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钤ǖ轿颐钦饫锬兀渴裁词焙蛭乙材艿备鑫迤防贤纺兀

一边是粮食,一边是婚姻

就在李渊不停攻城略地的同时,李密也没有闲着,也在不停地招降纳叛。这一年九月五日武阳郡(河北省大名县)郡丞元宝藏献出郡城投降李密,被任命为上柱国,封武阳公。

按照一般的程序,元宝藏让自己的宾客给李密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写得洋洋洒洒,很有文采,让李密看得如痴如醉,李密索性写了一封信:“老元啊,把帮你写这封信的这个人给我吧!”

既然领导喜欢,那就拿去吧,元宝藏火速安排这位宾客到李密的总部报到。报到之后,这个宾客迅速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事(总记录官),一天之内从一个蹭饭吃的宾客变成了李密跟前的红人,看来这个宾客实在不简单。

这个宾客确实不简单,在唐朝声名显赫,在后世影响深远,这个宾客就是唐太宗的那面镜子——乡巴佬魏征。

魏征这个人从小丧父,家中贫寒却喜欢读书,虽然胸怀大志,却被周围的人当成怪人,主要是他这个人不按常理出牌,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也不在乎,成天都琢磨一些奇怪的东西,而且丝毫不管别人怎么看。本着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他早年间还当过道士,后来觉得当道士没前途,这才又出来混了个差使,给元宝藏当宾客,负责文书工作,平常为元宝藏整理整理文件,写写信。结果给李密写的那封感谢信让李密看中了他的文采,从此小文书魏征就站到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

应该说李密这个人还是很有眼光,比如说他能从一封感谢信中挖掘出魏征;然而李密又是没有眼光的,日后魏征为李密设计了“守株待兔、以逸待劳”的计策,结果李密没有采纳反而贸然出击,最终输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从这个角度而言,李密在魏征面前就是半个瞎子,一只眼睛读懂了魏征的文采,另一只眼睛却无视魏征的良策。

收编完魏征,半个瞎子李密又在打黎阳仓的主意,而为他提出这个策略的,正是徐世勣。

在徐世勣看来,黎阳仓是比洛口仓更大的粮仓,也是更大的争夺天下的资本,因此主张李密夺取黎阳仓,只要有了黎阳仓,兵就会越来越多,势力就会越来越大。

听完徐世勣的提议,李密在心中飞速地盘算了一下,决定马上执行“黎阳仓计划”。李密派徐世勣率领五千人马,自河南阳原县西南的原武镇渡过黄河,会同元宝藏等共同攻击黎阳仓,结果稍遇抵抗,轻松攻克。也难怪,一个国家储备粮仓库哪能经得住上万人的攻击?

攻克黎阳仓之后,李密的人马马上据守设防,同时大开仓门,让附近的饥民随意搬运,愿意留下参军的粮食管够。这样十几天的时间,李密的帐下又多了二十万人马,势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然而就在李密沾沾自喜时,泰山道士徐洪客的来信让李密陷入了沉思之中。道士在信中说:“几十万士兵长久聚集在一起,粮食才是他们的黏合剂。到最后粮食吃完了,队伍也就散了。即使有留下来的,也会厌恶战争,难堪大用。现在士兵们还有锐气,为什么不能顺运河东下,直扑江都,活捉暴君号令天下呢?”

道士的话深深地敲打着李密的心坎,李密很想与道士当面交谈,随后他极有诚意地邀请道士面谈,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露面。终其一生,李密没能见到这个有见解的道士,而这个徐洪客道士只给历史留下了这样一封信,就再也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李渊用封官许愿收买人心,李密用粮食聚合人气,而皇帝杨广却在用婚姻维持日剧下降的人气。

原来随同杨广到江都的大多数骁果勇士都来自关中,家属也都在关中,已经结婚的想念远在关中的家小,而没有结婚的则在思念家乡的未婚妻或者女友。如此一来,逃亡就挡不住了,经常会有三五一伙的骁果卫士逃跑回关中,而逃跑的人数多了之后,终于惊动了皇帝杨广。

皇帝杨广赶忙让裴矩想对策,裴矩想了一想,说了两个字:“配婚。”



裴矩为皇帝分析:“骁果卫士的老家大都在关中,如果是单身的就更思念家乡,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让他们在本地成婚,那么他们的心可能就定下来了,逃亡也就不会发生了!”

