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门-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焕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她利用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崔小芙的目光热切地向张焕望去,她知道张焕一定还有后着。
丙然,张焕微微一笑道:“现在裴强崔弱,朝廷权力格局已处于失衡状态,太后为何不利用这次机会,将这个平衡填补起来?”
“哀家又何尝不想利用这次机会呢?只是缺少一个契机,使哀家无处着手。”崔小芙试探着问张焕道。
张焕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条,推到崔小芙面前,“这是朱之弟朱滔在长安的住处,他是前来向朝廷求和,目前尚在观望,太后可将解决蜀中之乱的主动权抓在手中,这就是太后进入朝政地最好契机。”
崔小芙有些茫然地接过纸条,张焕的想法虽然很精妙,但她以堂堂的太后之尊,怎么能直接越过朝廷与匪首进行联系呢?若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怀疑她崔小芙与朱有利益勾结。
张焕笑了笑,含蓄地说道:“当然不是让太后直接和朱滔联系,太后为何不在内阁找一个代言人,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来替太后出面呢?”
这时,旁边的李翻云却马上明白了张焕的用意,她悄悄伸出一只手指,在崔小芙背上写了一个勉字。
李勉,让倾向于太后的李勉成为崔♂二相以外的第三股势力,这就是张焕真正的目的,在他没有足够强大之前,必须要维持住朝廷地平衡局面。一个时辰后,张焕离开了崔小芙的寝宫,在李翻云的陪伴下向重玄门方向走去,两个宫女各拿着一盏橘红色的灯笼在前方带路,张焕默默地走着,走近一座小桥时,张焕停住了脚步,他扶在桥边的栏杆上望着如一白如银地太液池,沉思了半晌对李翻云道:“大姐,我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李翻云走到他身边,笑了笑道:“刚才我见你临走时欲言又止,就知道你还有话要说,说吧!是什么事要我帮忙。”
“我已几乎占领了整个关陇,现在就只差一个灵武郡,你帮我给太后说一说,让她劝劝段秀实,要么投降于我,要么去西受降城继续当他地安北都护,我不可能让他在灵武郡久呆下去了。”
李翻云想了想便道:“我估计你这个要求太后可以接受,但问题是段秀实现在未必肯听太后的话了,太后命他进京述职,可是他却以公务繁忙婉拒了,我担心帮不上你这个忙。”
“大姐不用担心!”张焕忽然仰天笑道:“区区一个灵武郡,我取它不费吹灰之力,我不过是给太后一个面子罢了。”
说罢,张焕大步走上小桥,他仰望着星空长长地呼了一口白气,辽远清冷地天穹依然是满天的星斗,仿佛无数的宝石点缀在又蓝又紫的天鹅绒上,但此刻却变得更加清晰而纯净,忽然,一颗巨大而明亮的彗星划过辽阔的空间,它就在张焕的正上方停止不动了,象一支利剑在无数闪烁的星星之间炫耀自己的白光。
张焕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这颗彗星,他仿佛觉得,这颗彗星和他那颗生机盎然,充满了希望的心灵完全重合了。
