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钦陵听到斥候打听到实际的情报,也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多少出忽了他的意料。
事实在出兵之前,他已经暗中派了使者通知了大食,坚持一下,一旦我们吐蕃出兵,数方夹攻,唐朝军队必然溃不成军。到时候你们大食可以顺利地重新夺回呼罗珊,我们吐蕃也能重新收回西域。
这时候他也听到李威回到青海的消息,有些失望。一旦他还在呼罗珊,只要大败,有可能还能再次将这个皇帝击毙或者生擒活捉。不过唐朝的局势,对吐蕃也很有利,对武则天与裴炎一些举措,论钦陵恨不能拍掌叫好。
但他对西方世界不了解,不知道大食此时也在内乱之中,同时呼罗珊的丢失,拜占庭的入侵,让叶齐德焦头烂额。本来身体不大好,焦急之下,居然在十月份就去世了,比历史上整提前了二十多天。然后大马士革一群大臣们捧了叶齐德的儿子伊本·叶齐德继位。这一来,大食反对的呼声更高,顾不得呼罗珊了。能保住叙利亚不被拜占庭人乘机夺回,已经是谢天谢地。
这些变化,让唐朝可以从容将军队从呼罗珊撤回来。甚至不考虑距离遥远,只要击败吐蕃军队后,还能乘机向南向西进行扩张。
但在这个通讯落后的年代,有谁可以自居为能对整个东西方形势了解的?顶多只有李威一个人,通过前世的记忆,依稀地记得一些知识,再有斥候的禀报,大约能抓住一些大方向。其他的人,换成大食与拜占庭的任何名将,都不敢自居,对整个东西方局势,能了如指掌。
不过事情也发生了一些让李威意料不到的变化。
这个变化还真是如李威嘴中所说,来自突厥。此次为了全面击败唐朝军队,论钦陵做了很多准备。派了使者说服了骨咄录,让他派出两万军队进入葛逻禄。又派人说服葛罗禄的炽俟斤部,你们当初收留了温博,使唐朝没有取得全果,这才造成了东突厥烽火燎原之势。炽俟斤部几位酋首让吐蕃的使者七吓八吓的,害怕了。再加上看到突厥势大,于是动了心。
但葛逻禄并不是他们一部,他们共有三部,原先就对唐朝很不满,曾加入阿史那贺鲁叛乱,被苏定方平定后,被迫投降唐朝。苏定方让他们重新回到故地,将炽俟斤部划分为大漠州都督府,在最东边。踏实力部临近玄池(斋桑泊)的南边设立了玄池州都督府,在最北边。又在咽面部的东北面设立了阴山州都督府,安置了谋落部。
咽面部叛乱,谋落部也脱不了干系。考虑到牵扯很大,李威没有对他们处罚。
听到突厥率军而来,谋落部在使者的说服下,也心动了。谋落部呼应,踏实力部只好参加。其实史上葛逻禄部就一直没有老实过,时叛时复,可是他们地处东西突厥交界的地方,唐朝也怕将他们逼得走投无路,成为东西突厥重新融合的纽带,所以一直很容忍。后来勾结大食人,击败高仙芝,葛逻禄反而借机壮大,取代了突骑施,侵占了七河地区。
三部再加上突厥的两万军队,一下子会合了六万多大军,逼向了新设的车鼻施州。当初李威为了掣肘突骑施,将车鼻施另划了一州,又选了阿史那可贺作为刺吏。
这一次李威看错了人选。可贺乃是一个心机很阴沉的人,屈于局势,不得不低头服从李威安排。吐蕃派出使者游说后,他立刻心许,再看到三姓葛逻禄齐叛,加上东突厥出兵,吐蕃兵临天山,认为唐朝军队有可能会大败了。
唐朝将他们车鼻施部单独划分出来,可是与突骑施相连,以后也会受到突骑施欺侮,再说,在唐朝人眼里,他们部族毕竟参加过叛乱的,还是叛乱的主角之一。不划开没有矛盾,一划开必然有矛盾发生,以前的印象,车鼻施部境况会变得更差。
六万多军队浩浩荡荡而来,可贺没有反抗,提前悄悄集中了部族的所有战士,再次抽出了两万多军队,扑向了突骑施。突骑施匆匆忙忙组织了两万多军队,一战即溃,纷纷向西方逃离。被杀死与掳获的民众不计其数。如愿地削弱了突骑施部,可是九万多大军,很快就逼近了碎叶城。
这才是最凶险的时刻。
若是论钦陵南撤,黑齿常之与郭元振两部夹击,前面李谨行军队狙击,吐蕃必然大败。然而黑齿常之一旦后撤,营救碎叶城,论钦陵随后尾随,黑齿常之部同样必然大败。然后调转头来,从容击退郭元振的一群散兵游勇军队。整个西域将会糜烂。
此时,双方的图尽已穷,匕已现。
但是局面却对唐朝很不利了!
