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唐-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威再次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弘儿,做得好啊。”这时候李治也不顾得郑家联亲的对象是一个商人了。心里面恨的,最好嫁女给一个乞丐,这才出心头之气。
武则天也是眉开眼笑,拍着李威的手说道:“弘儿,别先乐着,等到郑家将女嫁出,才能作数。”
这是积怨,导致这天下间最尊贵的二人心态都不大好。
当然,高兴的不是这一点。
太原王家很早与皇族接触,这是因为地缘的关系。而且太原王家在五姓七家中份量不重。荥阳郑家才是真正的大鱼。此次示好,不代表着五姓七家全部表态,但等于隔着一个窗户帘子,大家在叩窗帘,外面的人说拉开窗帘,让我看一看,里面的人说,你等等,我马上就来。
已经等于是一捅就破。
五姓七家投奔,这个天家才做得真正有脸面。
但这不是正事。
对五姓七家,作为一个穿越者,心态还是很平静的,没有刻意反感,也没有刻意想要高攀。有好的一面,良好的教养,能为天下人做一个准则。还有许多人才,只是一直没有为朝廷所利用。但弊端更多。
李威才客观地针对五姓七家,没有动手,但隐晦地说了一些话。
李威又说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是啊,五姓独尊,皇家一直十分尴尬。”武则天道。不但是皇家,象她这样出身寒门的人,更是尴尬。
“但母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五姓七家真放下身架,附从于朝廷,他们每一家皆是人才济济,不通过门荫,就是通过科举,会有什么样的局面?”
武则天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有些头痛了。
五姓七家十分高傲,朝廷可以借故打压,然而一放下身架,向朝廷示好了,朝廷也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打压。不要说让他们参加科举,甚至连国子监也要公开向他们敞开大门。
若是那样,以五姓七家的人才资源,以后考中进士的至少一大半是他们家族的人。
就是文化水平相当,考官一看到是五姓七家的弟子,这个印象分就会加上去。不可能每一个大臣皆象李义府那样,求亲不成,然后忌恨。
难道非要上糊名制度?
看出母亲的疑虑,李威没有说,糊名制度今天也要说的。登基快两个月,一直在争斗,什么事情做不了。也不敢做,王安石变法,正因为硬来,后果是什么?难道王安石本心不想宋朝好?那时候宋神宗说话应当有份量,又没有门阀存在,王安石复出,举天下重望。都是那个后果,再看自己,朝廷有父母亲掣肘,朝堂上下不齐心,野外有这些大门阀权贵。李威心中戚戚,还需要母亲配合,才能做好事。
暂且丢下糊名制,说出了另一件事。道:“父皇,母后,儿臣刚才说出,太宗说民能覆舟,是天下民,非是权贵,名门,外戚。因此,儿臣有一个想法,在各县乡里,开办乡学,让良家子也能受到教育机会。”
“这……有些不妥,”李治道。争是争,作为本心,他比武则天更想唐朝好,毕竟这是他家的基业。
李威以前就说过,李治一直不置与否。
不是不想普及,不好说开的,一旦普及教育,等于开化百姓。但作为统治者本身,除了拉拢少数精英人士外,对百姓一直采用的愚民政策。老百姓最好什么都不懂,才能乖乖地做牛做马。