李翻云站在张焕三步外,她没有打搅他,而是目光温柔地子着自己的弟弟,心中充满了欣慰,他已经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正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目标迈进,李翻云忍不住抬头也向天空的彗星望去,喃喃低语道:“父亲,你看见了吗?弟弟没有让我们失望,他是我们的骄傲,愿您在天之灵保佑他吧!”不知不觉,她的眼中已经蓄满了泪水。
第二百一十章 格局之变(七)
天色已经麻麻亮,一名侍妾拉开了窗帘,窗纸上透出了蒙蒙的浅灰色,“把窗户也打开了吧!”崔圆十分疲惫地低声说道,侍妾犹豫了一下,还是遵照他的话打开了窗户,寒冷而新鲜的风顿时迎面扑来,将房间里浑浊的空气洗涤一空。 //
崔圆半躺在床榻上贪婪地呼了一口新鲜空气,又轻轻按了按太阳穴,满脸疲惫之态渐渐地消失了,他已经一夜未眠,张焕送来的信使他苦苦思索了一夜。
信就在他的枕头旁,内容很简单,甚至不能称之为信,只能算作是一张便条,里面的内容大致就是愿为朝廷荡平朱匪等等。
内容十分简单,但令人寻味的并不是这封信本身,而是它送来的时机和对象,崔圆当然知道张焕绝不是什么心血来潮,更不是为了娶自己女儿的讨好之举,他是另有深意。
如果是换做另一个人来看这封信,他的第一个反应必然是张焕要背叛裴俊,而投靠崔圆,但崔圆却不这么想,他与张焕打交道快两年多了,早已摸到了张焕的行棋风格,崔圆心里很清楚,张焕从来就没有投靠过裴俊,他们之间仅仅只是互相利用。
而现在裴氏兴盛、崔氏势弱之时,他更不会雪中送炭,反来相助自己,荡平朱匪只是给他崔圆画了一张饼,三年、五年还是十年,这些都没有说,所以他的用意绝不是这封信的内容,而是他通过这封信向自己表达一个立场,他张焕将中立了。
应该是这样,这一点崔圆很快便想通了,但让崔圆几乎一夜未眠的原因却是裴俊昨天的拜访,他有一种直觉,恐怕裴俊即将要对自己动手了,而张焕这封信是否可以看成是裴俊动手之前的一种先兆呢?
就在这时。大管家慌慌张张跑进屋来,他拿着一封信,急对崔圆道:“老爷!小姐刚才出离开了府邸,她留下一封信。”
崔圆一怔,他接过信,三下两下打开,一行娟秀的小字出现在他眼前。女儿在西域建立了春蕾堂,放心不下,今又随张君西去,望父亲保重身体,勿为女儿挂念!
张焕走了!崔圆大吃一惊。张焕昨天上午才抵达长安,怎么今天就走了,昨晚女儿深夜送来信,竟是因为这个缘故,难道!难道!他的信是在给自己示警不成?
崔圆的心中乱成一团,他急欲站起身,却忘了自己根本无法站起。忽然,他感到了一阵剧烈地眩晕,他身子晃了晃,一下子摔倒在床下,将旁边案几掀倒,上面茶杯、葯碗纷纷打翻在地,摔得碎片,大管家和几名侍妾慌了手脚,他们七手八脚将崔圆抬上床榻,大管家见老爷脸色异常惨白。他来不及再管崔宁之事,急跑出房间命人去请御医。
半晌,崔圆慢慢睁开了眼睛,他轻轻叹息一声,对几名抢进屋的侍卫虚弱地说道:“速去把崔寓给我找来!”
长安西二十里之外,张焕表情严峻地立在一座小山丘上,眺望着东方地平线,一轮红日正从弥漫大地的浓雾中喷薄而出,万道金光映红了天际,映红的树林。莽莽树林如漂浮在浩瀚的大海之中。
在他身后是如白练般的镐水,两千骑兵正静静地屹立在清晨的寒风之中,这时,远方传来地激烈的马蹄声,随即二里外的官道上出现大群骑兵的身影。他们疾驰而来。在他们中间,隐隐夹杂着一辆马车。片刻,骑兵群汇入了大队,张焕一抖缰绳,催动战马向那辆马车驰去。
车帘拉开了,露出了崔宁美丽而又充满了生机勃勃的脸庞,她地笑容俨如朝霞一般灿烂,忧伤已经在她眼中不复存在,他们俩相视一笑,此刻,再不需要什么语言,他们的心已经相通,千言万语都在一笑中消融。
张焕抬起头,迎着万道金光,一股豪气从他心底腾起,他重重一挥手,大声令道:“出发!”队伍迅速启动,二千骑兵浩浩荡荡向西开去。
从长安到凤翔约三百余里,按普通脚程,二天便可抵达,正月初三,张焕的大队人马抵达了凤翔,这时,天色已经近黄昏。
