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为有高原之险,会继续支持噶尔家族。”
“那么好了,你们现在可以撤军了。”
“是。”
王方翼忍不住了,道:“没禄太后,你虽然身份尊贵,可凭什么让我们退军?”
民间还有一句话呢,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一战,为了胜利付出了多少牺牲,花了钱帛不算,十几万人硬是拼完了。最少你们吐蕃要答应一些条件,还有你们从青海掳回的大量牲畜,又怎么说?
黑齿常之怎么这种德性?倒底谁是三军主帅,难不成是吐蕃的太后?
黑齿常之将他一把拽了出来,低声说道:“王总管,这件事你不用插手。”
“黑齿将军,我不明白,你今天不将这件事解释清楚了,我偏要插手。”为了这一战,打很多辛苦,虽然你成名比我早,也不能坐视你胡来。
“王总管,可知道当年陛下是怎么逃出来的?”
“知道,这又有什么不对?”
“那一次陛下很凶险,虽然吃了很多苦,手下将士也很勇敢,可中间还有一个人相助,才起了最大的功劳。”
“谁?”
“正是这个太后。”
“这……”王方翼差一点惊得跌倒在地,当年他也在西北,最后还出了兵相迎的,知道一些情况,想了想,立即明白吐蕃太后的用意了。当年若是让论钦陵得逞,吐蕃将彻底沦为噶尔家族的天下,暗无天日了。
“不仅如此,你知道吐蕃赞普是谁的儿子吗?”
“谁的儿子?”
“是陛下的儿子。”
黑齿常之说完后,伸手去扶,王方翼身体往下坠,不扶不行。
“这个,这个……”
“当年吐蕃老赞普无子,没禄氏前来营救陛下,俩人呆在一起半年时间,那个……”
懂就行。
王方翼过了好一会儿,才将一颗上下卜通的心稳了下来,再想一想,许多事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个太后敢孤身前去长安议和,结果似乎也偏向了吐蕃人。甚至不惜将太原王家的女儿下嫁。敢情是自家儿子哦。
“陛下会很难。”
“有些不大好弄,若是不认祖归宗,是不是陛下的儿子不重要,以后有可能还是敌人。若是认祖归宗,吐蕃得知真相后,会做出很过激的事。这个结不好解,不过王总管,不是你我关心的。”
“是。”
两人再度进帐,没禄氏笑盈盈的看着他,问道:“王将军,你还反对不反对了?”
“就这么办吧,”王方翼耷拉着脑袋道。
“不过你们要等一等,过几天后,我会再去你们唐朝的长安城。”
“嗯。”还能说什么呢?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一会,人家这是快十年都没有会了。
“还有,你们陛下说在埋头岭埋噶尔钦陵的人头,我给你们带来了。他也是一个英雄豪杰,既然人死了,好好安葬他吧。”
“是。”三人全部郑重的点头。
作为敌人,此乃当世最大的敌人,只可惜生在吐蕃,国家力量小,正好恰逢陛下出现,若是换在唐朝,又恰恰逢英主在世,此人的功绩,将不会亚于李绩多少。
大军鱼贯而退,到了紫山城,慕容忠说道:“我也要回去了。”
“这么快?”
“我还要通知百姓。”
不是通知百姓,因为前后数战,迁去了大量百姓,结果朝廷不得不到处安置,从原来的凉甘,到灵夏,甚至最后扩大到六胡州。有的百姓呆在灵夏久了,安居乐业,恐怕未必会再度往青海迁移。慕容忠这是回去劝说各部的。
三人也没有反对,这是事前的约定,会挪出一些地方,供唐朝迁民到来,闲时耕种放牧,有事上马就是府兵。其实移民也不费多少工程,十几年来,青海百姓安居乐业,人口繁衍迅速,正好向西挪一挪,解决了生存的空间。
并且慕名容忠一部的吐谷浑百姓也是忠于唐朝的百姓,汉化程度高。这样杂散在一起,朝廷再派一个得力的官员前来治理四五年,青海也就安定下来了。
那一边,许多吐蕃将士正在苦劝没禄氏。看到唐朝军队退开,没禄氏回来后,万军山呼。还是我们太后好啊。为了吐蕃数次孤身犯险。
可听到没禄氏要去唐朝,一个个不同意了。
没禄氏将他们集中喊来,说了一句:“紫山口落在唐朝人手中,能不能夺回来?”
