝,便只好硬着头皮帮忙通路子来了。

接过名单,李林甫扫了一眼,然后对李宪说:大王吩咐,下官自然照办。

不过这十人中得挑出一人来,公开处理一下,以示公正。

李宪很快圈出了最不重要的一个,李林甫点头同意。

不久,其余九人全部得到了安置,唯独一人被通报:此人政绩尚可,然而请托宁王,意图走后门。

为了保证公正,本期不予安排,下期视情况再定!既徇私舞弊,又标榜公正,这就是李林甫的手腕。

又干了一段时间后,李林甫又想进步了,他已经不满足于吏部侍郎这个不算小的官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当宰相!然而,当宰相谈何容易,你李林甫只是一个吏部侍郎,既没有姚崇那样的宰相之才,也没有宋璟的刚正不阿,更没有张说的才华横溢,跟萧嵩的军功更是没法比,你靠什么当宰相呢?李林甫考虑再三,他想到了——我可以表忠心啊!很快,李林甫与想表忠心的对象接上了头,他对这个人说:愿护寿王为万岁计。

没错,他表忠心的对象是武惠妃,这句话意思是说,愿意拥立寿王为太子,将来当皇帝。

一句话让武惠妃对李林甫产生了好感,从此把这个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她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在投机,但她并不拒绝这样的投机,因为这会对她的儿子寿王有利。

走通了武惠妃这条线,李林甫并没有在家坐等天降馅饼,他同时启动了另一条隐藏多年的线:裴光庭的妻子武氏。

原来,裴光庭的妻子武氏早就与李林甫有旧情,裴光庭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戴了多年的绿帽子。

现在裴光庭归天,武氏心急了起来,不是为丈夫,而是为情夫——她要帮李林甫去填补丈夫留下的空缺。

武氏也启用了多年没有启用的线——高力士。

前面说过,高力士曾经多次前往武三思的家中,跟武氏相当熟悉。

现在武氏以裴光庭遗孀的身份找到了他,请求他向李隆基推荐李林甫为相。

这时,高力士的政治素质显现出来:他没有答应,而是机警地避开了,因为他知道,宰相的人选不是他可以推荐的。

高力士这一避开,李林甫的宰相梦就只能暂时搁置了。

眼下武惠妃还不便替他说话,因此还得再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在李林甫上蹿下跳的同时,萧嵩也在苦苦寻找搭档。

因为这一次宰相出缺,李隆基没有直接指定人选,而是让萧嵩自己推荐。

有过与裴光庭搭班子的经历,萧嵩太知道一个好搭档的重要性了——这次一定要找一个相对容易控制的,像卢怀慎、苏珽那种。

182萧嵩第一个想到了右散骑常侍王丘,他和王丘是好友,很了解此人的性格。

令萧嵩意外的是,可能是不想将单纯的朋友关系变成同僚关系,最后让友谊变质,王丘坚决地拒绝了他的美意。

不过,王丘转而推荐了一个人——尚书右丞韩休。

萧嵩寻思了一下,印象中韩休性格恬淡,很少与人争名夺利,这个人或许是个合适人选。

就是他了!萧嵩不会想到,他的这次推荐一方面给自己埋了个雷,一方面也让李林甫钻了空子。

话说回来,之所以让李林甫钻了空子,还是得益于他的人脉。

当任命韩休的诏书还在起草时,高力士第一时间得到了风声,随即便把消息传递给了裴光庭的妻子武氏。

武氏又将消息传递给李林甫,同时建议他立刻去给韩休报喜,赚一个人情。

听到李林甫的报喜,韩休果然对他感激不尽,似乎推荐他当宰相的不是萧嵩,而是李林甫。

就这样,李林甫白赚一个人情,为自己将来的拜相埋下关键的伏笔。

开元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李隆基任命韩休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样韩休便正式成为了萧嵩的同事。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穿上韩休这双鞋后,萧嵩才发现:坏了,挤脚!天下必肥萧嵩之前被韩休的外表蒙蔽了:他的恬淡只是表面,骨子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倔人。

韩休的倔,是有家族遗传基因的。

韩休的伯父叫韩大敏,武则天时期担任中书舍人。

在任上时,梁州都督李行褒被下属诬告,武则天便派韩大敏为特使前去审理。

这时有人提醒韩大敏说:李行褒是李唐宗室子弟,太后想除掉他,此行你得仔细掂量,一旦违反了太后的旨意,就可能闯下大祸,你可得为自己考虑啊!韩大敏回应道:哪有为求自己平安就诬陷别人的?183从梁州回来后,韩大敏如实奏报:李行褒无罪。

武则天看了韩大敏一眼,暂且按下不表。

不久,武则天又把李行褒的案子翻了出来,办成了铁案。

韩大敏倒霉了,他被认定为审案不力,与知反不告同罪,在家中被赐死!这就是韩休的伯父,宁可自己遭祸,也不诬陷他人,骨子里有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

