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种掣肘的策略。有好处有坏处,但如李威魏征等人所反对的,确实做了许多损害汉人的利益,壮大胡人的事。因此,李威与裴行俭做过交谈,这个不能先输枝叶,要必须枝叶先输出营养到根干,根干才能适当的反哺,更不能损害主体汉人,壮大胡人。但对胡人也不能排斥他们,最好同化,或者从心理上给予适当的尊重。
也就是整个政策恰好颠倒过来。
可这时候就有了好处,唐朝不杀降胡,阿史那都支穷蹙,思考了一下,连反抗的勇气也没有了,带着五百名侍卫来到裴行俭大营请罪。让裴行俭拿下,又取了他的令箭。
西域十姓,就是十个最强大的种族,但有无数个小国家,情形类似南诏,比如吐火罗就有几百个小国,每一种姓都有许多臣民,另外还有若干臣服的部族。发号施令时中原人用印符,可是西域人用令箭,见箭如见人。
持着这支令箭,将阿史那都支所有亲信召集到碎叶城,全部生擒活捉。但此事交给了程务挺,他自己又带着大军,轻装前行,迅速扑向了李遮匐部。路上遇到了李遮匐的使者,将他抓来,裴行俭对他说道:“你回去禀报你们家主人,就说阿史那都支已经被裴某人拿下来了,他自己决定何去何从吧。”
这是一种强大的自信。
担心的是两部联手,事情就不大好办了,现在仅剩下一部,而且随行“打猎”各部酋长也反应过来,自己被人家当了枪尖使唤。然而阿史那都支与他的附属已经被捉了下来,只好上裴行俭这条“贼船”了。所带来的兵力不多,可能调动的兵力,足以能应对李遮匐一部。并且自己军队离李遮匐大营不远,给李遮匐留下很少的调兵时间与空间。
因此,再夺其气。
使者回去一说,裴行俭大军已到了眼前,李遮匐见到大事已去,只好再次投降。
这一战神奇到了极点。
不能说两部不强大,若是让他们准备充分,有可能调动十几万的叛军。然而裴行俭这一行,喝喝老酒,打打猎,就将两名酋首与附从的党羽,全部抓获,并且做到真正兵不血刃完成的。
这在中国整个几千年的军事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后来消息传到洛阳,一干大臣惊得瞪掉眼珠。一个个心里想到,果然是传授皇帝的老师,非同凡响。
不过事务很多,比如利益的分配,当地的事务,以及治理,还有两人的一些死党陆续地抓捕。裴行俭让王方翼将波斯王子送回故地,自己主持西突厥事务。但到了吐火罗,畏惧大食人,波斯王子留在了吐火罗,没有再南下了。这时候裴行俭就接到了朝廷的圣旨,着他回去。
同样叹息一声。
边患几乎聚在一起发作,而且朝中所能用的大将委实太少。这时候回去,不是很好,还有许多余孽没有扫清,西突厥的隐患依然存在。可是东突厥隐患更大,权衡了一下,交待一番,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洛阳。
……
叹息的还有郑家。
郑宫楚出了宫,立即将李威这些话让人带回荥阳。
一听,荥阳郑家的人就炸了营,这个皇帝架子未免太大了吧,不但让我家嫁女给一名小商人,现在我们不计名份,嫁了最嫡系的女子,给你,你还嫌这个嫌那个。
大不了一拍两散。
心中皆是不平,就是几个长老,也认为李威做得太过份了。
郑宫楚的祖父皱着一张老脸,等大家吵得没有力气时,才缓缓说道:“荥阳城外有多少轮耕之地?”
一开始百姓不怎么相信,认为只要种东西,就会拨地力。但官府在主动推广,反正是试验,于是轮耕之地,夏天种豆类,冬天种紫云英,不能种就种青篙,都是当绿肥的。有人学,有人不学。可是几年过去,地力似乎没有拨去,相反,豆类篙类积累了大量氮肥,以及绿肥,庄稼长势反而很旺盛。不管豆子种下去,收成多少,但种肯定比不种效益高。除了少数地区外,特别象是荥阳这样的中原地区,轮耕田已经看不到了。
这是指皇帝的功绩。
又说道:“昔日每亩地收成两石为上田,可是今年我询问了一下,每亩地综合分摊下来,已经三石出头。但为什么粮食还是紧缺?”
