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枭雄-第5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名相国纷纷围上来,众人担忧地问:“圣上情况如何?问题严重吗?”
赵文德叹了口气道:“圣上是身体太疲惫了,又在夜间受寒,加上心情恶劣,所以病倒了,本身病不严重。就是他的心情很不好,恐怕会影响他的康复。”
停一下,赵文德低声说:“各位相国。恐怕皇后那边不行了。”
众人一惊,连忙道:“不是说还能坚持一年半载吗?”
赵文德摇摇头,“本来以为她还能坚持半年。但这次皇宫大乱,宫人抬着她到处躲藏,她折腾不起,恐怕就这两天了,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众人都沉默了,圣上病倒,皇后又要仙去,大唐可谓命运多舛,时局什么时候才能平静下来?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这时,泾州总管段德操匆匆走来。段德操是陇右人,属于关陇贵族系后裔,年约三十五六岁,长得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好读兵书,最近才被太子渐渐重用,他参与攻打西秦国,率五千军击败了三万吐谷浑军队的支援,被封为柱国,出任西海郡太守。可谓文武双全。
但由于他在河西时得罪了李神通,一直被打压,不得重用,最后是萧瑀把他推荐给太子李建成,求贤如渴的李建成在调阅他的卷宗后,发现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说服李渊,把他调为泾州总管,这次李建成北征关内道,他被任命先锋大将。
正是段德操的及时率军赶回,才使唐王朝逃过了一次奇耻大辱,在关键的时刻,段德操立下了救驾大功。
赵文德听旁边人说,此人就是段德操,他急忙道:“段将军,圣上要见你,请随我来。”
段德操点点头,跟着赵文德进了养心殿……
病房内,李渊身体极为虚弱,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他正向封德彝低声交代一些事,“关于咸阳令韦义节之事,你安排人去一趟咸阳,要详细了解白天杨元庆在咸阳做了什么,韦义节又做了什么?这件事调查详细后向朕禀报。”
李渊有点怀疑韦氏家族和杨元庆有什么暗中交易,否则杨元庆不会把韦义节拉出来说事,他记得几年前丰州第一次科举时,韦家有两个子弟高中,这次杨元庆敢如此大胆亲自带兵入关中,是谁给他提供的消息?极可能就是韦家。
其实李渊的骨子里也是一个比较偏执之人,杨元庆把韦义节作为条件之一,明眼人都看得出,杨元庆是在故意挑拨韦家和唐朝的关系。
其实李渊也感觉到了一点,但他认为韦家和杨元庆肯定有什么事情,否则杨元庆为何不说独孤家,不说窦家,偏偏要提韦家。
不管怎么说,他心中对韦义节极为恼火,就仿佛韦义节在和杨元庆联手羞辱他,官复原职?哼!还想再担任礼部侍郎吗?
封德彝之所以极被李渊信任,就在于他摸透了李渊的心,当年他可是虞世基的心腹,对虞世基观心术学习得很透彻,运用到李渊身上,也是得心应手。
封德彝知道李渊心中其实很悔恨,悔恨不该答应杨元庆的条件,早知道援军会来,他就强硬一点,也不至于被杨元庆羞辱,还被迫答应了让他心不甘的条件。
但李渊作为皇帝,他是金口玉言,又不好反悔,心中恼羞成怒,就拿韦义节来出气,这就是李渊的心思,封德彝摸得清清楚楚。
封德彝眼珠一转,低声道:“陛下,其实关于三个条件,陛下也可以变通,避实就虚,比如韦义节官复原职,陛下可以让他为礼部侍郎,然后过两天再查出他在咸阳的问题,把他免职甚至问罪,再比如撤出洛阳,可以撤出,然后再回头占领,或者留一座空城在那里,把人和物资全部转回关中,这些都是可行的手段。”
李渊闭上了眼睛,半晌缓缓道:“你去安排人吧!好好调查。”
“微臣明白了,这就去!”
封德彝躬身施一礼,慢慢退下去了,李渊又闭上了眼睛,封德彝的建议,可谓说到他心坎上了。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段德操将军到了。”
“宣他觐见!”