没有一个人能作声。唐朝守城的武器太犀利了,并且这次论钦陵入侵,吐蕃好不容易恢复过来的元气,再度大伤。想拿下紫山口,至少这十年内是不可能的。
“噶尔兄弟说唐朝军队没有能力抵达乌海。各位再看一看,先前唐朝皇帝在高原上来去自如,如今十几万军队驻扎到了耗牛河。不仅我要去与唐朝皇帝谈一谈,各位,此次我们吐蕃大伤,噶尔家族还有许多亲信大臣,贵族与领主,一定会蠢蠢欲动。我不换取一个和平的环境,外部有压力,内部有叛乱,吐蕃有可能都会瓦解。”
“太后,不可能侥幸两次。”
“乞力徐,放心,唐朝人贪图的是青海,还有一个虚名。对高原未必有那么大兴趣。他们那么富了,要高原做什么?难道每年从国库里拨钱出来倒贴?”
诸将无言。
太后的话说得很有道理的。对吐蕃唐朝政策一直都是安慰,可吐蕃想要壮大,向南天气不适应,只好与唐朝不停的硬碰。实际上有人开始在反思,为什么非要与唐朝硬碰?
“乞力徐,我一走,赞普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你要照顾好他。还有各部若有反叛举动,我授权给你,格杀勿论。此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安宁的环境。”说到这里,她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黑齿常之与王方翼的担心,她不是没有想过。这些年只想报仇,心中有意在回避着这件事。如今大仇得报,这件事不得不提上议程了。然而自己都没有想好,到时候如何谈?
其实也想呆在长安,甚至还想带儿子看一看长安的繁华,可真相揭开,这个后果无法收啊。
……
长安城中,此时李威正在焦急。
邸报一封封的送来,牺牲了不少将士,在预料之中。想打败论钦陵,没有那么容易。
但经济的压力让他头痛了。
为了这一战,前几年就悄悄的在做准备,国库里积储了一些钱帛。然而与上次出动四五万十大军不同,那一次有信德地区的外路财,在突厥又实行了以战养战政策,所以消耗看不出来。
这一次为了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再度集中了四十多万大军。很象论钦陵与薛仁贵的那次会战,可双方的军队力量正好颠倒过来。然而军队出动得越多,消耗越严重。还没有交战呢,国库就挥霍一空。
问题没有解决,死了那么多将士,需要大笔的抚恤。
不仅有中原人,胡人死的数量占据一半以上。长远来说,这些消耗还有着积极的意义。可表面功夫要做的。再说,全面在推行汉化,也不能将他们当成真正外人了。死的将士,该抚恤的还要抚恤。
岭西遭损的各部,马上迁移的费用,吐谷浑几十万族人大迁移,就算费用自理,挪出来的地方也要重新移民。好在自己强行政策下,许多吐谷浑人由牧转耕,开耕了大量田地。但也需要费用。
没钱了。
只好将诸位宰相喊来,将情况大约说了一遍。
诸相面面相觑。
现在都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所做的一切,皆是放烟幕弹,诱吐蕃出击,好彻底就势将青海夺下来。
这个倒不会反对,青海本来就是极重的南丝绸之路,离长安又近,不夺下来始终是唐朝的一块心病。可这个钱……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元素说道:“陛下,只有一策,秋税陆续上来,从秋税里抽取。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能放下来的就放下来,到明年解决,这样国库压力才能缓解一部分。”
另一个宰相冯元常持着牙笏站出来说道:“陛下,兵战凶危。青海乃国家门户,臣无异议。可是一味开疆拓土,臣不苟同。此次青海一战,就是前车之鉴。昔日太宗也以两征高丽而悔。侥幸获胜,又侥幸吐蕃内乱,同室操戈,否则噶尔兄弟不死,这一战得不偿失。”
本来青海没有事的,你偏偏用一个王勮,又故作迷魂阵,这才使论钦陵入侵的。
李威嘿然道:“冯卿,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倭国与新罗不是吐蕃,更没有论钦陵那样的英雄豪杰。倭国若有,新罗不会苟延残喘到现在,新罗若有,倭国连攻上半岛的机会也不会得逞。不过朕知道了,此事勿得再议。吐蕃是特例,青海朕不想再拖了。其他的安排,朕会量力而行。以民为本,以国为本,不会盲目的去开疆拓土。”
中间的缘由冯元常不知的。若再不动手,没禄氏母子不保了。
双方势力达到了临界点,就象当年自己与父亲一样,只好选择一方撤出来。可没禄氏母子往哪里撤?
