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枭雄-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此时李建成却多了一分忧思,他忽然发现秦王竟然利用中原大战的机会,开始吞噬他的军方势力,令他极为不满,李建成也无心再继续视察夏种,当天便返回了长安。
李建成直接回到了皇宫,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天气十分炎热,李建成站在武德殿前等得满头大汗,这时,一名老宦官匆匆跑来,“太子殿下!”
老宦官气喘吁吁跑近,行了一礼,“让殿下久等了,圣上请殿下觐见。”
李建成擦一把额头上的汗。快步向御书房走去,他似乎想到什么,放慢了脚步,等宦官走上前,小声问,“增兵之事,圣上已决定了吗?”
宦官低声道:“好像还没有。”
李建成心中有数了,这件事父皇还是要听他的意见。他又加快了脚步。
隋唐的皇帝和清朝皇帝不一样,隋唐皇帝很难做到一言堂,他必须要听取下面重臣的意见,甚至要费劲口舌说服相国支持他。否则内史省和门下省不盖大印,皇帝连圣旨都传不下去。
当然,皇帝也自有他的权力,若相国实在不肯妥协时。他就撤换相国,换一个听话的相国。比如中唐时的李林甫和杨国忠。
到了晚唐,皇帝为了扩张皇权,不惜动用宦官来架空相权,结果自己反而成为宦官的傀儡,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先回到李渊。
此时李渊也在等待太子归来,他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宇文士及增兵之事。就是因为他知道,要想再增兵,必须得到太子的支持,他很清楚军队中的派系结构。
作为皇帝,李渊并不反感这种势力派系,而且他很支持这种派系的存在。这就是帝王之术的核心,对臣下分而化之。这样臣子们就只有彼此间的倾轧,而无上进之心,自古以来,领导者无不谙熟此术。
当然,李渊也要守规则,既然是李建成的势力,他就要征得李建成本人的同意后,才能考虑增兵,而且这种话也不能明着说,只能远远近近兜圈子,说一些光面堂皇的理由,这就是政治,台上的话永远只是一种借口,只能通过最后的结果来了解事情真相。
李建成走进御书房,深深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见他皮肤晒得颇为黝黑,便笑眯眯问:“去咸阳视察如何?”
“回禀父皇,现在正是农忙时刻,儿臣也和农人一起下田插秧,体验农耕之苦,深有所获。”
李渊听儿子竟然和农人一起下田插秧,大感宽慰,便点点头笑道:“皇儿能如此深入民间,体验乡人疾苦,朕深感欣慰,朕希望李氏宗室也能像皇儿一样,多巡访民间,不要高高在上,过几天朕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
“父皇有此心,是大唐民众之福!”
两人说了几句,李渊的话题便转到了中原战役上,他微微叹口气道:“现在中原大战不利,长渊县后勤重地被隋军偷袭,主将史大奈被俘虏,孝恭那边又遭遇尉氏县惨败,虽然这两败都未伤及根本,但士气却受到打击,连朕都感到很沮丧,更不用说军中将士,形势对我们很不利啊!”
“那父皇怎么打算,是决定撤军回来,还是继续打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问道。
李渊沉思片刻,“你二弟和孝恭都有撤军的想法,但朕不想就这么放弃,如果一仗不打,就这么放弃,朕也觉得难以向国人交代,可是又没有取胜的把握,你二弟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适当增兵,两三万即可,皇儿觉得是否可行?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建成思考了一路,早已胸有成竹,他不能说不增兵,如果秦王失败,会因此把责任推给他。
但他也不能一口答应,那样他的势力就会由此削弱,最好的办法就是军队撤回,可明摆着父皇不肯撤军,那么他也只能用一种变通的办法。
“父皇,儿臣其实最担心之事,就是杨元庆把我们唐军主力都拖在中原战场上,然后他用数万jing兵从关内直扑长安,那时长安空虚,我们该如何抵挡?”