片刻,段德操匆匆走进御书房,深深行一礼,“臣段德操参见陛下,愿陛下早日龙体康健。”
李渊微微一叹道:“要是每一个大臣都像爱卿一样替朕分忧,朕就不会生病,这次长安城破就是一面镜子,让朕看到了很多忠臣,也看到了很多并不很忠心的大臣。”
段德操心中惶恐,圣上和他说这些,可不是什么好事,他连忙又躬身道:“他奉太子之命,日夜兼程,赶来救驾,可惜没有能阻止隋军破城,臣心中有愧。”
“你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因为爱卿的到来使杨元庆不敢再攻皇城,保住了朕的性命,有救驾之功,所以朕一定要好好封赏爱卿。”李渊的声音很微弱,但语气中却充满了赞誉,尽管他心中有些悔恨答应杨元庆的条件,但他却是从心中感激段德操及时到来,使他躲过了被俘之耻。
“臣宁可不要任何赏赐,也希望陛下的龙体能早日康复。”
“多谢爱卿关心,朕加封你为左屯卫大将军,封爵陇西郡公,赏金一万两,赐长安美宅一座,良田五十顷。”
段德操有些惊呆了,在他记忆中,好像还没有哪个大臣获得如此厚赏,他当即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含泪道:“臣愿为陛下粉身碎骨,死而后已!”
李渊笑了笑,又道:“这次招募的五万新兵虽然没有能起什么作用,但好好训练以后,会给朕立下功绩,这五万新军朕就交给你训练,你不要让朕失望。”
“臣遵旨!”
段德操心里明白,这就是圣上对太子的赏赐,实际上就是把五万新军拨给了太子,这一次自己给太子争脸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轻微骚乱,紧接着有人哭起来,李渊一怔,对身边宦官道:“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
宦官奔了出去,片刻,宦官满脸泪水走进,他终于忍不住,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李渊急了,挣扎着要起来,可又起不来,只得捶打床边骂道:“你快说,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皇后……皇后……薨了!”
李渊只觉眼前一黑,他不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寒风凛冽的黑夜中,杨元庆率领一万骑兵正疾速向北奔行,唐军两万骑兵的及时赶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在杨元庆的计算中,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
他知道泾阳有一支唐军,应该就是他们,只是杨元庆没有想到,竟然比他的预计提前了足足四个时辰,足见这个带兵主将能力颇强。
不过这样一来,他的计划就要立刻实施了,本来杨元庆还准备杀去广通仓,现在他没有时间了,他必须要立刻赶去会宁郡。
杨元庆知道,这支军队只是前锋,后面应该还有李建成率领的大军,至少还有三万人,但只要李建成率领大军返回关中,关内道就空虚了。
骑兵队在黑咕隆咚的夜里疾奔他们已经过了中渭桥,向浅水原方向疾奔,那里是北地郡,再向西北走就是安定郡,过了安定郡和平凉郡后便是会宁郡了。
黑暗中,只听有人大喊:“殿下在哪里?斥候有情报传来。”
杨元庆勒住了战马,片刻,亲兵领着一名斥候快速上前,斥候躬身道:“启禀殿下,有会宁郡唐军准确情报!”
“你说!”
“会宁郡有驻军两万人,由大将盛彦师统帅。”
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成机会
这个情报让杨元庆微微一愣,他记得杀入关中前,也曾经调查过会宁郡的兵力,会宁郡应该只有兵力一万人,怎么又增兵到两万人?