正在说话间,外面禀报,说太后驾到。
一起站起来恭迎。
武则天也老了,没有避嫌,直接坐下来,问道:“青海夺回来了?”
“是,母后,包括紫山口,白兰羌已正式成为我大唐的领域。”
“哀家很高兴。”武则天脸上绽放笑容,又道:“你父皇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青海。”
“是。”
“马上冬至到了,陪哀家看看你父皇。”
“儿臣遵命。”
“还有,国库是不是很吃紧?”这个武则天很清楚,毕竟处理政务那么多年。
“是啊,儿臣正在为此事商议呢。”
“这些年你给了哀家一些珠宝首饰,大明宫还有一些布帛,哀家未怎么用,方才让内侍盘点了一下,价约五百多万缗钱,你拿去用吧。”


第664章 合(七)
“母后,不可,国家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动用母后的首饰。”但李威心中很高兴的,母亲熬了九年多时间,终于看开了些,虽然自己也做了许多努力工作。这也来之不易啊。
“痴儿,青海平定,乃是我大唐之幸事,至于首饰,等以后年光好了些,从国库里拨换给哀家就是。”
“太后贤明,”诸相一起夸奖。
太后这个举动很有积极意义,并且不是少钱,一下子多出五百多万缗钱,马上经济压力会缓解很多。
“母后……”
“若你觉得过意不去,今天冬至陪哀家去看你父皇,明年去一趟东都。好久未去,哀家也老了,有时候想哪里的景与物。”
“儿臣一定遵从,若是明年风调雨顺,儿臣顺便陪母后去一赶嵩山。”
“也好。”
“太后,陛下,且听臣进一谏,”王勮说道。青海让他弄成了一个烂摊子,这是李威有意为之的。不过引爆了论钦陵出军后,他也没有呆在青海的必要了。王方翼出动后不久,就将他调回京城,担任了礼部侍郎,官虽贵可责任轻。让他混日子吧。
“说。”
“臣以为青海平定,乃是国家最大的兴盛之事。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以择一个好年光,封禅泰山。”
他说完了,居然连宋璟都没有反对。
封禅需要文治武功的,可这十年来的文治武功,古今罕有。这样的大治下,再不封禅,后人都不好意喊封禅了。
武则天也有些意动,说道:“王卿言之有理。”
李威却摇了摇头说:“不妥。封禅浪费太大,又骚扰百姓。国家看似大治,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说到这里,看了看地图。现在的唐朝疆域真的很大,青海囊括下来,更使得疆域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若是将海客所圈的地方包括进去,有可能超过了后来苏联的面积。
但实际呢?