在崔圆调往蜀中的大军中,就有驻扎在凤翔的三万重军,军队在蜀中全军覆没,而新的军队一时还没有补充进来,此刻凤翔的防御十分薄弱,尚不到八千人,由于兵力稀少,使得所有地军队都集中到了凤翔城和散关两个战略要地,而它的属县,如县、陈仓县、岐山县等等都几乎毫无驻军。
由于崔庆功被免职,现在的凤翔节度使便由原来的节度副使李莫担任,张焕大队人马离凤翔城还有约五里时,李莫便亲自带了数百骑兵前来迎接。
他已经接到崔圆的飞鸽传书,命他放张焕回陇右,但是不得进凤翔城内,只能绕城而走,不过就算没有崔圆的命令,李莫也一样会放张焕回陇右,就在接壤的开阳郡内,驻扎有张焕的一个营,约一万余人,而在开阳郡西面的陇西郡和北面的原郡内,都各有一万驻军,甚至再往西地金城郡内更有张焕直属的数万大军,如此密集的军队驻防使李莫深为忌惮,他很清楚,如果张焕想拿下凤翔,实在是轻而易举。
“张使君前几日才去京中述职,怎么今天便回来了?”李莫迎上来笑眯眯问道。
张焕拱拱手笑道:“实在是放心不下,所以便赶回来了。”
说着,他看了看天色又笑道:“现天色已晚,我打算在凤翔歇一夜,不知是否方便。”
“我就是为此事来找张使君商量。”李莫十分为难地说道:“并非我不想让使君进城,而是城内军心不稳,我怕张使君进去反而会引仿端,所以张使君若要歇息,能否去虢县或者岐山县?”
“这倒无妨。”张焕笑了笑,又不露声色地随口问道:“城中为何军心不稳。”
“唉!”李莫重重地叹了口气道:“说起来不怕使君笑话,蜀中一战死了这么多人,凤翔城内住着很多他们的家属,已经乱过一阵子,好不容易才用重额的抚恤金将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可昨日传来消息,汉中阵亡军人的抚恤金已经下来,每户人家可得五十贯,可凤翔郡每户人只发下来十贯,相差数倍之多,引发了军属和军队的强烈不满,我已上书朝廷,请朝廷给个说法。”
说到这里,李莫已经是忧心忡忡,他今天一早便发鸽信给崔圆确认此事,可到现在还没有消息,若再没有明确的说法,说不定凤翔城的驻军有发生哗变地可能。
张焕却冷冷地笑了,看来这就是裴俊的安排了,虽然抚恤金标准由兵部制定,但钱却是户部下指令给太府寺拨付,为了让自己找到出兵凤翔的借口,他便用扣减凤翔府军属抚恤金的手段来引发军队闹事,当然,事情也不会那么简单,裴俊在凤翔军中一定还有内线,在关键时候激起兵乱。
“既李将军不方便,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去虢县歇一夜。”说罢,张焕对军队下令道:“向南,去虢县。”大队军马闻令而调头,张焕笑着向李莫拱拱手,便带着军队向南而去。
虢县离凤翔城所在的雍县约十里路程,这里已经紧靠秦岭,地势复杂,官道起伏较大,行走不便,大队人马快速行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抵达了虢县。
虢县算是凤翔府地大县,有五、六千户居民,数万人口,县令姓陈,三十余岁,也是进士出身,在虢县已经做了三年县令,颇有清誉,听衙役说,有大军入境,陈县令慌忙跑出县城迎接,“下官虢县县令陈英,参见张使君!”
“陈县令请免礼!”张焕也听说过此人一向爱民如子,又见他气质儒雅,不由有了几分好感,便温和地笑道:“我们本打算去凤翔城投宿,但李将军说不太方面,他建议我们来虢县歇息,如何?陈县令不会让我们白跑一趟吧!”
“张使君来我们虢县歇息,下官深感荣幸,只是县城狭小,恐怕容不下几千人马,请使君谅解。”
张焕微微一笑道:“不妨,大队士兵在城外歇息,我只带三百人入城,这样可方便?”
陈县令连忙答应,“使君先请驻营,下官这就去给使君安排住处。”
当下,二千人马都在城外扎营,而张焕则在三百亲兵地护卫下,携崔宁进入了县城,不料他刚进入城门,便听一个洪亮的声音大笑道:“张都督夜驻凤翔,可是想趁机拿下凤翔,逼迫崔圆让出右相之位乎?”