杨广一想很有道理,不就是给骁果卫士配婚吗?这个还不简单,一道诏书就解决了。

杨广说干就干,随即下令,着江都郡境内真心想结婚的寡妇、大姑娘以及想还俗的尼姑,即日起到江都行宫前集合,供骁果卫士进行速配,速配成功后即日成婚。另外强调,如果原本既有骁果卫士与驻地姑娘、寡妇或者尼姑谈恋爱的,只要向组织坦白,即视为速配成功,准予正式结婚。

诏令公布之后,骁果卫士欢声雷动,江都郡内的大姑娘、寡妇和想还俗的尼姑也欢呼雀跃:“终于有机会嫁给骁果卫士了!”无疑,皇帝杨广做了一件大好事。

然而,杨广没有想到的是,即使配婚也没有锁住骁果卫士的心,在配婚热乎劲过去之后,骁果卫士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思念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公元617年九月,李渊、李密、杨广,三个隋朝的中年男人正在做着各自的事情,目标只有一个:天下。李渊靠的是滥封,李密靠的是大米,杨广靠的是婚姻,然而从成绩来看,李渊优秀,李密及格,杨广却是扎眼的不及格。

隋朝的三个男人,走在历史的三岔口上。



李渊的变通

从八月三日攻下霍邑郡之后,李渊的好消息不断。

先是刘文静终于带着突厥的五百名士兵、两千匹战马赶上了大部队,这就意味着与东突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形成,太原基地暂无后顾之忧。另外各地来投效的人越来越多,附近起义军首领也纷纷归附,孙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而在黄河沿岸,来投效李渊的也非常多,这些人还主动贡献船舶,每天数以百计,没几天的工夫,这些船就够组成一支无敌舰队了,李渊索性趁热打铁,李氏水军宣告成立。



好消息虽然不断,李渊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虽然纸老虎宋老生已经解决了,但是另一只拦路虎屈突通还在。

屈突通这个人性格倔犟,执法严格,跟弟弟屈突盖是隋朝两大硬茬。当时有一段顺口溜说的就是这哥俩:“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见屈突通。”

然而在李渊看来,现在的屈突通已经不比当年了,自己近在咫尺,而屈突通却不敢主动进攻,这说明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另外屈突通对部队的控制可能也不如从前了,这样算下来,李渊的机会就来了。

李渊叫来左统军王长谐,与王长谐约定分两路进攻屈突通据守的河东郡。如果王长谐约战,屈突通怕背“临阵畏敌”的黑锅,一定会出战,到时候李渊就直扑河东郡抄屈突通的老窝;如果屈突通坚守不战,那么王长谐就拆掉蒲津桥,阻断屈突通过黄河的退路,而李渊依旧攻击河东郡,困兽屈突通一定会被活捉。

战事确实按李渊的预想发展,屈突通果然派出部将桑显和攻击王长谐的大营,幸亏有孙华等人抄了桑显和的后路,不然王长谐这一路就算报销了。

孙华一包抄,桑显和的部队顿时溃乱,一路狂奔逃回了河东郡。本来孙华准备一鼓作气拆毁蒲津桥,结果到蒲津桥一看,不用动手了,人家桑显和已经把活干了,刚才撤退的时候桑显和顺手把蒲津桥的绳索给砍了!看来屈突通那边已经做好了固守的准备。