“情报是否确定?”杨元庆沉声问道。 /
“回禀殿下,情报肯定能确定,我们亲眼所见,后来又抓住了唐军粮官,他的口供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杨元庆沉吟片刻,他渐渐想通了这其中的缘故,这必然是裴仁基在灵武郡发威了,要么是灵武郡的军队南撤到会宁郡,要么是李建成意识到了会宁郡的危险,向会宁郡增兵。
但不管怎么说,会宁郡变成了两万军队,他的策略也需要稍微改变一下。
在杨元庆的棋局中,关内道和河南道是两头争夺的重点,河南道主要是逼迫李世民撤军,而关内道则是要争夺权益。
在关内道诸郡中,隋军的重点是灵武郡、会宁郡和延安郡,它们其实代表了三种战略资源,粮食、白银和火油。
同时延安郡又是河东道进入的关内道的桥梁,战略意义更加重大,所以这三郡是杨元庆势在必得。
得知会宁郡的唐军兵力已经增加到两万人,杨元庆便决定改变战术,他当即借着火把的光写了一封信,盖上印鉴,递给了斥候。
“你立刻去一趟灵武郡,把这封信交给裴总管。”
“遵命!”
斥候接过信转身要走,杨元庆却又叫住了这个年轻的斥候,微微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斥候立刻躬身道:“卑职叫贺得胜,卑职的父亲在开皇十九年曾和殿下并肩作战是……
是殿下当时的百人长,他总对我提起殿下。”
杨元庆一怔,他立刻想到了当年自己第一次领取任务时,抽中了死签,那个喜欢抽签决定任务的贺百长,杨元庆不由会意地笑了起来,那个贺百长不错,对自己很关照,后来在对突厥作战时有人说他阵亡了,也有人说他受伤退役,后来再也没有听说他的消息。
“原来是贺百长之子,你父亲还在世吗?”
“回禀殿下,我父亲在幽州务农,他断了一只胳膊,现在过得很好,家里分到了百亩土地。”
“好,有时间我去看看他你去吧!一路当心,此信很重要。”
“卑职一定会平安送去。”
斥候贺得胜行一军礼,调转马头飞奔而去,马蹄声渐远,很快消失在黑暗之中。
“殿下,我们现在怎么办?”旁边罗士信问道。
杨元庆现在需要时间等待裴仁基的消息他略一沉吟便道:“先去平凉郡休整,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说完,他催马向黑夜中奔去,罗士信向后招招手,大喊道:“大家跟上!”
众骑兵加快了马速,向北方疾奔而去。
就在杨元庆率军向平凉郡方向开去的同时,太悳子李建成已经率领三万大军抵达了东面的上郡,正沿着洛水南下冯翊郡。
洛水道也是从关内延安郡进入关中的一条战略之路,从延安郡经过上郡,进入关中冯翊郡其实沿着洛水河谷南下。
这条洛水和流经洛阳的洛水不是一条河,这是黄土高原的洛水,如洛川县、洛交县就因为这条河而得名,但洛水道并不利于行军道路狭窄,崎岖坎坷,军队辎重行走困难。
但冬天却例外,军队可以走冰冻的河面,非常便捷快速。
三更时分,唐军大营驻扎在上郡洛交县附近,大军从延安郡开来,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唐军走出了一百二十里,士兵们都已筋疲力尽,倒头便沉沉入睡。
军营内一片寂静,白雪将大营映照得青明,四周有巡哨士兵断断续续的马蹄声,四周都是群山环绕,非常安静。
尽管三更已经过了,中军大帐内依然有一丝光亮透出,李建成没有入睡,他腿上盖着厚厚的毯子,旁边摆放着一盆炭火,通红的炭火噼噼啪啪烧得正旺。
李建成正伏案批阅奏折,尽管他率军北征关内道,但大量的政务依然跟随着他,每晚都要忙碌到三更时才入睡。
夜晚极为寒冷,李建成的手很快冻僵了,他不时伸手到炭盆上烘烤,轻轻揉搓着手指,动作很慢,时而停住,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在昨天半夜,他得到了父皇的紧急飞鹰传信,知道隋军杀进了关中,这个消息令他极为紧张。
这也是李建成最为担心之事,关中空虚,如果隋军偷袭长安,将会出现极为严重的后果,但他心中又觉得不太可能,隋军在北方和突厥作战,不可能分心两线。
但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不多余,隋军果然突袭关中,李建成便立刻意识到,隋突战役应该结束了。