第二百一十一章 终南异士
“什么人!”突来的警示使张焕和他的随从都马上紧张起来,十八名特卫已如一阵狂风掠入黑暗,片刻便从城门昏暗处推出一名男子,只见他年纪约五十岁,须发已半白、衣着陈旧,显得有些落魄,但他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桀骜不群的冷笑。/
几个亲兵搜了身后,将他推到张焕面前,张焕马鞭一指他道:“你是何人?为何要作惊人之语?”
那男子却不回答,负手望着天空,就仿佛没有听见一般,张焕身后的蔺九寒大怒,抡起马鞭兜头便向他抽去,张焕却没有半点阻拦的意思,冷冷地看着马鞭抽下,而那名男子也无动于衷,斜睨着张焕,冷笑不止。
鞭及头顶只有一寸之时,呼!地又缩了回去,蔺九寒咧嘴一笑,他是张焕的亲卫头领,怎可能如此冒失,不过是试探罢了。
张焕微微点头,向两边亲兵施了一个眼色,便护卫着崔宁的马车直接向前走去,走出十几步,只听蔺九寒在身后道:“这位先生请跟我来!”
虢县城池颇大,由于中唐以来未遭战火波及,它依然保留着开元、天宝年间的结构,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将县城一分为二,道路整齐,屋舍成片分布,县衙和书馆等行政教育机构在北,而各种商业店铺在南,此时天色已黑,寒夜里路上行人不多陈县令已经安排好了张焕一行的住宿,由县里最大的虢城客栈接待,原先所住地人被劝到别处。整个客栈都被张焕地人包了下来。
张焕见陈县令事事过问。安排得十分尽心,便笑着向他谢道:“陈县令,天色已晚,就不打搅你了,你且回去吧!明日一早。我们自会离开。”
陈县令再三嘱咐了客栈掌柜,见确实不再需要自己,便拱手回礼道:“那我就先回去了,若张使君有什么要求,可直接派人到县衙内院寻我。”
说罢,他又向张焕行了一礼,方才慢慢退去。这时崔宁下了马车。望着他的背影对张焕笑道:“焕郎,你不是常说好官难寻吗?这名陈县令就不错,为何不借调他到陇右去?”
“官好不好不是在对我怎么,而是在对于民,想知道他是怎样一个官很简单,找些细节之处观察一下便可知晓了。”
张焕见崔宁只有单身一人,也没有带丫鬟,便笑道:“你若有兴趣,我明日带你去买两个丫鬟。咱们顺便去摸摸这个陈县令的底细。”
崔宁点了点头,抿嘴一笑,便跟着张焕进了客栈,虢县位于渭河之滨,物资、商贾往来极多。也使得这里的客栈规模都很大。虢城客栈占地面积极大,有数百间房屋。可容千人同时居住,仅店里的伙计便有百人之多,不过现在是寒冬,渭河已经结冰,舟船不行,再加之又是新年,故客栈地原来的生意也十分冷清,张焕他们一行到了,顿时使客栈里热闹起来。
张焕和崔宁住在一座精雅的独院里,这里仿佛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到处是奇花异树、假山鱼池,显得幽深而静谧。
独院有四间套房,皆布置得十分华丽,其中一间是整个客栈的贵宾房,只供特殊身份的客人使用,极少打开,今天陇右节度使的到来,使得这间贵宾房在新年伊始便启用了。
这是有四、五间屋子地套房,布置奢华,打扫得一尘不染,最里面一间是寝室,中间是起居室,旁边还有个小小地书房,而最外面一间则是会客室,崔宁一路辛劳,身体有些不适,便先进里屋收拾去了。
张焕则坐在客堂上对亲兵道:“把他带进来!”
片刻,几名亲兵把那个妄语者领了上来,亲兵对他倒也客气,并没有为难他,那男子走进房间,便快步上前向张焕微微行了一礼,“终南山野人胡镛参见张都督。”
“先生请坐!”张焕笑着摆了个手势,借着明亮的灯光,他又再一次打量这个语出惊人者,他衣着虽旧,但身材修长,面白如玉,尤其颌下长须足有一尺长,显得飘然出尘,颇有一点神仙气质。
苞镛?张焕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