“这”
李渊也犹豫了,这确实是个问题,隋军已经在之前破坏了停战协议,那么他们偷袭长安也能成为现实。
李建成又道:“就算隋军兵少,攻不下长安,但只要他们杀入关中,这对中原唐军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那时唐军士气已乱,仓惶撤退,反而被隋军追击,必会惨败,若隋军主力一路追进关中,形势就极其危险了。”
半晌,李渊脸上露出失望之sè,无奈问道:“皇儿的意思是说,支持他们撤军?”
李建成摇了摇头,“儿臣也不是这个意思,儿臣是说,让增援军队出潼关,并不一定要参战,主要以势压迫隋军,同时增加唐军士气,屯兵阌乡县或者函谷关,一旦关中危急,便可立刻撤军,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渊明白了李建成的意思,他是怕自己的势力被秦王吃掉,这时,他忽然也生出一个念头,难道秦王要求增兵,就是在打这个主意吗?
想通这一点,李渊的心中有些恼火了,这已经到什么时候,事关大唐的前途安危,他们兄弟二人还在勾心斗角,完全不顾大局。
李氏兄弟的不和,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和李渊的刻意挑拨有关,但到关键时刻,李渊又希望他们兄弟能够捐弃前嫌,同心共力,这就和希望马儿跑得快,又希望马儿不吃草一个道理。
恼火归恼火,李渊也无可奈何,他知道这是建成的让步,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跑来施压,要求撤军。
“好吧!皇儿说得也有道理,就按照你所言来办。”
李建成随即又道:“儿臣保奏元吉为主将,率三万新军兵出潼关支援弘农唐军。”
李建成思虑慎密,他知道如果让罗艺带兵前去,以二弟的狠毒果断,极有可能会杀人夺兵权,而让四弟前去,就不会出现这种后果。
李渊沉思良久,他没有同意李建成的建议,“元吉去不太妥当,还是换一员主将。”
虽然援军只是去壮声势,牵制隋军,但就怕形势危急,需要支援的时候,如果是元吉为将,极可能会不理睬秦王,导致最后兵败,李渊在这一点上并不糊涂,他心知肚明。
父亲的反对使李建成有些无奈,他想了想,“那儿臣建议让何常为主将。”
。。。。。。
唐王朝增派援兵一事在一番内部的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妥协,李渊随即任命蒲津关主将何常为左武卫大将军,率三万新军出潼关支援弘农唐军,使中原之战增添了几分变数。
而与此同时,窦建德所控制的青州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历城县,一首儿歌在街坊酒肆之间广为流传,‘幽州有妖道,自言伏魔神,驾云出白海,落凡为青帝’。
这首儿歌颇为诡异,就像是一种谶语,在坊间流传了数天后,终于传到了窦建德的耳中。
中原大战爆发,作为旁观者,窦建德一直在密切注视着战局发展,他最大的期望就是隋军战败,残兵退回河东,这个时候河北空虚,他便可以重新杀回河北,重振帝业。
但窦建德已经被杨元庆杀破了胆,尽管此时河北兵力确实空虚,只有大将秦琼率两万军驻扎在东郡,他依旧不敢北渡黄河一步,除非杨元庆被唐军大败,那时他才会生出胆量。
房间里,窦建德站在沙盘前仔细地推演中原大战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推演的结果着实令他有些沮丧,他也发现唐军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隋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
这时,门外有亲兵禀报:“王爷,孔先生到了。”
窦建德收回了思路,他找孔德绍来,是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便点点头,“请他进来。”
门开了,窦建德的谋主孔德绍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卑职参见王爷!”
“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窦建德请孔德绍坐下,又命人上了茶,这才从桌上取过一份报告,递给孔德绍,“最近历城县内出现一首谶语,颇为怪异,我百思不得其解,能否请先生替我解读一下。”
孔德绍接过报告,只见上面写着:幽州有妖道,自言伏魔神,驾云出白海,落凡为青帝’。
。。。。。。。
第四十章 三管齐下
这首谶语孔德绍早巳经听说,他也在家仔细研究过,接过报告,孔德绍便摇摇头道:“王爷,我估计这里面有阴谋。 /”
窦建德的脸色有些沉了下来,这个孔德绍哪里都好,头脑敏锐,思路宽广,就是这个‘言必称阴谋’让他不喜欢,他见孔德绍又开始谈阴谋,便忍住心中的不满道:“先不说阴谋,替我解释这条谶语。”
孔德绍感觉到了窘建德的不悦,他连忙笑了笑,“其实这条谶语也不难理解,第一句幽州有妖道,是指此人出身幽州,被称为妖道,王爷不妨想想妖道是指何人?”
