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坦克战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近,这样危险性较小,损失也较少。它所配用的火箭弹既大又重,火箭发动机的管径是3 in(76。2mm),发射管长6 ft(1828。2mm),战斗部旋接在弹体前端。最初使用的战斗部是一种旧式5 in(127mm)舰炮炮弹战斗部,但很快即被一种专门设计的弹壁较薄、结构比较简单的新型战斗部所取代。第一种战斗部重为20 lb(9。08kg),而第二种达到60 lb(27。24kg)。
这些火箭弹被装载在吊于两个机翼下面的滑轨上,飞机座舱内的电发火机构既可以保证进行单发、也可以保证进行连发和齐发。一架“台风”式战斗机满载时可以携带12枚火箭弹,这就使它具备有非常强大的火力。只要有一枚火箭弹命中坦克,就几乎可以将它彻底摧毁。1944年7月,在诺曼底(Normandy)的法莱士,这种发射火箭的“台风”式战斗机曾使撤退中的德军摩托化纵队遭到了惨重的伤亡。尽管这种火箭弹战后曾继续服役多年,但英国皇家空军对它并无好感。事实上,这种火箭的精度比较差,在法莱士所取得的巨大战果似乎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它很难命中单个坦克目标。在诺曼底的公路上,装甲车辆几乎俯首皆是,所以只要飞机概略地对准正确的方向,就不大会出现脱靶情况;但向单个坦克目标射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通常需要发射很多发火箭弹才能命中一发。所以,当时迫切需要发展一种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战斗部,可惜的是,这种战斗部直到战争结束时也还没有问世。
正当人们对这些火箭弹给以极大注意的时候,在法国的一个机场上,“台风”战斗机的火箭弹正在进行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战斗部的重量由20 lb增大到60 lb,而这意味着整个发射系统需作根本改变。随着改装工作的不断进行,被换掉的发射轨在机场也就越堆越多。警卫装甲师的一个排对此曾提出过询问,当他们得知其中的原委之后,立即要去了一些被拆下来的导轨和战斗部重为20 lb的火箭弹,由他们自己的装配工将导轨焊到一些坦克炮塔的两侧,并且安上了经过改进的发射电路。几天之后,英军的一支进攻分队受到一辆位于一座谷仓后面的“虎”式(Royal Tiger)坦克的拦阻。于是,英国的一辆可发射火箭弹的坦克开到了现场,一连发射了4发火箭弹,随着一阵爆炸,这辆“虎”式坦克竟被炸得四分五裂。几小时后,位于这个地区的每个皇家空军机场都受到了索要这种火箭弹的士兵们的包围。但是,他们过于盲从了,因为一次证明有效,并不能说明多次重复也必然有效。其理由是,当火箭弹从静止的发射器上发射时,它的飞行速度很低,所以命中目标的可能性很小,而装在飞机上时,它们却可以得到载机本身的飞行速度的补偿。即使这样,皇家空军也觉得它仍不能满足要求。但在许多英军坦克炮塔上却仍然可以见到这种火箭弹,直到接近德国的护林军(Reichswehr Forst)防区时,才迫使坦克乘员们将它拆下扔掉。
在西非沙漠战役的全部过程中,德国坦克炮的射程一直超过英军火炮的射程,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些险情和困境。由于德军坦克能在自身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摧毁对方的反坦克防御,因此,就可进而径直进入英国的反坦防御阵地,也就是说,德军坦克可以非常靠近英军的野战炮兵阵地,从而威胁到野炮的安全,迫使炮手们不得不去考虑自身的防御。在这种情势下,才不得不为发射25 lb重炮弹的野战炮(即其弹重为11。35kg)生产了一种反坦克炮弹,这是一种实芯穿甲弹,虽然精度不太高,但动能却相当可观。它的弹径为3。45in(87。6mm)。对这一点,盟国的宣传家们却全然忽视了。为了使这种火炮能够达到尽可能高的初速,它仅只用强装药进行发射,这就在驻退复进系统中产生一种难以承受的应变,为此又很快生产出了一种炮口制退器,安装在所有这种火炮的炮口上。这种火炮配用的实芯穿甲弹十分有效,于是炮手们发现,只要步兵了解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以空前的热情劝说炮兵把野战炮拉到前面。这自然不会符合远在步兵后面的炮兵指挥官的作战计划,因为他们可以用于完成炮兵自身任务的火炮数量本来就不宽裕,因此,不可能会允许在反坦克战斗中损失它们。而步兵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也是愚蠢的,因为当面临敌人的进攻时,这种即将在阵地前沿上抛出弹片和炸药的火炮所需要的配置位置与那些需要在坦克上穿孔的火炮是不同的。然而,在沙漠战斗中,正常的战斗程式往往会被一时的困惑弄颠倒。