碎叶城怎能不救?


第611章 东都黄昏(五)
到了冬月初,洛阳下了一场雪。
雪不大,晶莹剔透,象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入地即融。
李治看着窗外翻飞的小雪,说道:“媚娘,陪我出去看一看雪。”
“外面天气冷。”
“霜前寒,雪后冷,才开始下雪,不冷,瑞雪兆丰年啊。”
古代人对科学不是很了解,可有一套朴素的辨证观。雪不能下得太大,下得太大,必有大寒的天气,特别是在棉花没有盛行的时候,老百姓只能穿麻衣与葛衣,会冻死很多人。也不能不下,下几场雪,象棉被一样,能让农作物产生保温作用,寒冷的雪水融化,又能冻死潜伏在泥土里的害虫。
这时,可怜又低下的生产技术,对天气十分依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场大灾难,作为统治者如果不作为,甚至会引起巨变。就如同后来明朝末年可怜的崇祯皇帝。
也不能说他不作为,更不能说他没骨气。只是明朝烂到骨子里,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小冰河到来,天下大荒。到了清朝,小冰河结束,明朝引过来的红薯等南美洲杂粮,补充了粮食来源。于是,康熙、雍正与乾隆盛世就到来了。很颇有讽刺意味,就象杨广的大运河,为唐朝盛世打下伏笔。明朝的种种变革,也造就了前清的繁荣昌盛。
丈夫坚持要看,武则天只好扶着他走到殿外。
李治孩子气地伸出手,捞了一把,几粒雪花飞入他手中,迅速融化成水珠。
喃喃道:“可惜啊,朕这眼睛看得不真切,看眼前的雪花,都是模模糊糊的。”
“陛下……”
“朕想请秦鸣鹤替朕医治。”
“不可。”
秦鸣鹤,取的是一个很标准的中国名字,其实是西方人,他父母乃是拜占庭,也就是唐朝嘴中的大秦国人。因为信仰景教,在国内不受欢迎,流落到了唐朝。
因此,他的医治手法是来自西方的,包括一些“外科手术”。后来,被召入皇宫做了御医。但皇宫中最有名的御医不是秦鸣鹤,而是张文仲,很年轻的时候,与洛阳人张虔纵、长安人韦慈藏就被称为天下三大名医,名声几乎与孙思邈相提并论。最善长的就是治疗风眩病,明崇俨处死后,李治的病几乎全部是他在医治。
正是张文仲的治疗,才使李治熬了好几年辰光。不过李治偏信明崇俨的邪,明崇俨一边治疗一边装神弄鬼的,李治病反而好得快。张文仲医术略在明崇俨之上,却没有明崇俨作用大。
秦鸣鹤曾进言,刺头出血,解决李治的头痛与视力不清。也有科学根据的,长期的风眩病,血脉不畅,淤血压于太阳穴,不但影响到视力,更加剧了头部痛疼。将淤血放出来,能缓解头痛症状,还能恢复一部分视力。但还是治标的方法,不能治本。
可这时候人们对医学不了解,听到用小刀子在头上放血,武则天不同意了。不但武则天不同意,李治心中同样有些害怕。秦鸣鹤进言后,许久都没有同意。
李治虽说,心中还在犹豫不决,不过听出妻子的关心,顿了顿说道:“媚娘,朕想对你说一句话。”
“陛下,请说吧。”
“朕身体不行了。”
“陛下,不会的。”
“朕心里面清楚,大限已到,但朕不觉得遗憾,这些年,侥幸守成了祖宗的基业,虽然发生了许多灾害,国家也算平稳,百姓也算富足。朕担心的只是将来……”