种了棉花,航海也带去大量的出口,桑田面积没有减少,棉花用场更多,织布,做棉被棉衣,关健是老百姓家中,以前皆没有,空缺很大。粮食产量在提高,种植面积却在减少,因此粮价没有真正地降下来。
郑宫楚的四叔说道:“父亲大人,非也,此乃出自齐民要术。”
“当真?齐民要术某也看过,有没有棉花,有没有营养钵移植?有没有航海?有没有提到两渠?有没有竹纸……?”
“父亲大人,这是皇帝从遥远地方夷人听来的。”
“当真如此?西方那么多夷人国家到达了洛阳,他们也说了,法兰克王国西边是无穷无尽的大海,这个先进的国家在何处?为什么只有皇帝陛下一人听过,其他人皆没有风闻?那天晚上我与皇帝交谈了许多话,他说出了许多让人震憾的事,我也问过数次,他只是指着天不语……”
“不会。”
“我在心中也怀疑……可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文绫(主产地在洛阳,荥阳也有,唐朝最好的几十种细绫之一)每尺百文,海客卖得多,这几年渐长,去年是一百十五文,今年涨到一百二十几文。但某观察了一下,桑田面积并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了一部分,种植葛与麻的田更是锐减。为什么,证明百姓种棉或者其他效益增加了,所以绫绸价格上扬,种植面积却不涨。这才过去了几年,不是很明显,再过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对新皇帝很忌惮,不是因为他的军功,唐朝能打仗的人不是他一人。而正是这一点,并且做出这种大事,居然似乎没有人去关注,不露任何头角,这是何等的手段。那时候他只是太子……还有,航海转移了矛盾与田地压力,也转移了朝廷税务的压力,规模再扩大一点,一年仅是关税,就给朝廷带来多少金帛,而且这仅是开始,以后新皇帝就没有了其他的手段?不但如此,江南啊……”
“江南怎么啦?”
“年青时,我到太湖大房家探望,经过江南,看到许多江南的实际情况。说一件事,你们恐怕就能明白,三国并立时,孙权拥有整个江南,征用了多少士兵?不是不想征兵,是人口太少,耕地太少,征不到多少军队。到了东晋南迁,情况才稍稍好转一点,但还是没有开发。许多地方皆是水乡沼泽(江南开发成熟,历史上要再过好几百年,南宋南迁时,才正式开发起来,但论人口数量,南宋依然不及金国)。此次皇帝出巡河南道,是一个了解与表态,可是两位宰相去了南方,河东河北两道人口密集,又是国家边防重地,然而只让韦弘机巡查,可见皇帝的雄心……”
“大哥是说……”郑父的五弟狐疑地问道。
“一旦开发起来,你们大多没有去过,那将成为唐朝最大的粮仓与宝库,唐朝繁荣程度有可能是现在的五倍十倍。然而全国性的兴修水利,特别是江南,首先要治理淮河以及泗水等河流,还有从沼泽与湖水中将圩区屹立起来,所需的资金将是一个千古未有的金额,甚至会是几亿缗、十几亿兆缗。”
“那岂不是不会实现?”
“这话是不对的,不一定要全部开发,开发一块,就能收益一块。这个点心太大,皇帝心也太大,可终是吃不下去,这时候我们郑家与新皇帝交好,到时候捐物捐财捐人,皇帝不得不分一块给我们。只要吃上其中的一小块,我们郑家就会有无比的收益……不仅是江南两准,还有青海、西域与辽东,这个皇帝都表示了很强的野心,但做事又不象王莽那样没有节制,从容有度,循序渐进,因此必得功。也许某是看不到了,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你们中间会有许多人必然会亲眼目睹。他对我说,一个新时代来了,不配合的人将会扬威于浪尖之上,不配合的人在这股大洪流下,会必然淘汰,某反思了很久,想了很久,有理啊。”
“祖父大人,你夸大了他吧?”