李威说道:“父皇,不是啊,民终是民,是人,不是牲畜,他们也有自己智慧,不满了,就是不识字,同样也能做出大事。自从秦正式一统天下以来,各位君主使了多少手段?然而各朝有多少年?父皇不想我们唐朝有一个千年,那怕是五百年的基业?愚民……终不是办法,要想办法使他们心态平和,这个心态,是指减少贫富差距,至少让他们有粮可食,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另外,也给他们适当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王化。而且普及教育,可以借机教导他们礼节,与忠君爱国。只有那样,百姓才不会揭竿而起。况且,仅是给他们教育机会,有了竹纸与活字印刷,费用又少。教什么书,朝廷可以选择,就连授官科举,朝廷也可以调度控制。不仅是这样,只有天下间许多百姓受到教育,才不会让权贵与望门一枝独大。父皇,南北朝更替,多是权贵与重臣造成的,与百姓并没有关系。权贵权利过重,同样也是坏事。”
李治有些迟疑。
李威这时候亮出了底牌,说道:“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儿臣不想再扩大下去。”
没有再说,意思就是李治也会明白。
这几天三件大事,牵挂人心,朱敬则说得不清楚,武则天隐隐觉得香黛对儿子很重要,可重要到什么地步,也不大清楚。但无论是武承嗣管事一案,或者有人想谋害一案,翻将出来,再用一些手段,能将事态无限扩大化,甚至有可能能让李威彻底翻盘。
不要多,只要打着清除朝中奸邪的旗号,李威手中又有了这个权利,用谋害案载赃,诛杀诸武,甚至连武则天都将她罢废了,李威就能彻底翻盘,武则天一倒,李治就成了瞎子,那么什么权利也控制不起来。
但李威不想这样去做,有许多变数,再说母亲也不会束手就擒的。
这就比如下棋,下出了这个有利的局势,不继续下了,咱们就这个有利的机会,做一下让步,大约的兑子吧。
并且到现在,李威只是谈论国事,也没有提拨任何重臣。
李威又说道:“不但是此举,而且母后所议武举之事,因为糊名制度,久久不决。这些虽有一些牵连,但皆是利国利民的长久之策。父皇,母后,不如我们三人联手发下诏书,将此两事办妥。”
说得很通情达理,看到没有,没有多少利益纠纷的好处,让你们两位老人家得去。有了利益纠纷的事,我们三人共同承担。
武则天狐疑地看着他,说道:“弘儿,本宫不大明白。”
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李威只好说道:“母后,你看一看。”
将韦弘机奏折拿了出来。
这个案子很好查,一抓一审,什么都出来了。
包括给武承嗣多少钱帛,武全子自己贪污多少,皆招供了出来。而且也证明了武承嗣多少知道一些属下的所作所为,可对此却保持了缄默。凭借这些呈供,足以让武承嗣喝上一壶的。
不过李威说道:“这是下面的人胡乱作为,事关母后外戚,也要一个脸面,而且武全子杀人,这要偿命的。既然犯下死罪,儿臣那道制书本来如同儿戏一般,也作不得数。至于壁崖上石头案,也不一定是针对儿臣的。还有武承嗣纳香黛公主,可他不敢纳,母后只是好心,也不好强行劝纳……”
君无戏言,太后也不能戏言。
但让李威这一改,什么都没有了。
然后看着母亲,不但看母亲,也要看父亲。父亲肯定希望朝堂上掣肘的,但事态越来越扩大,这又定不是父亲所期盼的。一个大好的局面,换来三样利国利民的大事,只好放弃了提拨魏元忠等人回京的机会。
但李威也不大确定,母亲这一次交手,多少落了下风,会不会甘心?
于是一手拉着李治的手,一手拉着武则天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父皇,母后,国家才是我家立足根本……”
第519章 东园岑寂(上)
是人总归要讲道理的,这一句,让李治与武则天终于有些动容。
可是李治头脑很清醒地问了一句:“弘儿,若是那样,你不怕五姓七家改变态度?”