伴随着王长谐的胜利,李渊挥军到了河东城下,将河东郡团团围住。出乎李渊意料的是,屈突通倒是不慌不忙,从容登城固守,倒像是早就等着李渊来包围。

现在难题出来了,面对屈突通这个刺猬,到底下口还是不下口呢?如果下口,很有可能被这只刺猬扎住,而且一扎就是好几个月;如果不下口撤围而去,那么这只刺猬很可能尾随李渊乘机乱咬。

生存还是毁灭是莎士比亚的问题,而下口还是不下口则成了李渊的问题。



对于下口还是不下口这个问题,李渊的部将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当即下口,宁可冒着被扎的危险也要马上下口,一派则主张不下口,绕过河东直取大兴。当然还有一派,这一派就是两面派,看哪派赢了他就跟哪派走,两派僵持不下,他就先满地溜达,无疑这一派其实是大多数。

主张下口的代表人物是裴寂,他认为必须马上解决屈突通,不然一旦绕开河东郡,屈突通必会一路尾随,到时大兴城内守军跟屈突通里应外合,李渊大军就成了饺子馅。

而主张甩开屈突通的代表是李世民,他认为屈突通的目的在于自守巢穴,目光短浅,决不敢从背后袭击义军,而今之计兵贵神速,必须乘胜进攻大兴,沿途召集各路起义军,如果困在河东城下,大好的机会将一一错过。

从军事角度而言,裴寂和李世民都有道理,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考虑了问题,现在皮球又踢回给了李渊,该是他最后拍板的时候了。

李渊不愧是老奸巨猾的平衡高手,他同时采纳了两种意见,留下一部分将领继续围困河东,缠住屈突通,而自己则亲率大军直扑大兴。花开两朵,兵分两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结果证明两手抓策略非常成功。相比之下,李密的策略就相形见绌,李密只能固守一条路实行一手抓策略,从来不敢同时实施两手抓,因此跟李渊相比,李密就是一个残疾人,一个只会用一只手工作的残疾人。



历史是最好的审判官,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渊的决定是正确的。李渊亲率的大军直扑大兴,沿途投降的城市接二连三,蒲津、中潬、华阴三座城市先后归顺,而首都大兴下属的各县也纷纷派来使节向李渊表示归顺的诚意。至此,首都大兴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而通往大兴的路则成了李渊的自由通道。

历史用雄辩的事实表明,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当僵持不下时,不妨换个角度,绕开这个难题,或许前方就是一片阳光灿烂。

汇流,天下归心

绕过了河东郡,李渊前方一片坦途。九月十六日李渊抵达了朝邑(陕西大荔县东),在这里又发生了与西河郡、霍邑同样的故事,一天之内,朝邑又多了一批五品老头和揣着李渊白条上任的人,而投奔李渊的人还是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赶来,势头如同在赶集。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朝邑有便宜货在甩卖,而明白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天下归心的李渊。

九月十八日,李渊作出部署,派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率军数万人进驻永丰仓,把守潼关,防范从东方过来的隋军;李世民带领刘弘基、殷开山等人前往渭水以北攻城略地,目标是把做局的眼做活。

此时三个在唐朝留下大名的人出现了,他们分别是冠氏县令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这三个人一同拜见了李渊,拿到了三张白条,于志宁任记室(记录官),颜师古任朝散大夫(从五品),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任渭北行军典签(渭北大军司令部收发室主任)。

一切刚安排妥当,李渊的一个老朋友尾随而至,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屈突通。



屈突通得知李渊已经渡过黄河到达朝邑之后,马上命令副将尧君素兼任河东郡副郡长,防守河东郡城,而自己亲率数万大军增援大兴。令屈突通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任命成就了尧君素的忠诚,却映衬了自己的渺小。日后已经投降李渊的屈突通返身回来游说尧君素,却遭到了尧君素的斥责,尽管尧君素最后也没有保住河东郡,但至少他与河东郡共存亡,屈突通说到没有做到的事情,尧君素做到了。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