岭西只是羁縻而己。要么推广汉化,许多人现在会说汉语了。实际上不是因为远,还能将疆域扩一扩,将法尔斯囊进手中,大食也会无可奈何。但李威不想要了。
西域做得比较好的。慢慢的汉胡杂居,有可能以后这里会成为唐朝真正的领土,现在只是一半。青海做得更好,可还要努力,只能说一大半。灵夏等地,马上吐谷浑一撤,再迁去中原百姓,将不会再有历史上西夏之灾。经营得当,能真正属于唐朝的领域。六镇也做得比较好。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契丹人。他们没有过,又不好将他们往大草原上赶。这些契丹人、奚人也会很头痛。辽东仅是沿海一带。岭南与交州反而经营得很好。但南诏一带,也只能一小半属于唐朝的领土。
更不要说大漠。
只能说三分之一真正属于唐朝领土。这个大融合过程,至少一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要人君都是英主,才能够真正完成。
疆域越大,隐藏的弊端越多。
将目光收回来,又道:“不能自满哪。若是有心敬奉上天,不是封禅,而是想方设法使国家变得更加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上帝最想看到的。”
“陛下,正是。”宋璟说道。无论李威用了如何的手段,在这个时代,皇帝还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作为一名直臣,自然希望皇帝要学会节制。那怕只穿着麻袍,三餐吃的是素菜,他们还有可能说,再须努力。
但从内心深处,宋璟也认为皇上做得很好了。
“朕也想到处看一看。人人都说现在江南变得很好,可朕一次没有去看过。然而朕是皇帝,无论出行哪里,都会兴师动众。只好等了,未来几年我会对我诸子进行进一步观察,确立东宫人选,再培养几年,朕老了,也象母后那样,简装出行,花一点小钱,看看五湖四海的山水。”
“陛下,”诸位大臣眼里都有些酸酸的。
“你们不用这样,有多大的权利,就要负起多大的责任。朕为皇帝,不带头以身作则,如何说你们?但这些年来,你们同样辛苦了。正好母后美意,诸卿,在宫里进宴吧。”
这一顿君臣相聚甚欢。
乾陵一行,也因为国库的吃紧,变得很简朴,以至王勮最后叫苦:“陛下,再节约,不符合礼制了。”
不过这种简朴很得民心的,从八月开始,这一战打了一个多月,共达六次大战役,小的战斗不计其数,牺牲的将士,都超过十几年前青海的惨战,成为唐朝建国史上牺牲将士最多的一次。
哭声从关中到剑南、青海,一直铺到西域、灵夏。可还有什么好怨言的,连宫中的太后都将首饰拿了出来,给他们抚恤。但这一战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彻底占领了青海,消灭了唐朝的心头大患,夺下了紫山口,吐蕃威胁减轻,后方的军事压力也随之减轻。
接着又下了一份诏书,裁兵,裁减一半府兵,还兵于民。虽然府兵减免税务,可是抽去了最重要的劳力,随时还要上战场,有生命危险。因此,此诏颁发后,青海到西域响起了一片欢呼。
接着第二道诏书又来了,凡年四十者,除朝廷武将外,一律免去兵役,同时继续免去税务十年,以视国家优柔。
这才诏黑齿常之与契苾明返回京城,重新担任左右羽林大将军之职,实际上两人都老了,给了这个职位,是让他们享福的。
没禄氏没有来,倒是论弓仁来了。
李威在太极宫召见了他。
看着手中的信,问道:“听说你在青海居然与黑齿将军战了一个平手。”
“陛下,不敢,黑齿将军年已高,我正是壮年,说起来,黑齿将军英勇我不及也。”
“那也不错了。”继续看着信,问道:“你可知你父亲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下场?”
“父亲冤枉。”
“非也,他若是忠臣,有一个可以借鉴,我朝卫国公的故事你可听说过?出将入相,然而功劳越大,做人越低调。吐蕃国政从你祖父开始,就一直把持在你们噶尔家族,视赞普为傀儡。无论他有没有反心,凭借这一点,吐蕃太后就没有错杀你父亲。这是为臣之道。我朝自太宗时,就对你祖父十分尊重。可是你祖父为了挟功扬名,恩将仇报,屡次侵犯我们唐朝。若是你祖父还有些报国之意,到了你父亲手中,纵然有了报国之意,也不能称为忠臣了。我的意思你可懂?不明白君臣之道,纵然你再勇猛,我也不会任用你。当然,你前来投奔我们唐朝了,我也不会杀害你,会安排你的族人定居于某处。”
“我不大懂。”论弓仁很不服气。自己噶尔家族为了吐蕃做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