“陛下,你什么也不用说,将来臣妾会安心扶佐弘儿,治理一个更强大的唐朝。”
“有你这句话,朕心愿已了。别人不担心,我就担心你啊,怕弘儿以后与你反目。”
“不会,弘儿自幼读了许多礼书,行事会有分寸,臣妾毕竟是他的亲生母亲。若不行,臣妾大不了还政于他,这些年,臣妾也累了,也想好好休息。”
提及这十几年的辛苦,李治终于无言。
雪下得更烈了,忽然外面传来禀报:“西域急报。”
会战发生在寅识迦河与碎叶城,虽不是呼罗珊,但离洛阳也很遥远了。并且到了冬月,许多路段都结上了冰,为了将消息送到洛阳来,驿使一路吃尽了种种苦头,居然用了一个月时间,赶至洛阳。
听武则天将邸报读完,李治两眼闪起无数的金星。
对军事不懂,不代表着是无知。况且邸报也说了事态的严重。
仅是吐蕃,并不足忧。可是突厥人与葛逻禄人的入侵,事态变得严重至极。就算不营救碎叶城,让碎叶城糜烂,论钦陵也早有了准备,粮草充足,莫要说西域变得很寒冷,这种寒冷的天气,对吐蕃人来说,反而是天赐良机。兵力虽占优势,想立即啃下论钦陵五万大军,还是痴心妄想。除非李靖在世,李绩复生。
论钦陵继续僵持下去,突厥人夺下兵力空虚的碎叶城,继续南下,这同样又是一支不怕寒冷的军队。两军夹攻,并且许多士兵家属还在碎叶城中,除了青海过来的士兵外,原来的西域士兵必然军心不稳。结果注定还是大败。
武则天读完,李治身体一软,也昏迷过去。
“御医,御医,”武则天将李治扶住,大喊道。
一会儿张文仲与张虔纵、韦慈藏等人,包括秦鸣鹤全部被减到寝宫。张文仲伸出手,搭着李治的脉博,然后看着武则天,无力地摇了摇头。
“陛下怎么啦?”
“太后,臣可以替太上皇开一味药,暂时让太上皇苏醒,但太上皇的病……到了膏荒。”
“你在胡说,”武则天心中早有了准备,仍然斥责道。
“臣不敢,或者臣医术不精,让张御医与韦御医再看看。”
搭脉诊病与秦鸣无关的,张虔纵与韦慈藏先后替李治搭了脉博,皆是摇头。这不敢胡乱邀功的,李治灯枯油尽,再加上西域不幸的消息传来,受到沉重打击,最后一丝元气耗尽,大罗神仙前来也医治不好。自己说有治,几天后太上皇驾崩,必死无疑!
武则天知道李治大限终于到了,下令所有知道内情的全部封嘴,泄露者格杀勿论。
连夜召集诸位心腹,进宫商议。
李治第二天居然重新苏醒过来,回光返照之时,看起来气色似乎是变好了,对武则天说道:“替朕传诏,让刘景先谨见。”
太监下去,从皇城里将刘景先喊来。
李治扭头看着武则天,武则天会意,轻声说道:“臣妾暂且告辞。”
等她离开后,李治才说道:“朕大限已至,不足惜也。只是朕很担心国政,刘卿,你说朕将国政委于何人为妙?”
不是将国家交给某一个大臣,是让刘景行提出一个人选,在李威没有回来之前,与武则天兼顾军国大政,平稳过渡。
“陛下,由裴相公监管足矣。”
“为何有此言?”李治愠色地责问。
西域的事不能全怪裴炎与程务挺,若是自己不默许,也不会颁发那几道诏书。那么小五感到兵力不足,可以从中原调过去一些军队,那怕多调一批武器过去,也能松动如今西域的压力。可自己下达那几份诏书,正是这两人蛊惑的!说什么吐蕃不会出兵,突厥更不会出兵。但如今呢?
