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门一定要用钥匙呢,火也可以当钥匙。

令刘感没有想到的是,手下的士兵刚点上火,城上的人就用水浇灭了,这一浇也浇醒了刘感,坏了,又是圈套。

刘感再看时,城上已经燃起了三炷烽火,坏了,有埋伏,快跑,不跑就来不及了!

终究还是来不及了,刘感的部队没跑多远就被薛仁果团团围住,这部分唐军又成了薛仁果的磨刀石,不过薛仁果倒是留下了刘感,他要用这个人去打开泾州的城门。

然而薛仁果还是想错了,他以为刘感是一把开启泾州的钥匙,却没有想到刘感用自己最后的勇气为泾州又加了一把锁,而这把锁又胜过了千把万把。



薛仁果押着刘感到了泾州城下,命令刘感告诉守军:“援军来不了了,大家赶紧投降吧!”刘感答应得很痛快,没想到到了泾州城下,喊出来的话却变了味。

在泾州城下,刘感用最大的力气向城上高喊:“秦王率数十万大军已经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不要担忧,只管坚守到底!”

喊完这句话,刘感解脱了,在他看来,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泾州城出一份力,死又何惧!

薛仁果疯了,他没想到有人会贪死怕生到这个程度,不是想死吗?薛某成全你!

刘感被绑在泾州城下,土埋到了他的膝盖,薛仁果亲自骑马来回对着刘感射箭,薛仁果的箭不停,刘感的骂声不停,渐渐地刘感没有了声音,然而他却把信心留给了泾州城。



无论什么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几乎与此同时,李世民率军抵达了高墌城,这里将是他与薛仁果的决战之地。

这一次李世民的战术很简单,一点含金量都没有,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字——“拖”。

无论薛仁果的部队怎么叫板,李世民就是不出战,反正大营内的粮食有的是,拖几个月一点问题没有。

李世民没有粮食问题,可薛仁果顶不住了,他的粮食储备根本没有那么多,再加上李世民把高墌城与外界的联系切断,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里面的粮食又长不出来,六十余天之后,薛仁果的部队断粮了。

比断粮更可怕的是,薛仁果的部属也跟他不一条心了,当初当皇太子时,薛仁果跟大将们关系就很僵,现在当了皇帝不仅关系没有好转,反而更僵了。这时忠诚于老薛家的卫尉卿郝瑗又因为过度思念老薛皇帝薛举哭坏了身体,一命也归了西,剩下的所有问题只能薛仁果自己一个人扛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无粮,一天就慌。这时,断粮的薛仁果部队有人开始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知道,复仇的时间到了!

不过这次复仇还是很有层次感,李世民先派出行军总管梁实驻军浅水原,任务很简单:挨打,务必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关起营门当缩头乌龟就行,只要没被打死就接着挨打。

碰上这样的便宜,薛仁果的部将宗罗睺自然不能客气,连续几天对着梁实的大营大打出手,可无论怎么打,梁实就是不出来。

就在宗罗睺疑惑时,李世民又出了一张牌,右武侯大将军庞玉,他的任务是列阵浅水原,既要挨打也要打人。

要说庞玉这个活也很苦,李世民给他的兵不多,而宗罗睺又集中兵力向他开打,这一顿打让他终生难忘。就在庞玉快支撑不住的时候,李世民从浅水原北突然出现,冲击宗罗睺的部队,形势瞬间急转直下,而李世民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在了最前面,他就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唐军的复仇之战。

这一战很快有了眉目,宗罗睺的部队崩溃,被杀数千人,残余部队向高嗻城里撤,显然他们想尽快退出这场战斗。

然而战争一旦开始,就成了双方的游戏,宗罗睺想退出,而李世民根本不答应,他集结两千骑兵,目标高嗻城!

不带步兵,没有攻城工具,李世民疯了?

秦州行军总管、李世民的舅舅窦轨死命地拉住了战马的缰绳,他不能让这个外甥去送死,否则没法跟姐夫交代。

此时的李世民倒是一脸的坦然:“此时已成破竹之势,只要追击,一切迎刃可解,舅父不必多说!”



高嗻城下,薛仁果城下列阵,李世民在泾水旁扎营,两军相对,比的是士气,比的是信心。

正如李世民所料,薛仁果的部队信心已经崩盘,此时的薛仁果就是一头看起来吓人的纸老虎,只要吹几口气,这只纸老虎就倒了架。

薛仁果手下的勇将浑斡等人率先吹出了第一口气,这几个人也不顾薛仁果的面子,就在阵前上演了投降李世民的真人秀,见过气人的,没见过这么气人的。

薛仁果没有办法,一盘算还是先回城坚守吧,隔着一道城墙,至少投降的人没有那么多。

然而这一退,薛仁果就注定了老薛家的败局。当夜,李世民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赶到,李世民一挥手,围起来,让薛仁果知道围城的滋味。

这一夜,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拼了命地想出来。薛仁果的算盘打错了,城墙尽管可以挡住投降士兵的身体,却挡不住投降士兵的心。

城门关了,从城门出城的路断了,然而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很快城墙就成了投降士兵的路,守城的士兵源源不断地从城上顺着城墙溜下来,然后一溜小跑投了唐军。这一夜高墌城成了被水泡过的蚂蚁窝,逃命的蚂蚁源源不断地跑到了唐军的大营,而蚁王薛仁果除了一声叹息,再无办法。

十一月八日,小薛皇帝薛仁果出城投降李世民,老薛皇帝想到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儿子替他做到了。然而等待投降皇帝的结局却没有褚亮说的那么美妙,投降的薛仁果没有等来父亲生前期待的荣华富贵,等来的却是刀斧手的一刀。薛仁果终于验证了父亲薛举的预言,真是知子莫若父!