沙漠战役表明,与英国的反坦克炮相比,德国的坦克占有优势。发财6 lb重炮弹的火炮尽管具有令人振奋的优点,但很快就已不是德军坦克的对手。步兵马上又提出需要装备—种更大的火炮,而设计师们又立即为此投入了工作,选择的方案是研制一种其所发射的弹重约为6 lb重炮弹的3倍——即17 lb(7。7kg)重的火炮。这个项目的预研工作早在1941年上半年即已开始,那时就已预见到迟早需要发展一种更重的火炮,所以,当这项要求刚刚提出时,主要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已经大体就绪了。新炮在很短时间内就被生产了出来。据说从初次提出要求到第一批火炮交付部队使用,只用了1年时间,但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实际的时间很可能是比这长3个月。然而,这种火炮的步兵用型号是1943年3月才首次应用于玛瑞斯战线(Mareth Line)的战斗中。加速生产的第一批产品被匆忙运往战场,并及时地投入了战斗,结果对德军“虎”式坦克进行了严励的惩罚。
这种火炮的战斗全重近2。5t,早在设计阶段,这个重量就已引起了步兵的忧虑,他们认为火炮的重量太大,操作起来肯定会有很多困难。但后来发现,虽然依靠人力移动这种火炮很不容易,但炮手班在近距离内毕竟还能够拖得动它,而且构筑工事并将其隐蔽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步兵遇到的最大麻烦,是无法找到一种适当的车辆进行牵引。吉普车可以用来牵引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但要求在这种原设计能力只有1000 lb(454kg)的车辆后面牵引4600 lb(2088。4kg)的重量,显然是十分吃力的。后来决定既可以选用3 t卡车,也可以选用大型履带运输车,但当时这两种车辆的数量都很稀少,在1943年4月的瓦迪阿克瑞特(Wadi Akrit)战斗中,第50皇家坦克团曾经动用坦克把16门这种火炮牵引到了目的地,这样才使步兵在德军反击面前得到了相应的反坦克防御能力。用坦克将反坦克火炮牵引到前沿的作法这并不是最后一次。直到战后,这种火炮的牵引工具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适当解决。
发射17 lb重炮弹的火炮,实际上是发射6 lb重炮弹火炮的一种放大型号,尽管为了适应复制品的强度和重量的大大增加,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许多差别。例如,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的那种用肩部控制火炮自由转向的特点被放弃了,弹药也不再能那样轻易地就可搬动,火炮的隐蔽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第一发炮弹射出以后,炮口冲击波和发射时的声音大得惊人。对于这种火炮,最初人们总有—定的抱怨情绪,但炮手们不久就感到,这是一种有效的火炮,它几乎可以在任何距离上与“虎”式坦克较量并把它“送上西天”。直到大战的最后几天,当庞大的德国坦克群在法国与荷兰出现时,这种火炮依然可以做到这一点。