窦建德想了想,摇了摇头,“我想不到。”
“王爷,其实不是指妖道,而是指妖刀。”
簧建德一下子反应过来,“你是说宋金刚?”
宋金刚号称天下四大奇将,绰号‘妖刀”这宋金刚不正是幽州上谷郡人吗?窦建德的眉头皱成一团,这是什么意思?
孔德绍又继续道:“王爷,其实第二句话就已经明确了,自言伏魔神,这伏魔神可不就是金刚吗?”
窦建德有些醒悟过来了,确实是指宋金刚,“那驾云出白海,落凡为青帝,又是什么意思?”
“王爷,白海是指北海,驾云出白海,落凡为青帝,也就是说此人会从北海郡出来,然后为青州之帝。”
窦建德脸色变得异常难看,这首谶语的意思就是说宋金刚要遥反,取自己而代之,不过他并不奇怪,现在宋金刚其实已经是半独立状态。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青州也不例外,他簧建德虽为青州之主,可实际上青州是三分天下,他窦建德占据齐郡、鲁郡、高密郡,刘黑闼控制琅琊郡,宋金刚控制北海郡。
本来他可以把刘黑闼之军收编,但因为侄女窦线娘的逃婚,使他的计划落空,刘黑闼与他翻脸,不过刘黑闼和自己一起长大,还不至于有杀他之心。
但宋金刚就不一样了,此人先叛王拔须,传言王拔须就是被他所杀,随即又背叛刘武周,最后走投无路才投靠自己,此人骨子里就有叛逆之心,他如果想据北海、取青州,完全有可能。
宋金刚此人极为狡猾,死活不肯离开北海郡一步,自己曾三次请他来齐郡,他就是不肯来,想用计杀他,还很难办到,只能用强攻一策。
窦建德铁青着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孔德绍知道他在想什么,便小心翼翼道:“王爷,我觉得这首谶语来历不明,或许真的有什么问题,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孔德绍犹豫一下,才终于说出‘阴谋’二字,虽然窦建德不想听,可他觉得就是如此。
窦建德冷冷哼了一声,“你什么都要说是阴谋,那你说这会是谁所为,杨元庆么?他在弘农郡对阵李世民,哪里顾得上我,还是李密,他挑拨我有什么意义,先生既为谋主,就应该明白无风不起浪,谶语这种东西,不要妄说阴谋。”
孔德绍脸色有点发白,谶语向来神秘,一般都被上位者忌讳,也容易被人所利用,其实他也知道窦建德和宋金刚之间一直就有矛盾,只是这个矛盾被掩盖着。
尽管宋金刚也表示愿意服从窦建德调遣,但没有哪个上位者愿意自己手下独立控制地盘,拥有军队,窦建德和宋金刚之间的矛盾迟早会爆发,或许就因为这条谶语,将掩盖他们矛盾的盖子一下子掀开了。
窦建德负手望着屋顶,片刻才冷冷道:“这件事我知道了,多谢先生解释,宋金刚之事我会自已考虑。”
孔德绍明白窦建德心中已起了杀机,他不敢再多言,只得无可奈何走了。
房间里,窦建得心中极为烦恼,有的时候他也会麻痹自己,无论刘黑闼和宋金刚都是他的下属,只是派系不同,以前他军中派系多如牛毛,不也一样任由他调遣吗?一样奉他为主公,问题不大。
但这首谶语就像一剂醒酒药,让他从麻痹中清醒过来,不得不面对现实,宋金刚和刘黑闼和从前的派系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只是表面听从自己,实际上已是自立为王,他窦建德要想重建江山,这两人就是两块绕不过的大石,而且是首当其冲要解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在门口急声禀报:“王爷,北海郡有人求见,说是宋金刚府上的三管家,说有大事要禀报王爷。”
窦建德一怔,立刻令道:“把此人带上来。”
片刻,几名侍卫将一个中年男子领了进来,男子长得小鼻子小眼,一脸愁眉苦脸的模样,他进来便双膝跪下,匍匐在地,“小民李阿福,叩见王爷!”