与薛仁果的悲惨收场不同,忽悠薛举的褚亮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对褚亮闻名已久的李世民在投降的人群中到处寻找他,最后在人堆里找到了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褚亮,从此褚亮受到李世民的礼遇,当上了秦王府的王府文学,由此也引出了日后的托孤重臣褚遂良。在太宗的晚年,褚遂良能得到信任担当托孤重臣,其实这段君臣际遇从父亲褚亮就开始了。

起义对薛举父子来说是一场悲剧,而对于褚亮这些读书人来说却是机遇,那些遍地都是的山寨,其实是读书人从茅庐走向庙堂的桥梁,有些人走通了,比如褚亮、魏征、岑文本,有些人却走断了,比如李密。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何处理薛举残余势力的问题上,李世民和时任光禄勋的李密发生了分歧,李密主张一网打尽,李世民却主张网开一面,只诛领头!事实证明,李世民的主张是正确的,而李密则犯了矛盾扩大化的原则,毕竟参与起义的人大多数都是良民,只要招降得体,世上就没有乱民,只有良民,隋炀帝杨广如果学到李世民的这一点,隋末农民起义的火焰绝不会蔓延到救无可救!



西征薛举,大获成功,李世民也拉开了他平叛天下的大幕。从此李世民也在路上,同隋炀帝杨广不同,杨广巡游天下,李世民平叛天下。

然而,在李世民平叛天下的同时,太子、秦王、齐王的兄弟之争也在不经意中酝酿,在李世民为李唐天下洗牌的同时,兄弟三人也在酝酿着兄弟三人的洗牌。

宇文化及的末路

在李世民西征薛举父子的同时,宇文化及也在为自己的命运作最后的挣扎,事实证明,他的智商只适合当一个跟班,让他独挡一面确实勉为其难。

自从与李密恶战之后,宇文化及的势力就日趋单薄。别人起事后人马都是越聚越多,唯独他的人马越来越少,这还不算,在人马减少的同时,宇文化及还得预防各种暗杀。

宇文化及的人马艰难抵达魏县(河北省大名县西南)后,一起针对他的暗杀又在悄然酝酿,这一次酝酿暗杀的竟然是宇文化及的熟人——医正张恺等人。

说起来张恺这个人也算是宇文化及的有功之臣,当年在骁果卫中散布小道消息的有他,向宇文化及报告司马德戡叛变的还有他,而现在张恺居然也举起了刀,刀锋直指宇文化及,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说穿了就是分赃不均,张恺没有从宇文化及那里得到应有的好处,因此就起了杀机。

不过话说回来,宇文化及的群众关系还是不错,这次暗杀计划又被群众举报给了宇文化及,这样张恺的暗杀又变成了明杀。

既然张恺不仁,那就不能怪宇文化及不义了。宇文化及毫不犹豫地做掉了张恺,至此江都政变的心腹杀得差不多了,司马德戡、赵行枢、张恺,这些都是当初的功臣,现在都因为暗杀宇文化及被做掉了。

亲信心腹越来越少,士兵也越来越少,原本底气十足的宇文化及渐渐没有了底气,以他的智商也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除了不断地叹气,就是不断地叹气。

叹气之余,只有喝酒,然后酒入愁肠化作感伤泪,每次喝醉,宇文化及就会埋怨弟弟宇文智及:“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害死我了,你知道吗?”此时宇文智及也喝醉了,板着舌头跟宇文化及叫骂:“当初春风得意的时候怎么不怪我啊,现在又怪我!你把我杀了自己投降窦建德算了!”

喝归喝,骂归骂,醉过骂过之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第二天醒来又是苦闷的一天。



苦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宇文化及受不了了,他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是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宇文化及要做什么呢?其实就是做一件小事:称帝!

醉过痛过的宇文化及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也不甘心浪费青春,他更不想回首往事时因为蹉跎岁月而感到后悔,人终有一死,凭什么宇文化及就没有当皇帝的一天呢?

痛下决心之后,宇文化及毒死了秦王杨浩,亲手注销了这枚橡皮图章,然后自己在魏县登基称帝,国号许(宇文化及在隋朝被封为许公),改年号天寿(多么美好的愿望),随后全军开赴聊城。

尽管宇文化及的年号为天寿,然而天寿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奢望。

别人称帝是为了一统天下而称帝,而宇文化及是为了称帝而称帝,其称帝的仓促程度直逼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而巧合的是他们的结局也有惊人的相似,吴三桂称帝后不久病死,宇文化及称帝后不久被斩首。两个草头皇帝,时代不同,殊途同归!