“陛下,且听臣一言。裴相公对军务是不大懂,可多次与臣私下交谈过。他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陛下在人间没有仙去,做为臣子的,就应当伺奉太上皇陛下。无论皇上怎么屈解,外人有什么样的看法,他会坚持到底。若是陛下……仙去,他自会伺奉皇上。甚至会立刻派人将皇上迎回来,若是皇上不满,他心甘情愿交出相权,致仕回家。很可惜,皇上因为昔日的一些恩怨,对裴相公不理解,才造成种种误会。不然,何至于此?”
这一番言论,很是能蛊惑人心的。
之所以找到刘景先,也是李治隐约担心朝堂为武则天全盘控制,刻意提拨上来的人选。不过最后结果,并不是李治所想的,无论郭正一、郭待举、岑长倩、魏玄同,或者刘景先,资历都不深。他们人品也不算恶劣,可正因为资历与阅事能力的关系,受到裴炎蛊惑,实际被武则天借裴炎之手利用。相反软弱的薛元超虽然被武则天恫吓,拜于武则天石榴裙下,对李治却是很忠心。
此时找刘景先,不如去找薛元超。
不能说刘景先是恶意,事实也是他内心的想法,这一建议,也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李治沉吟了一下,脑袋昏昏沉沉的,也觉得是那么回事了。于是又说道:“你传裴卿谨见。”
“喏。”刘景先离开,一会儿裴炎被带了进来。
李治等他拜见后问道:“裴卿,一直以来朕对你很欣赏。可朕在临终之前,却看不懂你的心了。你会是什么样的人?”
终于肯站在反面角度考虑问题,可来得太迟,况且他现在的脑袋,也不能很清楚地将蛛丝马迹理出来。
“陛下,臣效忠的不是陛下,不是皇上,是大唐社稷。臣一颗心指天可表。”
“可我儿为什么对你很反感?”
“陛下,臣对陛下忠心,不愿意协助他,所以皇上对臣很反感。臣又能做什么,一不会行军作战,不能领军做刘裕那样的臣子。二不是外戚,不能做王莽与隋文帝。皇上他……陛下,黑白自会分清。”
这又是让人很迷惑的话,不是外戚,不会武功,但不介意能做一个操控朝政的权臣。历史上的李斯、赵高、霍光、司马伦,后来的王安石、蔡京、秦桧、贾似道、张居正、魏元忠,等等,都不是外戚,也多不会行军作战。这些人有文人,有胡人,有太监,有好人,有奸雄,但都把持着朝政,让皇帝无可奈何。
再说,裴炎此时已经有了做权臣的好底子。唯一碍事的仅是李威,这是他的想法。
李治又被迷惑了,色霁,说道:“朕将国事交与你,你能不能胜任?”
“臣惶恐不安,不过陛下委托,臣肝脑涂地,也要将它办好。等到皇上回来之前,一定要使这个国家平平安安。”
“那就好,你替朕草似四道诏书,第一道让狄仁杰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不死,与儿子争权,一死,要为儿子铺路了。狄仁杰正当年,机智多变,吏部侍郎掌选官员铨选,冠吏部侍郎任宰相,远比冠户部侍郎任宰相,有实权得多。
裴炎也没有当作一回事。再牛的一个人,再高的官职,手下得有一群人捧着,才能将职权落到实处。狄仁杰那怕是冠吏部尚书之职任相,对他妨碍也不会大,毫不犹豫答道:“喏,臣立刻就草拟。”
“第二道诏书,再派快马,前去西域向弘儿下一份诏书,让他回京主持国政,西域糜烂不要紧,它不是国家心腹之所,危害不大。以后可以慢慢收拾。但国家不可一日无君。”
“喏。”这时,裴炎才皱了一下眉头。不过眉头瞬间散开,此时前往西域,冰天雪地,道路不易行走,这中间又有许多操作的余地。皇上正打得轰轰烈烈,也不能在这时候干忧他的心,是吧!
李治也想到了,说道:“到西域一来一去,时间很长。朕将国事托于裴炎、薛元超与刘仁轨掌管,军国大权暂时交给太后处理。”
“喏。”裴炎嘴中答是,手中笔墨不停,但写这一道诏书时,刻意漏掉了两个字,暂时,变成了将军中大权交给太后处决。少了两字,差之千里。写完了,李治说道:“读。”
裴炎将诏书读了一遍,李治也没有注意到中间的差异,满意地点了一下头,然后拉着裴炎的手说道:“刘仁轨年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