“不是夸大,是我想了很久。这时候我们郑家还是很贵,皇帝还没有掌控所有军国大权,是雪中送炭……而且我与他交谈了很久,他十分理智,对我们几家心中很排斥,妨碍了朝廷的威信,甚至认为我们几家是国家的最大累赘,但他不想国家有大的变动,最好润物细无声,和平共赢地解决问题。这时候献好,虽让世人不耻,但却是时候。并且他不会对我们几大家族动武,也不敢。可不动武,就不会削弱我们几大家族?看一看全国普及乡学,后果你们想过没有……这仅是一种手段,以及武举的糊名制度,甚至将来科举的糊名制度,这是两种手段,若是有十种八种手段。要不了一两百年,我们几大家族有何优势而言?具体的你们考虑轻重,一个是家族真正的未来,一个是眼下家族的名声……”
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理智让他认为稍稍低一下头,双方迁让为上策,可也不愿意,一次低头,二次低头,三次低头,荥阳郑家也要一个脸面,也要一个名声。所以将族中所有重要的成员召集起来,仔细的商议,甚至不惜将南祖房的重要成员,以及沧州房的重要成员,一起喊到荥阳来商议。
这是郑宫楚想不到的,认为皇帝说得还有理,没有想到居然给家族带来了这么大困惑。
商议了三天,郑家才做出决定,但散去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脑袋……


第527章 脱变
史官对荥阳西上,在史书中记载为破冰之履。
但是李威却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商议了很久,既然出嫁,毕竟是郑家的嫡系女子,不是金缕玉衣的太原王家,郑家说要高调出嫁,其实虽答应下来,心中还想争一个名份的。若是低调地往东宫一塞,那真的任凭皇帝处理了。再说,郑家的女子,不能稀里糊涂往东宫一塞了事,因此希望朝廷在礼制上做一些小小的变通。
条件不算过份。
但东宫几职皆满,不可能让郑家女到东宫做一个良媛,于是李威到了上阳宫,解释了一下。
李唐自立国以来,多与关陇权贵联亲,要么就是太原王家、兰陵萧家或者河东裴家,这些望门远不是荥阳郑家的级别。李治听了后十分慎重,修养了一段时间,武则天与李威代处了所有国事,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脑袋瓜子也变得清楚起来。
朝堂上的局势,没有让他太失望,儿子与妻子的分割,使自己依然保持着话语权,于是开始尝试着再次批阅奏折。
听儿子将事情讲完后,李治立即下诏,让裴雨荷为新皇后。才能在东宫中略低,然而低调安静,至少对李治妨碍极少。韦月为德妃、杨敏为顺仪、婉儿为婉议、徐俪为芳仪,碧儿为美人,狄氏姐妹与野辞明月为才人。
这是初步的议订,以后李威执掌大权后,必然还会有变动,但定了高下之分。通过这一迁命,也看出李治对杨敏昔日之事,至今耿耿于怀,同样一个良娣,韦月做了四妃之一,杨敏却是顺仪。同时也能看出来李治心中隐隐对上官仪之死,终于有些愧疚,这才将上官婉儿与杨敏排在一个班列,在碧儿之上。
李威没有争,在听,李治又问道:“外戚你打算如何处理?”