把宇文化及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正是一个老朋友——窦建德。

窦建德,王世充,李密,这三个人是隋末唐初最有希望与李渊争夺天下的人,而这三个人中以窦建德为甚。王世充尽管左右洛阳朝政,但政令出不了洛阳,顶多就是洛阳的窝里横。李密自从与宇文化及死磕之后损失惨重,自作聪明地投奔李渊更是自投罗网,到头来身首异处。总结下来,这三个人的排名应该是这样的,窦建德第一,王世充第二,李密第三。



说起来窦建德的起义资历还是很老的,早在公元611年也就是大业七年时,窦建德就起义了。到公元617年正月五日,窦建德建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号金城宫,备百官,准开皇故事。这一年冬至,举行朝会,有五只大鸟聚集其宫,群鸟从之。同时又有宗城人献玄圭,景城丞孔德绍曰:“以前上天是把这个祥瑞送给大禹的,现在授给了我们,不如国号就叫夏吧。”(昔天以是授禹,今瑞与之侔,国宜称夏。)

自此窦建德改元五凤,隋末瓜分天下的蛋糕上也正式有了夏王窦建德的记号。

不知道是称王之后素质有了提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从这一年开始,窦建德已经不是一般的起义军首领了,而是逐渐显示出争霸天下的气质,在以刀锋争天下的同时,也学会了关键的一招——“以德服人”。



窦建德率先使用“以德服人”是在河间郡,在这里,窦建德曾经围攻了一年有余,愣是没攻下来。

这时皇帝杨广的死讯传到了河间郡,河间郡丞王琮率领官民祭祀追悼,城上的士兵放声痛哭,这一哭就惊动了窦建德。

一年来窦建德用了无数的办法都无法攻克王琮把守的河间郡,现在王琮的放声大哭却给了窦建德灵感,他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想起了一句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在死去的杨广将是窦建德打开河间郡的黄金钥匙。

在王琮痛苦不已的时候,手下前来报告,窦建德派使节送来奠仪,向皇帝杨广致哀,这个看似平常的致哀却准确击中了王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皇帝杨广已经驾崩,表达忠诚已没有了对象,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现在来看,窦建德就是那个可以依靠的有德者。

下定决心,王琮向使节表示愿意举河间郡投降,这句话窦建德等了一年,现在终于等到了。

王琮出降,窦建德全军后撤三十里,大礼相迎。两人还一起谈论了隋朝衰亡,说到伤心处,王琮痛哭失声,窦建德也在一旁陪着哭泣。这一场哭打动了王琮,也打动了河间郡,看来以德服人,古人不欺窦建德。



然而尽管窦建德主张以德服人,手下的将领却对王琮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因为正是这个人一年多来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面对将领们的请求,窦建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正想以王琮树立侍奉君王的榜样,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诛杀忠良呢?”窦建德当即下令,改河间郡为瀛州,王琮出任瀛州州长,“先前与王琮有仇而胆敢轻举妄动者,屠灭三族”。

自此,黄河以北各郡县纷纷投降窦建德,窦建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几乎在一夜之间实现,总结起来只有八个字:“以德服人,民心可用。”



列宁说,历史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明明要进一个房间,最后却进了另外一个房间,现在聊城就是历史跟人开玩笑的房间。

现在在聊城这个房间内外聚集了四拨势力:宇文化及,雇佣军王薄,唐淮安王李神通,夏王窦建德。



聊城是如何成为历史开玩笑的房间呢?起因还是宇文化及。

自称许帝的宇文化及尽管在魏县登基,可是总觉得魏县不是久留之地,因此全军就开拔到了聊城,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夏王窦建德看在了眼里。

有了招降王琮的成功案例,窦建德懂得了皇帝杨广招牌的重要性。现在宇文化及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以为皇帝杨广报仇的名义招讨天经地义,忠心天地可表,因此聊城就成了窦建德向天下展示仁义的地方,不能不讨。

不过在窦建德之前,已经有两个朋友先他一步到了聊城。第一拨是原本据守长白山(此长白山为山东邹平县南的长白山)的起义军首领王薄,他此时的身份是雇佣军,是宇文化及用金银珠宝花钱雇来帮忙守城的;第二拨是李渊派出的平叛军,这支军队由淮安王李神通率领,他比王薄后到,于是他把宇文化及和王薄都包围在聊城。



总体说来,宇文化及的命很苦,被包围之后,城里的粮食没有坚持几天,很快就断粮了,宇文化及皇帝刚登基就要面临饿肚子的待遇了。为了避免饿肚子,宇文化及派人给李神通捎话:“别打了,我们投降!”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这时李神通就应该见好就收,省得两败俱伤不好收拾,然而李神通不是一般人,他就是不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

原来李神通自己藏着心眼,他惦记着聊城城里的金银财宝。在他看来用武力攻破聊城不仅能展示唐军的军威,顺便还能搜刮一些金银财宝犒赏全军,而一旦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财宝都要上缴归公,他李神通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