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史并不如烟-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切尽在李林甫的控制之中。
不过,李林甫还不着急,他不想一下就把卢绚从兵部侍郎送上太子宾客的冷板凳上,那样动作就过于明显了。
李林甫先把卢绚委任为华州刺史,做个过渡。
不久,李林甫又以卢绚有病在身,不能主持工作为由,将他调离华州,然后委任为了太子詹事。
一番闪转腾挪,卢绚掉进了李林甫挖好的坑里,从此再没有被重用的机会。
卢绚之后,李林甫的老冤家严挺之也掉进了坑里。
严挺之被坑,起因还是李隆基意图重用。
一天,李隆基突然想起了严挺之,便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什么地方?这个人值得重用。
李林甫一听:不好,千万不能让这个老冤家回来。
于是,李林甫故技重施,按照对付卢绚的套路照方抓药。
这一回李林甫找的是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
李林甫对他说:皇上对尊243兄很看重,应该尽快安排尊兄与皇上见一面,说不定马上就能重用。
我看就让尊兄自称患有中风,恳请回长安就医,这样不就能跟皇上见面了吗?严损之和严挺之都是实在人,他们以为李林甫是一片好心。
严挺之随后按着李林甫的建议,上了一道请求到京城就医的奏疏。
正是这道奏疏,让他一下掉进了坑里。
李林甫拿到奏疏,不无伤感地对李隆基说:哎,严挺之已经衰老中风了,应该给他安排一个清闲的官职,以方便他求医养病。
李隆基闻言,感叹不已:岁月不饶人啊!不久,严挺之被任命为太子詹事,提前进入了养老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严挺之为人有情有义,对朋友生死如一,他的不少故交先他而去,严挺之便厚待他们的家人。
在他的一生之中,先后抚恤了数十名故交的孤女。
在这些孤女成年后,他又自己出钱,把她们嫁到合适的人家。
或许,有情有义也是一种基因,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也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当全社会都把杜甫当成丧家犬时,是他给了杜甫无私的帮助,杜甫草堂就是他帮助盖的。
严挺之之后,又一位老资格官员掉进了李林甫的套里,这个人就是称姚崇为救时宰相的齐澣。
齐澣被李林甫算计,是因为他的资历和威望。
李林甫担心李隆基有朝一日会重用齐澣,索性一步到位把他委任为了太子少詹事。
太子少詹事是闲职,一旦到了这个职位,离退休也就不远了,李隆基是不会重用一个快退休之人的。
经过一系列的上下其手,李林甫基本将朝政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他的搭档牛仙客则扮演着与卢怀慎、苏珽一样的角色:领导点头我点头,领导画圈我画圈。
这是李林甫努力的结果,也是李林甫想要的结果,不过好景不长。
几年后,挑战不期而至,李林甫意识到,以前的自己太温柔了,以后,自己必须狠一点!再狠一点!244
第十九章 自己的人生路
贵妃醉酒曾经沧海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曾经红极一时的武惠妃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
武惠妃从此一了百了,而李隆基却陷入了无尽的寂寞之中。
李隆基感觉后宫空了。
他找不到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
此时著名诗人元稹还没出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也没问世,但无论元稹出没出生,诗句问没问世,李隆基无法慰藉的心情与后世的元稹却是殊途同归。
百无聊赖,李隆基只能在后宫的佳丽中勉强挑选一两个以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生性浪漫的他,挑选佳丽的方法也很特别。
每逢春天,李隆基都会在宫中举办宴席。
与此同时,他会让参加海选的嫔妃们都插上娇艳的花朵,然后等待评委的评判。
不一会儿,评委出现了。
是一只粉色的蝴蝶。
李隆基亲自放飞这只粉色的蝴蝶,然后目不转睛地看蝴蝶飞往何处,如果蝴蝶在哪枝花朵上落下了,那么佩戴此花的嫔妃就是赢家。
获得的奖品是:侍寝!这就是李隆基,一个浪漫的皇帝,连选择嫔妃侍寝都能玩出花样。
相比之下,晋武帝司马炎就俗不可耐了。
司马炎灭掉东吴之后,东吴的嫔妃也被他收入囊中,这样他的后宫就云集了晋、蜀、吴三国嫔妃,原来三个皇帝享用的嫔妃,现在归他一个人所有。
没有女人苦恼,女人多了也苦恼,身处美女海洋的司马炎更加苦恼:美女太多,他都不知道该临幸哪一个了。
苦恼过后,他想出了办法,决定将选择权下放。
下放给了羊!每天,当司马炎想临幸美女时,就会坐上羊拉的小车在后宫游逛。
如果羊在哪个宫门前停下徘徊不前,那么司马炎就走下羊车,今晚就下榻此宫。
时间一长,嫔妃们琢磨出了门道,纷纷想出了对付羊的高招:有的在宫门口挂上鲜美的青草;有的则在宫门前洒上盐水,据说这样都能提高羊的回头率。
要我说,吸引拉车公羊的方法很简单:养只母羊!回过头再来说李隆基的寂寞后宫。
尽管李隆基想出了用粉色蝴蝶做评委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也不能老用,只能选在草长莺飞的春天,其他时节都用不上,一是蝴蝶和花不一定应景,二是重复多了便不浪漫了。
李隆基还会想出新办法吗?他没想出来,只能看自己的心情,想起哪个算哪个。
久而久之,后宫中流行起一种游戏:赌钱。
由于李隆基没有特别钟情的妃子,因此被他临幸对每一个妃子而言,都是小概率事件,难度之大相当于中彩票。