窦建德打量他一眼,此人一看便是庸碌苦命的小民,便问他:“你是宋金刚府上的管家?”回禀王爷,小人是他府上三管家,负责跑腿打杂。
“嗯!你有什么大事要向我禀报。”窦建德坐下来,喝了。茶问道。
“王爷,大概在五天前,宋金刚秘密接见了一个客人,我女儿负责送茶水,听她说,宋金刚称此人为谢先生,是来自隋朝的官员。”
窦建德的手一下子僵住了,他将茶杯慢慢放回桌上,盯住管家问道:“这个姓谢的人是什么样子?”
“是一名文士,大约三十余岁,很清瘦,鼻子左面有一颗很大的黑痣。”
窦建德脸色大变,他知道这个人是谁了,谢思礼,杨元庆的心腹,窦建德的脸色阴沉得可怕,过了一会儿又问:“知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小人不知,宋金刚把所有下人都赶走了,门窗紧闭,四周全是他的亲兵,不准任何人靠近,他们大约谈了一个时辰。”
“浑蛋!”
窦建德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心中的愤怒几乎要使他咆哮起来,宋金刚果然又和杨元庆暗中勾结了,不用说,杨元庆一定是许了他什么高官厚禄,宋金刚又准备反叛自己了。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半晌,他才克制住怒火问这名管家,“你为何要背叛宋金刚?”
管家磕了一个头,含泪道:“就在前天晚上,宋金刚喝醉酒糟蹋了我的女儿,我女儿极力反抗,惹恼了他,他便把我女儿赏给了亲兵,我女儿不堪受辱,回来后便悬梁自尽了,我去找他论理,却被他狠打一顿,赶出府门。”
说道这李里,管家颤抖着手掀起衣服,只见他后背上鞭痕累累,血肉模糊,令人惨不忍睹,他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我苦命的女儿啊!”
窦建德见此情形,心中完全相信了,他是个宽厚之人,他见这个耸家被打得极惨,心中怜悯,便命侍卫,“带他下去疗伤。再赏他一百两银子!”
管家连连磕头,“多谢王爷!多谢王爷!”
侍卫把管家领了下去,簧建德负手站在沙盘前,注视着北海郡不语,眼中闪烁着凶光,此时,他已经完全相信了宋金刚要背叛自己,关键是宋金刚要怎么和杨元庆勾结?他会怎么样行动?
这时,又有侍卫来禀报,“王爷,孙将军来了,有重要军情禀报。”
“命他进来!”
很快,一名大将匆匆走进,此人是窦建德手下大将,名叫孙福陵,负责齐郡外围巡哧,他躬身施一礼,“启禀王爷,卑职发现一些异常之事。”
“什么事?”
“卑职这两天听渔民说,海外的大船明显增多,很多都是战船,卑职觉得很异常,特来禀报。”
“战船”
窦建德眉头皱成一团,这是哪里来的战船,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到墙边前,刷地一声拉开帘幕,墙上是一幅大地图,比他的沙盘要范围广得多,包括了河北和辽东。
窦建德注视着北海郡,那里的莱水湾是青州最大的海港,他的目光一直向北,最后在北平郡的濡河口停下,濡河口是隋军的港口,那里有数百艘战船,青州海上战船会从哪里来?只能是隋军的战船。
这一刻,窦建德的思路骤然清晰起来,他知道隋军要怎么进攻青州了,是从水路进攻,那么杨元庆收买宋金刚也就是情理之中。
而自己军队主要集中在齐郡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