屈突通一路追击到了潼关,眼看过了潼关就可以直通大兴,然而他也遭遇了拦路虎,这只拦路虎的名字叫刘文静。潼关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插翅难进,没有长翅膀的屈突通只能看着刘文静,望城兴叹。

本来屈突通打算投奔驻扎潼关都尉南城的守将刘纲,结果到了南城之后发现自己又来晚了,李渊部将王长谐已经早早斩杀刘纲,驻扎在南城了,屈突通实在想进南城也可以,不过前提是缴械投降当俘虏。

不愿当俘虏的屈突通只能掉头再奔北城,暂时驻扎在都尉北城,与王长谐、刘文静遥遥相望。



屈突通孤立无援地驻扎在潼关都尉北城,来看他的别说是人了,连条狗都没有,而李渊这边,别说凑热闹的狗了,来拜见的人都是数以万计。在这期间,李渊又迎来了几股生力军,分别是堂弟李神通的队伍、女儿(后来被封为平阳长公主)的队伍,以及女婿段纶的队伍(段纶是前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儿子)。

这三支队伍中最神奇的当属平阳公主的部队,这支部队是平阳公主一手拉起来的。当初李渊派人召唤柴绍到晋阳报到,柴绍交代平阳公主:“你爹要造反了,你赶紧撒丫子跑吧!”而平阳公主丝毫没有慌乱,反而安慰丈夫:“你就安心上路吧,别管我,我一个女人好办!”

柴绍奔赴晋阳之后,平阳公主立刻变卖家产,逃亡山林之中,聚集部众,对远近的起义军召唤拉拢,渐渐地部众越来越多。此时一个叫何潘仁的人进入了平阳公主的视线,这个人也有一些部众,在平阳公主看来,这个人可以为己所用。

说起来何潘仁这个人有点意思,他本来是外国商人,是到隋朝经商的。后来天下大乱,何潘仁用商人敏锐的头脑发现,原来造反的利润比经商高得多,因此就义无返顾地拉起队伍,集合了数万人,干起了无本买卖——打家劫舍。何潘仁跟一般的起义军首领不一样,他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的秘书就不是一般人,这个秘书是什么人呢?尚书右丞李纲。让国务院事务秘书长做自己的秘书,何潘仁的谱摆得真够大的。

不过何潘仁这个人的眼光还是很独到,当平阳公主派家奴马三宝前来游说时,他马上就动了心。他知道平阳公主本身不简单,而平阳公主背后的老爹李渊更不简单,因此马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跟随马三宝一起按照平阳公主的指令投入李神通的帐下。一个专门利己的外国人从此成了李氏大军的重要将领,看来造反也是没有国界的。

在平阳公主等人向李渊报到之后,李渊命令平阳公主率军前往渭北与李世民会师,在这里平阳公主见到了弟弟李世民,也见到了自己的老公柴绍。按照一般的做法,平阳公主该把自己的部队交给老公柴绍了,然而平阳公主却不,自己亲率精锐一万多人,与丈夫柴绍各自设立总部。平阳公主的总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娘子军”。这个“娘子军”可比明末李信夫人的红娘子部队早了一千年,也比后世的“红灯照”早了近一千三百年,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都是花木兰!

在各路人马奔流汇入李渊大海的同时,李世民也在会聚着自己的江河。在渭北征战过程中,只要遇上有才干的人,他就收入自己的帐下,尽管不能像老爹李渊那样打白条,但李世民用自己的真诚笼络着这些将来必定有用的人才。

在李世民收拢的这些人才中,有一个人是主动送上门的,这个人就是十七年前跟老爹说隋朝一定会亡的那个人,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响亮的名字:房玄龄。

房玄龄时任隰县(山西汾阳县)县尉,听说李世民礼贤下士,因此就到李世民的大营外叩门请见。两人见面一交谈,李世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房玄龄也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