于是妃子们就在这上面做起了文章,她们凑在一起开始赌钱,规矩是这样的:每人拿出相同数额的钱,交给信得过的人保管。
如果谁当晚得到临幸,那么这笔钱就归谁所有。
赌钱的游戏流行了一段时间,妃子们参与得不亦乐乎,也算是寂寞生活中的一点寄托,一点点缀。
平淡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李隆基心中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就像经常喝的汤里忘记了放盐。
虽然只是一点点。
但差的就是那一点点。
神秘梅妃在现有的文学作品里,提到杨贵妃就会提起另外一个女人——梅妃,因为她是在武惠妃去世后、杨贵妃进宫之前最受宠的嫔妃。
梅妃是谁?她又是怎样一个女人?据《梅妃传》记载,梅妃名叫江采萍,福建莆田人,开元年间被选入宫中。
她生性不喜铅华,唯爱淡妆雅服,崇尚自然明秀,擅长歌舞,同时擅长诗赋,因为酷爱梅花,李隆基戏称她为梅精,梅妃之名由此而来。
原本在李隆基的后宫中,梅妃算是比较得宠的,然而随着杨贵妃的入宫,梅妃地位便一落千丈,往日恩宠一去不返,反而被迁到了上阳东宫,过上了残宫冷月的生活。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李隆基想起了梅妃,便派宦官把她召来,当晚宠幸。
临近天明,忽然有侍从惊慌失措地进来报告:贵妃来了!李隆基顿时慌了,急忙将梅妃藏了起来。
杨贵妃一进门便问:梅精在哪里呢?请陛下叫她出来,今天我要跟她一同到温泉沐浴。
李隆基赶忙遮掩:她不是早就被驱逐了吗?我到哪里叫她啊?杨贵妃怒道:桌上都是酒菜,床下还有女人的鞋,昨夜是什么人为陛下侍寝呢?说完,杨贵妃便气呼呼地走了。
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自此,李隆基再也不敢与梅妃接近了。
不久,梅妃看到皇宫外不断有驿马走动,似乎是在往皇宫运送什么东西,便问左右:是给我送梅花的吗?左右支支吾吾,终于还是道破实情:不是,那是来自岭南的荔枝,专门送给杨贵妃的。
梅妃的心跌落到了谷底。
后来,备受煎熬的李隆基派人偷偷送了一斛珍珠给梅妃,令他没想到的是,梅妃拒绝了。
梅妃不但拒绝,而且还让人给李隆基带了一首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无珍珠慰寂寥。
李隆基看罢,感伤不已,便叫乐工谱成新曲,曲名叫做《一斛珠》,此后成了流行的宫廷名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
李隆基重返长安后,找到了一幅梅妃的画像,他就在画像上题了一首诗: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后来,李隆基在温泉池畔梅树下找到了梅妃的尸首,伤感之后,便命人以嫔妃之礼将其安葬。
好一番儿女情长。
可惜都是编的。
历史上的梅妃是否真的存在,史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论。
不过多数人都认为梅妃并不存在,因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没有相关记载。
试想,一个能跟与杨贵妃争宠的女人,难道在正史中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吗?后来,众人追根溯源,发现关于梅妃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
《梅妃传》又是什么人写的呢?相传作者是一个叫曹邺的唐朝人,但证据也不充分。
至于《梅妃传》的抄录者,后人知之甚少,只知道此人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
综合种种蛛丝马迹,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都认为:梅妃其实是不存在的。
或许是因为李隆基太有名了,所以后人喜欢往他的身上编排。
坦白地说,《梅妃传》编排得不错,很唯美,很传神,如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因为过于精彩,有些时候甚至被当成了正史。
其实,演义不等于正史,而正史必定不是演义。
贵妃出场杨贵妃该出场了,不然就没有醉酒的机会了。
杨贵妃,名玉环,隋朝国子祭酒(国立大学校长)杨汪的四世孙。
其父名叫杨玄琰,曾经担任过开元年间的蜀州司户。
虽然杨玉环在天宝年间受尽了恩宠,但总体说来,她的前半生是比较苦的。
杨玉环很小的时候,父亲杨玄琰便去世了,失去依托的她被叔叔杨玄珪收养。
杨玄珪时任河南府士曹,在洛阳上班,因此杨玉环是在洛阳长大的。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杨玉环这种寄人篱下的女孩是很难有出头之日,毕竟她幼年丧父,而她的叔叔杨玄珪也只是河南府的一个小官。
可能命运觉得之前对这个女孩太不公平了,因此杨玉环十五岁时,命运垂青,她幸运地成为了寿王李瑁的王妃。
寿王李瑁是当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荣立太子的呼声非常高。
杨玉环这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孩能嫁给他,算是天大的幸运了。
据说,寿王李瑁是在一次婚礼上发现的杨玉环,从此一见钟情。
经过他的不断央求,李隆基和武惠妃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李瑁与杨玉环喜结连理。
此时的李瑁做梦也想不到,仅仅在几年之后,他的王妃将成为父皇的贵妃。
结婚之后,杨玉环与李瑁便开始了琴瑟和鸣的幸福日子,他们以为这次牵手会是一生一世。
然而,随着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的离世,李瑁和杨玉环的婚姻生活开始潜伏危机,因为从那时起,李隆基开始四处寻找武惠妃的替代品。