韩休的骨子里同样有这样一股劲儿。

张说当中书令时,韩休正担任虢州刺史。

在任上,韩休与张说有过一次交锋。

虢州正好位于两个都城之间,无论李隆基在长安,还是在洛阳,虢州都是相对比较近的州。

如此一来,朝廷便经常向虢州征收饲料税,用于饲养皇家御马。

时间长了,韩休受不了了,便向中书令张说要求:别再向虢州征饲料税了,还是平均分配给别的州吧。

张说自然不会同意,他反驳韩休说:如果单独免除虢州的税,就得转向其他州郡。

你这个刺史只是为了向百姓显示自己的恩惠而已,你的请求我不同意。

眼看张说不批准,韩休便准备再次上奏,这时州里的官员劝道:再上奏可能就会冒犯宰相了!韩休不为所动,说道:我身为刺史,不能救百姓于困弊之中,还有什么脸当刺史?就算会因此冒犯宰相受到刑罚,我也心甘情愿!执著的劲头跟他伯父一脉相承。

不久,京城传来消息:虢州的饲料税从此免征!后来韩休辗转做到了尚书右丞,正是在尚书右丞任上,被萧嵩推荐为了宰相。

上任宰相,韩休江山不改,刚正不阿的劲头越来越厉害了。

不久,韩休居然跟皇帝唱起了反调!长安万年县尉李美玉犯了事儿,盛怒之下,李隆基准备将其流放岭南。

令李隆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决定居然被韩休顶了回来。

韩休对李隆基说:李美玉只是小官,所犯的也不是大事。

现在朝中有184大奸,尚不能去,怎能舍大而取小呢?臣看到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陛下的恩宠,贪赃受贿,房子车马全都超出应有标准。

臣建议先处理程伯献然后,再去处置李美玉不迟。

李隆基看了看韩休,脸色很难看。

韩休不管这些,继续说道:李美玉犯小罪都不能容忍,程伯献犯那么大的事怎能不问责?陛下如果不处理程伯献,臣便不敢奉诏流放李美玉!坚持到最后,韩休愣是把李美玉保了下来,不过程伯献他也没扳动,毕竟那是高力士的一奶同胞。

李美玉事件算是韩休的一次完美亮相,萧嵩对于他的这次表现还比较满意。

然而,接下来萧嵩却发现,自己找错人了。

韩休太倔了,倔得让人无法忍受。

每次萧嵩提出议案,韩休就会提出意见,而且会一直坚持,丝毫不给他面子,甚至在李隆基面前直接攻击自己的议案。

于是,在李隆基面前,又出现了两只斗鸡。

不过韩休的倔并不是没有道理,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在坚持真理。

老资格宰相宋璟在听说韩休的事后,感慨地说道:想不到韩休能如此坚持,真是仁者之勇。

两个刚正不阿的人,气场一样,惺惺相惜。

时间一长,不光萧嵩怕了韩休,李隆基也怕了韩休,因为他的进谏往往不留情面。

每次李隆基在宫中饮酒作乐,或者在皇家林苑中打猎,兴高采烈之余,都会不无担心地问上一句:韩休不会知道吧?想什么偏来什么,往往李隆基问完这句话不久,韩休的劝谏就到了。

几次下来,弄得李隆基极其郁闷。

有一次,在照镜子时,李隆基闷闷不乐,左右知道是因为韩休进谏的缘故,便对他说:韩休当宰相以来,陛下比以往都瘦了,何不把他赶走呢!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我的容貌虽然瘦了,天下老百姓却会因此肥了起来。

萧嵩奏事经常顺着我,他退出之后,我寝食难安。

韩休经常跟我争执,但他退出之后,我寝食都很好。

我用韩休,是为社稷,不是为我自己!说这话时,李隆基四十八岁,颇有明君的胸怀。

这一刻如果能够定格,该有多好!185然而,一个人年龄在变,胸怀随着年龄也在变。

双双罢相就在韩休干劲十足的同时,萧嵩已经在考虑隐退了。

与韩休共事九个月来,萧嵩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他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恬淡的人,一起共事竟是如此之难,不仅私下经常跟他唱反调,而且还经常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缺点,好几次弄得皇帝都不高兴了,而韩休还在自说自话。

哎,不共事,还真不知道彼此的脾气。

此时的萧嵩六十五岁,奋斗了一辈子的他想歇歇了。

如果换成别人,可能还会跟韩休继续斗,但萧嵩不准备斗了,因为没有意义。

斗来斗去,大家打得都是七伤拳——伤了对方,同时也伤了自己。

萧嵩决定向李隆基请求退休。

李隆基说:朕并没有厌弃你,你为什么要走呢?萧嵩回答说:臣蒙受厚恩,当上宰相,富贵已经达到顶点。

现在陛下还没有厌弃臣,所以臣还能从容退休。

如果陛下已经厌弃臣了,性命尚且不保,又怎能得偿所愿。

说完,萧嵩泪流满面。

李隆基也为之动容,便对萧嵩说:你先回去吧,容朕考虑考虑!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其实已经准了萧嵩的退休申请,只是他还需要时间考虑一下新宰相的人选。

李隆基又想到了韩休:这个人要不要跟萧嵩一起罢免呢?考虑再三,李隆基决定罢免韩休,他不是不知道韩休的能力,但是跟这头倔驴相处,实在是太累了。

试想,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