这是对又是不对的说法。
荥阳郑家迫于形式需要,向皇室表达了一些友善之意,但不代表着整个五姓七家。一旦实施下去,全国百姓普及教育,对五姓七家是一个很严重的冲击。
为什么五姓七家人才多?第一是人多,人不多,哪里谈得上什么人才多。第二是家风严谨,严谨的家风,是这些大家族长期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人才辈出的原因。第三就是书多,看一看郑家二房的那间大得不能再大的书房就知道了,有的书籍,皇家都没有。一旦放开教育,五姓七家的优势会渐渐丧失。
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对五姓七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不但是五姓七家,引起的纠纷会更多,远远超过了糊名制度。几乎所有享受唐朝政策的门荫权贵,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
所以大好的形势,李威主动放弃掉了,正是想用此来换取父母亲的支持。
武则天听到丈夫说了这一句话后,忽然醒悟过来。
其实儿子这样做,自己可以有许多机会,让儿子困窘。可李威最后的一句话让武则天还是心动,怎么说,唐王朝强大,不仅是儿子立足之本,也是自己立足之本。虽然儿子在东邙山使了小心思眼,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他自己。
高智商的大脑稍稍运转了一下,可最后主动停了下来。
李威也在看,看到武则天眼睛先前在思索,心里面冷冰冰的。武则天对李威十分忌惮,李威对武则天更忌惮。就到了现在,刘仁轨他们还没有估量出武则天真正的本领。但李威知道,这可是历史上唯一正统皇朔的女皇,自己想做一点实事都那么困难,但母亲居然能在这个朝代做了女皇帝,吕雉与慈禧都不敢做,或者做不了事,让母亲做到了。
当真是运气?
一个尼姑,再度回到了后宫。一个小小的父亲的才人,后宫的昭仪,居然在太原王家女儿与兰陵萧家女儿双重压力下,那么多传统与反对的声音,做了皇后。上官仪、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是何等的牛叉,可对撞的结果又是如何?
自己苦思冥想了许多策略,到了母亲眼中,有没有真正为难过母亲?
一次是运气,两次是运气,三次四次难道真是运气?
他心中的担心,就是做了皇帝,还胜过了武则天对他的担心。
看到武则天眼光终于柔和下来,一颗悬着的心才重新落到实地。李治一直被他无视了,但问了,也得回答,母亲大约没有其他的用意,回答起来也就变得从容,道:“父皇,为什么儿臣说突厥会有事,首先一个原因,将与兵不如从前,纵然是儿臣在青海侥幸不落下风,也是仗持着国力雄厚,比拼消耗,还有各种犀利的武器,以及几份运气。真正的将与兵是不是早先的将与兵?新罗时叛时复,国家无能为力,西域失去了控制,青海大非川败绩。突厥人一直想恢复过去的荣光。看一看隋炀帝的遭遇……”
李治皱了一下眉头。
对突厥,后世人很难理解的。
尽管唐朝流传下来的史书,大多数是后世朝代编写的,不大可能去美化唐朝,然而也避之不谈。但事实呢?为了换取突厥人的支持,高家的齐国与宇文家的周国,皆向突厥人称臣。然后用中原人的财富供养突厥贵族享福。到了杨坚手中,这也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数次击败突厥,并且让突厥一分为二,成为东西突厥。杨坚这一政策,到现在,唐朝还沾了光。
然后到了杨广手中,两败于高丽,始毕可汗立即入侵隋朝。这个始毕可汗是什么人,启民可汗的长子。为了扶持启民可汗上位,一统大漠,隋朝出动了多少军队,发动了多少场战役,才让启民可汗最终坐稳了可汗的位置。可一旦隋朝末落,作为启民可汗的长子,可以说他能成东突厥的可汗,正是因为隋朝的帮助与赐予,他是怎么回报隋朝的?