“父皇,儿臣只是暂且监国,外戚的事留作以后再论,”李治不提,李威也不会让李治再迁任外戚了。
这是腾出来四妃之位,以待郑家女入宫。
李威回去后,在看父亲下一步动向,果然,为了平衡,李治再次下了一份诏书,迁武三思为候爵,武攸暨、武攸止、武攸宜为伯爵,并且各自升迁了官职。
没有争外戚,否则升迁会更重。
开始议亲。
……
天就冷了下来,裴行俭的好消息传到了京城,李治龙心大悦,在上阳宫大宴群臣。不过东突厥的形势继续恶化。
全国性的征兵,都或多或少耽搁了丹水渠的施工。
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朝廷财政的压力。
李威的出现,使唐朝财政情况改善。但改善的是将来,青海血战,持续时间比历史上长了好几倍,战况更恶劣,战后抚恤更重。固然将吐蕃拖下了水,局面变得更糟,也使唐朝在青海牢牢地占有优势局面,可所用的经费却超过了原来李敬玄青海之战的数倍。再加上两渠兴修,现在唐朝的财政并没有比历史上唐朝的现有财政更好。
不过在李威翘首以待中,倭国使者河边兽生再度返回了中原。
将大约情况向国内说了一下,又曲解了刘仁轨的话音,禀报说一旦倭国发兵,唐朝必然派出大军合力夹攻新罗。然后让梁金柱的手下将武器一一演示,君臣上了唐朝的大船,又亲眼观看了一下。
一个个心中默许,仍然有些疑虑,于是立即返回唐朝,与梁金柱一道用最快的速度,重新赶到洛阳。
到了冬月上旬,早上起来,殿前的排水沟里开始结上了一层薄冰。韦月穿着厚实的冬装,说道:“陛下,我们什么时候回长安?”
她的家在京兆县,而且洛阳的东宫面积也小,呆在里面就象做牢一样,思念长安了。
“不知道,”李威茫然地摇了摇头。
父亲不但在洛阳,而且一直在上阳宫,半步不离,父亲不回去,自己同样不能回去,只好相互杠着。
“郑家小娘子什么时候出嫁?”
“你不用担心,在我心中,看的是你们品德,不是家世……”李威抚摸着她的小脑袋瓜子说道。
郑家女进宫,对上官婉儿与碧儿威胁不大,甚至对杨敏威胁也不大,反正上面还有裴雨荷与韦月,怎么也轮不到她们以后执掌后宫。可是裴雨荷与韦月却感到了浓浓的威胁。并且郑宫楚看到过多次,不但家世,长相与举止皆是上选,对她们俩人似乎有些不利。
“喏。”
正在这时候,外面太监说道:“倭国使者河边兽生求见。”
李威一听,心中大喜,但嘴上说道:“不见。”
立即拒绝。
来了,就开始谈倒卖军火,自己是皇帝,谈谋利,谈生意,大臣得知,会有很多人弹劾。因此不主动插手,借助梁金柱与倭国使者恰谈。
果然到了下午,梁金柱前来求见,让人将梁金柱带了进来。
伏下行礼后,李威让他坐下来,梁金柱又说道:“臣无比感谢陛下。”
不是指李威的扶助,是指郑家女的事,虽改姓下嫁,但终是郑家的女儿。此女到了他家后,几乎当成了一个老祖宗供着,侥幸此女是庶出女子,在郑家地位很低,没有养成盛气凌人的坏习惯。
“无妨,此事郑家做得有些薄,委屈了你。”
“陛下,臣那敢啊。”
“已嫁,勿需再提,谈正事。”
“喏,这一路倭国使者皆与我同行,谈了很多。他们想采用陛下的权宜之计,然而有几个疑虑。”
“说说看。”
“他们倭国狭小,不是唐朝的敌手。若是占下来新罗人的地盘,唐朝如何与他们分配?”
居然还有这个想法,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难怪敢自称为天皇,笑了笑说道:“你可以对他转达,他们倭国占领多少领土,只要能占住,皆是他们倭国的。”
“陛下,那不好吧。”
“新罗人顽强,我们唐朝这么大,攻占都十分吃力,最后不得不放弃,况且他们小小的倭国,又是跨海作战。既然他们有这想法,我做一个承诺又有何妨。此乃军国大计……”
“臣多言了。”
“没关系,你也是好意,还有呢?”
“他又说他们倭国狭小,出产贫瘠,此次使者被杀,不仅是关于他们的颜面,也关系到大唐的颜面,希望我朝提供武器时,能优惠一点。”
“打的好主意,你对他说,可以稍作优惠,但有限,新罗偏远,我朝占之无益,而且这几年一直对我朝臣服。现在破例,提供他们武器,这些武器皆是以前禁止援外的,已经表达了友意。又有可能出兵配合,并且让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