发射17 lb重炮弹的火炮在1000 yd(914m)距离上能够穿透所有中型坦克的车体前装甲与炮塔装甲,并且能够穿透重型坦克的侧装甲。在500 yd(457m)距离上,“虎”式坦克的侧装甲也处于危险界限之内,甚至在2000 yd(1828m)距离上,炮弹也可对坦克履带和外部的各种附件造成严重破坏,尽管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坦克乘员会想到在这么远的距离上进行战斗。作为一种自行火炮,这种火炮真可以说是马到成功,把它安装在“舍曼”(Sherman)坦克炮塔上,很快就被证明是一种十分巧妙的组合,并且立即使火力不足的“舍曼”坦克产生了新的活力,以致人们觉得“舍曼”坦克本来就应该装配这种火炮。到1944年,它受到普遍的欢迎,以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因而兵工厂不得不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地进行生产。
除了安装在“舍曼”坦克上之外,发射17 lb重炮弹的火炮还与另外一种坦克——“瓦伦廷”坦克结合成为另一种自行火炮,后来在“慧星”(et)式坦克上也安装过,但数量很少。这种火炮的各种不同型号—直使用到战争结束,步兵用型号使用的时间更长,—直到50年代中期才被营属反坦克武器系列所取代,而步兵学校中开设的有关这种火炮的课程直到1956年才宣告停止。作为一种在战时生产的火炮,竟能持续服役达13年之久,这确实也是一个罕见的记录。
在突尼斯的另一个战场上,美国的第1军所拥有的反坦克武器更少,所以蒙失的损失也就更大。他们唯一拥有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反坦克火箭筒——“巴祖卡”(Bazooka)。这种武器的详细情况,在本章下面有关美国情况的篇幅中,我们将详加介绍。至于英军的境况也不妙。在空降旅中仅装备有反坦克手榴弹和“伯义斯”反坦克枪两种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手榴弹的名称叫“加蒙”(Cammon),它是由一位名叫加蒙的上尉发明的。它是一个用松紧布做的袋子,一头装有一个着发引信,这种引信与No69式手榴弹上使用的引信相同。引信内有一颗钢珠,钢珠在投掷瞬间转为解脱状态,当手榴弹碰击坚硬物体时,钢珠撞击雷管,雷管引爆炸药。打开布袋的下部可以放进炸药。所以,每个伞兵都带有2 lb(0。91kg)塑性炸药。这种办法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就在于炸药数量的多少可以依据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调整。它可以在几种情况下应用,希拉里·圣·乔治·桑德斯(HilarySt Gee Saunders)在他写的《红色贝蕾帽》一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述了它的典型使用情况:
敌军纵队已经进入视线,伞兵们早就严阵以待。上级命令在敌人的第1辆战车触雷之前,任何人都不准开火。敌人的第1辆战车是装甲车,它在触发地雷之后,很快就被炸到土坡的一侧,堵塞了公路。接踵而来的2辆侦察车在遭受“加蒙”手榴弹的多发猛轰之后,立即燃起了熊熊烈火,2辆战车内的8名乘员也都被炸身死,并烧成灰烬。
投掷这些手榴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次小型战斗中,有一些投掷手就是被自己投出的手榴弹炸伤的。
借此机会顺便叙述一下装甲车辆在反坦克武器袭击下的易损性也许是值得的。这个题目并不是能够轻易说情楚的,然而,它与我们研究的主题密切相关,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使那些对这个题目不大熟悉的读者认清,为什么不同的车辆在受到攻击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装甲车的装甲板都比较薄,并且都用汽油发动机驱动,所以很容易起火,使用任何一种反坦克炮来对付它,都不会有多大困难。但对付坦克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德国坦克全部都是采用汽油发动机——仅只大战末期出现的—些秘密型号除外——但装甲普遍较厚,所以反坦克炮手必须精心选择瞄准点。一旦命中要害部位就会立即爆炸。英国坦克却不同,“瓦伦廷”坦克犹如一颗难以砸开的硬核桃。通常都能给乘员提供足以逃脱的时间。美国的“舍曼”坦克素有“火焰炸弹”的盛名,据说1辆被击穿的“舍曼”坦克在火焰漫延到乘员舱、并且在乘员被火蛇吞噬之前,有5秒可用于逃脱的时间。“邱吉尔”(Churchills)坦克起火缓慢,乘员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逃脱。而苏联坦克不仅装甲很厚,而且使用的是柴油发功机,因此要歼灭它们就极为困难。