当白天父皇连续三道催兵旨意传来时,带来一个更让他震惊的消息,竟然是杨元庆-亲自领兵而来,这就完全证实了他的推断,隋军大胜突厥。
李建成的心中沉甸甸的,两年多来的隋唐之争中,总是他们处于下风,或许现在是因为隋朝实力还不足,无法灭掉唐朝,但以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经济恢复,那时隋军再灭亡唐朝,就会变得容易。
李建成的战略是偏重于开发南方,偏重发展内政,增强自身实力,他反对向隋朝挑衅,反对向北扩张,但偏偏父皇就是听信二弟之言,上次争夺中原之战惨败,这次又想利用隋突之战,夺取关内道和中原。
但杨元庆就真的会服软了吗?他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益被唐朝抢占,会默认关内道和中原被唐朝夺走?杨元庆亲自率军进攻关中,其实就是一种态度,表明他绝不会妥协,绝不让步。
这就是让李建成心情沉重之处,他觉得唐朝正滑向一个极度危险的境地。
李建成叹了口气,放下笔,他心中很乱,无心再处理政务,他索性站起身,背着手走出了大帐,大帐外,一阵清新的寒风迎面吹来,寒气冰彻,使他浑身一颤,但整个头脑也变得清醒起来。
李建成仰望着夜空璀璨的星辰,李淳风告诉过他,每个人都有一颗对应的命星,却不知自己的命星是哪一颗,回头他要好好请教一下李淳风,正想着,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殿下!”好像是王珪的声音。
李建成一回头,果然是太悳子中允王珪,这次王珪被任命为行军司马,跟随他一起出征,王珪自身也足智多谋,给他出了不少良策,是李建成极为倚重之人。
“这么晚了,中允怎么还不睡?”李建成关切地问道。
“心里有事,难以入睡。”
王珪叹了口气,“殿下也不是没有睡吗?”
李建成笑了笑,“是不是为杨元庆率军杀入关中之事?”
“确实是为此事,不过我估计杨元庆的目标也并不是关中,进攻关中不过是他的手段。”
李建成点了点头,“进帐说话吧!外面太寒冷。”
两人走进大帐,在炭火前相对而坐,一名侍卫给他们端上两杯热腾腾的茶,李建成端起热茶喝了一口,笑道:“继续说下去,我想听一听。
“殿下,卑职认为杨元庆的用意还是关内和中原,至少要恢复突厥入侵前的格局,关北六郡和会宁郡,这些都是他的地盘,他绝不会放弃,所以他进攻关中看似一步险棋,但恰恰掐准了命脉,逼迫殿下军队返回关中,然后他再重新夺回关内道。”
李建成闭目沉思片刻,又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我只撤回段德操的两万军拱卫长安,其余八万大军依然留在关内道,你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王珪摇了摇头,“保住长安又有何用,那关中呢?隋军若把关中搅得天翻地覆,圣上震怒,殿下承受得起吗?”
“可是关中有秦王之军来保卫,难道他不会从洛阳撤军?”
“殿下!”
王珪苦笑了一声,“难道殿下就没有想过,其实秦王并不想撤军吗?”
李建成有些愣住了,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他迟疑一下道:“秦王敢抗旨不遵,不撤军回关中?我觉得不太可能吧!”
“殿下,完全有可能,当初力主趁隋突交战的机会出兵是秦王,如果这次出兵又再次以惨败收局,秦王在圣上面前就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必须要有所收获,拿下洛阳,占领部分中原郡县,他才能给圣上一个交代,否则……”
尽管王珪最后的话没有说完,但李建成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也略略叹息一声,“看来我是不得回兵关中。”
“正是如此,杨元庆走的是明谋,我们明明能猜中他的意图,却又不得不回兵关中,这就是此人的厉害之处。”
李建成此时对杨元庆不是很感兴趣,他头脑里在考虑二弟世民之事,二弟居然敢抗旨不遵,就算他拿下洛阳和中原,立下天大的功绩,父皇还能再信任他吗?还会把军队交给他吗?
李建成非常了解自己的父皇,把皇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