李瑁知道父皇在寻找,但是他没有往自己头上想。
天下那么大,父亲又贵为皇帝,怎么可能盯上自己的儿媳呢?不可能!由于史书的隐晦,我们不知道李隆基从何时起盯上了自己的儿媳。
我们只知道,开元二十三年杨玉环成了李隆基的儿媳,这一年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
有人说,李隆基与杨玉环第一次见面是在开元二十八年以后,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按照皇家礼仪,亲王的王妃结婚后是要拜见公婆的,这是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的。
杨玉环这个寿王妃,自然不会缺了这个礼数。
因此早在开元二十三年,她就肯定见过李隆基。
第一次见面时李隆基是否动了念头?史无明载。
开元二十八年起,李隆基喜欢上了洗温泉,这一改变或许与杨玉环有关。
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结合,史书是这样写的: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
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既进见,玄宗大悦。
(《旧唐书》)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新唐书》)以上两条记载,《旧唐书》说的是假的,《新唐书》说的是真的。
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隆基召见杨玉环时,当时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穿着道士服,并且还有法号。
那么据此推论,召见之前杨玉环就已经出家当道士了。
这肯定是在胡扯了:杨玉环与李瑁琴瑟和鸣,出的哪门子家呢?相比而言,《新唐书》说的基本是实情:有人跟李隆基说,寿王妃杨玉环资质很好,值得纳入后宫。
李隆基召见之后,对杨玉环一见倾心。
为了掩人耳目,李隆基决定先做一个缓冲,便安排杨玉环自愿出家当道士,法号太真。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倾心于杨玉环后,杨玉环才从寿王妃摇身一变变成了法号太真的女道士。
严格说来,从寿王妃到女道士,也不是一瞬间完成,中间可能隔了将近一年。
开元二十八年正月,李隆基前往骊山温泉。
从这时起,杨玉环可能已经到了李隆基身边,此时她的身份还是寿王妃,而她陪伴的不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公公。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陈寅恪先生考证),李隆基向天下发布了《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圣人用心,方悟真宰。
妇女勤道,自昔罕闻。
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
虽居荣贵,每在精修。
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
以此求度,雅志难违。
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
宜度为女道士。
李隆基的大体意思是说:正值他的生母窦太后忌辰,杨玉环愿意出家修道为窦太后祈福,特此批准,昭告天下。
话说得冠冕堂皇,事做得无比龌龊。
这道敕书,说白了就是李隆基自说自话的一块遮羞布,同时也是先上车后买票策略中的补买车票。
这一年李隆基五十六岁,杨玉环二十二岁,一段跨越三十四岁年龄差距的旷世畸恋,就此拉开了帷幕。
恩宠无双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宁王李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六十二岁。
对于大哥的去世,李隆基非常悲痛。
悲痛的同时,他接到了一封奏疏,看完后,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奏疏是寿王李瑁上的,他说,想为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是儿子应尽的义务,然而寿王李瑁只是李宪的养子,按道理没有这个义务:如果能够守孝三年,那是孝心可嘉;如果不能,也无可厚非。
偏偏李瑁提出了守孝三年!这是仁孝的表现,也是让李隆基难堪的表现。
或许在经历了竞争太子失利、王妃被撬一系列打击之后,李瑁在心中已经宣判了作为父亲的李隆基死刑,只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用为养父守孝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李隆基同意了,同时也非常恼火,因为这样一来,李瑁就将了他一军:想要跟杨玉环名正言顺,至少还得再等三年。
三年之期从何而来?从李瑁的守孝三年而来。
杨玉环之前是寿王妃,李隆基让她自愿出家,这样就成了李隆基的女人,而寿王妃的位置却空了出来,极其扎眼地空在了那里。
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把寿王妃的空缺补上,不然普天下都知道李隆基撬了自己的儿媳。
李瑁守孝三年,三年内便无法娶妻,寿王妃的位置便会一直空缺,碍于最后的颜面,李隆基和杨玉环也只能跟着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