1945年,英国陆军主要依靠三种武器进行反坦克作战,这就是:步兵反坦克发射器;仍在许多部队服役的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以及配用在各种炮架上的牵引式或自行式发射17 lb重炮弹的火炮。这个清单显然不够充分,但它确实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英国陆军的主要反坦克任务不得不落在英军坦克身上。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坦克是对坦克进行防御的最好手段。”尽管这种论断并不正确,然而在大战的最后几个月内,这确实是一种既合乎时宜而又恰如其分的议论,因为当时英军确实有充足的坦克和弹药。因此,步兵认为只要有数量充足的坦克,就可以使他们化险为夷。而由于交上了好运,同时也由于来自美国的源源不断的坦克供应,他们也确实很少遭受过失败。然而,在阿纳姆的空降突击行动却是一个例外。当时出现在战场上的全部坦克都是德国坦克,由于没有确定的作战方向,所以,发射6 lb重炮弹火炮的缺陷很快就暴露了出来。而后来德军坦克之所以能被围困在凹地里,则应完全归功于那些残存的少数火炮的炮手和使用步兵反坦克发射器的士兵们的勇敢精神和殊死战斗。当时,如果能有1门无座力炮就可以拯救许多人的生命,然而那时拥有这种武器的只有德国一个国家。
在3000 mi之外的大西洋彼岸,美国参战时的景况并不比1939年时的欧洲更好。经济萧条、工作懒惰以及缓和情绪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美国陆军对反坦克作战的无准备情况,可以从1941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清楚地反映出来,据该报告透露,当时只有第6军下达过有关反坦克防御的指示。菜斯利·J·麦克耐尔(Lesley J.Mcnair)将军在1941年4月12日写道:
对国外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情况所待的冷漠和无所谓态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本人一直不失时机的强调必须在反坦克防御方面做些切实的准备工作,但至今仍然毫无进展。现在,我没有理由感到鼓舞,唯一的希望就是,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再也不要无限期的继续下去。
在麦克耐尔将军起草上述报告的当时,美国陆军在反坦克作战中真正能够依靠的武器,就是已经过时的37mm步兵火炮和12。7mm机抢。而支援这层薄弱防御的武器则是用于执行各种任务并置于各种不同炮架上的老式75mm野战炮。当时,美国陆军已经看到,德国的闪击战术正在迅猛地席卷着欧洲低地国家 ' 译者注:“欧洲低地国家”是指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的统称。 ' 和法国,而在1940年和1941年的两个夏天里,各种经过改进的自行火炮——或者像美国人喜欢称呼的那样,叫坦克歼击炮——正在进行试验。人们很快发现,在1941年后期所进行的运动战中,机动能力好坏是反坦克火炮能否获胜的关键。1941年下半年,有50辆新型M2式半履带运输车安装上75mm火炮后,被送往菲律宾群岛,在那里正好赶上用来对付日本人的入侵。
M2式半履带车已经成了二次大战中一种负有盛名的车辆,它确实象吉普车那样受到乘员们的喜爱。将1门75mm口径的火炮安装在这种车体上,即使不能说已经超过了它的载运量的限度,起码也是已经达到了它的限度。将野战炮架上的车轮、大架和车轴去掉,然后,用螺栓将火炮的其余部件固定在半履带车紧靠驾驶员后面的车箱上,火炮的身管伸出车体之外,身管后座时将进入乘员舱内相当一段距离。火炮方向射界左右各21度,火线高离地面7 ft(2133。6mm)。如果炮身的方向转动量超过21度,就有可能使一条履带离开地面,而在车体侧方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