杨广出巡塞外,结果很惨,围在了雁门关,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一度凄惨之时,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但还是做得不错的,听从了大臣樊子盖的冒死进谏,没有突围,死守雁门关,募兵勤王。李世民也在那时候勤过王的,但没有起多大作用。最终是嫁给了始毕可汗的隋朝义成公主出了力,接到杨广的求救信后,立即用快马对始毕可汗说北方有警,就是指不臣服于突厥人管辖的铁勒九姓部族有警,始毕可汗信以为真,看到各地勤王之师源源不断而来,这才班师回朝。
李威指的就是这段历史。
别要以为对他们树恩,这些人可不会记你的恩情。
再到唐朝,才开始同样很惨,隋末之乱,北方各地义军,如窦建德、罗艺、高开道、梁师都、刘武周、郭子和、刘季真、张长逊等人皆向突厥称臣,还接受了突厥人的设、特勤、可汗(是小可汗)的封号,意思你们皆是突厥的臣子。
唐朝也不例外,对突厥人辞以厚币,题书为启(启在古代是下级对上级书信称呼),以此来换取突厥人的支持。没有得到突厥将士,送来了一批战马,再度辞以厚币。有可能这批马每匹能价值一百缗钱。但这个态度很重要,于是进驻长安成功,这是后来史书抹杀的。但看到唐朝强大,突厥人反悔了,于是支持薛举,将唐朝军队打得很惨。再次求请,后来又支持刘武周,梁师都、刘黑闼等人,数次败唐军,甚至一度大军兵至渭水,差一点逼得唐朝迁都。而且突厥另一个可汗曷萨那投奔唐朝,因为突厥所逼,不得不将曷萨那杀死献媚。就是这样,若是没有李渊联合西突厥,几次恰当好处的西突厥出兵相逼,唐朝能不能一统中原,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一拖就是几十年,直到李世民登基后很长时间,才终于将突厥的两大可汗突利(突厥东面设,始毕嫡长子)与颉利(突厥北面设,因为对付铁勒九姓,也是最强大的设,始毕次子)逼得投降,或者活捉。之所以成功,不仅是李靖与李绩两大战神存在,这两个可汗穷奢极欲,各部不满,纷纷揭竿而起。另外还有逃离战乱与突厥人俘获过去的漠南汉人主动配合唐朝军队,这些种种因素导致的。
当颉利活捉消息传来,李世民那样的雄主都喜不自禁,立即宣布天下大赦,赈济所有孤儿寡母,天下大酺五日。然后在凌烟阁设宴,李渊亲谈琵琶,李世民亲自舞蹈,失态如此!
因此,李威指突厥人不甘心,总有那一拨人想恢复过去突厥人的荣光。正好这几年唐朝军队出现疲象,而突厥人经过几十年的休生养息,人口不减反增,而且有论钦陵的挑唆,这两年内必反无疑。
仅举一个例子,今天问题不在这。
又说道:“用人与治国之道,恩威并用。所以历朝历代以来,知道法家弊端很多,但皆以儒家为本,法家为辅。正是因为如此,对五姓七家也是,一味恩宠,反而越来越骄横。但无理强行打压,百姓不服,士族不服。可有了策略削弱,他们内心之处反而恐慌。荥阳郑家这一次示好,固然是我朝立国已稳,也有儿臣登基时说过那一番话让他们担心有关。因此,此策一出,五姓七家会反对,可他们反而更加能迅速向我家示好。”
李治思考了一下,最后点了一下头,道:“有时候你喜欢乱来,但这次你是做对的。”
其实还是五姓七家的态度,李治很难看,所以这一次让李治感到喜欢,居然难得地表扬了李威。
又说道:“来人,传几位相公谨见,另外再备宴席。”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不但议事,也要吃晚饭的。
“喏,”太监应命下去。
“弘儿,你说突厥必反,朕已经诏书萧嗣业示警……”对突厥李治很关心的,尽管他对军事不大内行。
“萧嗣业必败。”李威立即说道。
“为什么?”李治十分惊讶。
正统史书一直疏忽了唐朝两大勇将,一个是崔家的崔知辨,正在西域,此人,都让论钦陵感到忌惮。一个正是萧嗣业,又是萧家的人。所以李威都对这些名门世家感到无奈,人才太多了,再大的本领,都不敢全盘抹杀。
此人三十来岁时,就在贞观二十年,作为副将,追击薛延陀残部,迫使伊特勿失可汗投降。显庆二年,追击阿史那贺鲁,一直追到石国苏咄城,克奏全功。龙朔元年,任扶余道行军总管,率回纥部出征高丽,累战皆捷。咸享四年又率突厥与回纥兵出征弓月与疏勒,兵未至,两部畏惧皆降。
所以李治感到惊讶。
李威答道:“此事我与裴侍郎说过,也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